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觀?入靜?入定?有打坐的好功法可以入靜嗎?
嗯,不管哪家功法,靜定都是必要的。沒有靜定,本性是見不到的。入靜的功法非常多,比如守竅,觀想,持咒,觀息,聽音等等。具體哪個適合你,要看你自己適應什么樣的修法。我個人推薦調(diào)息觀息的法門做為入靜入定的入門方法。
請問河車是什么?活子時來到時應該怎樣做?未通三關之前,是否有采小藥一說?
河車指“北方正氣”,也叫帝車?!耙云潆S天河輪轉(zhuǎn),故曰河車”。在體內(nèi),主要指腎中元氣所生之正氣。轉(zhuǎn)河車,主要指丹道周天,引真元之正氣通行任督二脈的運煉功夫。
你這里的未通三關,要區(qū)別于是什么樣的通。一般的周天功所通任督與采藥沒有直接關系。內(nèi)丹修煉中的先天精氣神才稱之為藥。真正來說,丹道周天所轉(zhuǎn)的任督,目的不在于通任督,主要是為了采煉內(nèi)藥。在內(nèi)藥河車搬運時,藥行任督而打通二脈。所以,非要說先后的話,應是在煉小藥的時候同時通三關。
在練功時上腭都有些腫了,請問在口中滿是津液吞咽的時候,舌頭是否還抵住上腭,再有不閉眼是否能入靜,謝謝指教。
舌抵上顎并不是叫你用力頂住。而是自然而然的住于上顎。象自然接通一樣。舌抵上顎容易口生津液。如果抵的過于僵硬,那就會口干舌燥了。
津液滿口時,先鼓漱,象我們漱口那樣,咕咕有聲。然后分三小口下咽,每一咽都注意其下流自丹田的感覺。咽津是自然不要頂上顎。
入靜閉眼,是讓你目不外視的同時達到心神內(nèi)凝。關鍵在于心神內(nèi)守,眼睛可留一線光。視鼻端虛白朦朧感。一直閉眼的人容易昏睡。
在吞津時總覺得停留在胸口或中丹田,不向下走,很別扭.
這是要領的把握問題:
第一,注意打坐時,腰背自然拔直。象一棵樹一樣自然生長而直立一樣。注意體會這自然而直的感覺。這樣久坐才不會累。特別注意不要刻意挺胸抬頭。下顎微微內(nèi)收,象微微點頭一樣,往頸部內(nèi)收一點。胸要內(nèi)含,微微內(nèi)收一點,不要挺胸也不要弓背。全身上下自然松直。
第二,咽津時,意念要隨津而下,好象津咽似重物自然而下沉,意只是隨之而已。而不是特意用意引下或強壓下。
注意做到這兩點,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在一意引氣時到了“玉枕穴”的時候會出現(xiàn)強烈的耳鳴和眩暈~同時四肢又有麻痹之感,怎么回事又如何解決啊?
玉枕關未通,氣聚于此處刺激聽覺神經(jīng),就會有耳鳴現(xiàn)象,真氣滯于此處,刺激腦部神經(jīng),就會有眩暈現(xiàn)象。四肢有麻痹現(xiàn)象,也是腦部經(jīng)絡受阻,氣血不暢之故。所以,這一般情況下你是強行引氣去沖,而忽視了蓄養(yǎng)元氣。所以走周天不要強行空轉(zhuǎn),要多守丹田,溫養(yǎng)丹田,待丹田氣足了,再去沖關。三分煉七分養(yǎng)。
為什麼有時候我不是刻意的提氣結果還是會有真氣流動之感
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習練,真氣相對活躍,會自然沿著身體運行。其實人體本身真氣就遵守“子午流注”的規(guī)律運行的,即使你不練功,也會行氣。只是練功以后,氣相對足,更活躍,感覺更明顯。所以你會感覺到氣流。
第二呢,意到氣到。你注意真氣流動之感,實質(zhì)就是以意引氣了,而且這個是自然引氣,比你刻意引氣的效果要好。
第三呢,練功的人常不注意收功,不將真氣收歸丹田,就會在全身四處亂竄,解決的辦法就是注意收功,引氣歸丹田。
“溫養(yǎng)丹田,待丹田氣足了,再去沖關?!笨墒且绞裁闯潭饶?會有什么現(xiàn)象?
準確的說,要看是什么類型的周天功。不同類型的周天功,情況有所不同。
如果是普通的健身周天功。往往與采氣與溫養(yǎng)配合。氣足了,丹田溫熱暖融,有厚實的氣感,微微用意引導,就會有熱氣如氣柱或氣團一樣,順脈而行。這樣氣才會比較足。在這個狀態(tài)下才適合以意引周天。內(nèi)氣充足活躍,經(jīng)脈暢通以后,丹田常有氣團汩汩的感覺,甚至自己沿督脈往上行,甚至不限于任督而是整個背部都有氣往上爬。這就比一般用意引的意念周天更高了,屬經(jīng)絡周天的層次。這是內(nèi)氣充足,經(jīng)絡暢通的結果。
如果是丹道周天,就是產(chǎn)小藥的問題了。丹道周天內(nèi)藥在體內(nèi)遠行的感覺不象單純的熱氣團或氣流感,而更象溫泉流注的感覺。在小藥充足行周天之前。要不斷的采煉活子時,將元精不斷的煉化成元氣。隨來隨采,隨采隨煉。產(chǎn)藥之時,氣穴暖暖融融,似有煙氣繚繞的氤氤之像。外景則是陽物自然舉起。而內(nèi)藥充足之時,丹田氣穴暖融如有煙氣繚繞,丹田中似有溫泉晃蕩,池水上漲似要溢出,并自然如溫水一般流向會陰尾閭直奔命門之時,這時就可以行周天煉藥了。這個周天煉藥與普通周天完全不同,有嚴格的度數(shù)。對時辰的要求也極為嚴格,火候絲毫不能有差錯。這里就不具體說了。
我現(xiàn)在靜坐啥感覺都沒是怎么回事啊是姿勢不對還是功法錯叻?
靜坐沒什么感覺,要看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你練什么功。除掉功法的原因以外,從以下幾個方面看看:
1、對氣感不敏感。人對氣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極容易就能感覺到,有些人則很不敏感甚至根本感覺不到氣感。感覺不到并不是沒有得氣。
2、沒有放松下來。練功不管什么功法,都強調(diào)松靜自然。形正則氣順,體松經(jīng)絡氣血才能順暢,才會有感覺。所以要看看你練功的姿勢還有有沒有很好的放松身體。特別強調(diào),很多人為了做得動作標準而造成身體不能放松,這是要糾正的。
3、心念未凈。練功時滿腦子都是雜念,就不會有心去體會感覺了,也感覺不到。
明顯感到上身的氣要比雙腿之間的氣充足,什么辦法可以讓二者之間調(diào)和?
這是你腿部經(jīng)絡不暢通的原因。不了解你練功的情況,但從情況來看,你可能意識多守于上部,也沒有很好的收功蓄氣。氣機上浮所致。包括你說的腿部比一般人冷,都是經(jīng)絡不通氣血不暢所致,建議你多練習站樁功。
調(diào)息時關注“氣穴”部位可否?我感覺將意念放在這一部位比較舒服。在聽息時人會隨之前后仰動,有何辦法解決?
調(diào)息的主要目的是調(diào)和呼吸。息定則心定。心定以后,神才能凝,才能凝神入氣穴達到神氣合煉的效果。當然如果是簡單的養(yǎng)生功訓練,則不需要入先天虛無??梢栽谡{(diào)息時守丹田。但這有點偏向武火呼吸,火力偏猛,對于剛開始練功,意念火候不能很好掌握的人而言,最好不要這樣習練。
調(diào)息之法我已看過了,但有一事不明,就是剛開始調(diào)息時,呼吸之間,腹部的運動問題,吸氣時是收腹還是放腹,或是,呼吸之間不動腹部,上不碰心,下不過下丹田,或是其它
守息,就是注意呼吸往來的感覺。也不要控制呼吸,自然也就不要去理會腹部是收是放的問題。只注意呼吸往來就行了。這里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呼吸入息相,進入虛無狀態(tài)。
丹田氣海在哪嗎?
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下丹田的位置要依功法與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但氣海,在臍下有個氣海穴,你看看穴位圖。有把氣海穴作為丹田的。還有說是關元穴的。還有說臍下四橫指的。還有說臍下三寸的。作為初學練功,你不用糊涂,你先把臍下四橫指為中心的這一小片區(qū)域做為丹田的位置,等元氣足了以后,你看看在這個區(qū)域里,哪個點感覺最強,哪個點就是你的丹田位置。
進日來,我覺的如果自己有所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去后,那就不再是自己的了。這應該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泄吧
下丹田總是很滿,漲漲的,氣在里面走,但是不熱,是否還要繼續(xù)意守呢,意守到一定程度下丹田的氣會自動去沖開督脈呢?資質(zhì)一般的人,氣大概多久能沖尾閭呢?還有活子時出現(xiàn)在沖督脈之前還是之后呢?
不練功的時候做事稍微一專心下丹田就鼓脹的氣感就出來了,這正常嗎?還有我現(xiàn)在有意識的總是保持一絲意念不練功時也常守丹田不離,是否可取?
這個情況主要就是練功不收功或是收功不當引起的??赡苣阒患右饬税褮馔碌ぬ铮ㄐ「梗┮?,卻沒有加意真氣凝聚成團,凝聚于下丹田,所以真氣不凝聚,會散于小腹也熱不起來。你放松下來,加意丹田的真氣凝聚成一個象星星樣的小球,不管多少真氣,都這樣凝聚起來。
注意要放松,心要靜,用意要自然,注意體會其凝聚的感覺。
第二個問題,平時守丹田,就是微微意照,似有似無,心里好象有這么回事就行了。不要特別去注意它。自然能溫養(yǎng)丹田。
靜坐呼吸幾分鐘后會感覺太陽穴鼓脹有點難受,而且心窩處(差不多是巨闋穴的位置附近)會有一種悶悶的感覺,如果深呼吸一下就會好點,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是比較典型的用意過重引起的偏差。因為在靜坐的過程中,本身意念雜念較多而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頭部,意到氣到,氣就往這里聚。剛開始,因為氣往頭部聚得不多,還能感覺到舒服的氣感,時間稍久,氣就在頭部淤滯了,就會感覺到頭部氣脹難受了。胸悶也是一樣的道理,再加上可能身體姿勢不正確,挺胸了或是彎腰弓背了,造成氣路不暢,也會引氣胸部氣滯。所以要注意練功的姿勢與意念的輕重問題。
聽息是否剛開始就是去感覺呼吸,只能感覺呼吸從鼻中進出??吹胶芏嗟胤秸f聽息是種很好的入門方法,但是就是操作不好,能不能介紹一種簡單容易操作的入門方法。
這個問題不是方法沒選對,而是對功法的要領沒有掌握。
第一、坐下來以后,先放松身心。身體從頭到腳,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的放松一下。松馳下來。調(diào)整坐姿,在全身松的情況下,把頭微微上頂,好象要頂著一個東西似的。注意體會上頂時,身體輕松直起的感覺。
第二、先不要急著觀息,先注意看看呼吸是否平穩(wěn)緩和了。如果呼吸不平穩(wěn)不柔和,比較粗重,就靜靜坐一會,等它平穩(wěn)緩和下來。這時候,心情也會比較舒暢平靜了。
第三步呢,呼吸平緩,心情舒暢后,然后在稍稍注意你的呼吸,注意它在鼻間一來一往的悠然暢快感。體會這個呼吸自然的舒暢感覺。對呼吸不要有任何控制,不要因為呼吸短就刻意的做深呼吸。它是怎么樣就怎么樣,你只體會呼吸一來一往的暢快感覺。久而久之,呼吸會慢慢的微弱下去,你就一切隨它。
什么是疑神?什么是意守?區(qū)別在那?
這是一個后天意與先天意的問題。意守,是用識神去注意體會感覺或去觀守等。而凝神,這個神是指元神。是在性光(元神)顯發(fā)以后,然后凝定去下照氣穴。
一個是先天之功。一個是后天之功。
雙目垂簾觀鼻端達到虛無的狀態(tài),眼前不時有圓光離去還繼續(xù)守嗎??還是將神光下移鼻端——觀口——觀心——觀丹田是這樣的嗎??也就是最后意守下丹田是嗎??
要確定這個光是不是性光。有可能你覺得在虛無態(tài)了。但實際只是相對較靜的時候氣觸視覺神經(jīng)引起的一些光感現(xiàn)象,或是體內(nèi)的氣能所表現(xiàn)的能量光。這時候還要繼續(xù)深入虛無態(tài)。若能確定是性光了。就要兩眼先對視祖竅(凝神)等性光凝定以后再下照氣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