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當我邊備戰(zhàn)高考,邊準備托福考試申請美國大學時,說真的對美國的文理學院還并不了解,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接觸到這一類大學。那一年,DePauw University是第二年在中國正式招生,他們對招生的要求不低,除了常規(guī)的申請之外,還要對每個預(yù)審過關(guān)的申請者進行面試。那時DePauw國際學生的比例只有2%,而中國學生就更少了,再者,他們還提供連續(xù)四年的半額獎學金,我就沖著這半獎,放棄了已被大U的錄取,而最終選擇了這所文理學院。
目前正上大三的我,大學生活已經(jīng)過了一多半,對文理學院的教學理念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認識。在我們大學,如果想順利畢業(yè),應(yīng)該滿足以下要求:31個學分,其中主修專業(yè)10個學分,輔修專業(yè)5個;要保證W,Q,S三類學分中,至少每類學分中必須擁有一個;學校每組課程要保持有兩個學分。這樣說來可能挺讓人迷糊的,接下來我將一一分開詳細說明,也借此機會讓有興趣得朋友旁觀一下美國文理學院上百年來所持有的“通識(通才)教育”的理念。
總學分要求
每個大學計算學分的方式可能不一樣,而我們學校大部分課程都算作一個學分;部分音樂學院的課程是半個學分,例如,MUS114 Theory 2或者MUS124 Musicianship 2是關(guān)于樂理和音樂鑒賞的;還有少數(shù)的體育課程用來當作興趣培養(yǎng)的,例如,PE001 Learn to Swim或者PE006 Scuba Diving分別是關(guān)于游泳和潛水的課程,僅占0.25個學分。
一般來說,占有一個學分的課程每周最少要有三個小時的上課時間,類似物理、化學、生物、心理課程,也有可能額外多加一個或兩個小時左右的實驗課;0.5學分或者0.25學分課程的時間安排就相對隨意一些,有的鋼琴基礎(chǔ)課每個周只有50分鐘的課時,而潛水課時間安排就是周六早上8:00-12:00。
學分與學費掛鉤
學校規(guī)定,每個學期要保證完成最少3個學分,如果少于3個學分,學生將面臨被勸退的現(xiàn)實。同樣,學分雖然理論上沒有上限,但是超過5個學分,你將被學校算作“overload”(超載)的學生,對于超載的學生,要額外多交一個學分的費用,大家會慢慢明白,其實美國大學的學費定制都是按照每個學分價值來衡量的,比如說,一個學分4000美元,那么一學期的學費就是16000美元。學校暗示,一個學期的標準學分配置就是4個學分,當然,4.25,4.5,4.75是不會算作超載的。具體怎么安排一學期的課程,學生在選課前都要去找自己的advisor(輔導員)面談未來的學習計劃,教授會幫助學生調(diào)整一個相對理想課程安排,遇到細心而熱情的教授還會提醒學生諸多注意事項,比如,上課時間不能沖突;如果課程太難,要有足夠的課余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wù);太多的實驗課會擠滿你的日程表;太多的文學課或?qū)懽髡n會帶來大量的閱讀和論文寫作,可能會讓你的生活過于緊張。教授的這些提醒,都不妨礙對學生選課的尊重,所以,選課最終還是要學生本人自己定奪。
剛性學分與彈性選課
規(guī)矩是死的,但選擇是活的。每學期必要的學習任務(wù)誰也逃不掉,但同樣也會有很多可利用的政策來調(diào)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的兩個周里,只要課程有空的座位,你就可以隨意換課,因為文理學院幾乎始終保持著“小班授課”,一個班級的人數(shù)維持在20人左右。但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學校規(guī)定如果班級人數(shù)不足上限的一半,這門課就被視為資源浪費,會被取消,所以,由于很多原因?qū)W生可能選不到自己心儀的課程,開學兩個周里,利用大家可能有換課的需求,每人還是有很多機會可尋的。
期中考試后有一個截止日期,是最后一次withdraw課程(退課)的機會,退掉課程后,不可以換成別的課程,你就丟失了這門課的學分,最終的GPA也不會受到退掉課程的影響。如果你的學分充裕,一個學期退掉一門課程不會影響到什么,你就可以退掉一個你覺得很不理想的課程來減輕壓力,或者保持GPA。
選課對新生來說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大部分新生沒有明確專業(yè)方向,學校也是僅僅要求在校學生在大二學期終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所以對新生來說有太多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選課的“priority”(優(yōu)先權(quán)),比如說,低年紀學生享有低級課程的優(yōu)先權(quán),高年級學生享有高級課程的優(yōu)先權(quán),根據(jù)你的專業(yè)你享有這個專業(yè)課程的優(yōu)先權(quán),根據(jù)姓氏首字母,每年都會出一個不同的排位,這也是一個你姓名的優(yōu)先權(quán),另外,在你遞交的選課單上,你也列出自己的優(yōu)先權(quán),從自己最想上的課到無所謂選與不選的課依次排列開來。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選課就變成了一件難事,首先,課程會帶著“H”或者“L”的前綴,分別是“High demand”(高需求)和“Low demand”(低需求)。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在電腦系統(tǒng)里面激情博弈,切磋。每一次選課結(jié)束,學校會列舉一個最熱門課程排名,有時候上百人可能同時都選了一個僅有20人的課,常常等著課程表下來時,最終,你可能獲得一個很符合你心意的課表,同樣也可能真的一門課都沒選上。即使是這樣,你既不孤單,也不必著急。
當然,學校不會讓你空著課程表進入下一個學期,選課出結(jié)果后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開始調(diào)課了,只要有空位的課程你就可以擠進去,同時很多教授也會標明課程有沒有一個“waiting list”(排隊),快速把自己加進waiting list也是選到課一個關(guān)鍵。
大學選課機制我一直認為是一個既簡單又復(fù)雜的過程,它讓你在上課之前就開始進入要學什么,怎么學的分析研究狀態(tài),也是你去比對課程、比對教授、兼顧專業(yè)和興趣的選擇過程。
學分與興趣兼顧
“通才教育”的理念體現(xiàn)在哪里呢?31個學分,專業(yè)課要求的學分只有10個,而剩下21個學分我們將要把它放到哪里呢?繼續(xù)修專業(yè)課往往不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選擇。至于原因,下面的文章還會提到,大部分學生會去選修一些特別的課程,比如,享譽盛名的課程,這些課程往往不是每學期都有,有些課程甚至兩年才開一次,都是一些話題高端,內(nèi)容十分新穎的課;享譽盛名的教授的課程,來到一個大學,難免會碰到一些“明星教授”,他們的課也許與我們專業(yè)無關(guān),但是為了目睹著名教授的風采,我們還是可以拿自己的空余學分去修這樣的課程。學生在享受自由支配自己學分的同時,也就不經(jīng)意間接受了“通才教育”,這一直是文理學院所倡導的。當然,學校還提供雙專業(yè),和輔修專業(yè),對于瘋狂人士,你可以雙專業(yè)雙輔修,除了完成專業(yè)的10個學分,還有完成輔修專業(yè)的5個學分,會占掉最少30個學分,這樣只給自己留學一個空余學分的方法,未免有點太破釜沉舟,不過,四個截然不同的專業(yè)也是給了你十足的通才教育。(待續(xù))
W,Q,S學分
W,Q,S這三類學分也是順利畢業(yè)必不可少的學分,分別是Writing(文采),Quantitive Reasoning(定量推理)和Speaking(口才)學分。這些不是一些特別的課程需要專門修而得到的學分,而是在選修普通課程的同時添加了對該課程在writing、quantitive reasoning和speaking方面的具體要求。只要能夠按規(guī)定達到相關(guān)要求,在完成該課程的同時,就會同時獲得這些附加學分。W,Q,S學分每個學期至少分別要有一個,這也是文理學院對復(fù)合型人才重視與培養(yǎng)的體現(xiàn)。
W學分:writing自然就是考察寫作的能力,選題立意,創(chuàng)意構(gòu)思自然不用說,想拿到W學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論文格式,語法規(guī)范和熟練的句式運用這些論文最基本的要素。這是普遍學生認為最難拿到的一個學分,也是學校最不想讓你輕易得到的學分。
我的大學為了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guī)椭鷮W生拿到W學分也是有措施的。對于所有入學的學生,無論國籍都要參加大學唯一的一門必修課,“College Writing 2”(大學寫作2),對于國際學生,可能還要多上一門“大學寫作1”。這門課往往被當作學校給初來乍到懵懂無知的高中畢業(yè)生一個下馬威,讓大家有機會見識一下大學的教育,因為它囊括了大量的閱讀,寫作,討論,一周看一本書,兩周寫一篇論文對于新生來說還是很吃不消的,課堂中教授可能不太會注重你的選題,你的創(chuàng)意之筆,而是會注重中規(guī)中矩的段落結(jié)構(gòu)和論文格式,因為你稍微不注意嚴格的論文格式,很可能就會被蒙上抄襲的嫌疑,美國大學中如果出現(xiàn)抄襲,可能會面臨很嚴厲的懲罰。在經(jīng)過“大學寫作2”的熏陶和歷練后,可能覺得W學分算是過關(guān)了,這其實才剛剛開始,因為這門魔鬼課程是不給W學分的,它只是來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應(yīng)對寫作難題,并幫助大家拿到W學分。
如何追求到W學分,就要看學生自己的決心了。任何專業(yè),任何課程都可能會有W的標準,每學期開始選課的時候,哪些課有W就會被標示在邊上,告訴學生們上這門課,如果能滿足W標準,就可以得到W學分,經(jīng)濟,心理,文學等等,甚至是數(shù)學或者物理課程都會有W學分。如果你有決心去選文學課,或者社會科學類的課程,比如政治和經(jīng)濟,那就要做好博覽群書,奮筆疾書寫規(guī)范論文的準備,每一次作業(yè),每一次論文,甚至每一次考試除了本來固有的一個分數(shù)外,還會額外附加一個W分數(shù)。但這兩個分數(shù)是分開的,固有的分數(shù)用來計算這門課的最終成績,而W分數(shù)就決定你最后能不能拿到W學分。比如說,一學期下來,雖然論文的平均分數(shù)只有70分左右,但是都有W分數(shù),那你還是得到了W學分;但是如果我每篇論文思路清晰,構(gòu)思新奇,能得到80-90分,但由于一些語法錯誤,和論文格式不夠規(guī)范,那么這篇分數(shù)高的論文教授都有可能不情愿給W分數(shù),那就非常可惜。也就是說,只要有一篇論文不合格,這門課即使以不錯的成績上了下來,但卻還是得不到W學分。當然,教授肯定會提供給你“rewrite and resubmit”(重寫再次遞交)的機會,如果能在進一步的修改中消除硬傷錯誤,并且規(guī)范了格式,教授還是會給W分數(shù),但是不會修改固有的分數(shù)。所以,為了得到W學分,要細心耐心,不要怕重頭翻新,多找本土學生和教授幫忙。
如果你上物理,化學或者生物課,有W學分可以得,那就全靠“l(fā)ab report”(實驗報告),別小看這些陳述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jié)歸納,形成最終報告,而且?guī)缀醵际?0頁以上的工作量,而且完全是用電腦整理,將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制表作圖,寫出規(guī)范的報告格式,打印出來,當作作業(yè)上交,還是一個很耗時的事情,這項工作也就成了很多理科生熬夜的伙伴。如果是數(shù)學的W學分呢?這起碼是全學校公認的最容易取得的W學分,因為不用寫論文,不用寫實驗報告,要寫的是數(shù)學證明題。簡單的說,證明題要獲得W分數(shù),首先,你要把所有的數(shù)學語言用文字代替,并且句子是句子,段落是段落,不要以為數(shù)學家不講求語法。比如,1+1=2要寫成“1 plus 1 equals 2”(1加1等于2)。其實,美國大學里,做數(shù)學題最忌諱的就是做一道數(shù)學題,全篇下來,全部都是數(shù)字,真正規(guī)范的做題要有詳細的解題說明,并詳細列舉所應(yīng)用的數(shù)學定理,以及相關(guān)的推論都要寫清楚。
搞定了W學分,W,Q,S中最難的一關(guān)就算被征服了。(待續(xù))
Q學分:quantitive reasoning定量推理,看起來這個釋義比較專業(yè),其實也很好理解,準備GRE(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就是其中的“數(shù)學”部分,占一半的分數(shù)。我覺得創(chuàng)立Q學分的主要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樣說來,這個學分是這三類學分最不用費心思的,你可能不經(jīng)意間就拿到了很多Q學分,因為幾乎所有專業(yè)的入門課程,例如“經(jīng)濟學入門”,“心理學入門”,“微積分”等等低級課程都有Q學分,而且拿到Q學分的要求就是拿到C以上的成績。如果你得到了D,學校還是允許你得到這門課的學分,但是就不會得到Q學分,因為你的上課質(zhì)量不過關(guān),還要多多培養(yǎng)科學推理思維,才能說服這個Q學分。
很多學生當初入學的時候可能還不了解這些學分要求,等他們深入了解的時候,恍然發(fā)現(xiàn),Q學分都拿了五六個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也只是學校對學生的最基本考察了。
S學分:speaking也是一個不用擔心選不到課的學分,它就像你的宿命一樣,早晚有一天會來到你的身旁。每次選課時看所有的課程列表,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課程是有S學分的,其實還是有的,而且每一個專業(yè)都會有一門,那就每個專業(yè)中的最后一門課,叫做“(major)seminar”【(專業(yè))研討課】。上這門課的要求是你要修滿9個專業(yè)課,最后一門留給seminar,雖然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但是從學生和教授那里聽說,這門研討課會跟其他課程很不一樣,它會給你一種從大學本科到未來去向的過度感。研討課中會面臨很多課題,我們要去討論研究,然后做演講,甚至會有面試類似的問題,我們也要自己整理,學會如何去面對。舉一個例子,根據(jù)我的數(shù)學教授,他說他的研討課就是給學生一道復(fù)雜的難題,回去自己研究,找出思路和解題方法,然后大家輪流在課堂到黑板前闡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察學生解決問題和交流表述的能力。
其他的研討課,可能會面臨當堂演講,學生除了要準備PPT,還要穿著合體,脫稿演講,面對一個班級的其他學生,你有10分鐘的時間講述自己的研究內(nèi)容和成果。內(nèi)容是否充實,語言是否得當,說話是否流利,都是能不能得到S學分的標準。當然,這是所有學生專業(yè)課的最后一關(guān),很多會全力以赴,日夜加工來完善自己的演講稿,提升自己的口才,加強表達能力,在取得S學分的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畢業(yè)后即將面臨的挑戰(zhàn)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我們學校有了W,Q,S學分,自然就要有“ARC”(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學術(shù)資源中心),這里有W,Q tutor(助教),還有足夠設(shè)備幫你錄制下來你的演講,然后由教授觀看后給出評論和建議,也以此來為得到S學分提供保障。如果你把ARC當作可以偷懶的地方,就錯了,tutor不會幫你修改作文,往往只是提出語法錯誤和修改意見,剩余的工作還需要自己去完成,而且ARC會告訴你,預(yù)約tutor一定要在論文截止日期前2-3天,這樣才能給你留下足夠的準備和修改時間。如果你要去錄制自己的演講內(nèi)容交給教授看,你就更要準備充分了,畢竟這種第一印象還是很重要的,你帶著簡陋的內(nèi)容去磕磕絆絆地說,不會得到好的評論或建議,如果你帶著充實的材料去自如的表達,會得到教授的賞識和很真實而有意義的建議。學會利用ARC,多去預(yù)約找tutor指點一下,對于收攬W,Q,S學分還是很有幫助的。
寫作,口才,推理,是未來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質(zhì)和要求,學校把這些制作成最基本的學分來培養(yǎng)學生,而學生們會在為最終順利畢業(yè)的諸多努力奮斗中,實實在在地學到了真東西、真本領(lǐng),素質(zhì)教育其實就是這些很扎實又便于操作的教育理念和具體措施。(待續(xù))
課程分組和學分
上高中的時候,由于特別不喜歡歷史課,常抱怨為什么一個理科生還非要學習政治、歷史和地理,高二分科后,好不容易擺脫了文科課程,可又突然出現(xiàn)了個會考,又被迫重操背政治,讀歷史,研究地理題的舊業(yè)。熬過了高中會考,感覺終于從文科課程里解放了,可山東高考又迎來了新舉措,高考中60分的基本能力測試里又多多少少涵蓋了政治,歷史,地理的內(nèi)容。
來到美國留學,覺得大學應(yīng)該能放下心來一心鉆研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吧,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這在文理學院也是很不現(xiàn)實的。上了這么多年的學,我一直渴望的“專才”夢想最終還是被“通才”理念給征服了。我們的大學對學分要求,除了上述條件外,還會把所有課程分成很多個group(組),要求每組課程學生必須有至少兩個學分才可以畢業(yè)。
2009學年前,一共有6個組:分別是group 1,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group 2,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group 3,Literature and the Arts(文學和藝術(shù));group 4,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歷史和哲學認知);group 5,foreign language(外語);group 6,Self-Expression(自我表達)。我是2008年入學,當了解到這個group學分,直覺就是要好好安排才可以完成。這12個學分分配到大學四年的八個學期中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大約需要每一個學期除了上好自己的專業(yè)課還要跨越到其他的學科領(lǐng)域,追尋自然的真理,探求社會的進程,遨游在文學的海洋,思索哲學的星空,還要受到藝術(shù)的熏陶,由于我們是國際學生,所以group 5的外語課程,我們就等于免試通過了。
一組到五組,很容易理解它所包含的課程,但第六組“Self-Expression”是什么呢?可能是我不貼切的翻譯“自我表達”會誤導大家,其實那一組課程就是關(guān)于動手類的課程,比如雕塑,繪畫,攝影等等,也包括體育課程。那會兒,group 6被公認為是最難為人的一組課程,體育課程大家固然喜歡,但是很多時候會和其他課程的時間發(fā)生沖突,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只有0.25或者0.5個學分,如果你真的是一個體育愛好者,愿意去嘗試各式各樣的運動,且有富余的時間,那體育課就是很好的選擇。至于其他課程,類似雕塑或者繪畫,即使授課教授明知一些學生是為了group 6學分來的,不一定真的感興趣或忠于藝術(shù),那這一類課程也不是鬧著玩的了。
對于那些填補學分的學生,多少難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經(jīng)歷。我有一個快要畢業(yè)的學長,面對空蕩蕩的group 6,他最終無奈選擇了繪畫,當他去上課的時候,他還是被驚呆了。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教室,其實更像一個巨大的工作室,四處凌亂,不修邊幅,堆疊的畫架和染在墻壁上的顏料,就已經(jīng)充滿了藝術(shù)特質(zhì),而且每個人都是站著上課,上課開始沒多久,就開始畫畫了。結(jié)果,我的那位學長,還是沒能忍耐住純粹藝術(shù)對凡人的折磨,把課程給drop(放棄)了。問他為什么drop?他對我講了原委,一天教授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yè),他先念了一遍作業(yè)的內(nèi)容,然后寫在黑板上,學長工工整整地記錄下來作業(yè)內(nèi)容,回到自己的宿舍,硬生生地盯著抄下來的作業(yè)足足半個小時,還是不知道教授到底想讓他做什么,第二天,他肯定是交不出作業(yè)的,出于無奈,只能把自己的繪畫課drop了。
很多對藝術(shù)涉獵不深的新生仿佛都從他身上看到了group 6課程的未來悲劇。值得慶幸的是,2009學年以后,我們的大學對課程的分組做了調(diào)整,新的課程分組和畢業(yè)要求,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算是減輕了不少的負擔,但這種調(diào)整并沒有撼動學校堅持“通才教育”的決心。新的分組是,group Science and Mathematics(科學和數(shù)學);group 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group Arts and Humanities(藝術(shù)和人類學);Language(語言學),從原來六組簡化為四組,每組還是要求兩個學分,但特別要求每一組的兩個學分不能來自同一個department(系),比如,我自己雖然在group Social Sciences里選了兩門經(jīng)濟課程,但只能算其中一個學分,另外一個學分我必須選擇經(jīng)濟系以外的課程來上,比如政治。
不管怎樣,簡化課程分組對于學生們還是喜訊,因為以前的group 6都被合并為“Arts and Humanities”,部分歷史、哲學、宗教等課程都在這個課程組中,對于沒有藝術(shù)細胞的同學來說終于不需要拿動手類課程來填補學分了。2009年重新調(diào)整課程分組時,我才是大二的學生,也有幸用上這種新的學分和畢業(yè)指標,來減輕自己的課業(yè)壓力。(待續(xù))
學分要求與通才意義
也許大家會有疑惑,區(qū)區(qū)兩個學分,能有什么“通才”教育意義?單純就這個問題思考,我也沒想出個頭緒來。畢竟,誠實地說,每一天,我們的學習生活都在一個教學樓里花掉了大部分時間去上自己的專業(yè)課,然后匆匆地跑出去,奔往另一個相對陌生的課堂,面對每一次都相對陌生的教授和同學,上一節(jié)跟自己專業(yè)毫不相干的課程,難道通過這樣一門課程,我們就真的接受到“通才教育”了嗎?這樣的一個“才”到底“通”到了什么?是不是最終還是“?!绷司排?,而僅僅“通”了一毛?雖然大學一直也有同樣的“心結(jié)”——這種“通才”的理念,會不會在本質(zhì)上已經(jīng)只是一個“空殼子”,學生最終還是接受的是“專一”教育??峙?,這個困惑一直是很多人所關(guān)注的。
我也曾這樣想過,況且,現(xiàn)在課程分組越來越模糊,2009年前的六組課程再往前追溯,不知道是個什么樣的系統(tǒng),如今也已簡化成了四組。這雖然是方便了學生,相對減輕了壓力,但會不會讓人覺得大學這把“通才”火炬的火焰會由此變得暗淡了?仔細想來,其實也不是這樣的,尤其是關(guān)于“畢業(yè)學分”的系列通篇貫穿下來,還是會產(chǎn)生很不一樣的理解和體會的。
首先,大家知道文理學院做的是精品本科教育,沒有研究生院和博士生院,跟綜合性大學的大型公開課相比,這里只有小班課堂,每一個學生都會被教授關(guān)注。當你一來到這個大學,你只是一張純白紙,沒有專業(yè),沒有大學經(jīng)歷,沒有高等教育傳授的知識,甚至對未來都是一片渺茫。但是,大二的下學期,你會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四年中,你會為了完成專業(yè)修到一門相對專屬的研討課程,來幫助你自己邁入社會。四年中,你會為了填補掉剩下20個學分走遍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教學樓;四年中,你會為了自身的“推理”,“文采”,“口才”去努力塑造一個更加完善成熟的自己;四年中,你也會為了各組課程去淺淺地涉獵經(jīng)世濟民、天文地理;四年后畢業(yè),當你走出校門,跟其他大部分人相比,你們就可以自豪地稱自己是“通才”。
什么是“通才”?即知識面較為廣博的人才。我查到,“通才”是指在精通一二門專業(yè)的基礎(chǔ)上,兼?zhèn)淦渌矫娴闹R,能在科學研究領(lǐng)域中善于進行綜合性思考和研究的人才。很多時候人們對“通才教育”存有誤解,覺得那是一種相對標準化的教育要求,整齊劃一,甚至是對人才的摧殘。大家心目中的不合理教育的成果應(yīng)該是“全才”,而不是“通才”,的確,“全才”不是教出來,是過度灌輸出來的,或者本身就是生來的天才。而“通才”就沒有那么極端拔萃,它僅僅要求在一般專業(yè)教育之上兼?zhèn)淦渌矫娴闹R而已,然而,僅就這一點也不是憑借讀讀小說,看看電影電視就能達到的。
美國文理學院上百年來所致力于培養(yǎng)的就是高質(zhì)量的“通才”,雖然只是本科生,但是這批本科生的優(yōu)勢在各個領(lǐng)域還是顯現(xiàn)明顯,比如畢業(yè)生中90%的走向研究生院,剩余中的70%可以走向就業(yè)崗位,這些數(shù)據(jù)不管放在哪里都是可喜可賀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