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警告!本文字數(shù)3353字,如果你有興趣了解一些關(guān)于游戲中與歷史上關(guān)于漢服的知識,請耐心讀下去。
大家好,這里是游遞局,一個帶你漲姿勢,教你用游戲吹比的高逼格正經(jīng)欄目。我是水兒。
對slg類型游戲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全面戰(zhàn)爭》系列,這個經(jīng)典的系列又要推出一部新作《全面戰(zhàn)爭:三國》。想想之前全戰(zhàn)系列的《幕府將軍:全面戰(zhàn)爭》、《中世紀:全面戰(zhàn)爭》、《羅馬:全面戰(zhàn)爭》等等經(jīng)典作品,我對《全戰(zhàn)三國》還是非常期待的。
(THREE KINGDOMS,想來“三國“也沒什么更好的翻譯了)
然而,當我對著官方的CG和偷跑圖認真的研(挑)究(刺)了一番后,才悲傷的發(fā)現(xiàn)真的不能指望一群老外能將中國風做的多么淋漓盡致,現(xiàn)代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隔閡也許已經(jīng)不是很明顯了,但是西方一旦接觸中國文化里最核心、最“玄”的部分,往往還是力不從心。
其實從CG能看出來Creative Assembly這群老外真的很努力用墨韻、桃丘、古詩詞等等來還原三國的感覺,實際呈現(xiàn)出的古韻效果也確實不錯,開頭潑出來的水墨畫很有feel~
但是!沒錯但是來了,《全戰(zhàn)三國》在人物的服飾方面的設(shè)定簡直讓人哽咽:你們都穿的啥玩意兒???
這個像牛角一樣的頭巾是認真的嗎???以及這個領(lǐng)子是立領(lǐng)嗎?!
劉表你的褲子……?
果然指望老外完美還原出漢服是不太可能的事兒,不過《全戰(zhàn)三國》里暴露出來的老外(也許不只是老外)對于漢服的不理解倒是能拿出來說一說。
漢服?顧名思義,漢服就是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從三皇五帝的華夏族開始,到明朝末年這漫長的兩千多年里,漢人的服飾全都可以統(tǒng)稱為漢服?!妒酚洝酚涊d“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也就是皇帝時期就有了民族服飾這個概念。殷商至周朝進一步確定了“天子冕服”制度和冠服制度,漢服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華夏也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說直白一點,在當時的年代,人人都能穿上衣服的國家,就是講文明懂禮貌的高端國家。
(東平漢墓壁畫)
畢竟在那個時候的游牧民族還是以半裸奔為主......
漢朝時,漢服依據(jù)四書五經(jīng)被納入“禮制”,成為儒家文化統(tǒng)治國家的一種制度。既然是一種制度了,那漢服本身自然就變得牛逼起來,于是官方就給漢服定了一系列條條框框,比如基本的形制、什么祭祀場合需要穿禮服,哪些顏色平民不許穿,不同品級的官員應該戴什么樣子的帽子等等,基本都是用來區(qū)分身份地位的。
漢服的基本特點也慢慢固定下來:交領(lǐng)、右衽、寬袍大袖。
交領(lǐng)就是領(lǐng)子相交,形成一個角度。儒家認為領(lǐng)口的角度象征著“天圓地方“的“地方”,袖口的圓潤截面則是“天圓地方”的“天圓”,代表君子持身既要方正,也要像天道一樣柔和。這個天人合一的理論聽上去有點扯,但是古人確實是這么覺得的…..
當交領(lǐng)——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nèi)的時候,就形成“右衽“,從正面看,領(lǐng)口形成的右衽有點像英文字母的“y”。右衽可以說是漢服最明顯的特征。與此相對,當右襟壓在左襟上面的時候,叫做“左衽”。古代的有些少數(shù)民族使用左衽,所以左衽在漢文化圈里往往代指異邦蠻夷,或者形容沒有歸屬的亡國奴以及MNSL的惡人。用左右衽來區(qū)分陰陽時,左衽還代表故去的先人和死者。
(反面案例:《三國殺》的諸葛亮是左衽)
寬袍大袖就很好理解了,大部分的漢服都有大袖子,這種袖子像多啦A夢的口袋一樣能塞下整個宇宙。
(《三國志姜維傳》里普遍是寬袍大袖)
但是不符合基本特點的服裝未必就不是漢服,因為漢服與其他民族的服裝之間并不是完全孤立的,根據(jù)華夏民族的“占領(lǐng)漢文化地盤的其他文化基本都會被同化成漢文化的一部分”的真香定律,漢服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和其他文化的元素,比如唐朝時期的婦女很喜歡的翻領(lǐng)、窄袖衣服,就是從胡服(胡人服飾)演化而來。
(唐代翻領(lǐng)窄袖服飾,圖就這樣了湊合看吧)
圓領(lǐng)袍的流行也是受到胡人的影響,圓領(lǐng)袍以前其實只是貼身內(nèi)衣,直到魏晉南北朝后才流行像蜘蛛俠一樣的內(nèi)衣外穿法,唐朝時由于李唐王室有胡人血脈(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圓領(lǐng)袍成為主流服飾,甚至逆襲成唐朝乃至后世(至明末)的官服。
(《劍網(wǎng)3》成男的江湖套,圓領(lǐng)袍+袖口邊緣縮窄)
漢服確實有很多千奇百怪的變種元素,但許多看上去很古風很唯美的古裝服飾,并不屬于漢服的范疇,比如很多游戲里都有的蕾絲花邊反光高開叉的衣服......
以及這種完美滿足妹子們少女心幻想,頻繁出現(xiàn)于各種女性向(?)游戲的蕾絲繡花長裙:
游戲是真的好,貂芷妹子是真的可愛,但三國時期的女子不會這么穿:
近幾年還有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服裝叫“漢元素服”,是將漢服中的右衽、盤扣、襦裙、對襟等元素與現(xiàn)代時裝結(jié)合了的仿古裝,也被叫做“改良版漢服”。不過它們的本質(zhì)上并不是漢服,只是有點仿古色彩罷了,大部分游戲里那些看上去有點古裝神韻的衣服,基本都屬于這種。
讓我們說回到三國,大家對于三國漢服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央視爸爸的老版《三國演義》,其實和腦門貼黃瓜片的新紅樓、身上綁布條的新三國這些電視劇相比,《三國演義》確實算的上非??季?,少數(shù)的瑕疵也基本是藝術(shù)加工的結(jié)果,起碼不出戲。
但是大部分號稱還原三國時代的游戲,在服飾的設(shè)計上就顯得十分架空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服飾是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可以說是表現(xiàn)時代的一種廣泛載體。具體到朝代的話,服飾能反應這一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水平。比如宋朝以前就沒有棉花,所以不可能穿棉布胖次。
而三國時期的紡織水平還達不到制作細布的程度,所以平民只能穿像這種看起來就很膈應的粗布短褐:
但是三國有錢的貴族就可以穿那種花里胡哨的綾羅綢緞絲絹什么的,特別牛逼的貴族和商賈大戶還能穿皮草!
(北朝的絹衣)
(中國人對皮草的熱愛真是亙古不變啊)
三國的平民穿粗布,貴族穿綾羅綢緞和皮草,這才是真相。像這種穿絲襪的,你猜古代有沒有?
(《真三國無雙8》)
就形制來說,嚴格算起來三國時期的漢服并不像兩漢、唐、宋一樣自成體系或是出現(xiàn)新形制,更多的是對東漢漢服和制度的繼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
原因很簡單——三國持續(xù)的時間太短了,頂天了從黃巾起義(公元184年)數(shù)到曹魏滅東吳(公元280年),滿打滿算都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根本孕育不出獨立的形制。而且大家都在忙著打仗,能活多久都是問題,穿的再好看顯然都沒什么卵用。
所以三國時期的漢服基本上和東漢差不多,最高規(guī)格的服飾和東漢一樣是祭祀時穿的禮服,也叫冕服,長這個樣子:
(幾乎每一個圖案都有祭祀的象征意義)
是不是看上去非常講究?好在這種冕冠服是只有王公貴族祭祀的時候才穿,其他時候一般不會閑的蛋疼穿這么隆重。
正常的官員和老百姓一般穿的是袍服、襜褕(chān yú,直身的單衣﹞、曲裾、襦(短衣)、裙。似乎還是很復雜的樣子?其實非常容易分辨:
(灰地菱紋袍服)
袍服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上朝這類正式場合穿的禮服,規(guī)格沒有祭祀的官冕服那么崇高,大部分官吏都可以穿。它和冕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花紋的規(guī)格,以及寬大的袖口有個明顯的收斂,像個束口袋。
如果說袍服多用于正式場合的話,襜褕就顯得休閑很多,屬于一種休閑裝,無論男女老少都能隨便穿,是最常見的一種直裾深衣(裾是衣服的大襟,直裾就是剪裁時衣襟垂直向下),穿上去有點像個直上直下的桶,其實這種衣服更加貼近我們對于“袍子”的認識。
(《三國志10》的桃園結(jié)義,劉備穿的是比較標準的直裾深衣,就是里面那一件)
曲裾,打眼一看和直裾非常像,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直裾是直上直下,曲裾的衣衽則要向后交掩一下,看上去非常有曲線美。當然曲裾都是女子的衣著,男子穿起來有點太娘了。
(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襦裙的實物復原圖)
而“襦”和“裙”則往往放在一起說,襦是上衣,裙就是裙子,襦裙合起來就是一套完整的服裝,它是古代女子最常見的衣著。根據(jù)“襦”的實際長短,襦裙分為齊胸襦裙、齊腰襦裙、高腰襦裙。為什么絕大部分三國游戲在設(shè)計女性服飾時都很少考慮到襦裙的存在啊摔!!
總體來說,三國時期大家的審美都傾向于把自己裹的很嚴實,兩漢到三國這種穿的很嚴實的思路符合了儒家“通體深邃,雍容典雅”的要求,這個審美理念可以說又觸碰到了現(xiàn)代人的審美盲區(qū)......
(打虎亭漢墓遺留壁畫石刻)
至于三國時期的軍隊戰(zhàn)服、鎧甲文化、配飾文化、以及這一時期的漢服是如何影響和服、韓服的問題,礙于篇幅的原因,我們有機會再說吧~
另外:說了這么多,其實還是不穿衣服最好看啊不是嗎!??!
好了,本期游遞局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內(nèi)容不錯,不妨點擊一下關(guān)注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