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我國書法史,魏晉筆法和風格,為歷朝歷代主流書法家們所仿摹、效法。當代書法人同樣置身于書法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那么以虔誠的心態(tài),觀照魏晉時代書法演變的軌跡,于研究和學習魏晉書法的過程中,深刻認識我國書法的內(nèi)核和文化藝術(shù)價值,真正地靠近“二王”書法,理應(yīng)成為當前提倡書法回歸傳統(tǒng)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分裂、動蕩時間最長、政權(quán)更迭最頻繁的一個時期,而且也是中國文化藝術(shù)大發(fā)展、思想大解放的時期。現(xiàn)代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這是中國人生活里點綴著最多的悲劇,富于命運的羅曼司的一個時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分裂,釀成社會秩序的解體,舊禮教的總崩潰、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藝術(shù)創(chuàng)造精神的勃發(fā),使我們聯(lián)想到西歐16世紀的文藝復(fù)興,這是強烈、矛盾、熱情、濃于生命彩色的一個時代?!?/p>
盡管魏晉時代戰(zhàn)亂不已,但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不僅沒有中斷或者說停滯,恰恰相反卻成為了當時官僚和士族之間競相標榜的一種時尚,促進了這一時期內(nèi)文人書法流派的大發(fā)展,完成了我國書體劃時代的演變,當然也是書法技法集大成的偉大時代。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蘊含在當時深刻的社會歷史現(xiàn)實之中。從曹魏開始,由于國家沒有統(tǒng)一,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客觀環(huán)境相對寬松,文人學士及官僚士大夫空前超脫和自由,思想軸線的轉(zhuǎn)移使他們相信身體是有限的,精神是無限的,以及形而上的學問等老莊思想。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重視的現(xiàn)實情況下,他們逐漸成為了那個時代書法高潮的主要推動力量,出現(xiàn)了許多天才的書法家,鍾繇就是這個書法家群體的代表人物。西晉滅亡后,在當時北方渡江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支持下,東晉王朝建立。在東晉這段歷史時期內(nèi),正如葛承雍先生所說:“社會上層異常頻仍的政治斗爭,錯綜復(fù)雜的內(nèi)爭實與東晉王朝相始終。無論是北方的門閥還是南方的士族,他們蔑視現(xiàn)實,要求解脫,這就構(gòu)成了晉人風度內(nèi)在深刻的一面,也使人的主題有了更深刻的積極意義和美學力量,從而出現(xiàn)了一批中國書法史卓絕優(yōu)秀的代表。王羲之就是杰出的代表?!?/p>
從漢末發(fā)端到魏晉,伴隨著楷、行、草各書體的定型與成熟、新書風的換代和文人流派的交替,我國書法史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鍾繇是曹魏的重臣,他曾以東漢工于篆隸的曹喜、長于行書的劉德升、善于八分的蔡邕為師,吸收了各家的長處為己所用,擅長隸、楷、行、草諸體。以鍾繇為代表的一個時期,在楷、行書的筆法研究與書法實踐方面,開啟了一代新風,在將漢隸轉(zhuǎn)向魏晉楷、行書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衛(wèi)氏家族中衛(wèi)夫人和王氏家族都學習他的筆法。南朝王僧虔曾在《論書》中記載,晉王導(dǎo)酷愛鍾書,乃至戰(zhàn)亂頻仍,喪亂狼狽,猶以《宣示表》藏在衣帶中。過江南渡后,贈給王羲之。王羲之后又傳給王修,王修歿后隨之殉葬,原跡因之毀滅?,F(xiàn)流傳諸本,均以王羲之臨本翻刻。對鍾繇的書法,南朝蕭衍《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說:“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碧茝垜循彙稌鴶唷氛f:“真書絕妙,乃過于師”,“秦漢以來,一人而已”。盡管他的書法墨跡實物無存,但從閣帖中后人臨摹的作品來看,除了《宣示表》外,《薦季直表》堪稱鍾繇最煊赫的明跡。這說明后來進入王羲之為代表的時期,張芝、鍾繇便成為了標桿性人物。漢代張芝是章草的首席大家。章草的橫筆和捺筆為保持著隸書的波蕩狀態(tài),筆筆之間也常有牽引,但字字之間不能連接。隨著楷書取代隸書,章草失去了母本,也就隨之楷書而轉(zhuǎn)變成了今草。王羲之把楷、行、草三書體推向歷史的高峰。而后王獻之在其父王羲之的基礎(chǔ)上,加以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概而言之,我國書體在魏晉時代演變的過程,依據(jù)出土或歷史遺留法帖的先后順序,可以分別作出歸納??瑫盒旅Э瑫鴼埣?、熹平元年解殃瓶題字、魏晉殘紙、鍾繇《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東晉王羲之《黃庭經(jīng)》《樂毅論》;今草:東漢簡牘中今草、亳縣曹氏墓少數(shù)刻字墓磚、西晉《平復(fù)帖》、東晉王羲之《寒切帖》《十七帖》;行書:東漢《寶雞漢墓陶書》《永壽二年陶瓶題記》、敦煌漢簡、東漢樓蘭“九月十一日”等帖殘紙、東晉王羲之《喪亂帖》《蘭亭序》、王獻之《鴨頭丸帖》。孟會祥在《讀鍾繇》中說:“鍾繇處于隸楷錯變時期,不但從時間順序上被尊為祖,事實上,經(jīng)過王羲之的改造,那種富于隸意的楷書,也成為絕響。正所謂‘淳醨一遷,質(zhì)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后人不可能再現(xiàn)他的古質(zhì)深雅,他也便遙不可及了?!碧茖O過庭《書譜》說:“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余不足觀?!芍^鍾、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
鍾繇《薦季直表》
但凡穿越我國書法史的人,可以說都會關(guān)注王羲之個人及其家庭的書法秘密。他出身于政治地位顯赫、權(quán)勢炙手可熱的王氏家族,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王右軍”。他所在的這個東晉王家,著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書法門庭。王羲之的父輩中就有三個杰出的書法家,其父親王曠、伯伯王導(dǎo)和叔叔王廙。到王羲之這一輩,堂兄弟中的王恬、王恰、王劭、王薈都是大書法家。其中王洽的兒子王珣和王珉依然是書法家,《伯遠帖》就出自王珣之手。據(jù)記載,王羲之很有政治抱負,然而,他的時代已不是曹魏初期那樣生機勃勃,可以建功立業(yè)的時代?,F(xiàn)實生活中的屢遇挫折,使他不得不在永和十一年(355)于其父母墓前自誓去官,轉(zhuǎn)而“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與當時很多晉人一樣,只求自由解放,率真任性,超脫現(xiàn)實,“企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找尋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就很有影響,成為了人們的楷模和景仰的對象。連素有書法傳統(tǒng)的庾家子弟都爭相效仿,以致“少時與右軍齊名”的庾翼有“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雉”之嘆。當然,對后世影響最大的,還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明方孝孺說:“學書家視《蘭亭》,猶學道者之于《語》《孟》。羲、獻余書非不佳,唯此得其自然,而兼具眾美。譬如德盛仁熟,而動容周旋中禮者,非勉強求工者所及也?!?/p>
當歷史的時鐘指向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東晉名士41人聚集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祓禊之禮,并作詩興樂。王羲之即為眾才子詩集作序。據(jù)說《蘭亭序》是他在飲了酒飄飄欲仙的情境之下,在蠶繭紙上用鼠須筆一揮而就。其書寫時如有“神助”。這本《蘭亭序》就成了王羲之平生最得意之作。他將其傳給子孫,一直傳到七世孫智永手中秘藏。由于《蘭亭序》真跡失落,摹本或刻本的真?zhèn)我簿统蔀闀鴮W研究中的爭論疑點。其實,真?zhèn)沃疇帉⒂罒o定論?,F(xiàn)在是隨著一些墓志與墨跡的出土,特別是魏晉時期樓蘭漢文簡紙文書在20世紀初的發(fā)現(xiàn),使現(xiàn)代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在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展的“蘭亭論辯”過程中,其斷然否定《蘭亭序》其文其書為王羲之所作的觀點,完全站不住腳,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魏晉時代,許多有真知的士人逐漸顯現(xiàn)出人的真性情,欣賞人的自然美與和諧美。以老子、莊子為師,崇尚自然,崇尚玄學。追求人的個性回歸與解放,使文化藝術(shù)之風尚開始發(fā)生變化。魯迅先生說:“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李澤厚先生說:“所謂‘文的自覺’,是一個美學概念,非單指文學而已。其他藝術(shù),特別是繪畫與書法,同樣從魏晉起,表現(xiàn)著這個自覺?!庇终f:“書法是把這種‘線的藝術(shù)’高度集中化純粹化的藝術(shù),為中國所獨有。這也由魏晉開始自覺的。正是魏晉時期,嚴正整肅、氣勢雄渾的漢隸變而為真、行、草、楷,中下層不知名沒地位的行當,變而為門閥名士們的高妙意興和專業(yè)所在。筆意、體勢、結(jié)構(gòu)、章法更為多樣、豐富、錯綜而變化。陸機的《平復(fù)帖》,“二王”的《姨母》《喪亂》《奉橘》《鴨頭丸》諸帖,是今天還可看到的珍貴遺跡。它們以極為優(yōu)美的線條形式表現(xiàn)出人的種種風神壯貌,‘情馳神縱,超逸優(yōu)游’‘力屈萬夫,韻高千古’‘淋漓揮灑,百態(tài)橫生’,從書法上表現(xiàn)出來的仍然主要是那種飄俊飛揚、逸倫超群的魏晉風度。當然,書法發(fā)展到魏晉,實用性并未完全消失,也幾乎不可能完全消失,他被提到了重要地位的卻是書法的美?!?/p>
這就揭示了魏晉時代書法風氣的興盛,取決于自我意識的覺醒。其社會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的重大變化,表現(xiàn)在書風上,就是對書“韻”的不懈追求。當時書家們開始用書法來抒發(fā)個人的心靈感受和精神、審美的追求,他們所觀照的對象和心里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筆端。所以,魏晉時代的書法,表露出的是集自然之美、流動之美、空靈之美、儒雅之美、哲思之美于一身的和諧之美。
我國書法史上一般認為,在書法藝術(shù)上達到自覺與高度成熟的時代是魏晉時代,最成熟、影響最大的是王羲之。對王羲之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書家巨擘來說,其大膽革新后的楷、行、草書體,不論在漢字的結(jié)構(gòu)姿態(tài)上還是筆法體勢上都呈現(xiàn)出一種嶄新的面貌,形成了一整套新的書法技法和審美體系。所代表的魏晉書法其美感和風格,正如南朝蕭衍所說:“字外之奇,文所不書?!彼翁K東坡也說:“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碧貏e是行、草書體如宗白華先生所說:“晉人風神瀟灑、不滯于物,這優(yōu)美的自由的心靈找到一種最適宜于表現(xiàn)他自己的藝術(shù),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藝術(shù)純系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虛。這種超妙的藝術(shù),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yīng),登峰造極?!?/p>
當代學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書法史述》中說:“能從行書里看出那么多風景,一定是它進入到了中國文化的最深處?!泵蠒橄壬抖趺洝分姓f:“變幻莫測,是王羲之最高妙處。書法史上,實在沒有第二個人比肩?!庇终f:“《蘭亭序》享‘天下第一行書’之名,自是書法無上至寶。雖真跡不存,而化身猶在,通過神龍本及其他摹刻本,亦足以體會它的高妙絕倫。它的高不可及,在于樹立行書極則?!?/p>
王獻之不僅忠實地繼承了其父王羲之的筆法、風格,而且有創(chuàng)新,其作品以飛動俊逸見長。后人將其與父親王羲之并稱“二王”。唐太宗盡管以“餓隸”評價他,一些曲迎上意、信口雌黃的攻訐在輿論上也對他大為不利,但王獻之并沒有說無法翻身,在宋代以后就重新獲得人們的稱頌。倘若說王羲之用筆內(nèi)扌厭,那么王獻之則用筆外拓。父子二人從不同的書體取意,使得各自的書寫風格都可淋漓盡致地發(fā)揮。這也反映出他們是有意識地從各種書法的渠道吸取美的素質(zhì),創(chuàng)造出新意妙理。人們從王獻之的書法作品《廿九日帖》《洛神賦》《鴨頭丸帖》《中秋帖》《十二月帖》等等,都能看到才能橫溢的他不少地方已改變了王羲之的法度,書風流美面貌獨具。
王獻之《洛神賦》
書法理論著述的陸續(xù)問世,成為魏晉書法這一劃時代高峰的另一顯著標志。如索靖的《草書勢》,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衛(wèi)鑠(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王羲之的《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書論》《筆勢論十二章》等,它們的理論價值很高,內(nèi)容涉及面廣,文字簡短而意蘊精深,既有對各種書體的深刻剖析,也有對基本筆畫的形象描寫,形成了對后世影響極大的書學基礎(chǔ)。它們對書體的起源、美學特征等作了形象的闡述,顯示了當時書法審美意識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新的境地。由此奠定了古代中國書法理論的基礎(chǔ),對后世書法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也是書法藝術(shù)走向完全自覺的必然產(chǎn)物。
魏晉法帖與墓志造像字形上雖然大相徑庭,但筆法相通。其對后世歷代書法藝術(shù)發(fā)展的深刻影響,主要是通過祖述筆法相沿成線的遞進傳承路徑實現(xiàn)的。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中說:“蔡邕受于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鍾繇傳之衛(wèi)夫人,衛(wèi)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虔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冰傳之徐浩、顏真卿、鄔彤、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傳終于此矣?!?/p>
像這樣對筆法緊密傳授鏈條的籠統(tǒng)概括,固然不一定可靠,但它集中反映了古人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筆法的開端是神圣的,它造就了那樣精彩絕倫的書法。但筆法的傳授必須遵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方式而傳承下去,仿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筆法的純正性。
蘭亭序局部
我們看看歷史進入唐代。盡管舊的門閥世家遭到巨大打擊,但社會仍然按照貴族政治的方式運行,使得魏晉筆法以及積淀在筆法里的珍貴經(jīng)驗繼續(xù)傳遞下來。余秋雨先生說:“在王羲之去世257年后建立的唐朝,是多么意氣風發(fā),但對王羲之書法卻怎么也不敢再‘創(chuàng)新’,就連唐太宗這么一個睥睨百世的偉大君主,也只得用小人的欺騙手段賺得《蘭亭序》,最后殉葬昭陵。他知道,萬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經(jīng)典不可再造。又說:唐代那些大書法家面對王羲之,一點兒也沒有盛世之傲,永遠地臨摹、臨摹、再臨摹?!?/p>
王羲之《蘭亭序》高清大字
其實,唐代文化燦爛輝煌,書法成為了我國又一個高峰時期。唐太宗酷愛書法,而且他自己就是一個功力頗深的書法家,他將王羲之推向崇高的地位。唐朝書法也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楷書是第一書體,而且產(chǎn)生出大唐精神的審美對應(yīng)體,即草書。草書大家張旭、懷素、孫過庭與最繞不開的顏真卿以及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quán)等楷書大家,組成了這個時代光輝閃耀的書法明星群體。但是,無論如何他們是根植于魏晉書法基礎(chǔ)之上。創(chuàng)新的背后,是傳承在起作用。書法史告訴人們,歷史形成的經(jīng)得起檢驗的書法傳承體系,就是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書法傳統(tǒng)。對我國書法傳統(tǒng),當代書法人必須珍視,格外重視。
毋庸置疑,當代書法人生活的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氛圍與魏晉時代是不同的。然而,魏晉筆法的那種空靈,那種“凌空取勢,一拓直下”的精神,王羲之用筆的粗細輕重、線條的方圓曲直、結(jié)字的正欹參差、行氣的斷續(xù)聚散,不論在空間上還是在時間上,都能做到既變化無窮、純出自然,又遒媚勁健、端秀清新,表現(xiàn)出無窮的韻味等等,當代書法人理應(yīng)效法,下苦功夫研習??梢哉f,今天傳承魏晉書法的意義,就在于通過對“字外之奇”“筆短趣長”的深刻藝術(shù)解讀,找尋出那些符合當今時代社會文化背景下字外的東西,樹立新的書法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意境和思考方式,從而確定對書法的一種哲理支撐。
書不入魏晉終為俗格。魏晉書法風格在我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基于“取法乎上”的思想,就必須把魏晉書法確定為當代書法人學習書法的起點和書法之“道”。因為只有作出這樣的選擇,才能真正找到強大的傳統(tǒng)文化保障,從而推動我國書法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