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魏世家》的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的領地基本上是在晉國的基礎上建立的,有人統(tǒng)計他繼承了約50-60%的原晉國的勢力范圍。到了戰(zhàn)國時期,魏國除了在初期即魏文侯時期還有點生機外,基本上就是一個土地喪失的過程。
《史記正義》列國分野云:
魏地觜觿、參之分埜。其界自高陵以東,盡河東、河內(nèi);南有陳留及汝南之召陵、灠(覽改隱)彊、新汲、西華、長平,潁川之舞陽、郾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酸棗、卷。(卷,去權反)。
魏國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后遷大梁(今河南開封),它的領土約包括現(xiàn)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陜西、河北的部分地區(qū),當時它西鄰秦國,東有淮、潁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的領土大致沿黃河分布。
摘要如下:
(晉)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為大夫。
【正義】魏城在陜州芮城縣北五里。(魏城在今山西芮城縣北。)
【索隱】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span>
【正義】晉州霍邑縣,漢彘zhi縣也。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辟n之樂,三讓,然後受之。徙治安邑。
【正義】安邑在絳州夏縣安邑故城是也。(古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
今陜西韓城南。本為梁國或梁伯國,春秋時秦滅梁,為少梁,戰(zhàn)國時曾屬晉、魏,后又歸秦,改名夏陽。
臨晉鎮(zhèn),位于山西省臨猗縣,古稱桑泉,
大荔縣,為關中平原東部重鎮(zhèn)。早在商周時期,大荔為古芮國及同國所在地,春秋時少數(shù)民族沿洛河進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國。秦厲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設臨晉縣。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陽狐。
【正義】《括地志》云:“陽狐郭在魏州元城縣東北三十里也?!?/span>
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nèi)稱治。
【索隱】按:大河在鄴東,故名鄴為河北。
【正義】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內(nèi),河南為河外。又云河從龍門南至華陰,東至衛(wèi)州,折東北入海,曲繞冀州,故言河內(nèi)云也。
【集解】徐廣曰在陜。裴骃案:《地理志》曰弘農(nóng)陜縣故虢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xing陽。
【正義】《括地志》云:“虢山在陜州西二里,臨黃河。今臨河有岡阜,似是穨山之余也?!?/span>
【集解】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也。”
三十五年,齊伐取我襄陵。
【集解】徐廣曰:在今南平陽縣也。
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
【集解】徐廣曰:今之華陰。(陰晉)
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
【集解】武下,魏地?!舅麟[】《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華州鄭縣東三十里。
(鄭縣,古縣名,在今陜西省華縣華州鎮(zhèn)附近,為西周時期諸侯國鄭國所在地。)
(魏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
【正義】安邑在絳州夏縣安邑故城是也。(古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
【正義】《括地志》云:故城漢垣縣,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里也。(今屬山西運城市。)
(魏武侯)九年,翟敗我于澮。
【索隱】: “澮,古外反,于澮,于澮水之側也。
【正義】括地志云:澮高山又云澮山,在絳州翼城縣東南二十五里,澮水出此山也。
十年,伐取趙皮牢。
皮牢在今山西翼城東北。
十九年,諸侯圍我襄陵。筑長城,塞固陽。
【正義】:塞,先代反。括地志云:“棝陽縣,漢舊縣也,在銀州銀城縣界。”按:魏筑長城,自鄭濱洛,北達銀州,至勝州固陽縣為塞也。固陽有連山,東至黃河,西南至夏、會等州。棝音固矣。
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shù)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
【集解】:徐廣曰:“今浚儀。”骃案:汲冢紀年曰“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
【正義】:陳留風俗傳云“魏之都也,畢萬十葉徙大梁”。按:今汴州浚儀也。以公子赫為太子。(今河南開封)
【集解】:徐廣曰:“在上郡。”
【正義】:括地志云:“彫陰故縣在鄜州洛交縣北三十里,彫陰故城是也。”
【正義】:括地志云:“故焦城在陜縣東北百步古虢城中東北隅,周同姓也。(今河南三門峽以西)曲沃有城,在陜縣西南三十二里。(今河南三門峽西南)按:今有曲沃店也。”
【正義】:自華州北至同州,并魏河北之地,盡入秦也。
秦取我汾陰、皮氏、焦。
【正義】:括地志云:“汾陰故城在蒲州汾陰縣北九里。皮氏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百八十步也。”
(戰(zhàn)國魏邑,漢置縣。治所在今山西萬榮西南寶鼎,因在汾水之南故名。)
七年,魏盡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陽。
【正義】:括地志云:“上郡故城在綏州上縣東南五十里,秦魏之上郡地也。”按:丹、鄜、延、綏等州,北至固陽,并上郡地。魏筑長城界秦,自華州鄭縣已北,濱洛至慶州洛源縣白於山,即東北至勝州固陽縣,東至河西上郡之地,盡入於秦。
【正義】:在隰州,隰川縣蒲邑故城是也。(今山西隰縣)
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正義】:絳州桐鄉(xiāng)縣,晉曲沃邑。十三州志云:“古平周縣在汾州介休縣西五十里也。”
西漢置平周縣,屬西河郡。東漢末(219)廢。故治舊說在今介休縣西,一說在靈石縣境。《清一統(tǒng)志》引《十三州志》稱:“古平周縣,在汾州介休縣南五十里。”
二年,齊敗我觀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門。
【正義】:括地志云:“觀津城在冀州棗陽縣東南二十五里。”本趙邑,今屬魏也。
(哀王)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
【正義】:陽晉當作“晉陽”也,史文誤。括地志云:“晉陽故城今名晉城,在蒲州虞鄉(xiāng)縣西三十五里。”表云“魏哀王十六年秦拔我杜陽、晉陽”,即此城也。封陵亦蒲州。按陽晉故城在曹州,解在蘇秦傳也。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
六年,予秦河東地方四百里。
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
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正義】:括地志云:“曲陽故城在懷州濟源縣西十里。”新垣近曲陽,未詳端的所之處也。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兵到大梁,去。
【正義】:括地志云:“安城故城,豫州汝陵縣東南七十一里。”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
【集解】:徐廣曰:“在脩武。”
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
【正義】:郪,七私反,又音妻。地理志云汝南郡新郪縣。應劭曰:“秦伐魏,取郪丘,漢興為新郪,章帝封殷後,更名宋也。”
新郪遺址位于今安徽太和縣趙廟鎮(zhèn)東北3公里處的城坑子村,當?shù)厝朔Q前城孜。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
【集解】:徐廣曰:“衛(wèi)從濮陽徙野王。”
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
【集解】:徐廣曰:“十二年獻城秦。”【正義】:括地志云:“故垣地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里。蒲邑故城在隰州隰川縣南四十五里。”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陽。衍,地名,在鄭州。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