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 有“五經(jīng)”、“九經(jīng)”、“十三經(jīng)”之說。“五經(jīng)” 指的是先秦時代《周易》、《尚書》、《詩經(jīng)》、《禮》、《春秋》五種儒家經(jīng)典。秦始皇焚書,除《周易》作為術(shù)數(shù)之書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種皆被焚毀。漢儒憑自己的記憶將其恢復(fù),將其定為官學(xué),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五經(jīng)之名正式確定下來。唐代開科取士,其中“明經(jīng)”科考試內(nèi)容變?yōu)?#8220;九經(jīng)”,即《周易》、《尚書》、《詩經(jīng)》、《左傳》、《禮記》、《周禮》、《孝經(jīng)》、《論語》、《孟子》。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為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簡稱“十三經(jīng)”。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
四庫全書的“經(jīng)部”共分十類,計695部,10214卷。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書的《宋二體石經(jīng)》,《宋高宗石經(jīng)》,唐文宗二年鄭覃的《十二經(jīng)》(無《孟子》),明嘉靖年間至善堂《九經(jīng)》,明崇禎年間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經(jīng)古注》,清嘉慶年間計樹園《十一經(jīng)》(無《論語》、《孟子》)等。
經(jīng)部還包括歷代學(xué)者為十三經(jīng)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時代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的《周易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漢代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漢代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儀禮注疏》,漢代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晉杜預(yù)集解,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谷梁傳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jīng)注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等。
經(jīng)部還包括一些訓(xùn)詁、字書和韻書,如漢代揚雄《方言》,漢代劉熙《釋名》,魏張揖《廣雅》,清人王念孫《廣雅疏證》,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阮元《經(jīng)籍纂詁》,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梁顧野王《重修玉篇》,宋陳彭年《重修廣韻》,宋丁度《集韻》,清毛奇齡《古今通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