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人石”一詞頻頻出現(xiàn),何謂“文人石”?畫面石中有沒有“文人石”?若有,又如何界定?針對這一話題,戎城賞石雅集于丁酉隆冬,開展了一次小范圍的沙龍活動,十余位戎城石友攜帶準“文人石”聚于一堂,對此進行了深入交流,也達成了一些共識。
中國文人的背影已漸行漸遠,但文人的精神卻貫穿著中華文化。文人畫是文人思想在藝術上的流露,“文人石”即文人精神在石頭上的投射。目前,“文人石”尚無確切定義,畫面石中的“文人石”更是模糊概念,但畫面石鑒賞與繪畫藝術有不少共通之處,那么文人畫的概念,應該對畫面“文人石”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文人畫是傳統(tǒng)藝術的代表
陳師曾在一九二一年一月的《繪學雜志》笫二期上,發(fā)表了《文人畫的價值》。當時國門打開,新奇的西方文化被有效放大,康有為把中國畫衰敗的原因,歸咎于寫意文人畫。認為文人畫借口神韻第一,不重形象,放棄形似,只有唐宋時期的畫法與現(xiàn)當代的西洋繪畫的追求是一致性的。陳獨秀也對此撰文呼應。受康、陳的聲望影響,畫壇掀起對中國繪畫的激烈批判,認為西洋畫才是真正的藝術。在中國繪畫遭遇否定的時代背景下,陳師曾指出了中國繪畫中的文人畫特色與高品質,肯定了文人畫的價值,力排當時畫壇的偏激認識。
對于文人畫的價值,王學仲說:“積淀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文學領域最集中地反應在《紅樓夢》這部作品中,在繪畫領域,則集中地反映在文人畫中”。 “就其所達到的藝術深度而言,它是諸種中國文化所壘成的高塔,極其豐厚艱深,因而不易為一般觀賞者所理解”。“由于文人因蘊蓄著文人的“士氣”、“雅謔”、“超形”、“機趣”等,可以作為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高難度和深沉度的代表”。
畫面“文人石”側重人文精神
提出畫面石的“文人石”概念,即對畫面中帶有文人的趣味、文人的氣質、能夠賞出文人情懷之類的畫面石,進行文化藝術價值的發(fā)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畫面石賞玩,歷史很短,其賞玩理念充滿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具有快節(jié)奏、平面化、即時性的快餐傾向特征。從畫面石劃分出“文人石”,既是對天然畫面石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的文化注入,拓展畫面石藝術鑒賞的美學場域,也是畫面石鑒賞活動于精神層面對人文精神的歷史關照。
現(xiàn)代社會價值追求的多元呈現(xiàn),讓人眼花繚亂。居家案頭放置一枚散發(fā)文人氣質與自然氣息的天然畫面石,而不是財神、貔貅、金元寶,既是一種雅致的品位陳設,更是個人素養(yǎng)與人生價值追求的自然流露。
那么,怎樣的畫面石才是“文人石”呢?文人專指特定人群,不等同于文化人,文人畫也是特指的繪畫。因此畫面“文人石”也應是一個特定概念,即有濃郁的人文精神特質、蘊含人格化像征、能賞玩出文人畫的情趣、寄喻文人情志的天然畫面石。
畫面“文人石”是文人畫的側影
先來看看文人畫的界定,文人畫的概念由元代趙孟頫提出,亦稱士夫畫,是指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繪畫。
明倪云林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
陳師曾說:“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于畫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文人畫首重精神,不貴形式”。“所謂寧樸毋華,寧拙毋巧,寧丑怪,毋妖好;寧荒率,毋工整。純任天真,不假修飾,正足以發(fā)揮個性,振起獨立之精神,力矯軟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態(tài),以葆其可遠觀、不可近現(xiàn)之品格”。
王學仲說:“文人畫的標志,即在于有一種超越凡俗,遺世獨立的精神”。 “當時之文人,含有超世界之思想,欲脫離物質之束縛,發(fā)揮自由之情致,寄托于高曠清靜之境”。 “文人畫不以直接說教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而是以一種變形、夸張、雅謔的筆調,調侃的意趣,直抒通脫之氣,使某些哲理禪眼從深層透入內涵,從而具有一種異于流俗的深沉含蓄的特點”。
以上述關于文人畫的論述,結合歷代文人追求自由、張揚個性、不隨流俗、孤高傲世、寄情山水、高曠放達 、注重氣節(jié)的品性,大致可知文人畫的性質。歷代公認的文人畫家為王維、蘇軾、米芾、梁楷、文同、趙孟頫、倪瓚、徐渭、朱耷、金農、鄭燮等,都有作品傳世。而他們的作品,不拘于題材,不拘于形似,自由率性,充滿個性,是他們內心的獨白,是承載文人畫精髓的實物標本。同時,也是畫面“文人石”追求精神格調的鏡子,而畫面“文人石”即文人畫在石頭上映照出來的側影。
畫面“文人石”追求文人情趣
造型類“文人石”以頑拙融入文人空間,營造環(huán)境氛圍,益增文氣。畫面“文人石”則似一件件獨立藝術作品,內涵人格化,值得細細玩味。雖是天然石頭生成的圖案,并非出自文人創(chuàng)作,然其中一類畫面呈現(xiàn)濃郁的人文氣息,可以喻文人之品性,寄文人之情志,如疏簡、枯寂、荒寒、空靈、淡遠、灑脫、孤傲、狂放、瘦勁、冷逸、樸拙、蒼渾、野逸之類極具性格的畫面,當允為畫面“文人石”。則華麗、精巧、嬌艷、工整、妍美、繁茂、豐腴之類畫面,雖美,終究不是文人喜好哲理高于形式的路數(shù)。當然,畫面“文人石”當以畫面的意趣、格調、氣韻之文人畫精髓去思辨,須“得意而忘形”。若追逐文人畫歷史名品去作圖形比照 、接圖索驥,則違背“文人石”賞玩的本意了。
下面僅舉數(shù)例:
例圖1:《訪戴》,畫面一文人,著墨不多,形象寫意,氣宇不俗,踱步于雪夜之中,畫面有寒意。
例圖2:《秘授》,以大寫意筆調描繪兩人耳語之狀,人物情態(tài)真實,形象灰諧雅謔,格調超塵。
例圖3:《孤禽》,瘦蘆孤鶴,畫面冷寂,鳥態(tài)夸張,得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之意。
例圖4:《待月》,畫面人物清癯高古,如古畫中高士,那扭頭一望,幾分閑適,又幾分孤寂。
例圖5:《學究》,畫面人物雖然寫意,卻生動傳神,有怪丑雅謔之趣。
例圖6:《君子之風》,寥寥幾筆,灑脫優(yōu)雅,蘭竹的人格象征、野逸之氣跳脫而出。
倒圖7:《溪山雪霽》,溪巖積雪,荒寒之景,山上林下有草廬隱約,正是高逸超塵的去處。
天然畫面石中,似此類有文人格調者,應占有一定數(shù)量,值得發(fā)掘、認知其特殊的審美價值。畫面“文人石”這片未曾開發(fā)的區(qū)域,是值得踏進去看看風景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