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yuǎn)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span>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故事。 孟武伯,姬姓,魯國孟孫氏第10代宗主,名彘,世稱仲孫彘,謚號武,是孟懿子的兒子。他曾向孔子問孝,也曾又向孔子咨詢仲由、冉求、公西赤是否仁。 魯國在魯哀公時代,政治局勢相當(dāng)堪憂,國君與權(quán)臣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公開化,所謂“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還有“三桓亦患公之妄也”。前478年,孟武伯與高柴輔佐魯哀公與齊平公會盟。前470年,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接,飲酒不樂,國君與大夫有惡。前468年,魯哀公多次問孟武伯“請有問于子,余及死乎?”孟武伯回答:“臣無由知之。”一個堂堂國君居然淪落到了要問臣子“自己是否能善終”的地步,可見魯國國內(nèi)政局之荒誕。之后,魯哀公通過邾國逃到越國。三桓擁立其子為國君,是為魯?shù)抗?/span> 曾子跟夫子一樣,誨人不倦,臨死都不忘弘道。他與孟敬子在政治立場上很多時候是對立的,趁著孟敬子去看望他的機會,他還在試圖教化孟敬子,促其重禮,行仁政,所以他先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不得不說是曾子的良苦用心,孟敬子聽了這樣的話后,也就不能不用心來受教了,因為這是曾子對他最后的教誨。曾子告訴孟敬子,作為君子最應(yīng)當(dāng)重視的有三個方面。用《禮記·曲禮》中的話來說,就叫做——“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大意是, 凡事都不要不恭敬;神色儼然,端莊嚴(yán)肅,且得讓人看出來確實是在慎重思考;說話從容安和,篤定足信,充滿至誠。這也是《大學(xué)》里“誠于中,形于外”的表現(xiàn)。 一個人的形容,儀態(tài),神色,氣質(zhì),言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很明白——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币簿褪钦f,孟子見了梁襄王,一眼就把梁襄王看透了,說他這個國君沒有個國君的樣子,就是接近了他,也感覺不出有什么威嚴(yán)。 曾子患病期間,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將死的時候,其叫聲很哀傷;人要死之前,他說出的話也必定是很善良的。君子所應(yīng)當(dāng)重視的,有三個方面:剛要有舉動的時候,要莊重自己的容貌,注意自己的形容儀止,這樣就可以避免暴慢、放肆,也不會使人對自己不敬;神態(tài)要端莊,正色,不能夠隨隨便便,就能給人以信實的感覺;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jǐn)慎小心,內(nèi)容講得適當(dāng)?shù)皿w,語意清楚明白,說出時心境是致中和的,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如何來上祭品,如何行禮,用什么禮器等等,這些枝末上的事,自有主管這些事務(wù)的官吏來負(fù)責(zé)。關(guān)鍵是要抓住根本,抓住了根本,枝末上的事也就很容易了?!?/span>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yuǎn)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sp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