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
自從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受到世人矚目,有關“意境”的說法便甚囂塵上。王氏一句“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引為經(jīng)典,于是“意境”被大家用熟、用濫,甚至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只要一提“意境”,仿佛把大旗作為虎皮披上了身,瞬間就變得高大上了。
“意境”由來已久,王國維只是集大成者。唐代王昌齡的《詩格》就提到過“意境”,他認為“詩有三境”,分別是物境、情境和意境,其中“意境”的解釋是“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簡而言之,意境既是得之于物、發(fā)之于情、合之于心的一種審美體驗。到了王國維先生這里,他把“意境”概括并升華了,提出了寫境、造境、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等等,而后人往往棄而不取,只把“意境”二字掛在嘴邊,儼然成了“意境家”。
意境是什么?恐怕絕大部分人說不出來,只能這么回答:反正我就是覺得好,就是覺得有意境,能夠契合我的想法,打動我的心靈。對付這些“意境”家們,我常常用事實說話:既然你們喜談意境,能不能分析一下前人作品的意境?比如南宋的姜白石,其《暗香》《疏影》想必也讀過,其意境如何?你所好之“意境”,較姜白石作品之“意境”又何如?
正如所預料的那樣,大多數(shù)“意境家”們都會振振有辭,姜白石精通音律,作法嚴謹,氣韻深遠,超凡脫俗,意境自然不差。至于我輩,自當望其項背。于是我哈哈一笑,直接搬出“意境家”們奉為圭臬的《人間詞話》,指點第四十二條:“古今詞人格調(diào)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且又有云:“白石暗香、疏影,格調(diào)雖高,然無一語道著?!碑斎唬策€是會有一些死不悔改的意境家們繼續(xù)強詞奪理,“他認為意境上不用力,但我認為就是有意境,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好吧,我也只好偃旗息鼓,甘拜下風了。
意境究竟是什么呢?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它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也正是因為它的“虛”,所以容易被庸人所利用,成了為裝X利器。似乎只要一提到“意境”,自己就能與作者感同身受,愈加贊美;或者渾然不覺其中三昧,只管貶斥?!耙饩场背闪撕饬吭娫~好壞的唯一標準,成了意境家們語焉不詳?shù)囊?guī)矩法則。
其實,我也不能好好解釋什么叫意境。從字面上來看,意境是意與境的融匯,那就是說差不多是情與物的結合。然而,光有情和物的結合(哪怕是意與境的融匯),也未必會產(chǎn)生好的意境——于我而言,未必會產(chǎn)生好的感覺。比如說越來越盛行的老干體,有一些你不能否認它確實將情和物(或者說意與境)結合在一起了,但其內(nèi)涵卻仍舊相當貧乏,其主旨依舊得不到升華。這樣的作品,先看內(nèi)容就大倒胃口,遑論意境?!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還提到過,“言氣質(zhì),言格律,言神韻,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氣質(zhì)、格律、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隨之矣?!痹诙ǜ逯校选把愿衤伞眲h掉了。但是,無論是氣質(zhì)還是神韻,真的能因有境界而“隨之”嗎?我表示懷疑。我的理解是,有氣質(zhì)、有神韻的,未必一定不是好的作品?!耙饩撑伞北M管言之有理,卻過于偏頗,它只是一方學派而已,氣質(zhì)、神韻,甚至性靈、童心、興趣等等,都能在詩詞作品中分一杯羹,何必只囿于“意境”?有意境的作品確實難得,或者可以說確實是好的作品,但就拿前面姜白石的《暗香》《疏影》來說,誰敢說它不是好詩(詞)?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網(wǎng)絡的發(fā)達、自媒體的興起,讓所有的人都能充分表達意見,這所有的人里面自然包括自我感覺良好的“詩人”們,盡管如此,正如網(wǎng)上流傳的那句著名的話語,“無論水平多差的人,都會有水平更差的追隨者”
意境有用,也有效,然而有限。意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更不是衡量詩詞好壞的唯一標準。動不動搬出“意境”來臧否他人,只會落個貽笑大方的結果?!熬品曛猴?,詩向會人吟”,意境家們有他們的“會人”,又豈會在乎我等嘵嘵不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