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厥的發(fā)生弦音醉舸:寒熱厥,用《傷寒論》的話說是:“陰陽氣不相接,便為厥”,亦即是體內之氣與體表之氣的不協(xié)調造成的,但這僅是概論,人體是一個多系統(tǒng)共同參與的機體,體表與體內之間,就有十二經脈等系統(tǒng)的參與,故而寒熱厥的發(fā)生,除了《太素.寒熱厥》自身分析的“冬不守藏”及“醉飽入房”兩個臟腑因素外,還要考慮六經因素的參與。
在《太素.經脈厥》中,就有部分是描述這個六經因素的:“黃帝曰:愿聞六經脈之使厥狀病能。岐伯曰:1、巨陽之厥,踵首頭重,足不能行,發(fā)為眴仆;2、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jié)M不能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3、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骨干)不可以運;4、太陰之厥,腹?jié)M瞋脹,后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5、少陰之厥,則舌干溺赤,腹?jié)M心痛;6、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瞋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盛則寫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則以經取之。”這段文字,開篇明義:“愿聞六經脈之使厥狀病能”,正是問厥癥發(fā)生過程中六經因素的參與的,換句話說,就是當遇到寒熱厥癥的時候,如果同時還有“頭重”、“眴仆”、“足不能行”這些癥狀群的時候,要考慮是由于足太陽經脈的氣血紊亂所造成的可能;再如伴發(fā)“腹?jié)M瞋脹”、“便秘”、“食則嘔”、“失眠”等癥狀的,那就要考慮足太陰經脈是否在病理機制中有參與,其余例推可知。
說到這里,愛思考的朋友們或許會問了:既然六經皆可導致寒熱厥的發(fā)生,那么為什么《傷寒論》中只在“厥陰病”中討論厥癥的發(fā)生呢?這里涉及到得是參照系統(tǒng)不同的問題。當外感傷寒在人體發(fā)生及轉化的過程中,是由表入里的過程,只有當“外邪”侵入到厥陰經層面的時候,表氣和里氣才會發(fā)生隔絕的現(xiàn)象(這是常,當然也有變的可能,比如本來就有基礎性疾病的,外感初期就可以出現(xiàn)厥癥),而對于內傷疾病而言,任何五臟或經脈系統(tǒng)的障礙都有可能導致表里氣機交流的阻滯,很明顯,比如當腎經氣血紊亂的時候,衛(wèi)氣由足少陰入腹就會明顯受阻。厥陰經脈自身內傷和外感而傷從其本身而言,可能病理狀態(tài)近似(厥陰經脈外圍氣機則大不同),所以,外感傷寒之厥陰癥,見煩滿、囊縮之癥,在厥陰內傷亦可見“少腹腫痛,瞋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諸癥!
明曉了上述醫(yī)理,臨床遇到寒熱厥癥,先分清外感或內傷,若是內傷,則當分清是臟腑因素(《太素.寒熱厥》中所分析的就是臟腑因素)還是六經因素,理清這些,則病機如畫,躍然眼前,治療操作就簡單了!
至于《太素.經脈厥》中,在上文后緊接著描述“足太陰厥逆,(月行)急攣,心痛引腹......手陽明少陽脈厥逆,發(fā)喉痹,嗌腫,庢,治主病者”,這段文字已然不是在描述寒熱厥的發(fā)生機制了,其描述的“厥逆”,是氣機紊亂逆行的意思,是發(fā)生在具體某條經脈的氣血紊亂,與手足冷或暖的“厥癥”沒有關系,在《甲乙經》中,這段文字與上引的文字也是屬于不同的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