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民間的神圣世界·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薩滿教隆重的祭祀之一。敖包,又稱“鄂博”、“腦包”、“堆子”、“石塊”、“鼓包”。指的是在自己游牧的區(qū)域內(nèi),選擇一個幽靜的地方,用石或石堆堆起的圓形堆。《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卷九云:“鄂博,隨在皆有……其形圓,其頂尖,顛立方角蒙經(jīng)旗,其上下則埋哈達(dá)一方,糧食五種,銀數(shù)錢,每年必一祭?!比羁睹晒偶诛L(fēng)土記》云:“壘石象山冢,懸帛以致禱,報賽則植木表,謂之'鄂博’,過者無敢犯?!辈菰寥艘暟桨鼮樯袷ブ?。
蒙古族祭敖包的習(xí)俗淵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蒙古族的薩滿教崇拜藍(lán)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確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就是“長生天”,蒙古人賦予它以極大的神力?!对贰肪砥呤嘘P(guān)于祭天習(xí)俗的記載:“元興朔漠,代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zhì),祭器尚純,帝后親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遠(yuǎn),報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強(qiáng)為之也?!痹诠糯晒湃说挠^念里,天和地是渾然一體的,認(rèn)為天賦予人以生命,地賦予人以形體,因此,他們尊稱天為“慈悲仁愛的父親”,尊稱大地為“樂善的母親”。他們還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認(rèn)為這一切都是由神靈掌管著?!懊晒湃艘驗榘岩磺腥f物都看作神靈來崇拜,從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這部分的神靈,這種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個別的兩類”([俄]道爾吉·班扎羅夫《黑教或稱蒙古人的薩滿教》)。這個別的圣地就是所說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單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種神靈,是個綜合概念。
這種圣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會。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這片天地,這方山水的意義,因而是祖籍的一種表征。蒙古語中姓氏一詞,就是由敖包一詞演繹來的。內(nèi)蒙烏審旗的哈德亨、艾古爾斤、赫賴德、察哈爾等以氏族為單位供奉的敖包,就是以烏審旗的十三個氏族的名義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標(biāo)志,是旗徽的變形。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靈,爾后又包括祖先的神靈??傊桨蔀樯耢`所棲之場所。敖包成為某一氏族,某一村屯、某一區(qū)域的保護(hù)神。方觀承《從軍雜記》云:“峰嶺高處,積亂石成冢,名鄂博,謂神所棲……”紀(jì)昀《烏魯木齊雜記》云:“鄂博者,累碎石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圣地。
由此看來,敖包是蒙古牧人的守護(hù)神,它是氏族的標(biāo)志,旗徽的變形,祖籍的表征。它的產(chǎn)生首先是由于篤信不疑的信仰。處在輾轉(zhuǎn)遷屣中的草原民族選擇了這種最簡單最方便的建筑形式表明他們復(fù)雜古樸的信仰。
敖包即以神祗所憑,故蒙古族“敬之甚虔,故有疾病、求福事,輒唯敖包是求”(《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北卷》)。人們向敖包祈求的事項包括:“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薄跋蛱焐癖S语L(fēng)調(diào)雨順,求地神保佑五谷豐登,牧畜興旺,”“求人間神靈保佑國泰民安,歲歲太平?!?/p>
敖包的種類很多,按數(shù)量分,有一個敖包單獨存在的,也有敖包群。敖包群中,有七個敖包并列的,以正中最大者為主體,兩旁各陪襯三個小敖包,名為“七曜之神”。也有一個大敖包居中,東、南、西、北各陪襯三個小敖包,這是由十三個敖包組成的敖包群。按年齡來分,有的地方有成年人崇拜的敖包,有孩子們崇拜的敖包。按地域分,有的歸一屯所有,有的歸數(shù)屯所有,或一家私有,或一旗共有之。按姓氏分,有男人祭祀的敖包和女人祭祀的敖包。
祭敖包的儀式非常隆重,一般選擇的日期是5月或7月。舊時的祭祀大致分為酒祭、火祭、玉祭、血祭四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