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筆者,能使筆站起來以鋒芒運使,這叫'立峰',筆鋒挺而健,有效得傳達指腕的力量。在曲張之間'殺'入紙中,獲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效果,如不能發(fā)揮鋒的用場,單以筆腹掃頓按,筆畫必質感薄弱,墨象虛浮。
有不少書友在網(wǎng)絡上見過這樣的書法線條練習圖不以為然,覺得娛樂身心,或
怕走入歪道。其實,恰恰相反,這些看似“簡單粗暴”的書法練習方法,很有效!下面,我們來給大家簡單論述。
我們通常楷書入門常見的是歐陽詢的歐體或者顏真卿的顏體。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多寶塔碑》
兩種書體雖然風格不同,但在筆畫的書寫規(guī)律和結字規(guī)律上都是相同的。漢字的基本點畫有點、橫、撇、捺、豎、折、鉤、挑,在這八大基本筆畫之上還可以組合衍生出28個復合筆畫,筆畫之間進一步組合成三點水,四點底,樹心旁,等 偏旁部首,同時還有很多由基本筆畫組成的獨體字。
這張圖是歐體筆畫的示例,可以看到基本筆畫在不同情況中常見的變化。
再找個顏體的例子,給大家看一下筆畫是如何過渡到偏旁部首。剛接觸書法時,會覺得筆畫已經(jīng)是寫書法的最簡單的部分了,給你支毛筆能寫好筆畫嗎?
所以想學好筆畫也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寫成任何筆畫都需要你的筆可以在切,推,轉,提,按等用筆方法中自由軟換。上圖那個筆在書寫過程中出現(xiàn)的線條粗細的變化落實到用筆就是所謂的筆法。
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運筆動作怎么練習呢?首先是中鋒執(zhí)筆,動作準確之后就是大量的訓練來訓練自己手臂,手腕,手指的協(xié)調和穩(wěn)定性,可以從熱身運動開始。
先從直線的圖形開始,橫向和豎向的直線,保持粗細一致,間距相等,注意保持穩(wěn)定性。
接著是曲線的練習,從一個點開始畫間距和粗細一致的螺旋線,注意保持速度的一致,在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手腕和手指是如何轉動筆管的,有意識的訓練自己手眼在運動中的協(xié)調性?;居柧毴绻麑δ銇碚f是分分鐘的事,那不妨挑戰(zhàn)一下李斯的《嶧山碑》:
發(fā)現(xiàn)了吧,中鋒筆法的練習在篆書里面基本都涵蓋了。
以上只是中鋒的行筆和使轉的練習,要練習楷書,隸書,行草的話,提按也是必須練的哦~
所謂“提”“按”不是拆解出來的獨立動作,比如寫一個有粗細變化的筆畫,寫粗的部分需要你用力把筆下壓就叫做“按”,輕輕提起筆寫出變細的筆畫就叫做“提”。
在毛筆的筆頭中你在書寫過程中會用到的不同部分,在書寫過程中練習自己能夠自由切換筆尖筆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控筆能力。
基本的“提”“按”訓練可以參考上面的示例圖,用筆尖落紙,然后逐漸向下按下筆毫,在移動中逐漸慢慢提起筆,讓筆尖靠自己的彈性變細出尖。
從學書的進程來說,初學者一開始就應努力練習立鋒的本領,盡量以鋒端運使。練到筆鋒什么情況下都能彈起來的程度,則無論筆鋒,筆腰、筆根、筆側,無不能力透紙背,就如武功高強之人,無論拳、肘、肩、臂,全身各處,無一不能發(fā)力傷敵。
保持和恢復筆毫的彈性
彈性物體都有個彈性限度的問題,在一定力的范圍內,彈性物體可迅速恢復原狀,超過限度。彈性破壞難以復原。毛筆性柔,彈性是很有限的,這要求我們:
三分筆示意圖
(1)控制毛筆下按的程度:
一般要在筆頭一半以內,向來有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的說法,用意即在使用近前端的筆鋒,筆鋒變形程度小,易于恢復。選擇毛筆時,要選“大筆寫小字”也是這個道理。
(2)運行過程中,要不時將散臥軟弱的筆毫扶立起來。
筆往前運走,就免不了要倒下來,彈性就會慚弱下去,需做個 “回頂”的動作立起筆鋒,如折角處的挫鋒,挑鉤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所謂挫、蹲、回,都是回頂用勁的一種),均使散敗的毛筆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復原立起,甚至使筆處于特殊的強勁狀態(tài),錚錚欲彈走,大大增強了“筆力”。
(3)一筆完成之后,用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成挺直齊順的原狀,如同掭過一般,可直接書寫下筆,保持了行筆的前后連貫性。
關鍵是利用反作用力彈直筆鋒,反作用力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回鋒反彈,回鋒時正好逆著行筆方向提筆,將筆鋒回頂彈直,所以回鋒動作正確與否,應看筆鋒是最有效地彈直順利齊。
二是用在出鋒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筆作按勢,借急按的反彈之力彈起筆鋒。如懸針,長撇就應這樣用筆,懸針和撇的中后段常常顯出豐腴之態(tài),就是借勢出鋒用筆的自然結果,其它捺、挑鉤也是這樣重按而提出的。
所以運筆的時候,筆毫總是一曲一挺,時展時聚地運行著,尤如鐘表的發(fā)條,錚錚欲彈走,筆一提紙,筆頭就能恢復挺直齊順,這就是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其所說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宋代蘇軾說“方其運也,左右前后,卻不免欹倒,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筆鋒收起時象懸著重物的繩子一樣挺直,古人是何等自如地運用毛筆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