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門德爾松有意完成這部交響樂,但并沒有做到。門德爾松逝世后,他的兄弟保羅于1868年把《E大調(diào)第七交響曲》手稿轉(zhuǎn)給了第一版《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字典》(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的編輯喬治·格羅夫——19世紀英國最熱衷于舒伯特的人物。格羅夫以“思想成熟的產(chǎn)物”高度評價這部交響曲。之后格羅夫把手稿贈給了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
1881年,格羅夫的朋友約翰·弗朗西斯·巴耐特(John Francis Barnett)為1883年的水晶宮演奏準備了一份管弦樂譜,可惜巴耐特的版本目前已經(jīng)佚失。不過由奧地利著名指揮家、作曲家、作家費利克斯·魏因加特納(Felix Weingartner)于1934年配器的管弦樂版本和英國舒伯特協(xié)會副主席、時任英國赫爾大學音樂系主任、音樂學家兼作曲家布萊恩·紐博爾德為紀念舒伯特逝世150周年而于1977年配器的版本目前仍可聽到。
魏因加特納的版本質(zhì)量最高,也最受歡迎、演奏得最多,配器較為豐滿,又由于其所處年代離浪漫主義時代較近,受現(xiàn)代音樂的影響較小,故此版本的風格相對來講應最貼近舒伯特的原意。
布萊恩·紐博爾德的配器版本由二十一歲的大衛(wèi)·阿倫·米勒指揮青年交響樂團于2月27日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首次演出。紐博爾德說《E大調(diào)第七交響曲》原是一份樂隊總譜草稿,每個音符都有指定的樂器。幾乎所有的總譜都只有一行?!奔~博爾德說,“ 我試圖完成這部作品,使它猶如舒伯特音樂的再現(xiàn)”,盡管《新格羅夫音樂字典》認為,沒有一個嘗試是令人信服的。
1978 年安德魯·波特聽過BBC交響樂團第一次專業(yè)演出紐博爾德的版本,他認為,這個版本比其他早些時候的任何版本都要更象舒伯特,值得列入演出曲目。
紐約朱利亞德音樂學院保存了一份舒伯特手稿的縮微照片。舒伯特手稿原件現(xiàn)在英國。青年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兼指揮米勒同時研究了作曲家舒伯特的手稿和紐博爾德的版本。米勒說:“我發(fā)現(xiàn), 說這是個創(chuàng)作工作,不如說是偵探工作。直到我研究了手稿,我才了解紐博爾德做得很出色”。這首交響曲的前110小節(jié)是完整的,是以“美麗而深沉的”柔板作為樂曲的開始。米勒認為,樂曲的結(jié)構(gòu)是那么完整,可以考慮是一部舒伯特式的作品。他還認為紐博爾德是審慎的,他沒有把自己的意圖強加于舒伯特的作品,而魏因加特納的版本卻是瓦格納式的響亮音調(diào)及和聲。
米勒說:“第二樂章是我從未聽過的最美的一個樂章。完全是舒伯特的作品?!边z憾的是,舒伯特沒有給開始的主題配和聲。紐博爾德完成了這項工作,真正幫助人們了解了舒伯特以及他的發(fā)展。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