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疆域變遷考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疆域變遷考

  一、 問題的提出及已有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

  政治地理學(xué)的研究在西方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發(fā)展,并取得了不少成績。然而在我國,政治地理學(xué)長期以來未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尤其是作為其分支的歷史政治地理的研究,幾乎是鮮有人涉獵。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觀。在理論方面,周振鶴先生率先著文,對歷史政治地理學(xué)的理論與學(xué)科建設(shè)提出了自己的設(shè)想 。不過對具體的中國歷史政治地理的斷代研究,則尚未出現(xiàn)。
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征戰(zhàn)頻仍,其各自之間疆域變動之劇烈,在中國歷史的其它時期,很少有能與其匹敵者。這段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的變化,無疑給我們探討歷史政治地理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案例。而欲進行戰(zhàn)國時期政治地理的研究,理清其時各諸侯國的疆域變動的軌跡,應(yīng)是首要進行的基礎(chǔ)性工作。

  關(guān)于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的疆域,迄今為止僅有鐘鳳年 、顧頡剛與史念海 、楊寬 、雁俠 、陳偉 、徐少華 等不多的幾位學(xué)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在上述這些研究中,除去陳偉、徐少華先生對戰(zhàn)國時期楚國北疆的變遷考證較為詳實之外,其余的研究都是比較初步的,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重新審視。本文擬在此即對戰(zhàn)國時期三晉之一的魏國疆域變遷做一全面的考證 ,以期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推動。

  現(xiàn)存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可作為疆域研究的資料極其有限,且已被以往的學(xué)者幾乎利用殆盡,因此想要對前人的研究有所突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依靠地下新的出土資料。前些年出土的一些先秦時期文字資料,其中主要有秦簡《編年記》、曾侯乙墓中的簡冊、《包山楚簡》及大量的秦封泥等,恰好都為考訂這一時期的諸侯國疆域變化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在進行戰(zhàn)國諸侯國疆域變動的考證中,首先遇到的最大問題即是戰(zhàn)國史料的編年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到整個考證的結(jié)論,因為依據(jù)不同的年代,就會復(fù)原出不同的歷史面貌。以往從事這段歷史研究的學(xué)者,在運用這些材料時都會感到一個很大的不便,即很多事件發(fā)生的年代,由于文獻記載的矛盾,很難判斷確切的時間。僅有的可作為年代參考依據(jù)的《史記·六國年表》,又包含有大量無法理順的問題?,F(xiàn)在這一問題終于有了一個較為圓滿的解答。日本學(xué)者平勢隆郎經(jīng)過潛心的研究考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編纂了一部《新編史記東周年表--中國古代紀(jì)年の硏究序章》 ,該書將紛繁矛盾的先秦史料做了梳理,可謂目前最為完善的一部先秦歷史紀(jì)年表。這一年表不僅將戰(zhàn)國時期的事件做了統(tǒng)一的排序,而且也相應(yīng)地澄清了一些史實 。不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該書的編纂是將《史記》所載之事完全做為信史而進行的,而對《史記》所記之事的真?zhèn)尾⑽醋鲞M一步的考訂,這是此書略顯不足之處。

  在此書出版之后,又有一位日本學(xué)者藤田勝久刊布了其研究成果--《史記戦國史料の研究》 。此書主要對《史記》的《本紀(jì)》及主要《世家》中所涉及的戰(zhàn)國史料的編年問題做了深入的研究,其大部分結(jié)論與《新編史記東周年表》相同。因此本文在下面所從事的具體疆域考證的系年,基本上即以《新編史記東周年表》(后文簡稱平勢《表》)為準(zhǔn)。

  另外,繆文遠又有《戰(zhàn)國史系年輯證》 問世,但因此書仍主要是以《史記·六國年表》及《資治通鑒》的《周紀(jì)》與《秦紀(jì)》為線索,并未跳出傳統(tǒng)的戰(zhàn)國紀(jì)年的窠臼,故本文不采繆氏之說。

  魏,本為西周封國,公元前661年為晉國所滅,封大夫畢萬于此地?!蹲髠鳌らh公元年》載:"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魏世家》所載略同:"獻公之十六年(前661),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魏城在今山西芮城縣北。后來畢萬的勢力越來越大,于是從其國名而稱為魏氏。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即是在此基礎(chǔ)之上發(fā)展而來的。

  晉文公即位,令畢萬子魏武子襲魏氏之后封,列為大夫,治于魏。據(jù)《魏世家》,魏武子之子悼子時,又徙治霍(今山西霍州西南)。晉悼公之十二年(前562),魏絳又由霍徙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公元前451年,魏桓子與韓康子、趙襄子伐滅知伯,分其地。隨后,魏又與韓、趙兩國三分晉國 ,正式確定了魏國的領(lǐng)土范圍。由于戰(zhàn)國前中期韓國北疆與趙國南境接壤,這種形勢便將魏國河?xùn)|與河內(nèi)陸區(qū)隔斷,使魏國疆域分為東、西兩個地理區(qū)域,因此本文擬分別考證這兩個區(qū)域四至的變動情況。

 span name="searchBook" class="searchBookInfo" bookname="⑽汗韃殼蟣囈緄謀浠?  戰(zhàn)國時期,魏國西部區(qū)域主要指魏河西、河?xùn)|地區(qū)。在這一區(qū)域魏主要與秦國、趙、韓三國接壤。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討論一下魏這一部分疆域的變化情況。   (一) 西境  魏西境的變化是魏、秦兩國相互爭奪土地的結(jié)果。魏、秦之間的領(lǐng)土爭奪先從西河地區(qū)展開。   魏文侯執(zhí)政后,任用李悝,實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措施,使魏國的實力大為增強。二十一年(前422),魏為防范秦國的侵襲,在少梁(今陜西韓城市西南)筑城 。少梁在西河以西,加之《秦本紀(jì)" mid="cf083867f440c5e0137f9056159dfd39">《⑽汗韃殼蟣囈緄謀浠?

  戰(zhàn)國時期,魏國西部區(qū)域主要指魏河西、河?xùn)|地區(qū)。在這一區(qū)域魏主要與秦國、趙、韓三國接壤。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討論一下魏這一部分疆域的變化情況。

 ?。ㄒ唬?西境

  魏西境的變化是魏、秦兩國相互爭奪土地的結(jié)果。魏、秦之間的領(lǐng)土爭奪先從西河地區(qū)展開。

  魏文侯執(zhí)政后,任用李悝,實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措施,使魏國的實力大為增強。二十一年(前422),魏為防范秦國的侵襲,在少梁(今陜西韓城市西南)筑城 。少梁在西河以西,加之《秦本紀(jì)》說在魏筑少梁后,"秦擊之",所以可推知該地其時與秦地相接,為魏西境上地。魏國此時西境已有西河的部分土地。

 span name="searchBook" class="searchBookInfo" bookname="輳汗俅蝸蛭揮謐約毫焱廖骶懲獾那毓⒍?,一重愹缔I妓習(xí)兜鬧#ń襠攣骰兀┑夭攀氈?,并在雒(洛)阴(揭d攣鞔罄笙匚髂下搴幽習(xí)叮⒑涎簦ń襠攣骱涎糲囟希┲?。  二十三年,魏復(fù)城少梁 。此年復(fù)城少梁,當(dāng)是此地鄰秦,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之故?! 《四?,魏派太子擊圍攻秦之龐(今陜西韓城市東南),"出其民",將龐地占為己有 。   三十一年,魏將吳起率軍伐秦,奪取了秦臨晉(今陜西大荔縣東)與元里(今陜西澄城南)等地,并在該二地筑城 。臨晉、元里亦在西 河地區(qū),加上前此魏所據(jù)有的少梁、洛陰、合陽、龐等地,魏將河西地區(qū)大部分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春秋時期,河西之地本為晉地,公元前645年,晉將河西地獻給了秦國 ?,F(xiàn)在魏又占領(lǐng)了該地。于是魏置西河郡,以吳起為郡守,以抵御秦、韓等國的進攻 。   四十六年,秦又侵位于渭水之南的魏之陰晉(今陜西華陰市東) 。魏、秦兩國在渭南地區(qū)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四十八年,秦伐魏,再敗魏于渭南的武下(今陜西華縣東),并俘虜了守將識 。魏國渭水以南領(lǐng)土縮減了不少?! 』莩赏跷迥?前366),魏為了鞏固其在渭南的疆土,于是在武堵(都)(今陜西華縣東) 筑城,但仍被秦國所敗。因此時秦為獻公執(zhí)政,通過一些改革,秦國力已由弱轉(zhuǎn)強。同年,秦又敗韓、魏聯(lián)軍于洛陰,該地也當(dāng)為秦所得 。自此,秦開始了逐步重新奪取魏河西之地的行動。   八年,秦又向北攻打魏河西的少梁,趙再次出兵相救 ,才得以抵擋秦軍的攻勢。   九年,魏繼續(xù)與秦在少梁作戰(zhàn),結(jié)果被秦庶長國所率的軍隊擊敗,魏將公孫痤等被俘,位于少梁東北的龐為秦所取。龐原本屬秦,故此次秦當(dāng)是收回之。   十七年,魏與秦戰(zhàn)于元里,秦攻占了魏的少梁?! ∈拍?,魏在河西筑長城,南起于渭水南岸的陰晉,向北越過渭水、洛水,經(jīng)大荔、澄城、合陽諸縣,最后止于少梁。   三十年,魏在西境與衛(wèi)鞅所率的秦軍交戰(zhàn),結(jié)果魏軍敗北。   至遲三十三年,合陽屬秦 。三十三年,秦攻魏,敗魏于岸門(今山西河津縣南),俘虜了守將魏錯 ?! 』莩赏醺?前332),魏將陰晉(今陜西華陰市東)獻給了秦國,以求和好。秦得該地后,更名為寧秦?! 「迥?,秦在雕陰(今陜西甘泉南)大敗魏將龍賈所率之軍,斬首四萬五千。與此同時,迫于秦的壓力,魏將河西之地獻給了秦國 。這樣,魏與秦當(dāng)以黃河為界。   更元六年,秦攻取了魏的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東)、焦。   至遲于哀王十二年(前307),皮氏復(fù)由秦歸魏。   十三年,魏又在皮氏筑城?! ≌淹趿?前290),魏又將河?xùn)|四百里之地送給了秦國 。同年,皮氏又為秦攻取。   (二) 北境   武侯九年(前387),翟敗魏于澮水。  二十五年,魏敗趙于藺(今山西離石縣西)?! 』莩赏跏辏ㄇ?61),趙與魏又易地。魏將榆次(今山西榆次)、陽邑(今山西太谷東北)二地給了趙國。   惠成王更元七年(前328),秦奪得魏蒲陽(今山西隰縣),同時魏將上郡全境十五縣之地獻給了秦國 。魏至遲在魏文侯卒位的公元前395年已置有上郡。上郡之領(lǐng)域,楊寬以為有今陜西省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東北到子長、延安一帶 。在魏上郡屬秦之時,原為魏十五縣的膚施、漆垣、廣衍等地亦當(dāng)同時屬秦。   更元十三年,秦攻取了魏的平周(今山西介休縣西)。   (三)東境  武侯十四年(前382),魏城王垣(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   惠成王九年(前362),魏與韓、趙發(fā)生利害沖突,魏相公孫痤大敗韓、趙聯(lián)軍于澮水。擒趙將樂祚,伐取了趙的皮牢(今山西翼城東北)。   惠成王更元十三年(前322),秦攻取了魏的曲沃(山西聞喜縣東北)?! ≌淹跛哪?前292),秦大良造白起率軍攻魏,奪取了魏之垣邑,旋秦又將該地歸還給魏國。  六年,垣又為秦攻取。   至遲九年,魏絳(今山西省侯馬市西)地屬秦。絳本春秋晉國之都,戰(zhàn)國時期,絳入于魏。  ?。ㄋ模┠暇?  文侯三十九年時,秦對魏發(fā)動攻擊,一直打到魏國的陽狐(今山西垣曲縣東南古城),此時兩國當(dāng)以此地為界?! ∥浜钍哪?前382),魏城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惠成王二年(前369),魏與韓、趙聯(lián)軍戰(zhàn)于濁澤。結(jié)果,魏軍大敗 。其地應(yīng)在今山西運城市解州西。   七年,秦向東進軍,越過黃河,攻打魏的河?xùn)|之地。在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秦軍大敗魏軍,斬首六萬。趙派兵急救魏,方解秦之圍?! ∈拍?,秦大良造衛(wèi)鞅率軍圍攻魏舊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 。后安邑又還屬魏(見下文)?! 「迥?前330),圍魏在黃河南岸的焦(今河南三門峽以西)、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二地。   更元八年,秦復(fù)將焦、曲沃歸還魏國。   哀王五年(前314),秦將樗里子攻取魏的曲沃、岸門(今山西河津縣南)、焦。   十六年,秦攻取魏蒲阪(反)(今山西永濟西)、陽晉(山西永濟縣虞鄉(xiāng)西)、封陵(今山西芮城縣西南)三地 。此三地都位于魏河?xùn)|地區(qū)?! ∈吣辏呵赜謱⑵掩妫ǚ矗w還魏國?! 《?,魏、韓、齊三國聯(lián)合攻秦,攻入函谷關(guān),迫使秦求和。秦復(fù)將河外之地與封陵還給魏國,以示和好。   昭王六年(前290),蒲阪又為秦攻取。  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打魏之河內(nèi),魏將安邑獻給屬秦。  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秦取魏之吳城(今山西平陸縣北)。至此,魏在河?xùn)|之地盡失于秦。   三、魏國東部區(qū)域疆界的變動   魏國疆域的東部區(qū)域是指魏河內(nèi)及黃河以南的地區(qū)。  ?。ㄒ唬?西境  魏國河內(nèi)及中原地區(qū)西側(cè)為韓國疆土,魏這一段疆界的變化,涉及到戰(zhàn)國前期的魏與韓和后期的魏與秦之間的領(lǐng)土變化與爭奪。   魏文侯四十二年(前401),魏在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筑城。   惠成王十三年(前358),魏將龍賈率軍在魏大梁西側(cè)修筑了一條長城。這條長城北起黃河南岸的卷(今河南原陽西),東南經(jīng)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再折向西南,最后至密(今河南密縣東北)。魏筑此長城主要為了防備秦國越過崤關(guān)向東的侵襲?! ∈哪辏河謴捻n國手中取得了穿越太行山的要道軹道,并將鹿(今河南??h東南)給了韓國?! ≌淹跗吣辏毓ト∥汉觾?nèi)六十一城?! 【拍?前287),秦取得魏新垣、曲陽(河南濟源市西)二城。   十三年(前283),秦得魏安城(今河南原陽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南汝南縣東南)。   安釐王元年(前276),秦將白起伐魏,又攻取魏二城 。依據(jù)當(dāng)時的形勢推斷,此二城應(yīng)在魏大梁附近?! 《辏卦俟ト∥憾?,并兵臨魏都大梁城下,韓派暴鳶率兵前來救魏,結(jié)果被秦擊敗,暴鳶退走啟封(今河南開封西南),秦軍追至該地 。魏最終將溫(今河南溫縣西南)割給了秦國,才求得議和局面?! ∪?,秦客卿胡陽攻魏,又得魏卷、蔡(陽)(今河南上蔡西南)、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及中陽(今河南鄭州東)四城。   四年,秦將白起攻華陽(今河南新鄭縣北),敗三晉軍,斬首十五萬,魏將芒卯被迫逃走,魏獻南陽以求和?! 【拍辏貖Z取了魏的懷地(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至遲十一年,韓邢丘(今河南溫縣東平皋東北隅)屬魏,十一年該地又屬秦?! 《拍?,秦拔魏高都(今山西晉城市)及汲(今河南汲縣西南)?!肚乇炯o(jì)" mid="cc74e44bb125e8175dd44c64cb3c1c72">《輳汗俅蝸蛭揮謐約毫焱廖骶懲獾那毓⒍?,一重愹缔I妓習(xí)兜鬧#ń襠攣骰兀┑夭攀氈⒃邛茫澹┮酰ń襠攣鞔罄笙匚髂下搴幽習(xí)叮?、合阳(揭d攣骱涎糲囟希┲?。

  二十三年,魏復(fù)城少梁 。此年復(fù)城少梁,當(dāng)是此地鄰秦,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之故。

  二十八年,魏派太子擊圍攻秦之龐(今陜西韓城市東南),"出其民",將龐地占為己有 。

  三十一年,魏將吳起率軍伐秦,奪取了秦臨晉(今陜西大荔縣東)與元里(今陜西澄城南)等地,并在該二地筑城 。臨晉、元里亦在西 河地區(qū),加上前此魏所據(jù)有的少梁、洛陰、合陽、龐等地,魏將河西地區(qū)大部分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春秋時期,河西之地本為晉地,公元前645年,晉將河西地獻給了秦國 ?,F(xiàn)在魏又占領(lǐng)了該地。于是魏置西河郡,以吳起為郡守,以抵御秦、韓等國的進攻 。

  四十六年,秦又侵位于渭水之南的魏之陰晉(今陜西華陰市東) 。魏、秦兩國在渭南地區(qū)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四十八年,秦伐魏,再敗魏于渭南的武下(今陜西華縣東),并俘虜了守將識 。魏國渭水以南領(lǐng)土縮減了不少。

  惠成王五年(前366),魏為了鞏固其在渭南的疆土,于是在武堵(都)(今陜西華縣東) 筑城,但仍被秦國所敗。因此時秦為獻公執(zhí)政,通過一些改革,秦國力已由弱轉(zhuǎn)強。同年,秦又敗韓、魏聯(lián)軍于洛陰,該地也當(dāng)為秦所得 。自此,秦開始了逐步重新奪取魏河西之地的行動。

  八年,秦又向北攻打魏河西的少梁,趙再次出兵相救 ,才得以抵擋秦軍的攻勢。

  九年,魏繼續(xù)與秦在少梁作戰(zhàn),結(jié)果被秦庶長國所率的軍隊擊敗,魏將公孫痤等被俘,位于少梁東北的龐為秦所取。龐原本屬秦,故此次秦當(dāng)是收回之。

  十七年,魏與秦戰(zhàn)于元里,秦攻占了魏的少梁。

  十九年,魏在河西筑長城,南起于渭水南岸的陰晉,向北越過渭水、洛水,經(jīng)大荔、澄城、合陽諸縣,最后止于少梁。

  三十年,魏在西境與衛(wèi)鞅所率的秦軍交戰(zhàn),結(jié)果魏軍敗北。

  至遲三十三年,合陽屬秦 。三十三年,秦攻魏,敗魏于岸門(今山西河津縣南),俘虜了守將魏錯 。

  惠成王更元三年(前332),魏將陰晉(今陜西華陰市東)獻給了秦國,以求和好。秦得該地后,更名為寧秦。

  更元五年,秦在雕陰(今陜西甘泉南)大敗魏將龍賈所率之軍,斬首四萬五千。與此同時,迫于秦的壓力,魏將河西之地獻給了秦國 。這樣,魏與秦當(dāng)以黃河為界。

  更元六年,秦攻取了魏的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東)、焦。

  至遲于哀王十二年(前307),皮氏復(fù)由秦歸魏。

  十三年,魏又在皮氏筑城。

  昭王六年(前290),魏又將河?xùn)|四百里之地送給了秦國 。同年,皮氏又為秦攻取。

 ?。ǘ?北境

  武侯九年(前387),翟敗魏于澮水。

  二十五年,魏敗趙于藺(今山西離石縣西)。

  惠成王十年(前361),趙與魏又易地。魏將榆次(今山西榆次)、陽邑(今山西太谷東北)二地給了趙國。

  惠成王更元七年(前328),秦奪得魏蒲陽(今山西隰縣),同時魏將上郡全境十五縣之地獻給了秦國 。魏至遲在魏文侯卒位的公元前395年已置有上郡。上郡之領(lǐng)域,楊寬以為有今陜西省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東北到子長、延安一帶 。在魏上郡屬秦之時,原為魏十五縣的膚施、漆垣、廣衍等地亦當(dāng)同時屬秦。

  更元十三年,秦攻取了魏的平周(今山西介休縣西)。

 ?。ㄈ〇|境

  武侯十四年(前382),魏城王垣(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

  惠成王九年(前362),魏與韓、趙發(fā)生利害沖突,魏相公孫痤大敗韓、趙聯(lián)軍于澮水。擒趙將樂祚,伐取了趙的皮牢(今山西翼城東北)。

  惠成王更元十三年(前322),秦攻取了魏的曲沃(山西聞喜縣東北)。

  昭王四年(前292),秦大良造白起率軍攻魏,奪取了魏之垣邑,旋秦又將該地歸還給魏國。

  六年,垣又為秦攻取。

  至遲九年,魏絳(今山西省侯馬市西)地屬秦。絳本春秋晉國之都,戰(zhàn)國時期,絳入于魏。

  (四)南境

  文侯三十九年時,秦對魏發(fā)動攻擊,一直打到魏國的陽狐(今山西垣曲縣東南古城),此時兩國當(dāng)以此地為界。

  武侯十四年(前382),魏城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惠成王二年(前369),魏與韓、趙聯(lián)軍戰(zhàn)于濁澤。結(jié)果,魏軍大敗 。其地應(yīng)在今山西運城市解州西。

  七年,秦向東進軍,越過黃河,攻打魏的河?xùn)|之地。在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秦軍大敗魏軍,斬首六萬。趙派兵急救魏,方解秦之圍。

  十九年,秦大良造衛(wèi)鞅率軍圍攻魏舊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 。后安邑又還屬魏(見下文)。

  更元五年(前330),圍魏在黃河南岸的焦(今河南三門峽以西)、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二地。

  更元八年,秦復(fù)將焦、曲沃歸還魏國。

  哀王五年(前314),秦將樗里子攻取魏的曲沃、岸門(今山西河津縣南)、焦。

  十六年,秦攻取魏蒲阪(反)(今山西永濟西)、陽晉(山西永濟縣虞鄉(xiāng)西)、封陵(今山西芮城縣西南)三地 。此三地都位于魏河?xùn)|地區(qū)。

  十七年,魏秦又將蒲阪(反)歸還魏國。

  二十三年,魏、韓、齊三國聯(lián)合攻秦,攻入函谷關(guān),迫使秦求和。秦復(fù)將河外之地與封陵還給魏國,以示和好。

  昭王六年(前290),蒲阪又為秦攻取。

  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打魏之河內(nèi),魏將安邑獻給屬秦。

  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秦取魏之吳城(今山西平陸縣北)。至此,魏在河?xùn)|之地盡失于秦。

  三、魏國東部區(qū)域疆界的變動

  魏國疆域的東部區(qū)域是指魏河內(nèi)及黃河以南的地區(qū)。

 ?。ㄒ唬?西境

  魏國河內(nèi)及中原地區(qū)西側(cè)為韓國疆土,魏這一段疆界的變化,涉及到戰(zhàn)國前期的魏與韓和后期的魏與秦之間的領(lǐng)土變化與爭奪。

  魏文侯四十二年(前401),魏在酸棗(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筑城。

  惠成王十三年(前358),魏將龍賈率軍在魏大梁西側(cè)修筑了一條長城。這條長城北起黃河南岸的卷(今河南原陽西),東南經(jīng)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再折向西南,最后至密(今河南密縣東北)。魏筑此長城主要為了防備秦國越過崤關(guān)向東的侵襲。

  十四年,魏又從韓國手中取得了穿越太行山的要道軹道,并將鹿(今河南??h東南)給了韓國。
  昭王七年,秦攻取魏河內(nèi)六十一城。

  九年(前287),秦取得魏新垣、曲陽(河南濟源市西)二城。

  十三年(前283),秦得魏安城(今河南原陽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南汝南縣東南)。

  安釐王元年(前276),秦將白起伐魏,又攻取魏二城 。依據(jù)當(dāng)時的形勢推斷,此二城應(yīng)在魏大梁附近。

  二年,秦再攻取魏二城,并兵臨魏都大梁城下,韓派暴鳶率兵前來救魏,結(jié)果被秦擊敗,暴鳶退走啟封(今河南開封西南),秦軍追至該地 。魏最終將溫(今河南溫縣西南)割給了秦國,才求得議和局面。

  三年,秦客卿胡陽攻魏,又得魏卷、蔡(陽)(今河南上蔡西南)、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及中陽(今河南鄭州東)四城。

  四年,秦將白起攻華陽(今河南新鄭縣北),敗三晉軍,斬首十五萬,魏將芒卯被迫逃走,魏獻南陽以求和。

  九年,秦奪取了魏的懷地(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至遲十一年,韓邢丘(今河南溫縣東平皋東北隅)屬魏,十一年該地又屬秦。

  二十九年,秦拔魏高都(今山西晉城市)及汲(今河南汲縣西南)?!肚乇炯o(jì)》:"(莊襄王)二年(據(jù)平勢《表》,當(dāng)三年 (前248)),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

  三十二年,秦麃公將軍攻卷,斬首三萬,復(fù)取魏卷 。卷本在安釐王三年已屬秦,此年秦又攻之,當(dāng)是得而復(fù)失,故再次攻取之。

  景湣王十二年(前231),魏獻地于秦 。從當(dāng)時的形勢來推測,魏所獻之地當(dāng)在魏都大梁附近。

  王假三年(前225),秦將王賁率軍攻魏,將魏都大梁包圍,引河水及大溝水灌大梁,結(jié)果大梁城壞,魏王假被俘,于是魏亡于秦。

  (二)北境

  魏文侯三十五年(前408),魏越趙界伐中山,至三十七年(前406)而拔中山 。因魏與中山之間有趙國相隔,所以魏對中山當(dāng)是遙領(lǐng)之。魏文侯為守中山,將太子擊封于中山,樂羊封于靈壽(《樂毅列傳》),并任命李克為中山相。

  四十年(前403),魏文侯令西門豹守鄴(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至遲此時魏已有鄴地 。以該地所處位置來看,當(dāng)在魏、趙兩國交界處。

  武侯六年 (前390),趙進攻魏的河北地區(qū),攻取魏的棘蒲(今河北魏縣南)。

 span name="searchBook" class="searchBookInfo" bookname="曛螅ò四輳?,赵复取魏黄碃卡河南恼熎县西北)?  至遲十年,因魏不能越過趙國而對中山實行強有力的管轄,因此中山趁機復(fù)國,魏不再控有中山。   惠成王元年(前370),魏在懷(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大敗趙軍,懷當(dāng)屬魏?! 【拍?,魏伐趙,攻取了趙列人(今河北肥鄉(xiāng)縣東北)與肥(今河北肥鄉(xiāng)西)二地 。列人、肥兩邑地近趙都邯鄲,魏占據(jù)之后,對趙十分不利?! ∈辏汗ト×粟w的泫氏(今山西省高平市)。亦在此年,趙與魏又易地。趙將其舊都中牟縣送給了魏國。而此時魏亦將繁陽(今河南內(nèi)黃西北)、浮水一帶給了趙國 。兩國易地,使魏北界與趙南界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水經(jīng)·渠水注" mid="c52ac84203959f0d1296949ab35289da">《曛螅ò四輳愿慈∥夯瞥牽ê幽夏諢葡匚鞅保?

  至遲十年,因魏不能越過趙國而對中山實行強有力的管轄,因此中山趁機復(fù)國,魏不再控有中山。

  惠成王元年(前370),魏在懷(今河南武陟縣西南)大敗趙軍,懷當(dāng)屬魏。

  九年,魏伐趙,攻取了趙列人(今河北肥鄉(xiāng)縣東北)與肥(今河北肥鄉(xiāng)西)二地 。列人、肥兩邑地近趙都邯鄲,魏占據(jù)之后,對趙十分不利。

  十年,魏攻取了趙的泫氏(今山西省高平市)。亦在此年,趙與魏又易地。趙將其舊都中牟縣送給了魏國。而此時魏亦將繁陽(今河南內(nèi)黃西北)、浮水一帶給了趙國 。兩國易地,使魏北界與趙南界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水經(jīng)·渠水注》曰:"自魏徙大梁,趙以中牟易魏,故趙之南界,極于浮水,匪直專漳也。"

  十八年,魏伐趙,攻占了趙國都城邯鄲 。趙于是向齊求救,齊便派田忌、孫臏率兵求趙。齊軍大敗魏軍于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趙世家》、《魏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孫臏列傳》)。《孫臏兵法》中所記載的智擒龐涓的"圍魏救趙"著名戰(zhàn)例,即指的此次戰(zhàn)役。

 span name="searchBook" class="searchBookInfo" bookname="曛螅ǘ輳?,魏蛹埆邯郸归还赵国?! ∪輳河胝栽諼褐本辰徽??! ≈臉倩萃醺輳ㄇ?34年),黃城復(fù)由趙屬魏。   昭王八年(前288),魏河陽之地為趙所得 。此河陽,即河雍,在今河南孟縣西。  十四年,樂毅率領(lǐng)趙國的軍隊攻取魏伯陽(今河南安陽縣西北)?! ∈?,趙與魏伯陽?! “册嵧踉辏ㄇ?76),趙國大將廉頗又領(lǐng)兵攻取了魏國東北境的幾(今河北大名東南)。   二年,趙攻取魏的防陵、安陽 。防陵與安陽都在今河南安陽西南。   二十年,魏寧新中(今河南安陽市西)屬秦?! 【皽⊥踉?前242),秦拔魏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等二十城,隨后即建立了東郡?! 【皽⊥醵?前241),魏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秦所取。   三年,魏汲被秦國所攻取。安釐王二十九年(前248),秦已從魏國手中奪取了汲,此時又復(fù)取,當(dāng)是汲在公元前248年后又復(fù)屬魏之故。  四年,魏將鄴給了趙國 。  五年,秦將楊端和攻魏,奪取了魏的三城:垣(今河南省長垣縣東北)、蒲陽(今河南長垣西)、衍(今河南鄭州北)。隨后,秦軍又先后攻占據(jù)了魏的仁(當(dāng)近平丘)、平丘(今河南長垣西南)、小黃(今河南開封東北)、濟陽(今河南蘭考東北)、甄城(今山東甄城北)等地?! 。ㄈ〇|境   魏文侯四十五年(前398),襄陵(今河南睢縣)為齊所攻取 。襄陵地處魏東南境上,其時當(dāng)與齊為鄰。而由《漢志" mid="6b0fcb5c763a8f112c919c4d43442191">《曛螅ǘ輳?,魏蛹埆邯郸归还赵国?br />
  三十年,魏與趙在魏之北境交戰(zhàn)。

  至遲惠王更元元年(前334年),黃城復(fù)由趙屬魏。

  昭王八年(前288),魏河陽之地為趙所得 。此河陽,即河雍,在今河南孟縣西。

  十四年,樂毅率領(lǐng)趙國的軍隊攻取魏伯陽(今河南安陽縣西北)。

  十六年,趙與魏伯陽。

  安釐王元年(前276),趙國大將廉頗又領(lǐng)兵攻取了魏國東北境的幾(今河北大名東南)。

  二年,趙攻取魏的防陵、安陽 。防陵與安陽都在今河南安陽西南。

  二十年,魏寧新中(今河南安陽市西)屬秦。

  景湣王元年(前242),秦拔魏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南)等二十城,隨后即建立了東郡。

  景湣王二年(前241),魏朝歌(今河南淇縣)為秦所取。

  三年,魏汲被秦國所攻取。安釐王二十九年(前248),秦已從魏國手中奪取了汲,此時又復(fù)取,當(dāng)是汲在公元前248年后又復(fù)屬魏之故。

  四年,魏將鄴給了趙國 。

  五年,秦將楊端和攻魏,奪取了魏的三城:垣(今河南省長垣縣東北)、蒲陽(今河南長垣西)、衍(今河南鄭州北)。隨后,秦軍又先后攻占據(jù)了魏的仁(當(dāng)近平丘)、平丘(今河南長垣西南)、小黃(今河南開封東北)、濟陽(今河南蘭考東北)、甄城(今山東甄城北)等地。

 ?。ㄈ〇|境

  魏文侯四十五年(前398),襄陵(今河南睢縣)為齊所攻取 。襄陵地處魏東南境上,其時當(dāng)與齊為鄰。而由《漢志》陳留郡襄邑下顏師古注引圈稱所云"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鄉(xiāng)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濕,故徙縣于襄陵,謂之襄邑,縣西三十里有承匡城"之文又知襄陵為承匡之襄陵鄉(xiāng),是至遲此時魏已有宋之承匡地。承匡,亦作承筐,本春秋宋邑,其地在今河南省睢縣西南匡城。戰(zhàn)國初期承匡屬魏,《齊策二》載"犀首以梁為齊戰(zhàn)于承匡而不勝"可證。

  武侯九年(前387),魏又使吳起伐齊,至靈丘(今山東高唐縣南,一說在今山東滕州市東) 。
十四年,魏再次伐齊,至齊桑丘(今山東平原縣西)。

  惠成王三年(前367),齊敗魏于觀(今河南清豐縣南) ,觀當(dāng)屬齊。觀位于河水東岸,于此說明其時魏與齊在此處以河水為界。

  十四年,韓派使者許息至魏,將韓伸入到魏國境內(nèi)的平丘(今河南封丘東)、戶牖(今河南蘭考北)、首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等地送給魏國。

  至遲十九年,襄陵由齊還屬魏國,該年諸侯圍魏襄陵。

 span name="searchBook" class="searchBookInfo" bookname="拍輳汗ズ缶扔諂搿F肱商錛傘⑻飽D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結(jié)果在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齊軍設(shè)下埋伏,大敗魏軍。魏太子申被俘,魏將龐涓自殺。   三十年,齊國大將田朌與宋人一起聯(lián)合攻魏東境,圍魏平陽(今河南滑縣南)?! ∪荒?,魏在濟陽(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筑城。   更元十二年(前323),楚伐魏,魏襄陵屬楚。  哀王二年(前316),魏與齊戰(zhàn),齊敗魏于觀津(今河北武邑縣東南)?!  “四辏汗バl(wèi),得衛(wèi)二城。  安釐王十二年(前265),魏據(jù)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至遲三十四年,秦陶郡之地為魏所取。陶春秋時期為宋國屬地,戰(zhàn)國時期齊滅宋后,為齊所據(jù)。后來燕等五國聯(lián)合破齊,秦又占有該地,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 274),又益封穰侯魏冄于此。魏冄死后,方又設(shè)郡。陶郡乃因陶邑而得名,陶邑即定陶,該郡當(dāng)有今山東省寧陽至定陶縣一帶。三十四年,秦將蒙驁率兵奪取魏畼、有詭二地?! 。ㄋ模┠稀 ∥何暮钏氖?前401),魏向南進攻鄭國。  武侯二十年(前376),魏伐楚,得楚之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 。魏得魯陽后,使魏在黃河以南有了較為廣闊的領(lǐng)土。   惠成王元年(前370),魏在馬陵(今河南新鄭東南)大敗韓軍,馬陵當(dāng)屬魏。   六年,魏伐宋,取儀臺(今河南虞城縣西南)?! ∈?,魏為了使地處河?xùn)|的國都安邑免遭秦國的侵擾,決定將都城由安邑徙都中原地帶的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魏國的政治中心也因此由西部轉(zhuǎn)到了東部。  十六年,魏侵宋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不久,宋復(fù)取之。   至遲在惠成王更元六年(前329),楚上蔡屬魏。  哀王二十三年(前296),魏趁楚懷王新立,政權(quán)不穩(wěn),出兵伐楚,攻取了楚陘山?! ≌淹踉?前295),秦取魏南部的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  四、小結(jié)   以上我們對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疆域變動情況,按地理方位分別進行了考察。為了使魏國疆域的整體變化更易了解,下面再按時間順序選取一些主要時段做一綜述。   在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之前,魏國的疆域主要分為以安邑為中心的西部區(qū)域及以大梁為中心的東部區(qū)域。前一區(qū)域主要包括魏河西與河?xùn)|地區(qū)。后一區(qū)域主要是魏河內(nèi)及黃河南岸的中原地區(qū)。在這兩大區(qū)域之間是韓國的疆土。  文侯三十七年(前406)時,魏國疆域的大致范圍是:1)西部區(qū)域:西境在渭水以南有武都、武下、陰晉,渭水北岸洛水及黃河以西有洛陰、臨晉、元里、合陽、少梁、龐、皮氏、雕陰、膚施、漆垣、廣衍等地與秦為界,北境有榆次、陽邑、平周、蒲陽與趙相接。東境有絳、曲沃、垣等地與韓接壤。南境大體以黃河為界,有黃河北岸的陽晉、封陵、焦、陽狐等地。2)東部區(qū)域:西境有曲陽、溫、懷、卷、酸棗、衍、密、華陽等地與韓為界。北境有棘浦、黃城、寧新中、朝歌、汲、山陽等地與趙為鄰。另外,魏向越過趙界還控制有中山國領(lǐng)土。東境有觀津、觀、平陽、濟陽等地。東南境有襄城等地?! ∥浜疃辏ㄇ?76):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武下。2)東部區(qū)域:北境無棘浦、黃城,但增加了鄴,且中山國地亦不再控制。東境又增靈丘、桑丘二地,但東南已有襄陵。南境拓展至魯陽。   惠成王十四年(前357):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武都、洛陰、龐。北境無榆次、陽邑。東境增皮牢、安邑。2)東部區(qū)域:西境增軹道,無鹿。北境無繁陽,增列人、肥、泫氏、中牟。東境無觀、增平丘、戶牖、首垣。南境增馬陵、儀臺。且此時魏都已由河?xùn)|的安邑遷到黃河以南的大梁。   哀王二十三年(前296):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少梁、合陽、陰晉、雕陰、膚施、漆垣、廣衍等河西及上郡之地,亦無汾陰。魏、秦接壤處已從河西東移至河?xùn)|。北境無蒲陽、平周。東境無曲沃(山西聞喜縣東北),南境無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岸門、焦。2)東部區(qū)域:東境無觀津,得衛(wèi)二城。南境增陘山,北境增黃城,無河陽。   昭王十三年(前283):1)西部區(qū)域:無垣、蒲阪、皮氏、絳、安邑。2)東部區(qū)域:西境失河內(nèi)六十一城、新垣、曲陽、安城。南境無襄城,北境無幾、防陵、安陽。  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魏西部區(qū)域盡為秦所得,魏疆與其時的東部區(qū)域重合。西境無溫、懷、高都、汲、卷、蔡陽、長社、中陽、華陽,北境無寧新中,東境增單父。  景湣王五年(前238),北境無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朝歌、鄴、垣、蒲陽、衍、仁、平丘、小黃、濟陽、甄,東境增陶?! ⊥跫偃辏ㄇ?25),秦破魏都大梁,魏亡。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疆域的沿革主要情況,已如上述。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疆域還不具備后世那樣的封閉性,在沒有修筑長城的地方,往往會有城邑交錯。在有象太行山險的地方,韓、魏二國城邑的錯綜復(fù)雜更是可以想見。本文在此所勾畫的魏國疆域只是一個理想的疆界,與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可能會有一定的出入。   另外,在此尚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出,即魏國東、西兩大區(qū)域是通過哪條路線保持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的?對此問題已有學(xué)者做過一定的探討。鐘鳳年推測其時魏可能是通過借道于韓來保持兩區(qū)域間的往來的 。史念海先生則指出:"在魏國更為重要的卻是新舊兩都間的道路,也就是由河?xùn)|經(jīng)過河內(nèi)通向河外的道路。尤其是河?xùn)|和河內(nèi)間的道路在較早的時期就更為重要。梁惠王就曾經(jīng)說過:“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這條河?xùn)|河內(nèi)間的道路當(dāng)是由安邑,經(jīng)過晉國舊都絳,再東南行達到河內(nèi)。由河內(nèi)東南行,前往大梁,是要渡過黃河的。渡河之處當(dāng)在卷。" 其論可備一說。另外,在《淮南子·說林篇" mid="12a0fa402dadddce6b434f301633722b">《拍輳汗ズ?,韩求救诱~?。齐派体Q傘⑻飽D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韓。結(jié)果在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齊軍設(shè)下埋伏,大敗魏軍。魏太子申被俘,魏將龐涓自殺。

  三十年,齊國大將田朌與宋人一起聯(lián)合攻魏東境,圍魏平陽(今河南滑縣南)。

  三十一年,魏在濟陽(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筑城。

  更元十二年(前323),楚伐魏,魏襄陵屬楚。

  哀王二年(前316),魏與齊戰(zhàn),齊敗魏于觀津(今河北武邑縣東南)。
 
  八年,魏攻衛(wèi),得衛(wèi)二城。

  安釐王十二年(前265),魏據(jù)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至遲三十四年,秦陶郡之地為魏所取。陶春秋時期為宋國屬地,戰(zhàn)國時期齊滅宋后,為齊所據(jù)。后來燕等五國聯(lián)合破齊,秦又占有該地,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 274),又益封穰侯魏冄于此。魏冄死后,方又設(shè)郡。陶郡乃因陶邑而得名,陶邑即定陶,該郡當(dāng)有今山東省寧陽至定陶縣一帶。三十四年,秦將蒙驁率兵奪取魏畼、有詭二地。

 ?。ㄋ模┠?/p>

  魏文侯四十二年(前401),魏向南進攻鄭國。

  武侯二十年(前376),魏伐楚,得楚之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 。魏得魯陽后,使魏在黃河以南有了較為廣闊的領(lǐng)土。

  惠成王元年(前370),魏在馬陵(今河南新鄭東南)大敗韓軍,馬陵當(dāng)屬魏。

  六年,魏伐宋,取儀臺(今河南虞城縣西南)。

  十年,魏為了使地處河?xùn)|的國都安邑免遭秦國的侵擾,決定將都城由安邑徙都中原地帶的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魏國的政治中心也因此由西部轉(zhuǎn)到了東部。

  十六年,魏侵宋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不久,宋復(fù)取之。

  至遲在惠成王更元六年(前329),楚上蔡屬魏。

  哀王二十三年(前296),魏趁楚懷王新立,政權(quán)不穩(wěn),出兵伐楚,攻取了楚陘山。

  昭王元年(前295),秦取魏南部的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

  四、小結(jié)

  以上我們對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疆域變動情況,按地理方位分別進行了考察。為了使魏國疆域的整體變化更易了解,下面再按時間順序選取一些主要時段做一綜述。

  在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之前,魏國的疆域主要分為以安邑為中心的西部區(qū)域及以大梁為中心的東部區(qū)域。前一區(qū)域主要包括魏河西與河?xùn)|地區(qū)。后一區(qū)域主要是魏河內(nèi)及黃河南岸的中原地區(qū)。在這兩大區(qū)域之間是韓國的疆土。

  文侯三十七年(前406)時,魏國疆域的大致范圍是:1)西部區(qū)域:西境在渭水以南有武都、武下、陰晉,渭水北岸洛水及黃河以西有洛陰、臨晉、元里、合陽、少梁、龐、皮氏、雕陰、膚施、漆垣、廣衍等地與秦為界,北境有榆次、陽邑、平周、蒲陽與趙相接。東境有絳、曲沃、垣等地與韓接壤。南境大體以黃河為界,有黃河北岸的陽晉、封陵、焦、陽狐等地。2)東部區(qū)域:西境有曲陽、溫、懷、卷、酸棗、衍、密、華陽等地與韓為界。北境有棘浦、黃城、寧新中、朝歌、汲、山陽等地與趙為鄰。另外,魏向越過趙界還控制有中山國領(lǐng)土。東境有觀津、觀、平陽、濟陽等地。東南境有襄城等地。

  武侯二十年(前376):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武下。2)東部區(qū)域:北境無棘浦、黃城,但增加了鄴,且中山國地亦不再控制。東境又增靈丘、桑丘二地,但東南已有襄陵。南境拓展至魯陽。

  惠成王十四年(前357):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武都、洛陰、龐。北境無榆次、陽邑。東境增皮牢、安邑。2)東部區(qū)域:西境增軹道,無鹿。北境無繁陽,增列人、肥、泫氏、中牟。東境無觀、增平丘、戶牖、首垣。南境增馬陵、儀臺。且此時魏都已由河?xùn)|的安邑遷到黃河以南的大梁。

  哀王二十三年(前296):1)西部區(qū)域:西境無少梁、合陽、陰晉、雕陰、膚施、漆垣、廣衍等河西及上郡之地,亦無汾陰。魏、秦接壤處已從河西東移至河?xùn)|。北境無蒲陽、平周。東境無曲沃(山西聞喜縣東北),南境無曲沃(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岸門、焦。2)東部區(qū)域:東境無觀津,得衛(wèi)二城。南境增陘山,北境增黃城,無河陽。

  昭王十三年(前283):1)西部區(qū)域:無垣、蒲阪、皮氏、絳、安邑。2)東部區(qū)域:西境失河內(nèi)六十一城、新垣、曲陽、安城。南境無襄城,北境無幾、防陵、安陽。

  安釐王二十三年(前254),魏西部區(qū)域盡為秦所得,魏疆與其時的東部區(qū)域重合。西境無溫、懷、高都、汲、卷、蔡陽、長社、中陽、華陽,北境無寧新中,東境增單父。

  景湣王五年(前238),北境無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朝歌、鄴、垣、蒲陽、衍、仁、平丘、小黃、濟陽、甄,東境增陶。

  王假三年(前225),秦破魏都大梁,魏亡。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疆域的沿革主要情況,已如上述。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疆域還不具備后世那樣的封閉性,在沒有修筑長城的地方,往往會有城邑交錯。在有象太行山險的地方,韓、魏二國城邑的錯綜復(fù)雜更是可以想見。本文在此所勾畫的魏國疆域只是一個理想的疆界,與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可能會有一定的出入。

  另外,在此尚有一個問題需要提出,即魏國東、西兩大區(qū)域是通過哪條路線保持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的?對此問題已有學(xué)者做過一定的探討。鐘鳳年推測其時魏可能是通過借道于韓來保持兩區(qū)域間的往來的 。史念海先生則指出:"在魏國更為重要的卻是新舊兩都間的道路,也就是由河?xùn)|經(jīng)過河內(nèi)通向河外的道路。尤其是河?xùn)|和河內(nèi)間的道路在較早的時期就更為重要。梁惠王就曾經(jīng)說過:“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這條河?xùn)|河內(nèi)間的道路當(dāng)是由安邑,經(jīng)過晉國舊都絳,再東南行達到河內(nèi)。由河內(nèi)東南行,前往大梁,是要渡過黃河的。渡河之處當(dāng)在卷。" 其論可備一說。另外,在《淮南子·說林篇》所載"秦通崤塞而魏筑城也"及高誘所注"魏徙都大梁,聞秦通治崤關(guān),知欲來東兼之,故筑城設(shè)守備也"之文中,似亦可窺出一些消息。這段文字雖然是講述魏所筑的中原長城之事,然從中可推知,秦從崤關(guān)攻魏當(dāng)是沿黃河進兵的。如此,則不知是否魏還可通過黃河沿岸的道路來溝通魏河內(nèi)與河?xùn)|地區(qū)?至于《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楊寬先生所認為的魏通過上黨山區(qū)一線來聯(lián)系河?xùn)|與河內(nèi)的結(jié)論 ,則是不可靠的。這不僅因為魏當(dāng)時繞行趙、韓上黨地區(qū)于理不合,更因為這一區(qū)域在戰(zhàn)國時期始終為趙、韓的領(lǐng)地,魏從未有過據(jù)有趙、韓上黨之地的記載 ??傊?,在魏國的東西兩大區(qū)域之間一定存有溝通的道路,只是由于史料的不足,目前尚很難做出明確的判斷。要準(zhǔn)確復(fù)原這種情形,還有賴于新的相關(guān)文獻的發(fā)現(xiàn)及對太行通道以及南陽諸邑歸屬的詳盡檢討。
       
本文來自派派小說論壇 :http://www.paipaitxt.com/r4758157_u/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后,楚國又苦撐50多年,才最終被秦國消滅
三家分晉后,魏國歷經(jīng)8位君主,結(jié)果一代不如一代
戰(zhàn)國時期秦國三任王秦昭襄王
魏國的領(lǐng)土
魏、齊在戰(zhàn)國前期的爭霸
品讀史記(44-02):魏世家第十四【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