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一場雨后,蘑菇們仿佛一夜之間突然出現(xiàn),之后又神秘消失。西方諺語“just like mushrooms”,意思是“就像蘑菇一樣”,以此來形容某些事物快速發(fā)展或迅速涌現(xiàn)。可是,我們真的了解蘑菇嗎?這些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們所在的整個真菌大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員呢?
蘑菇,真菌的“臉面”
到底什么是蘑菇呢?這個問題乍一聽十分容易,不就是那種肉乎乎小傘一樣的東西嘛!然而仔細想想,硬邦邦的靈芝算不算蘑菇?鏤空的竹蓀算不算蘑菇?毛頭狀完全沒有傘模樣的猴頭菌算不算蘑菇?
人們通常所說的“蘑菇”并不是一個十分科學的概念,而實際上是指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大型真菌的泛稱。典型的蘑菇大都呈傘狀,包括菌蓋和菌柄兩個主要部分。此外,所謂的“蘑菇”還有鐘形、半球形、漏斗形、棒狀、樹枝狀、球狀、盤狀、馬鞍狀等。
所以提起蘑菇,就不得不體整個真菌家族。真菌的種類繁多,在自然界中約有150萬種。我們能夠看到的“蘑菇”只是某些真菌一生之中,最醒目光鮮的瞬間——大多數時候,它們以“菌絲”的狀態(tài)存活,毫不起眼甚至難以被肉眼察覺。而有些種類的真菌,一輩子也不會變成“蘑菇”。
根據真菌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可以將它們大致分為以下三類:吸取其他生物養(yǎng)分的“寄生型”、吃腐敗垃圾為生的“腐生型”和其他生物互助式共存的“共生型”。
寄生型真菌:易容術高手
“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聽到這句廣告詞,人們就會對寄生型真菌產生厭惡。確實這一類真菌會寄生在動物、植物甚至其他真菌上,并引起病害。但有時候,其中一些種類也對人類大有益處。在這些寄生的真菌之中,很多種類不會長成蘑菇形,但會像使用了易容術一般,令寄主的外形發(fā)生變化。
很多寄生型真菌都以植物為寄主,它們會使植物發(fā)生病變。例如黑粉菌、麥角菌等,能感染黑麥、大麥、青稞之類的禾本科糧食作物,被感染的作物不能形成正常的種子,反而會產生黑色的菌核,看上去惡心恐怖。
其實,以植物為寄主的真菌之中,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是菰黑粉菌,它會寄生在水生植物茭白的體內,其分泌物能刺激茭白的莖膨大,形成可食的肉質莖——菜市場上的茭白就是如此而來的,若沒有真菌寄生,普通的茭白就像蘆葦,上不了餐桌。成熟后的茭白切開后,可以見到內部有一些灰黑色的斑點,這就是菰黑粉菌的孢子。不過安心啦,這些真菌和孢子只要經過烹制,對人體沒有影響,是可以食用的。
寄生在螞蟻身上的真菌。
寄生在動物體內的真菌,很多種類都是人類的得力幫手。它們有的偏愛寄生在椿象等昆蟲成蟲的體內,有的則容易感染松毛蟲、金龜子的幼蟲,這些真菌都被當作“農藥”來防治森林蟲害。而以動物為寄主的真菌里,名頭最響亮的,非冬蟲夏草菌莫屬——它們則專門寄生于蝠蛾屬的幼蟲體內,其形成的冬蟲夏草是我國特產的名貴中藥材。除了動物、植物之外,其他真菌有時也會被當作寄主。有時在松林下??梢姷降目蓯坌∧⒐健擎呒纳?,它便是生長在近于腐爛的紅菇或乳菇上的。
長得像小饅頭的星孢寄生菇,能夠寄生在其他蘑菇上,自己也是人類的食材。
腐生型真菌:愛吃垃圾
“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這句俗話說的是“不配”,但若把鮮花換為蘑菇,或許很多人就能接受了。腐生型真菌一般生長在腐殖質較為豐富的“基物”上,這些“基物”既包括朽木、枯枝敗葉,也包括動物的排泄物,甚至還有動物的尸體。這類真菌數量多、分布廣,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分解者,能夠把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歸還給大自然,使物質的循環(huán)順利進行。若沒有這些真菌從事著“不體面”的工作,我們的世界最終會被各種腐敗的垃圾所淹沒。
雖說都是“吃垃圾”,但不同的真菌也有各自的口味。我們平時吃的木耳是人工養(yǎng)殖,而在野外,木耳生于地面的腐木上,一段爛木頭,一座爛樹樁,就是木耳的最愛。當然也有一些真菌能夠生于活著的樹木上,另一些則喜歡枯葉。
還有一些腐生型真菌的口味有些特殊。很多靈芝科真菌,如喜熱靈芝,偏愛埋在地下的朽木,菌絲在朽木之中汲取營養(yǎng),之后變成蘑菇狀鉆出地面。如果在雨后的針葉林里用心尋找,腐爛的松果上也能找到特別的真菌,它們專以松果為食。有些蘑菇長在牛糞上,也不是那些真菌心血來潮所做出的“行為藝術”,它們只在牛、馬、羊等家畜的糞便上生長。
糞生裸蓋傘,以草食哺乳動物的糞便為養(yǎng)料。
共生型真菌:互助式奶媽
其實,絕大多數真菌可以和動植物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關系,取長補短,獲得雙贏。玉米和大豆間種,產量會提高——這個是有關于根瘤菌的經典案例。大豆的根部可與真菌共生形成根瘤,有助于固定空氣中的氮而形成對植物有益的蛋白質。然而這并非是大豆的專利,95%以上的高等植物都能與真菌形成共生關系。
植物根部與真菌的菌絲形成的共生聯(lián)合體稱之為“菌根”,它可以促進植物吸收鈣、磷、鉀、鋅、銅、氮等營養(yǎng)成分,提高植物對干旱、高溫、高鹽、高酸堿性土壤等極端環(huán)境的耐受性。作為回報,真菌則可以通過菌根,從植物體獲得糖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
真菌與植物的互惠互利關系,通常并沒有專屬的搭配,例如菌傘華麗的鵝膏屬真菌,能與多種植物(約30個科)形成菌根。只有少數種類會形成高度專一的共生關系,如乳牛肝菌只會與松科植物形成菌根。名貴藥用植物天麻對真菌更加依賴,因為天麻不具有葉綠素,不能合成養(yǎng)分,所以它的生長完全要靠真菌“奶媽”蜜環(huán)菌。蜜環(huán)菌以菌絲的方式向天麻輸送養(yǎng)分,直到其中一方死亡才終止。而當天麻的種子萌發(fā)時,則需要另外一位真菌“奶媽”小菇的幫助。還有一些種類的蘭花難以移栽并人工繁育,也和種子萌發(fā)時土壤中缺少特定種類的真菌“奶媽”有關。
藥用植物天麻的“奶媽”蜜環(huán)菌。
真菌與動物共生的最著名例子,來自于知名食品雞樅菌。雞樅菌更加標準的名稱叫做“蟻巢傘”,顧名思義,這類真菌通常生長在白蟻巢內或蟻巢周圍,并與大白蟻之間形成了復雜而默契的共生關系。大白蟻巢主要由木質素、纖維素、植物腐殖質以及大白蟻的排泄物組成,這些都是雞樅菌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反之,大白蟻則以雞樅菌產生的菌絲瘤或孢子為食。此外,雞樅菌的分泌物還能夠將纖維素和木質素分解為糖類,供大白蟻享用。
俗稱“雞樅菌”的蟻巢傘,在野外與白蟻共生,靠白蟻巢中的腐殖質、木質碎屑和排泄物養(yǎng)活。人工種植時就得由人類來提供養(yǎng)料了。
蘑菇崩壞進行時
蘑菇來得快,去得也快,它們是怎樣突然之間消失的呢?有些種類的蘑菇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自溶”,如城市中常見、俗稱“狗尿苔”的鬼傘類,成熟后菌蓋打開,菌褶會化為黏稠惡心的黑色汁液。因此就像蘑菇從土地里出其不意地冒出來那樣,它們也會在不經意間消失不見。
撰文·攝影/唐麗萍 曾念開 楊祝良
責編/王辰
本文來自《博物》雜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