1895年對日戰(zhàn)敗,是李鴻章個人的重大挫敗,更是舉國的失敗。不過,要跟日本和談收拾爛攤子的,還只能是李鴻章。清廷先是派出擔任過臺灣巡撫的邵友濂,被一口回絕。日方直接攤牌,要和談,只有兩個人選能接受,不是恭親王奕訢,就是李鴻章。日本人認定:只有李鴻章這個分量才有“割地之全權(quán)”,滿足他們?nèi)〉门_灣的渴求。
赴日之前,李鴻章在北京持續(xù)逗留,主要是周旋于各國公使之間?!耙砸闹埔摹笔撬惠呑拥耐饨豢v橫要領,這一次,他還是想再努力一把,試試能不能通過列強干涉,對日本只賠款,不割地。
但各國與日本已有默契,日方的領土要求包括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美國公使田貝告訴李鴻章,應該有所取舍,極力保住位于中國大陸的領土,言外之意就是割讓臺灣無可挽回。
李鴻章拖不了太久,啟程前往日本馬關,與伊藤博文等日方要員談判五次。雙方討價還價,最重要的內(nèi)容還是割地。為了不割讓臺灣,李鴻章先強調(diào)“臺灣已立為行省,無法送與他人”,又搬出天下大勢,說英國不愿別國占據(jù)臺灣,日本據(jù)臺會損壞各國利益。
有的記載說,李鴻章還將臺灣的“缺陷”數(shù)落一番,說臺灣這地方海浪洶涌,民風強悍,鴉片流毒嚴重,瘴氣甚大,還根據(jù)當時島內(nèi)的實際情形告訴伊藤,現(xiàn)在臺灣的民情比海浪更洶涌,不會接受日本的占領。中方又陸續(xù)提出讓日本壟斷臺灣礦產(chǎn)利益,土地和人民仍留中國,或者割讓臺灣南部,北部留給中國等建議。
對于中方說服日方放棄吞并臺灣的提議,日方態(tài)度保持不變—拒絕。
電視劇《走向共和》里,伊藤博文有一句臺詞:“面對臺灣,日本的饑餓已經(jīng)太久了,不能再等待。”
談判期間,李鴻章遇到日本浪人行刺受傷,換得日方同意停戰(zhàn),可停戰(zhàn)范圍竟然不包括臺灣、澎湖,日方邊談邊打,攻占了澎湖。
李鴻章最終屈服,《馬關條約》規(guī)定,臺灣、澎湖和遼東半島割給日本。
“以夷制夷”并非毫無效果,日方后來歸還了遼東半島,臺灣則絕不放棄。臺灣人自此記住了談判期間李鴻章那些“貶低”臺灣的說法,不是沒有人明白李中堂的苦衷和用意,但對于已經(jīng)受傷的寶島,那些話怎么都像在傷口上撒鹽。后來,所謂李鴻章對臺灣的評語被精縮、演繹,變成了向慈禧太后的奏報,說“臺灣,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瘴癘之地,割之可也”,這段話被一次次引用,然而在正式文獻中,找不到它出自李鴻章的記載。
本文摘自《一本書讀懂臺灣史》亢霖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這是一部由資深駐臺記者寫出的歷史隨筆集,所有的隨筆聯(lián)合起來,是一部完整的臺灣史。全書分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劃分,用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人和事,體現(xiàn)出不同時代臺灣的風貌、命運、價值取向。
公眾號:jzhpress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