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了解記敘文的分類
1、 寫人的記敘文。
2、 記事的記敘文。
3、 狀物的記敘文。
4、 寫景的記敘文。
5、 夾敘夾議的記敘文。
二、 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
記敘文一般有六個要素構成: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一篇記敘文主要寫的不外乎人物和事件。事由人做,人物要靠事情來表現(xiàn),人物要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從事活動,事件有起因和結果,因此,將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交待清楚,是將記敘文寫清楚的基本要求。
交待清楚記敘的要素不僅僅是寫清楚記敘文的需要,其實對讀者理解文章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人物的思想性格、文章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事件來表達的。例如《挺進報》一文,寫陳然決心寫仿宋字,主動兼職,表現(xiàn)了他的主動精神;寫他不顧個人安危,向同志發(fā)出信號,表現(xiàn)了他的從容鎮(zhèn)定。而在獄中辦報則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他與許曉軒相比則顯得經(jīng)驗不足。寫許曉軒指示陳然不許用刊頭,堅持寫仿宋字,直至最后挺身而出,承認那張字條是他寫的,體現(xiàn)他富有對敵斗爭的經(jīng)驗和臨危不懼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時間和地點往往是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如《挺進報》一文,開頭一句是"1947年的秋天,重慶地下黨發(fā)行了《挺進報》。"我們知道1947年是中國歷史上黎明前的黑暗時期,重慶又是國民黨的陪都,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點,對敵斗爭的形勢嚴峻就可想而知了。有時文中交待時間、地點不是非常明顯,需要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注意分析。如《小桔燈》一文開頭說:"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這是交待時間,但又不十分清楚具體時間是何年何月。只要讀到文章結尾處,看到"十二年過去了"和文章最后的"1957年1月19日",就可以推知文章寫的是1945年的事,地點是重慶。弄清這一點,就弄清了《小桔燈》一文的寫作背景,這對我們理解文章的中心很有幫助。
看起來,對記敘的要素的掌握不應成為障礙,然而一到考場上,面對一篇記敘文,要弄明白、答準確記敘的各個要素,又常常感到捉襟見肘,原因何在?
一是缺乏科學的操作方法。試卷上要考查記敘要素的記敘文,所寫的事件相對復雜,頭緒也較多,涉及到的人物也不止一個,又不是發(fā)生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記敘的要素在文章中比較活躍。解答時千萬不能急躁,以免顧此失彼??茖W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是采用圈點法和批注法。即在閱讀文章時,先用筆把文章中與記敘要素相關的詞語、句子一一圈畫出來,并在旁邊作適當?shù)呐?。文章讀完后,把文中圈點出來的內(nèi)容與批注迅速地瀏覽一遍,分析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時間的先后、地點的轉(zhuǎn)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間的前因后果等,從而使這些內(nèi)容形成一個網(wǎng)絡,理清它們的經(jīng)緯,這樣,隱匿在文章中的記敘要素就會浮出水面,一目了然。
二十缺乏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記敘的六個要素中,不易把握的是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其中又以"經(jīng)過"為最難,這些要素與時間、地點、人物比較起來,不那么明顯,敘述的文字又較長。因此,長話短說,就顯得十分重要。長話短說,實際是一種概括能力,而要具有這種概括能力就得有分析能力。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有一個過程,把這個過程切割成一個個小塊是分析,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每個小塊的內(nèi)容是概括,具備了這些能力,就可以化難為易。
由于并不是每篇文章中的要素都要齊全,有時,某些要素可以省略。因而記敘文閱讀往往也會設計"本文省略的要素有哪些"之類的試題,在解答這類試題時,要認真審題,摒棄思維定勢,避免走入誤區(qū)。
三、 簡要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重點、難點、熱點)
1、 能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nèi)容:
(1) 熟悉文章內(nèi)容,能指認有關片斷描寫的人物是誰。
(2) 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3) 能說出并分析文章中刻畫人物形象所用的描寫方法(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細節(jié)、正面、側(cè)面描寫等)
(4) 能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 分析記敘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從正面描寫入手,如《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2) 從側(cè)面描寫入手,如《驛路梨花》中的梨花姑娘。
(3) 從細節(jié)描寫入手,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中的若干細節(jié)對刻畫魯提轄這一人物的作用。
(4)從分析人物之間的關系入手。如《范進中舉》中的世態(tài)炎涼。
四、 懂得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重點、難點、熱點)
1、 多義詞某一義項的選用,但比一般的不需要語言環(huán)境就能解釋詞義的題目難得多。
如:(1)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忘記帶領結……(馬虎、不講究)
(2)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秘密)
2、 說出文中代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
(1) 代詞的種類。
A、 人稱代詞: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咱們、自己、人家
B、 疑問代詞:誰、什么、怎么、哪、哪里
C、 指示代詞:這、那、這里、那里、這么、那么、這樣、那樣、每、各
(2) 要準確說出代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必須注意
A、 了解有關代詞的用法。
如: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男女兼指。
我們--指說話人,有時包括聽話人。
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
這--用于近指。
那--用于遠指。
B、 弄清代詞所指代的是詞還是句子,準確截取。
C、 有些代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緊挨著代詞,有的則隔了不少其它的內(nèi)容。
D、 有的代詞所指代的內(nèi)容可以直接從原文中摘出,有的則需要自己歸納。
3、 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引伸義。(這一意思在字典詞典上查不到,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這個詞的引伸義就不存在。)
如:我已經(jīng)完全卷入了漩渦,不得不繼續(xù)這場斗爭。(由"比喻牽累人的事"這個意義引申為"比喻競選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鉤心斗角")
4、 某些用了表現(xiàn)手法或修辭手法的詞語。(如運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的一些詞語、某些說反話的詞語)
5、 某些概括了具體內(nèi)容的詞語。(要求說出具體概括的內(nèi)容)
*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聯(lián)系具體的語境。
(2)聯(lián)系立意和主題。
(3)聯(lián)系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聯(lián)系詞語的色彩。
(5)聯(lián)系描寫和修辭的角度。
(6)聯(lián)系表現(xiàn)手法。
五、 體會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層含義。(重點、難點、熱點)
1、 語句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語句的客觀意義:指語句表示的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或關系,又叫本義。
(2) 語句的表達義:就是蘊含在語句里的說話人對事態(tài)或事理的認識、態(tài)度、思想、感情。
(3) 語句的語用義:是語句的表達作用,是指作者說出或?qū)懗稣Z句的目的。
2、 語句的字面含義的分析方法。
(1) 通過分析語句的語法結構理解其客觀意義。
(2) 通過分析詞語的感情色彩和句式特點理解語句的表達義。
3、 語句的隱含義(深層含義)
語句的隱含義是語句的字面意義與語境相結合的產(chǎn)物。分析理解語境的隱含義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依據(jù)語境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
(2) 從比喻、反語、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中領會語句的隱含義。
(3) 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時代背景信息推斷語句的隱含義。
(4) 根據(jù)全文的內(nèi)容、中心意思和感情基調(diào)領會語句的隱含義。
(5) 調(diào)動自己的實際觀察體驗,領會語句的隱含義。
對文章重點詞句的理解。
這種考題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文章個別詞句的理解能力。一般情況下,這些考查的詞句在文中都有其特定含義,考生在解釋時要注意靈活運用,要符合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
如:2003年新疆烏魯木齊市中考閱讀題《星期一早晨的奇跡》的第(1)題為:第(1)段中寫"年近花甲的母親情不自禁",第(7)段中寫"母親的眼中閃過驚喜"。母親為什么喜不自禁?母親為什么眼里閃過驚喜?
這幾道題或針對詞語或針對句子設計題目,要求考生正確理解。這些詞和句子一般來說都是理解文章內(nèi)涵的關鍵。
【解題策略】
做這類題目要把握一個準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也就是說解釋詞語和句子都必須回到文章中去,在詞語和句子所在的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理解。決不可望文生義,隨意揣測。做題步驟是:(1)看清題干要求,鎖定詞句;(2)回到文中,還原詞句位置;(3)劃定語言環(huán)境,前后勾連,綜合信息;(4)組織語言,完成答案。
六、 準確概括段意或?qū)右?,歸納文章的中心。(重點、難點)
這里所指的記敘文的結構層次包含兩層內(nèi)容:一是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二是一個自然段內(nèi)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分析全文結構的主要依據(jù)有四點:(1)時間、空間的轉(zhuǎn)變。文中時間、地點的語言標志即是劃分文章結構的主要依據(jù)。(2)人物、場景的變化。這常常是記敘文結構層次的界限。(3)選材角度的變換,抒情、議論的穿插,也常常是結構層次的交接處。(4)抒情散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此外過渡段、過渡句常常是文章各部分(或各層次)的銜接處。分析自然段內(nèi)部的層次先要找中心句或關鍵句。然后看段內(nèi)內(nèi)容是怎樣支撐中心句的。還要了解段內(nèi)層次的幾種形式,如連貫式、總分式、遞進式、并列式;再結合具體內(nèi)容思考。概括段意或段內(nèi)層次的大意可通過摘錄中心語句、組合相關內(nèi)容或自己歸納等方式。
要想歸納出正確的中心,首先要把文章讀懂,把握全篇文章的內(nèi)容,這是分析和理解的過程。然后,還要把內(nèi)容提煉出來,這是歸納的過程。最后,要用精煉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主題思想)結構是: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抒發(fā)、激勵或鼓勵人們、告訴人們、揭露了、鞭撻了)什么(思想、感情、現(xiàn)象等)。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和靈魂。"能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意思,能從文章的內(nèi)容中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或觀點"是對其訓練要求。中考語文試題的記敘文閱讀中,涉及對中心思想的考查就成為熱點試題。這種考查形式有直接的,如要求寫出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有時是間接的,如針對提供的閱讀材料,設計若干與文章的中心思想相關的試題(中的態(tài)度、感情、人物的性格分析等等)
歸納或提煉一篇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有多種方法,從表達方式入手,旁敲側(cè)擊,是較為簡便的一種。
所謂旁敲側(cè)擊,是在考慮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同時,從描寫、議論、抒情這些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傾向,從而使我們在閱讀記敘文時,能體悟出文章的中心與主題。作為選拔性考試的中考,在確定記敘文閱讀材料時,要考慮對材料的盡可能利用,也就是說,選定的閱讀材料,其出題點要相對多,這樣,閱讀材料就要選那些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的記敘文,這樣就為旁敲側(cè)擊提供了可能。在記敘文中,敘述和描寫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兩種手段缺一不可。從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入手,有助于我們理解作者的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有助于對文章主題的提煉?!兑棺哽`官峽》《濟南的冬天》《故鄉(xiāng)》中都描寫了冬景,但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感情卻大不一樣,《夜走靈官峽》描寫紛紛揚揚的雪景,是為了突出工地自然條件的惡劣,勞動場面熱烈,襯托工人階級的忘我勞動;《濟南的冬天》描寫冬景,則表達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豆枢l(xiāng)》開頭描繪的隆冬景色,襯托了人物心緒的悲涼??梢姡魏斡洈⑽闹械拿鑼懚疾皇情e筆,都與中心思想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
記敘文中往往有議論,或先敘后議,或先議后敘,這些議論的目的都是為了直接點明和加深所寫事物的意義。其中有些議論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起著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稐椇恕?、《一面》等文章中的議論成分,都與中心思想有著直接關系,都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抓住這些議論的句子,用適當?shù)脑~語連貫起來,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抒情是作者或文章中人物對事件或景物的主觀感受的抒發(fā),無論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都會對文章中心意思作這樣或那樣的提示或暗示?!独笾γ邸返慕Y尾,作者有一段深情贊美蜜蜂的抒情,然后由蜜蜂及人,贊美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顯現(xiàn)了文章的中心與主題。自然,也可以從《聽潮》、《記一輛紡車》、《白楊禮贊》等文章中,品讀其中抒情性的文字,從而體會與中心意思的聯(lián)系。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言獲取信息的學習行為,提煉文章主題,歸納中心意思,倘若能直接悟出更好,如果暫時還不具備這種短、平、快的能力,則不妨利用"旁敲側(cè)擊"的迂回策略,同樣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仔細分析文章所記敘的事件,發(fā)掘事件的內(nèi)在意義。
(2) 注意分析文章的寫作背景。
七、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態(tài)度或感情。(重點、熱點)
1、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理解。
這種考題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文章的內(nèi)涵,是否對文章的中心了然于心。其文題的設置常與文章的標題結合在一起。
如:2003年重慶市中考閱讀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的第(1)題為:本文所說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具體指什么事?概括全文回答。
這種問題的本質(zhì)其實是要探尋文章記敘的事件的核心。
【解題策略】
對于這種問題最好不要急于做出回答。在做題時不妨先從其它題目入手,而把這種問題放在最后。在讀透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文章的線索,弄懂文章題目的表面含義和內(nèi)在含義,然后組織語言,完成答案。
2、把握文章的思路。
檢驗考生是否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考生將敘述的過程寫出來,也就是理出文章的脈絡。中考中此類試題比較常見。
如2003年山東威海市閱讀題《智慧的美麗》第(2)題:讀完全文,請你用恰當?shù)脑~語說明"我"的情感(心理)變化。()--()--()--(流淚)。
再如2003年北京市中考閱讀題《月是故鄉(xiāng)明》的第(1)題為:作者在第4、5段中追憶了哪些童年趣事?請按先后順序填寫:()--(捉知了)--()--()--()。
【解題策略】
做此類試題從兩點入手,一是讀透文章內(nèi)容,弄清所敘事件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二是充分利用題目所給的提示結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前后推理。在上面幾例中,需要考生填寫的只是整個思路的一部分,考生應根據(jù)已知信息結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
3、記敘文中要抒發(fā)的感情,主要有贊頌、熱愛、喜悅、憤怒、憂愁、哀傷、悲痛、憎恨、同情、感激、指責等。
4、記敘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大致有:
(1)在文中直接抒情,如《回憶我的母親》第一節(jié)。
(2)把感情寄寓在所敘的事中,如《我的老師》
(3)把感情寄寓在所描繪的事物中,托物言志。如《白楊禮贊》
(4)把感情寄寓在所描繪的景物中,借景抒情,如《春》
(5)把感情寄寓在議論中,通過議論抒情,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結尾部分。
八、知道記敘的順序。
中考語文試題中的記敘文閱讀題,常常會設計考查記敘順序的試題,在記敘文中,敘述貫穿全篇,描寫結合敘述進行;而抒情、議論則以敘述、描寫為基礎,敘述先后的安排與全篇段落結構的安排密切相關。因此,考查記敘的順序,也是對記敘文閱讀中基本結構的閱讀能力的考查,所謂記敘的順序是指敘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順序、倒敘、插敘。
掌握記敘的順序,最重要的是抓住"時間"這個要素。記人敘事的文章,無論是采用順敘、倒敘、插敘中的哪一種順序,依據(jù)的都是"時間"這一要素。
順敘即按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和時間的順序來進行敘述,由于順敘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來寫的,節(jié)外生枝的情況極少,因而理解起來難度不大。解答記敘文閱讀題中關于記敘順序的考查題,要把重點放在倒敘和插敘這兩種順序上。
倒敘,是指將事件的結局或某個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面來敘述。采用倒敘方法,往往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波瀾起伏,在一開頭就能抓住讀者。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是采用倒敘的方法,先將事件的結果"在我的家里,珍藏著一件白色的確良襯衫"提到前面來敘述,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讀者就會想一件普通的襯衫有何珍貴?然后再通過回憶敘述這一件襯衫的來歷,同時也解開了讀者心頭的疑問。倒敘由于改變了記敘的自然程度,閱讀時要特別注意"倒"、"順"之間的起迄點。有兩點應引起注意:一是在開始倒敘的時候,要抓住點明以下是倒敘的重點詞語和句子,不要把"倒"、"順"的時間概念搞混;二是倒敘的部分仍然是按時間順序來敘述的,即從全文看,用的是倒敘的敘述順序,但就倒敘的內(nèi)容來看,用的還是順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中斷了原來的敘述而插進另一段敘述。這段插入的敘述結束后,仍回到原來的事件上去,繼續(xù)原來事件的敘述。插敘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必要補充。如《同志的信任》敘述的線索是魯迅收信、看信、轉(zhuǎn)信。文章在敘述完魯迅收信、看信后,插入了方志敏被捕、受審、寫信、托人送信這一事件的敘述。由此,讀者才知道這封信的來歷。同時也更突出了標題,也使讀者了解了文章的中心:方志敏對魯迅同志式的信任。閱讀記敘文時遇到插敘,仍然要注意時間的起迄點,同時還要注意插敘前后的過渡和銜接的話。如《我的叔叔于勒》全文依"盼、贊、遇、躲于勒"安排情節(jié)的,在"贊于勒"中,作者插入了關于于勒去美洲前糟蹋錢,去美洲后賺了錢的情況。在插入這一部分之前,寫了全家人衣冠政企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父親總要說:"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這句話在插敘結束后,又出現(xiàn)了一次。這兩處內(nèi)容相同的話,就是順敘與插敘之間的起迄,起勒過渡和銜接的作用。還有一種插敘是對人物情況作一些說明介紹,跟敘述的時間順序無關。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關于馬玉祥的介紹。對于這些情況,閱讀時只要細心注意,一般不會發(fā)生閱讀障礙。
答好關于記敘順序的試題的基礎是記敘的要素,在六個要素中,理解"時間"并不困難,由此而延伸進一步弄明白記敘的順序,掌握順敘、倒敘、插敘在文中的運用,答好這類試題就不會有困難,而且有助于理解記敘文的結構和主題。
九、識別文中起過渡或照應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重點)
十、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正確劃分段落或?qū)哟巍#ㄖ攸c、難點)
(一)線索
閱讀記敘文不能不注意文章的結構。所謂結構,就是文章內(nèi)部的組織構造,通常稱之為謀篇布局。而線索則是記敘文謀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現(xiàn)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貫串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在中考語文試題中,記敘文閱讀題常設計關于線索的試題,目的就在于檢測考生是否能把握文章內(nèi)部組織構造的能力。
記敘文的線索是比較復雜的,它由許多因素決定,諸如文中的內(nèi)容、文體的特點、寫作風格等等,致使文章的線索出現(xiàn)了多種形式。如(1)《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精心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這三個事例可以說是文章的"部分",要把"部分"組成"整體",就得有條線索,這條線索就是志愿軍戰(zhàn)士崇高的精神境界核優(yōu)異品質(zhì)。(2)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我"的活動為線索。《故鄉(xiāng)》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串聯(lián)起"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故鄉(xiāng)"的情節(jié),從而反映辛亥革命后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痛苦生活的現(xiàn)實。(3)以物為線索。如《棗核》以棗核為線索。《記一輛紡車》以紡車為線索。(4)以人物感情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小蜜蜂的感情從一開始的疙疙瘩瘩,到不覺對小蜜蜂"動了情",以致最后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為線索?!栋讞疃Y贊》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作為抒情線索,把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態(tài)的不平凡和內(nèi)在氣質(zhì)的不平凡構成一體?!段业睦蠋煛芬曰貞洝⒁缿佟⑺寄钭约旱睦蠋煘榫€索。(5)以時間、空間變化為線索?!?。老山界》以時間變化、地點轉(zhuǎn)移為線索。游記一般都用時空為線索。記事的記敘文,按事件自身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來寫,往往以時間為線索。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記敘文存在著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如《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圍繞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zhì)這一中心組織材料,因而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即是敘事的線索。但是,本文還有一條線索,文章從東京寫起,活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tài),表達作者的憎厭之情,再寫對"日暮里"和"水戶"的印象,表達憂國憂民之情;描寫看電影事件,決定棄醫(yī)從文,目的是為了尋找救國的道路。尋覓文中的這些蹤跡,可知文中還有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這條線索。
可見,記敘文的線索有多種形式,在閱讀時要注意文中的時空轉(zhuǎn)移,注意人、事、景、情這些因素,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構成文章的線索。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理清線索,在于抓住文章中把多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因素。有些記敘文,如果不仔細揣摩文章內(nèi)容的結構關系,就可能把不是線索的東西誤解為線索。如把《小橘燈》的線索理解為"小橘燈",把《荔枝蜜》的線索理解為"荔枝蜜"等等。
中考記敘文閱讀中關于線索的考察,一般用主觀題的形式,答好題的前提是對文章的反復閱讀。打一個比方,文章的結構好比人的骨骼,線索好比骨骼與骨骼之間連接的韌帶,有了骨骼與韌帶,血肉與靈魂才有所依附。考查上的準確答題,源于平時的認真訓練,在平時的閱讀記敘文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對線索的理解,日積月累,就會成為能力。
(二)劃分段落層次
(1)以記事為主的。
A、記一件事的,就可以按事件的發(fā)展順序(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來劃分段落,有時也可以按時間的推移或地點的轉(zhuǎn)移來劃分。
B、如果是寫了幾件事,就可以按事件來分段。
(2)以寫人為主的。
寫人離不開事(事因人生,人因事顯),但寫事是為了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zhì)、性格特點,即寫事是為寫人服務的,就可以依這幾件事所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來化分段落。
(3)以寫景狀物為主的。
這要看寫的是一處景物還是幾處景物。如果寫的是一處景物,就依寫景的順序(或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為依據(jù)劃分段落;如果寫的是幾處景物,就可以這幾處景物為依據(jù)來劃分段落。
十一、說明詳寫、略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重點)
1、記敘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的人和事件體現(xiàn)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貫串著文章的始終,貫串在對材料的敘述、描寫之中。
2、這里講的詳略即詳寫、略寫。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
十二、分析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重點、難點、熱點)
十三、區(qū)分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
1、敘述是通過一般的述說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紹給讀者,把分散的場景或事件的片斷貫串起來,使讀者對事件全貌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可分為概括敘述和詳細(具體)敘述。
2、描寫是在需要具體刻畫的地方,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使讀者獲得具體深刻的印象。
描寫可分為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又可分為形象(包括肖像、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描寫,正面、側(cè)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又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兩種。
對于記敘文而言,描寫手法的運用是其最為重要的寫作特點。一般來說,凡考記敘文閱讀,描寫手法多是必考內(nèi)容。所以考生必須將動作、語言、心理、神態(tài)、環(huán)境描寫的特征熟記于心。對于這幾種描寫手法的作用也要牢牢記住。
如:2003年陜西省中考閱讀題《最美的眼神》中第(4)題是:在塑造雒老師形象時,本文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再如:2003年河南省中考閱讀題《選擇》第(1)是:第(6)段中劃線句子屬于什么描寫,表現(xiàn)了父親什么心理?
這幾道題目考查的都是最常用的描寫方法,對這樣的題目,考生要爭取拿到滿分。
【解題策略】
做這類題目,只要把握一點。那就是準確區(qū)分各種描寫手法,特別是要注意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的區(qū)別。此外各種描寫的作用要記牢,并且要注意結合文章具體內(nèi)容來回答。
3、記敘文中有時常穿插適當?shù)淖h論,用以點明意義,突出本質(zhì),渲染本質(zhì),或點染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有時在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記敘文中的議論,一般是先敘后議,使讀者提高對所敘事物的認識,增強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議后敘,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密切注意。
4、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作者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fā)情感。
一種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滲透作者的感情,亦稱間接抒情。
十四、分析不同表達方式對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的作用。
1、記敘(敘述)可使讀者對人物活動和事件發(fā)展全貌有個清晰的了解。
2、描寫可使人、事、景再現(xiàn)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
3、議論可以點明和加深所寫事物的意義,起到統(tǒng)領全文,畫龍點睛的作用。
4、抒情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十五、分析文章語言的準確、簡明、周密、生動、形象等特點。(重點、難點、熱點)
十六、要能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重點、難點、熱點)
有些文章中的語言很形象,常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描摹事物、說明事物、闡述事理、流露感情;有些文章用語很含蓄,常拐個彎子把所要說的話的意思說出來,使文章很耐看;有的文章語句優(yōu)美、精辟,含義雋永,讓人百看不厭。對這些形象、含蓄、抽象、概括、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要學會欣賞,學會閱讀,既能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又能說出這些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在習作中,還要學寫這類句子。
十七、要有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的能力。(重點、難點、熱點)
1、形象與描寫都與人物和環(huán)境有關,描寫是表現(xiàn)人物與形象的具體的手段和方法,而形象則是描寫要達到的效果和目的。
2、著重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把握人物的特征。
二是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三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3、形象的范圍不僅僅是人物形象,還包括景物形象,這是比較難理解的一點,因為文學作品中的景物,往往采用象征、寓意等方法來表達社會內(nèi)容,它是"人"的"物化",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小說多用此種手法。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重點是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jié)以及景物等。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表現(xiàn)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都是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的。
十八、給語段加一個標題。(重點)
十九、就文章某種寫法談點體會或看法。(重點、難點、熱點)
人是有個性的,文章也有"個性",文章的"個性"就是寫作上的特色,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看出其某一方面的特色,是閱讀能力高的標志之一,因為這反映了對文章的穿透力。近年來,不少省市的中考語文試題中的現(xiàn)代文閱讀題,加大了對這一內(nèi)容的考查力度,體現(xiàn)了對閱讀能力較高層次的考查。
找準一篇文章的特色,忌虛求實。
所謂虛,是指在解答這類試題時說些抽象籠統(tǒng)的套話。如"主題深刻"、"選材精當"、"結構完整"、"語言生動"之類,說這些就像說一個人有鼻子、耳朵、眼睛、嘴巴一樣,等于廢話。說廢話是不可能得分的,所以要"忌"。
求實,就得實實在在地找出一篇文章區(qū)別于別的文章的地方。近年來,各省市的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題在設計此類試題時,開放性試題得到重視,往往只要求考生就某一方面特色談談自己的認識。這種題型,為找出文章的"個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為一篇文章的特色,不僅僅表現(xiàn)在一個方面??梢詮姆治鑫恼碌闹黝}與材料的關系入手,運用材料表現(xiàn)主題,方法千變?nèi)f化,各有不同的妙處,《七根火柴》敘述的事件談不上轟轟烈烈,場面也并非波瀾壯闊,卻反映了一個用生命延續(xù)生命的重大而嚴肅的主題,那么,這篇文章就有"以小見大"的特色。也可以從文章的材料選擇與安排上分析特色;《分馬》中刻畫了眾多的人物,但并非平均筆墨;《社戲》中敘述了好幾件事,也寫得疏密相間,這兩篇文章的特色之一就是"有詳有略"。還可以從表現(xiàn)手法上分析,如《故鄉(xiāng)》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口技》中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的結合;《挺進報》中伏筆的設置;《藤野先生》中明暗雙線索的運用,都顯示了這些文章某一方面的特色。當然,也可以從文章的語言角度來分析其特色,《老楊同志》一文大量運用了群眾語言,大大加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濟南的冬天》,讀來明白如話,瑯瑯上口;《故鄉(xiāng)》中議論性成分含蓄、深邃。抓住這些文章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同語言風格,也就讀出了這些文章語言上的"個性"。表達方式的運用也體現(xiàn)著文章的"個性",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把記敘、抒情、議論融于一爐。其它如從人物的塑造與刻畫、景物描寫與社會環(huán)境描寫、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結構的安排等方面,都可以作為文章分析的角度。一篇文章的特色往往是多方面的,別人看出來的特色,未必是自己感受最深的特色,反過來也是一樣。分析文章的特色,前提是因文而異,但也要因己而異。
具體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看:
(1)從選材上看,有的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有的選材別具一格,與眾不同。
(2)從結構布局來看,有的結構嚴謹;有的既嚴謹又靈活;有的結構精巧、獨具匠心;有的采用雙線索結構;有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
(3)從表達方式上看,有的采用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的通過人物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其性格特征;有的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情感。
(4)從語言運用方面看,有的遣詞造句準確、鮮明;有的風格樸實清新;有的含蓄幽默……
二十、對文章修辭運用的理解與作用。
修辭運用在記敘文中必不可少,修辭運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使文章更富有表現(xiàn)力。修辭有兩種,一是詞語的鑄煉;二是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這兩項內(nèi)容都是中考記敘文閱讀的重要考查內(nèi)容。
如:2003年海南省中考閱讀題《母親的純凈水》的第(3)題為:在"如果她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靈的光芒"這句話中,有人說可以將"丑陋"改為"丑惡"。你認為可不可以?請說明理由。
再如:2003年山西省中考閱讀題《捅馬蜂窩》的第(7)題為:文中加" "的句子用了比喻,結合文章理解其運用的妙處。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考記敘文閱讀對修辭的考查難度并不大,修辭手法多集中在比喻等最常見的形式上。
【解題策略】
辨析詞語的修辭效果要注意分析詞語的意義、色彩、輕重、詞性等,既要分析其不同之處,又要分析其相同之處,更要分析出為什么要用這個詞。
至于分析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首先要掌握修辭手法的常規(guī)作用。比如比喻的表達作用一般是可以使文章表達更生動、形象,排比的表達作用主要是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度,加強語言的氣勢。其次要結合文章內(nèi)容具體說明怎樣更形象、更有氣勢。
二十一、知識的遷移能力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
近年的中考試題中,為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在閱讀題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開放性試題。這些題目或引導考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或啟發(fā)考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梢哉f,這種考題現(xiàn)在已成為各地命題的首選形式。在2003年的考題中,這種開放性的試題屢見不鮮。
如2003年上海市中考閱讀題《成全一棵樹》的第4題為:第(17)段寫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個戲劇或電影的編劇,請為他設計一段獨白。
【解題策略】
開放性試題要用開放的眼光來對待。首先,做這類試題不可循規(guī)蹈矩,只要不逾越題干的要求,盡可以暢所欲言;其次,這類題目想像空間廣闊,考生要大膽想像;再者,這類試題講究個性,講究語言。在寫作時要把自己平時的閱讀儲備發(fā)掘出來,寫出文采,寫出個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