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然而在生活中,“語音暴力”卻并不陌生。我們最不愛聽,但是我們總是愛說;
語言暴力
1.過分診斷【像一個醫(yī)生一樣,瞬間診斷】
過分的評價他人,過分的運用道德或者揣測他人動機,為他人貼標(biāo)簽等等。
對方的行為不符合我的價值觀,我們就會運用道德評判,來評判他,會讓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就越來越遠(yuǎn)
比如:“他怎么搞的,笨手笨腳的”
2.否認(rèn),否定
3.命令,說教,威脅
4.你應(yīng)該怎樣【聽的人好像被框住了】
比如:
你身為一個孩子你就應(yīng)該好好讀書,你什么都不要做;
你身為一個媽媽,你就應(yīng)該多做家務(wù);
你身為一家之主,你就應(yīng)該怎么怎么
4D語言很容易讓兩個人對立!
語言是窗,否則是墻。語言承載愛意,而不是把兩個人都分開了的一堵墻。
應(yīng)該怎么做
1.觀察:區(qū)分觀察和評判
不要條件反射式的評判;用眼睛觀察事實,把它說給對方聽;
而不是主觀解讀【這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或者達不到我們的期待,我們覺得他是有問題的】
跟他描繪事實,而不去做評判。不帶評價的說出觀察的事實,對方是會點頭的。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2.感受 區(qū)分想法和感受
溝通的目的,不在于信息的傳遞,而在于心靈的交互。
把你內(nèi)心的感受【焦慮,擔(dān)心,沮喪,自責(zé),害怕,欣喜,自豪……】說出來,雙方才會同頻共振。
有的人不把感受說出來,卻把感受放在臉上,擺出臉色讓人看。
如此壓抑自己的感受,長期就會把自己的想法當(dāng)成感受直接說出來,兩敗俱傷。
3.需要 找出你背后的需要,讓他理解你
凡是有溝通,就是有需要
比如:
朋友,你這么說,我很緊張,我需要尊重。
我現(xiàn)在覺得自己很委屈,我需要被你們信任。
當(dāng)我們的需要被滿足的時候,我們才會恢復(fù)情緒,甚至開心快樂,當(dāng)我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們依舊會情緒低落。
我們大多數(shù)人,總是不習(xí)慣從我的需要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是傾向于別人有什么問題。
4.請求 提出非常具體的請求
不要告訴他不要做什么,而要告訴他非常具體的要做什么。
委婉的提出具體的請求,在前面加上你可不可以
每一次的溝通都是有著改善的目的,所以盡可能的避免用抽象的語言,而是提出具體的請求。
小總結(jié)
只要在你開口說話前,先不要條件反射式的說話。
而是先說這些字眼:我看到什么什么,這讓我的內(nèi)心感受到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那你可不可以幫我做些什么什么。
我們把每一次溝通,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話,你一定很容易理解非暴力溝通的精髓。
當(dāng)我們總是條件反射式的說話,當(dāng)我們被情緒左右,當(dāng)我們說出了暴力語言,其實我們只是呈現(xiàn)給對方這座冰山最尖銳,最刺人的那一角。對方肯定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沒有辦法和你好好說話;
不要忘了海平面下面的那些冰山,那才是最重要的地方。把他們也呈現(xiàn)給對方。海平面下的冰山就是你的觀察,你的感受,你的需要,你的請求!
說話的品質(zhì),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品質(zhì),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從改善自己對別人的說話的方式開始。
我是終生學(xué)習(xí)育兒,分享育兒,寫日記的二寶媽媽瑞霞,人生,就是一張大地圖,日記就是我們的指南針;沒有攜帶航海圖而去環(huán)游世界,是會迷失的;咱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一起寫日記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