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動作就能讓你的毛筆“自起自倒”!
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曰:“余學(xué)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處耳。過此關(guān),即右軍父子亦無可奈何也。
在這里,董其昌將自己三十年的學(xué)書感悟僅用八個字來概括,并且還進(jìn)一步指出:書法用筆若是過了這一關(guān),就是王羲之父子對你也會刮目相看!可見“自起自倒”這句話里藏著無限玄機(jī)。
但是,董其昌卻說這個方法是無法實際證明給人看的,也就是說無論從語言還是動作,都很難解釋清楚這種用筆原理。
那么,“自起自倒”到底是怎樣一種用筆方法呢?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再看董其昌的其他論述:余嘗題《永師千文》后曰: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jié),不可信筆。后代人作書皆信筆耳?!靶殴P”二字最當(dāng)玩味。
這段話里又出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鍵詞“提得筆起”!由此可見,“提得筆起”才是實現(xiàn)“自起自倒”的前提。
一個“提”字同樣值得玩味,如果按照一般的解釋“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根本就不能詮釋“提”字的全部內(nèi)涵。提鋒運筆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要做到一支小小的毛筆舉輕若重有多困難!
這個疑問一直困擾了我多年,直到有一天,我清掃書房衛(wèi)生,發(fā)現(xiàn)書案下的地板上躺著一枚硬幣。我懶得彎腰就用掃帚往外掃,但不管怎么扒拉,硬幣依然紋絲不動。我只好用掃帚前角抵住地板,內(nèi)側(cè)棕毛壓緊地面,胳膊向外一翻,手腕向內(nèi)一扣,硬幣一下子就被推了出來。
我恍然大悟。原來硬幣是被彈出來的!再細(xì)想想掃地的動作跟毛筆寫字不一樣嗎。只不過是毛筆的筆毫更柔軟些,只要給它一個動作,柔軟的筆鋒立刻就充滿了彈性。
看來董其昌所說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就是讓筆鋒產(chǎn)生并始終保持彈性狀態(tài)。有了彈性就有了“勢”,起倒收束都是由鋒毫的彈性這種“勢”自然形成的。人只是給了毛筆一個動作,從而激發(fā)出了筆鋒的彈性。
到此,“提得筆起”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因為要使柔軟的筆鋒具有彈性,入筆的瞬間需要一個類似“壓”的動作,它包含了銼、蹲、轉(zhuǎn)。董其昌是不是賣了個關(guān)子,把“壓得筆起”的“壓”字換成了“提”字?因為寫字的朋友都有感觸:提得筆起并不難,壓得筆起才算本事!
下面我解釋這個“壓”字的動作:
1、以橫畫為例。起筆時,向右下方斜切銼開筆鋒,然后按住左下方鋒角,順時針擺動筆桿,壓著彈性向右推進(jìn)。
2、此動作完成后,手的感覺是:筆鋒錚錚欲彈,鋒毫頂紙,萬毫齊力。
3、若用眼觀察,筆鋒運行時呈S型縱向鋪毫狀態(tài)。
這個動作說破了就這么簡單!
書友朋友們,建議您在閱讀文章的基同時,不妨也去親自體驗一把掃地的感覺,也許很快就能讓你手中的毛筆“自起自倒”,上下翻飛。
雖寥寥數(shù)語,皆為累年所悟,茍有不同,敬請回復(f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