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dá)到平正,歐陽詢將左邊的撇寫的略細(xì),把左邊的橫寫得長很多,右邊的捺“粗、低、長”,使得重力往兩邊分布,兩邊力矩相等,實(shí)現(xiàn)平衡,整個字在右傾的歪勢中找到平正。
而“沐”的右邊同樣是右傾的,與“未”極為相似。但是,除了橫是左邊長以外,歐陽詢把左邊的撇寫的粗重長,右邊的捺相對沒那么粗,也比“未”的捺短一點(diǎn)、高一點(diǎn),完全不是“粗、低、長”風(fēng)格,而是“細(xì)、高、短”的。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歐公是隨隨便便這么寫的,還是有意而為之?
本人覺得這是歐公精心設(shè)計(jì)的,分析如下。“未”是獨(dú)體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找到平正容易。
“沐”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光是右邊的“木”找到平正,是不能保證整個字的平正的,還必須要考慮到左邊“三點(diǎn)水”的平正問題。
看上圖,左邊“三點(diǎn)水”是右傾的,右邊“木”也是右傾的,這下字不就散了嗎?要寫砸了咯!危險(xiǎn)??!
怎么辦呢?歐陽詢除了將橫寫的左邊偏長以外,還有意地增加了撇的份量,加長,加粗。同時(shí),減少捺的份量,減細(xì)、縮短、抬高。這樣,左邊的重量得到了提升、右邊份量得到了減弱,左邊力矩要大于右邊的力矩,“木”實(shí)際上是往左邊略倒,即重心線左傾(上圖中的綠線為重心線,故意夸大了左傾的角度,是為了突出表示左傾,實(shí)際的重心線只是微微左傾的)。
這樣,左右兩邊的重心線呈“八”字形,兩邊力矩相斗,“三點(diǎn)水”和“木”上部左右是相吸的,十分緊湊又平正。整個字設(shè)計(jì)相當(dāng)?shù)那擅?,相?dāng)?shù)挠形兜溃?br>
對比九成宮拓本字,就更加明顯了。對比撇和捺,不難看出:“未”的撇短、細(xì),“沐”的撇長、粗?!拔础钡霓啵ㄗ⒁鈿埲钡牟糠郑┐?、長、低,“沐”的捺細(xì)、短、高。
如有不同觀點(diǎn),歡迎留言探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