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從2001年講起。這一年,因為父親病重,闊別祖國十三載的北島獲準回到北京。下了飛機,重回故土,他覺得不可思議,“北京已經(jīng)面目全非,難以辨認”。因此,他要通過文字借由記憶重建自己的北京。于是,有了《城門開》的寫作和出版。而2001年冬天的回國,顯然不僅僅只是為了令北島感到愕然和驚詫,并由此為一本書的誕生埋下伏筆。
《青燈》作者:北島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他最重要的目的,是看望父親,同時,借這個機會,與多年未見的朋友們重新聚首。
中日友好醫(yī)院里,他見到了中風八次躺在病床上“任人擺布”的馮亦代伯伯,二十多年前,他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時,曾在馮伯伯的家里與他討論詩歌的翻譯,《今天》創(chuàng)刊號上的英文譯名正是采用了馮伯伯提出的“The Moment”而否決了之前擬定的“Today”一詞。
這段時間,他還見到了青年時代一同玩耍,同游白洋淀的日本朋友AD;見到了雖然沒有加入《今天》但確為《今天》元老級人物的劉羽;見到了曾經(jīng)鼓動舒婷加入《今天》的詩人老友蔡其矯……
北島的散文集《青燈》記述了這些會面,以及由此展開的關(guān)于故人的一個個故事。2001年是一個中間點,不僅僅因為這是北島多年后的首次回國,而且在于,這些會面有不少成為了永別。死亡總是幽靈般地出現(xiàn)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與《城門開》不同,在這本同樣是回憶性質(zhì)的散文里,北島不再是少年,而是中年,一個歷經(jīng)滄桑,飽含風霜的中年,文字里不是那個被記憶隔絕了的童年辰光,而是扎扎實實的現(xiàn)在,此刻,當下,是時間的百轉(zhuǎn)千回,是生命的一息長嘆。
這本書里文字周正,沉穩(wěn),與天空很遠,與大地很近。
時空回轉(zhuǎn),但自在把握,不急躁,不輕浮,少有清麗俏皮,多是半百回首的人生。
北島七十年代末活躍于北京的地下文學圈子,和芒克等朋友辦起《今天》詩刊,八十年代,在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文化浪潮中,和顧城、舒婷一起成為偶像級別的當紅詩人。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因為政治事件離開中國,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漂泊生涯,僅1989年到1993年四年內(nèi),北島就住過七個國家,搬了十五次家。一個詩人的異國生活,與我們?nèi)缃癯U劦降耐顿Y移民顯然不是一個頻道。
說起北島,好像他還是那個斬釘截鐵說出“我不相信”的年輕詩人,而實際上,他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十年之前,他在大陸出版了離開中國后的第一本散文集《失敗之書》,在這本書的序言里,他寫道:“散文往往是中年心態(tài)的折射,與荷爾蒙、血壓及心跳速度等生理因素有關(guān)。就像一個下山的人,需要調(diào)節(jié)呼吸,放慢步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懷舊在所難免,那是對氣喘吁吁的爬山過程的回顧,對山的高度以及風險的再認識?!睆?997年開始,北島陸續(xù)寫起了散文,他說,漂泊正合適散文,“這些日子你都去哪了?干了什么?這是詩歌交代不清的”。那么,就交給散文吧。這些年,他的散文作品結(jié)集的有《藍房子》《午夜之門》《青燈》以及《失敗之書》《城門開》等。北島自言,寫散文是為了賺稿費,是詩歌之外的補充,但是,在中文的散文寫作里,北島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似乎詩人寫散文,都駕輕就熟,不僅敘事不馬虎,還總在紙頁翻動的縫隙里留下幾許詩意。
如果,你錯過了北島的時代和他的詩,請不要錯過他的散文。
文章選自《獨立日1: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
編輯:辛巴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