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于仁,做人就有了底線,仁者沒有惡,唯有仁愛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薄墩撜Z》里仁篇之四
孔子說:“只要立志于仁,就沒有惡了?!?/span>
這寥寥8個字,理解起來還挺麻煩的?!捌垺弊趾枚?,意為如果、假使、只要?!爸尽保囊?,志向。麻煩出在后邊那個“惡”字。上一章說仁者能惡人,這里卻又說仁者無惡,你孔老師憑三寸不爛之舌翻來覆去,說變就變,這不是誠心在考驗同學(xué)們的智商嗎?于是歷來對無惡的“惡”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解讀。
前者認(rèn)為,惡讀作è,就是作惡、邪惡,干壞事。這個“惡”是形容詞,與“善”相對?!盁o惡”,就是不做壞事,不做壞事就沒有惡??鬃拥囊馑际钦f,一個人只要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后者認(rèn)為,惡讀作wù,憎惡、討厭,不喜歡。這個“惡”是動詞,與“好”相對。持此觀點的人認(rèn)為,上一章“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的“好”、“惡”是用作動詞,那么接下來這一章也應(yīng)照此來理解。那么問題又來了,隱藏在這個“無惡”背后的賓語,到底是指誰呢?于是又冒出兩種解釋。其一,指仁者,是被動句式,仁者不會被人所厭惡;其二,指別人,仁者不會去厭惡別人。這樣解釋就是人只要立志于仁,就沒有什么可以被人厭惡了。或者說,他也就沒有什么人可厭惡的了。
同樣一個“惡”字,前者是作惡,后者是憎惡。那么這2種解讀3種意思,有沒有可以融會貫通的地方呢?答案是有的。
首先,“無惡”就是不做壞事。當(dāng)一個人真正地把志向立在學(xué)習(xí)仁、追求仁上,他做人就有了底線,就會一心一意去擇善固執(zhí),自然不會去做壞事。這樣,惡也就無從產(chǎn)生。不做壞事就沒有惡,沒有惡可以被人惡,也就不會為人所惡。
再從仁者自身的角度來看,既然已經(jīng)把內(nèi)心全都放在仁上邊了,對人也就沒有什么可厭惡的了。一個大公無私的人,他心中只剩下仁愛,其他什么都沒有了,哪里還容得下惡。遇到好人好事,固然能以仁慈之心善待之;遇到壞人壞事,亦能夠以仁厚之心規(guī)勸之。一個人只要果真志于仁,內(nèi)心向善的自律力量就能把他塑造成為無所惡之人。
仁是善之本,天底下的善,都是發(fā)自仁心。所以孔子說,“茍志于仁矣,無惡也?!?/strong>只要立志于仁,就沒有惡了。也就是說,仁者無惡。
看來,孔老師這句話是一語雙關(guān)啊。
作者簡介:樂道也,本名程勉中,文化學(xué)者,江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研究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