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家長應反省“輸贏觀”
案例
微信公眾號提問:我們家兒子今年上初二,在學校成績一直都還可以,這兩次有一點發(fā)揮不好,成績往下掉了幾名,他情緒很低落,不愛說話,躲在自己的屋子里不跟我們交流。其實從小我們都對他保護有加,不讓他受到任何挫折,這個孩子一直都不太敢面對失敗,甚至有點逃避,我們家長也不知道怎么讓他學會面對失敗呢?
專家觀點
豐臺五小心理老師穆欣丹表示,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首先父母應該覺察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給孩子太多輸贏的觀念和過度反應。面對輸贏,我們自然有情緒反應,但對輸贏的過度反應,孩子會敏銳地捕捉到我的家長只希望贏。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輸贏這個結果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而你努力的過程是我最珍視的。當你去夸獎孩子的時候,比如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不好,但是他比起自己原來已經有很大的提升,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鼓勵孩子。
同時,希望父母也能夠理解,好勝心是孩子特別普遍和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家長們接納了孩子的這種情緒,才讓他的情緒有所釋放。他在自己的情緒被接納以后,才能夠跟你敞開心扉,述說他內心的痛苦和失落,然后才能去面對失敗,繼續(xù)前進。
還希望父母能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抗挫的機會。家中長輩會特別保護自己的孩子,怕他受人欺負,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你今天跟他說,這個孩子不好,我們不要跟他玩了;明天說,他用你這個東西,我們不要帶這個東西去學校。您剝奪了他在生活中一次次自己處理挫折的機會,剝奪了他適應關系的能力。他會覺得外面的人都會欺負他,變得膽小而自卑,那這些也會加速他以后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失敗。他認為只有家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而不愿意去跟同齡人交往。如果我們提早給他跳出舒適區(qū)的機會,讓他去拓展自己的舒適區(qū),讓他在自己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學習到有輸有贏,別人并不是有意去傷害他,那么他輸了也可以很輕易地去克服。這才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