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阿富汗都是山地國家,占據著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分水嶺伊朗高原和興都庫什山。兩個國家的主要語言同屬于伊朗語支。伊朗、阿富汗連綿的山區(qū)構成了內陸和海洋、不同宗教、教派、民族之間的橋梁,戰(zhàn)亂和不安多年來一直彌漫在這片土地之上。
中東地區(qū)主要城市、經濟區(qū)
多山的地形很難形成龐大的帝國,這里的偉人若要成交自己的霸業(yè),就必須要拿下周邊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或南亞的大平原。著名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帝國)、莫臥兒帝國盡管重心都不在伊朗和阿富汗的崇山峻嶺中,但這些帝國的締造者都來自于伊朗高原和興都庫什山的崇山峻嶺中。而失去了這些平原,伊朗人、阿富汗人回到高原或山區(qū),自保一方也依然綽綽有余。
伊朗地形
阿富汗地形
伊朗人祖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他們從伊朗高原南部為起點,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尼羅河、小亞細亞、色雷斯、大夏等地。波斯帝國后來被亞歷山大帝國征服,但波斯帝國對龐大國土的統(tǒng)治經驗被亞歷山大吸收,并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波斯帝國(前550年—前330年)伊斯蘭教入侵前,伊朗高原陸續(xù)出現了帕提亞(安息)(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薩珊(公元224年-公元651年)兩個帝國。其中薩珊帝國極盛時將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經的國土大部分納入了統(tǒng)治,并在阿拉伯半島南部、印度河流域有了較大的擴張。成為前伊斯蘭時代波斯文明的巔峰。
帕提亞(安息)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薩珊帝國(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伊斯蘭教時代伊朗高原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字進入伊朗人的生活中,極大地改造了波斯文明。不過伊朗人較高的文明成就也深深地影響了伊斯蘭文明本身,許多伊斯蘭學者、機構都出自伊朗人。
公元874年,薩珊帝國統(tǒng)治者后裔建立了薩曼王朝,波斯文明重新得以復興。薩菲帝國(1501—1736年)時期,統(tǒng)治者將伊朗高原重新統(tǒng)一,并選擇什葉派作為自己的國教,成為維系國家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這也塑造了伊朗人在伊斯蘭世界中獨特的教派和地位。薩菲帝國塑造了今日伊朗國家的基本國土輪廓,之后伊朗經歷了阿夫沙爾王朝、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的統(tǒng)治,巴列維王朝被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革命者繼承了該王朝的國土成立了今天的伊斯蘭共和國。
薩珊帝國(公元819-999年)
薩菲(薩法維)帝國(公元1501—1736年)
阿夫沙爾王朝(公元1736—1796年)
愷加王朝
阿富汗歷史上經歷了大夏、貴霜、孔雀、伽色尼、夏希、帖木兒、莫臥兒、杜蘭尼等帝國和王朝的統(tǒng)治。與伊朗不同,靠東的阿富汗很多時候與南亞和中亞緊密聯系在一起,貴霜帝國、孔雀王朝、伽色尼王朝都是典型的南亞或中亞政權。帖木兒的后裔巴布爾從阿富汗起家南下印度次大陸,建立了輝煌的莫臥兒帝國,然而莫臥兒帝國在后期并沒有守住阿富汗老家,杜蘭尼家族在興都庫什山興起,建立起杜蘭尼王朝,成為今日阿富汗的起源。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使得許多建立在阿富汗的帝國以連通東西貿易而聞名,比如大夏、貴霜等。今天的阿富汗因為戰(zhàn)亂早已失去了貿易樞紐的地位,并不幸的成為了世界上最混亂的軍閥、教派、民族角斗場之一。
貴霜帝國(公元55-425年)
伽色尼王朝(公元975-1187年)
莫臥兒帝國
杜蘭尼王朝(公元1747-1842年)
伊朗和阿富汗都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教派國家。國家穩(wěn)定依賴于國內微妙的民族關系。伊朗對國內民族關系處理較為成功,多年以來并沒有嚴重的民族沖突。而阿富汗國家政權的崩潰則意味著整個國家陷入動蕩。
伊朗國內66%的人口是波斯人,第二大民族是阿塞拜疆人,盡管說著突厥語,但他們與波斯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并且躋身了國家的統(tǒng)治力量。庫爾德人的獨立傾向一直是伊朗國內非常不安的因素,但相比于伊拉克和土耳其,伊朗的庫爾德人較為低調。伊朗其他民族人數不多,影響力有限。伊朗國內大多數人屬于什葉派,里海沿岸民族、庫爾德人、土庫曼人、俾路支人屬于遜尼派。
伊朗民族和宗教
阿富汗國內民族狀況要比伊朗復雜了,其國內42%人口是普什圖人,他們也是現代阿富汗的建立者,33%人口是塔吉克人,其實就是信奉遜尼派的波斯人,阿富汗的塔吉克語也叫達利波斯語,與伊朗波斯語可以互通。除了普什圖人和塔吉克人兩個大民族,哈扎拉人、烏茲別克人的占比也達到了10%。普什圖人、塔吉克人、哈扎拉人的語言同屬于伊朗語支。
阿富汗民族
阿富汗宗教
阿富汗文化分區(qū)
波斯語、普什圖語、塔吉克語,包括庫爾德語、俾路支語同屬于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支,在文化上有很強的共性。伊朗語支的民族歷史上是亞歐大陸重要的民族集團。著名的塞種人、粟特人、吐火羅人都是這個民族集團下面的一支。從地中海到帕米爾高原的廣闊分布范圍使得伊朗語支諸民族成為優(yōu)秀的東西貿易者。這些民族在絲綢之路上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了喀什噶爾、撒馬爾罕、布哈拉、馬什哈德、伊斯法罕、拉合爾、加茲尼、巴格達等城市,甚至在遙遠的東非海岸,大名鼎鼎的桑給巴爾也留下波斯人的腳印。
早期伊朗語民族集團分布
當今伊朗語支民族分布
當今伊朗語支分布
伊朗語支語言關系
世界上大多數穆斯林都是遜尼派,伊朗高原和伊拉克東部是什葉派分布最多的地區(qū),此外在也門、敘利亞、阿富汗的山區(qū)還分布著少量的什葉派。除了傳統(tǒng)的伊斯蘭圣城,什葉派還有自己的三大圣地,兩個分布在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納杰夫、卡爾巴拉,一個分布在伊朗:馬什哈德。此外庫姆也因為有著名的神學院和法蒂瑪陵墓而成為什葉派的另一個圣地。
世界伊斯蘭教什葉派分布
中東地區(qū)什葉派分布
伊朗和阿富汗境內多山和荒漠,人口也大多集中在山谷和綠洲。伊朗人口大多數分布在西部的伊朗高原上,阿富汗人口多數分布在東部的興都庫什山中南麓山谷。這使得兩國人口集中區(qū)被巨大的荒漠所阻隔,而伊朗西部更靠近西亞,阿富汗東部更靠近南亞,兩個國家的人文歷史分別與西亞、南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伊朗、阿富汗人口密度和主要城市
伊朗人口密度和主要城市
阿富汗人口密度和主要城市
伊朗的石油資源大多集中在波斯灣沿岸的地區(qū),這里也是阿拉伯人的集聚區(qū)。伊朗阿拉伯人盡管也是什葉派,但語言和民族的隔閡還是讓這里存在分離主義的傾向。不過這樣的分離傾向目前相對可控,沒有對伊朗國內穩(wěn)定產生大的影響。
石油資源是伊朗重要的外匯來源,但因為核問題而受到制裁使得伊朗石油資源的出口在近年來受到嚴重的制約,不少國家逐漸減少伊朗石油的進口對伊朗的經濟民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好在伊朗有著中東地區(qū)較為完整的工業(yè)體系,能夠生產大量國內民生需要的商品,因此這么多年來伊朗雖然受到嚴厲的制裁,但民眾的基本生活還是可以滿足。
伊朗油田和管道
伊朗境內阿拉伯人分布和油田伊朗核設施分布
阿富汗地處山區(qū),經濟發(fā)展非常落后,加之多年來頻繁的戰(zhàn)亂,無論是投資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嚴重落后。而現代交通的大動脈,無論是航海還是亞歐大陸橋都遠離阿富汗,進一步制約了阿富汗吸引外資、發(fā)展經濟的基礎。如同中南半島的金三角一樣,遠離交通干線、軍閥混戰(zhàn)、極端的貧窮成為了毒品生產的沃土。盡管多年來不斷地鎮(zhèn)壓和清繳,直到今天阿富汗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罌粟產地,其中南部多山和缺乏管控的赫爾曼德省、坎大哈省更是罌粟種植重鎮(zhèn),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形成了與金三角旗鼓相當的毒品產地——金新月。
2007-2008年阿富汗鴉片(罌粟)生產分布
2017年阿富汗鴉片(罌粟)生產分布
世界主要毒品產地
伊朗、阿富汗在亞歐大陸上的格局類似于中國山陜、秦巴山區(qū)一帶,境內多山,與幾個大平原毗鄰,歷史上也多次誕生過主宰平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而多山的地形也使得當地文化上獨樹一幟。如同山西、陜北的方言在北方的特殊性,伊朗、阿富汗的語言、宗教也保持了一定的獨特性。
伊朗因為制裁,難以深度參與全球市場,使得這個國家即使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人口規(guī)模和完整的產業(yè)結構也不能有效發(fā)揮出來。而這些相對于其他中東國家的壓倒性優(yōu)勢再結合上文化的差異也讓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對伊朗始終保持著不信任的敵視態(tài)度。伊朗在中東地區(qū)始終孤身只影。
阿富汗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成為亞歐大陸上一個不穩(wěn)定的地區(qū)。根源在于阿富汗缺乏一個有效治理國家的政府,各個勢均力敵的軍閥、民族、各教派都想統(tǒng)治別人,也在防止別人的入侵,彼此對抗,致使整個國土陷入混戰(zhàn),而外來勢力的插手更讓局勢混亂。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