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連州大事記
元和十年(815)
1、三月十四日,劉禹錫授播州(今貴州遵義)刺史;因柳宗元、裴度力請,三月十七日改授連州刺史,三月二十二日,與柳宗元一起離開長安(今陜西西安)。
2、五月十七日,在衡陽分別,詠唱和詩三首,柳宗元西去柳州,劉禹錫南下連州。過臨武至連州路上,作《度桂嶺歌》。
3、六月十一日,劉禹錫偕老母幼兒到達連州任所,按例撰《謝上連州刺史表》,為自己受到誣陷并長期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作辯解,向唐憲宗由播改連州的開恩之舉表達感激。此外,還寫了《謝門下武相公啟》、《謝中書張相公啟》等文送當朝宰相武元衡和張弘靖,文意與《表》相近,向權(quán)臣表達自己困苦無奈的心境。
4、六月,政壇宿怨、宰相武元衡被刺殺;七月,劉禹錫知悉后作《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5、元和十年七月,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馬總遣使來連州問候劉禹錫。來客說了當年五月南海發(fā)生大海潮的事,劉禹錫應(yīng)請寫《沓潮歌》紀之。
6、是年秋冬,楊敬之被貶吉州司戶參軍,楊、劉互寄唱和詩作,劉禹錫詩題為《答楊八敬之絕句》。
元和十一年(816)
1、正月初一,新年作《元日感懷》,言“異鄉(xiāng)無舊識,車馬到門稀”,有惆悵之意,時劉禹錫遠離政治中心,顯然還沒有從屢遭不遇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2、巡視下縣,考察當?shù)氐牡乩?、風(fēng)物、民俗,招撫游民,和好莫徭(即瑤族等當?shù)赝林?。其中《插田歌》描寫了春耕時節(jié)當?shù)毓倮襞c農(nóng)民在田間的對話,把農(nóng)家的樸實與官吏的淺薄相對比,應(yīng)是劉禹錫初到連州對社會各階層深入了解后的作品。
3、七月二十四日撰成《連州刺史廳壁記》,文章記述了連州的歷史變遷、地理人文、氣候特產(chǎn),還高度評價了幾位有良好聲名的前任刺史,說他們“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翹颙載于歌謠”,并說“余不佞,從群公之后”,從文中可以看出,劉禹錫在連州立志實施勤政為民的政治抱負。
3、加強同周邊州郡的聯(lián)系,與郴州刺史楊于陵、廣州刺史馬總、柳州刺史柳宗元、道州刺史薛伯高等友人均有詩文往來。
4、是年冬,從改善州城北郊海陽湖周邊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入手,興利除弊,開始籌劃并實施整治疏浚海陽湖。
元和十二年(817)
1、正月,連州人劉景中進士,劉禹錫賦詩《贈劉景擢第》。
2、劉景擢第之后,各地學(xué)子慕名云集連州,向劉禹錫請教。一如劉禹錫所說“余為連州,諸生以進士書刺者,浩不可紀”, 熱心興教助學(xué)、提攜后學(xué),促進了連州教育水平的提升。九疑(今湖南寧遠)書生來訪,劉禹錫作《周魯儒
3、實施疏浚海陽湖,并親自設(shè)計和主持修建吏隱亭,是年冬基本完工,不但修復(fù)州城近郊的農(nóng)田水利設(shè)施,海陽湖還成為文士、僧道、后學(xué)聚會連州及文化交流的場所。
4、撰《吏隱亭述》,記錄了吏隱亭的盛況,還根據(jù)湖邊石碑的記載,確認連州海陽湖是由時任道州刺史的盛唐文學(xué)家元結(jié)所修建的。
5、實施其早年在《答饒州元使君書》提出的施政要領(lǐng),即“取信于民為先,秉公辦事為本,懲治奸惡為輔”,力行促進社會和諧的“大中之道”。他在《吏隱亭述》稱“卻依佛寺,左聯(lián)仙府”,把吏隱亭建在北山寺與呂仙廟之間,體現(xiàn)了他致力儒釋道三教和諧相處的良苦用心。
6、是年冬,宰相裴度領(lǐng)兵剿平淮西道蔡州方鎮(zhèn)吳元濟割據(jù)勢力?!皟?nèi)抑宦官,外制藩鎮(zhèn)”本來就是劉禹錫12年前參與“永貞革新”的政治主張,年末例進《賀收蔡州表》、呈《賀門下裴相公啟》,向憲宗帝及裴度表達自己對朝政的關(guān)心。同時,還一口氣賦詩《平蔡州三首》、《城西行》和《壯士行》,充分表露自己的興奮心情。
元和十三年(818)
1、是年正月初一,因平蔡州事,朝廷大赦天下。是月二十九日,赦書傳到連州,劉禹錫即向皇帝及太子例進《賀赦表》、《賀赦箋》,還向裴度呈《上門下裴相公啟》,給韓愈送《與刑部韓侍郎書》,希望權(quán)臣及友人施以援手,早日回朝。
2、本年春創(chuàng)作組詩《海陽十詠》,對疏浚海陽湖及湖畔亭臺樓閣維修完工后的湖區(qū)周邊景點贊譽有加。
3、三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李夷簡拜相,四月,劉禹錫作《賀門下李相公啟》。
4、四月,鎮(zhèn)州王承宗歸順,五月,劉禹錫作《賀雪鎮(zhèn)州表》,《表》中語氣較前二表平和,大赦之年,因權(quán)臣所阻,皇恩不至,回京無望,體現(xiàn)出隨遇而安的無奈心情。
5、與道州刺史薛伯高互致書信討論藥方,見《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又把多年收集的藥方編成《傳信方》,六月,撰《傳信方述》后世傳至日本。
6、各地僧人來連州拜謁劉禹錫,《海陽湖別浩初師》、《觀棋歌送儇師西游》、《贈別約師》、《有僧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贈日本僧智藏》、《贈眼醫(yī)婆羅門僧》;值得一提的是劉禹錫請印度醫(yī)僧為自己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開創(chuàng)唐代連州國際科技文化交流之先河。
7、十一月,年初來連州求學(xué)的書生曹璩,離開連州歸浙東家鄉(xiāng)隱居續(xù)學(xué),劉禹錫贈詩《送曹璩歸越東舊隱》,有名句“剡中若問連州事,惟有千山畫不如”。
元和十四年(819)
1、二月春社,劉禹錫時年48歲,老母臥病在床,心有所思,作《問大鈞賦》,借叩問天神的口吻,于“老先期而驟至”之時,對自己過去多年的人生際遇作了一個總結(jié),雖然感嘆空有經(jīng)世之才,而未為時世所用,但提出了“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這種永不言棄、積極向上的人生格言。
2、春,朝廷剿平山東淄、青等州地方割據(jù)勢力,劉禹錫三月二十四日例作《賀平淄青表》。
3、應(yīng)湘潭唐興寺、韶州曹溪(今韶關(guān)南華寺)二大寺之邀,作《唐故衡乍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大唐曹溪和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又作《佛衣銘》。文中既可見劉禹錫的佛學(xué)造詣,也可度其在佛學(xué)界聲名遠播。
4、八月初,劉母盧氏病逝于連州,年約九十。期間柳宗元3次派人來問候,劉、柳估計5年刺史任滿將回京或量移他處,故相約在衡陽相會。
5、十月初,扶母柩離開連州北歸河南,途中在湖南衡陽等待柳宗元。十五年正月劉禹錫等到了柳宗元病逝的訃告,作詩《重至衡陽傷柳儀曹》、文《祭柳員外文》悼念。
——————————————————————
劉禹錫因一首“紫陽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的詩歌“語涉譏諷”,被貶為連州刺史4年半,而連州人卻“因禍得?!?,那是由于劉禹錫給連州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和遺跡,還開創(chuàng)了連州重文興教的傳統(tǒng)。劉禹錫的治學(xué)精神與哲學(xué)思想充分體現(xiàn)他在連州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與文賦中,而《問大鈞賦》則更能表現(xiàn)劉禹錫的這種思想情懷,賦中的“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的朝氣蓬勃、奮發(fā)不息的精神,以及賦中的唯物主義哲學(xué)思想,激勵了連州的許多人勇于進取、頑強拼搏,同時也影響了許多中國的有識之士緊跟時代的脈博,積極向前跨越。
其實,劉禹錫當年寫這篇激勵人心的賦文時,心情是頗為懊喪的,是抑郁寡歡的。那是因為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初一,憲宗因上年冬平定蔡州的叛亂,大赦天下,然而劉禹錫卻“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也就是說,即便皇恩浩蕩赦免罪犯,也不會關(guān)照到他。不過,劉禹錫雖然一生遭遇多次貶官,身心遭受重大的打擊,但他卻一直沒有失去一顆昂揚豪邁的心,而是以樂觀的精神,寫了《問大鈞賦》,創(chuàng)造了遷謫詩歌豪壯勁健的嶄新風(fēng)貌,打破了遷謫文學(xué)沉湎于幽怨、孤憤的套數(shù),開辟了遷謫詩歌寫作的新路徑,《問大鈞賦》還成了劉禹錫一生中所撰寫的九篇賦中排在第一的賦。
《問大鈞賦》寫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是在離連州市區(qū)2公里高堆村里寫的。高堆村在唐朝時,有一座高大的土堆,是連州的“社稷壇”,每年春社節(jié)連州官員都要到這里“社稷壇”拜祭皇天厚土。當?shù)厝司桶堰@地方稱為“高堆”,高堆旁邊的村落也就叫成“高堆村”,現(xiàn)在村里還遺存唐代兩棵巨大的古樟樹和一座社稷祠。
《問大鈞賦》中的“鈞”,本意是制作陶器的轉(zhuǎn)輪,《漢書·董仲舒?zhèn)鳌匪f:“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按筲x”是因為它能造物,所以用來比喻做天、自然或造化的神。劉禹錫要憑天而問“大鈞”,就是要問造化之神,希望造化之神能夠給自己振作的勇氣和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問“大鈞”是含有問當時的君王的意思。
《問大鈞賦》中有序一百多字,旨在說明劉禹錫寫《問大鈞賦》的緣由。序中容易誤解的是“居五年不得調(diào)”中的“居五年”,其實劉禹錫在連州總共才四年半,“五”字是“三”字之誤,應(yīng)該是“居三年”。
賦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洋洋灑灑近千字,其中警句、佳句比比皆是,下面摘選一些,與大家共享。
在賦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那句“人或譽之,百說徒虛;人或排之,半言有余?!闭f得實在太妙,這句話就像是一位長者、或者是一位哲者對年輕人的教育與啟發(fā),語氣卻非常委婉、平和,沒有半點高高在上、訓(xùn)斥教誨態(tài)度。該句的意思就是說:“人家恭維你,說一百句,其實都是空話;人家攻擊你,說半句話,就夠你受的?!闭媸乔逦靼住⑼ㄋ滓锥?,而且還富有哲理。
再有,還是在第一自然段,那句“物壯則老,乃唯其常;否終則傾,亦不可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事物壯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朽,這是很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衰老的發(fā)展走向就是死亡,是不可能再使其延長的?!薄拔飰褎t老”是出自老子的“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顯然,劉禹錫在對自然界的認識方面,以自然科學(xué)為根據(jù),繼承和補充了老子以來的唯物主義自然觀,他認為整個自然界充滿了有形的物質(zhì)實體,天地之內(nèi)不存在無形的東西。這個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通過劉禹錫的言傳身教,對連州人、特別是連州的學(xué)子,影響是非常積極和深遠的。
最激勵人心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中的“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一句,這是一句激勵許多連州學(xué)子和中外許多學(xué)者的名句?!安幌ⅰ痹醋浴吨芤住で贰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不息”就是不停止、不休息,永遠向前,戰(zhàn)勝困難的意思?!绑w”則有物質(zhì)存在的狀態(tài)、本體、本性、稟性的意思。“日新”則出于《尚書·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說如果能夠做到一日自新,達到一個新境界,就要始終如一,永遠保持,做到每天新,天天新?!暗馈保斜举|(zhì)、法則、規(guī)律、主張、宗旨的意思。整個句子的意思是:“以堅持追求作為本體,以每天創(chuàng)新作為途徑”。這句話顯然是在激勵人們要有所追求和不斷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了一種革故鼎新的精神風(fēng)貌,也體現(xiàn)了一種百折不撓的頑強生命力。
正是這種“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精神的激勵與敦促,同時在劉禹錫大力推行文化教育之下,連州的學(xué)習(xí)風(fēng)氣大大興起,并且很快就形成濃厚的學(xué)習(xí)氛圍。在元和十二、三年間,連州劉景中了進士,使地處偏遠、文化貧瘠的連州培養(yǎng)出了第一個進士,同時還帶動連州文化進入興盛時期。二十多年后,劉景的兒子劉瞻不僅高中進士,而且還官至宰相,成為唐代嶺南二相之一(另一位是曲江張九齡)。在此后數(shù)百年間,連州名人輩出,先后出現(xiàn)了黃損、陳拙、孟賓于、鄧詢美等十多位進士、詩人、音律家,其中孟賓于被盛譽為“詩價滿江南”。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對連州人影響深遠。在唐代,廣東中進士的38人中,連州就有12人,占近三分之一。到了宋代,連州又連續(xù)出現(xiàn)了進士72人,特別是在北宋時期,廣東中進士的127人中,連州就占了43人!以至在廣東科舉考場上有“連州科第甲通省”之盛譽。清乾隆本的《連州志·名宦傳》中對劉禹錫的評價是:“吾連文物媲美中州,禹錫振起之力居多?!边@確實是歸功于劉禹錫任連州刺吏時興學(xué)重教的開化之功。
除此之外,賦文中還有“圓方相函兮,浩其無垠”、“剔其剛健,納之柔濡”、“且夫貞而騰氣者,健而垂精者昊昊”、“彼蒹葭之蒼蒼兮,霜霰苦而中堅”、“一獻三售”等佳句,限于篇幅,不再拓展。總而言之,《問大鈞賦》是直接與間接抒發(fā)了劉禹錫自己哀怨激憤的感情,是對封建統(tǒng)治者者的用人方法進行了揭露與暗諷,是一篇“托諷幽遠”、詞藻瑰麗、精煉含蓄的佳作,也是一篇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xué)觀點的賦文,很有閱讀和鑒賞價值。
劉禹錫在連州與佛教
佛學(xué)到了中唐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全盛時期,對佛教的是否認可,是唐朝選用官員的一個標準,不少官員公開表明自己“好佛”,其目的是為了迎合朝廷的需要,為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唐代思想家、文人與佛教僧侶均多有交往,劉禹錫是其中之一。由于長期遭受斥逐,思想陷于苦悶,劉禹錫早在第一次被貶到朗州那個時期就以佛教作為安慰,第二次被貶到連州后,同樣與佛教弟子常有往來,迎送接待了許多僧人,有詩可查的就有方及、浩初、別約、偎師等人,所寫贈送佛教弟子詩歌竟有六首之多。在連州劉禹錫與僧人往來,把連州的佛教文化推向一個高端,使連州群眾獲得更大的寬容與包容,也使連州的宗教文化與非宗教文化都得到一個良好的發(fā)展。
然而,當細細研讀這六首贈送佛教弟子詩歌時,卻發(fā)現(xiàn)劉禹錫雖然處于貶謫時期,卻看不出詩歌中含有消極和悲觀的情緒,同時也證實,歷史認為劉禹錫與佛教的關(guān)系是“劉禹錫好佛,而絕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的評價是十分正確的。
其一,九江詩僧方及到連州探訪劉禹錫。
僧人可以說是“閑人”階層,不從事工農(nóng)業(yè),不受產(chǎn)業(yè)約束,可以云游四方飽覽山川風(fēng)光,其中有志趣、有文化的便可能成為詩人,再加上佛學(xué)的修心養(yǎng)性,一些僧人就成了唐代當時的詩人。
九江僧人方及非常愛好詩歌。不管是誰的作品,凡是可以收集來的,他都反復(fù)吟誦,多多益善。他在廬山居住十年,常常登上高峰,吟詩作賦,心中也產(chǎn)生遠游的沖動。有一天,他終于下了決心,出山云游四海。當來到粵北,便到連州探望劉禹錫,與劉禹錫相見求詩劉禹錫相當慷慨送他首長詩《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贊揚方及漫游學(xué)詩的高尚精神:“昔事廬山遠,精舍虎溪東。朝陽照瀑水,樓閣虹霓中。騁望羨游云,振衣若秋蓬。舊房閉松月,遠思吟江風(fēng)。古寺歷頭陀,奇峰扳祝融。南登小桂嶺,卻望歸塞鴻。衣裓貯文章,自言學(xué)雕蟲。搶榆念陵厲,覆簣圖穹崇。遠郡多暇日,有詩訪禪宮。石門聳峭絕,竹院含空濛。幽響滴巖溜,晴芳飄野叢。海云懸颶母,山果屬狙公。忽憶吳興郡,白蘋正蔥蘢。愿言挹風(fēng)采,邈若窺華嵩。桂水夏瀾急,火山宵焰紅。三衣濡菌露,一錫飛煙空。勿謂翻譯徒,不為文雅雄。古來賞音者,燋爨得孤桐。”
詩歌中文采飛揚,激情澎湃,氣勢磅礴,實在看不出有半點消極、悲觀的情緒。
其二,靈徹上人到連州探訪劉禹錫。
劉禹錫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拜詩僧皎然、靈徹上人為師?!稄厣先宋募o》中記載:“初,上人在吳興,居何山,與晝公為侶,時予方以兩髦,執(zhí)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别ㄈ坏脑妼懙煤芎?,靈徹的詩歌又更為工整,劉禹錫對他們的評價很高。劉禹錫早年學(xué)詩,曾經(jīng)得到靈徹的啟蒙,后來的“好佛”,肯定也受到靈徹的影響。靈徹當然也沒有忘記那位“孺子可教”的劉禹錫,于是,在寒冷的大雪天來到連州,探望劉禹錫。名師探訪,使劉禹錫感到寵愛有加,馬上回詩歌《敬酬徹公見寄二首》:“凄涼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別來二十年,唯馀兩心在。越江千里鏡,越嶺四時雪。中有逍遙人,夜深觀水月?!?/span>
劉禹錫在詩歌的標題上用了“敬酬”二子,這在他的贈別詩歌當中,是為數(shù)極少的,可見,劉禹錫對徹公是十分的尊敬。詩歌中也看出劉禹錫以靈徹上人為楷模,激勵自己進取。
其三,浩初禪師探訪劉禹錫。
劉禹錫剛剛貶到連州,看見縣城西北面有一個將近150畝的大湖,興從中來,把這湖命名為海陽湖,馬上安排人員疏浚修繕海陽湖,建立亭臺樓閣,把中原的園林藝術(shù)帶來嶺南,在連州建成了唐代第一個嶺南名園海陽湖。海陽湖合為十二景,劉禹錫親自為每一處景觀題詠,每一景為一詩,名為《海陽十詠》。在這期間,凡來探訪劉禹錫的官員和風(fēng)雅人士,他都帶來連州游湖,或泛舟湖上,或在亭中弈棋為樂。
浩初禪師到連州探訪,劉禹錫是喜不自禁,他非常欣賞浩初禪師的那種“去葷息慮、盡捐苛禮、清閑自適”的僧侶生活,夸他“為詩頗清,而弈棋至第三品,三道皆足以取幸于士大夫。”可見,當時的劉禹錫對浩初禪師的嘆賞之情,溢于言表。
浩初禪師的到來,劉禹錫自然把他帶到海陽湖游覽一番,還與浩初禪師談?wù)撴覒?,泛舟湖上,奕棋林間,頗為知音。當浩初禪師離開時,劉禹錫恭恭敬敬地送上一首《海陽湖別浩初師》:“近郭看殊境,獨游常鮮歡。逢君駐緇錫,觀貌稱林巒。湖滿景方霽,野香春未闌。愛泉移席近,聞石輟棋看。風(fēng)止松猶韻,花繁露未干。橋形出樹曲,巖影落池寒。別路千嶂里,詩情暮云端。他年買山處,似此得隳官。”
詩篇以五言十六句,具體描繪他們在海陽共寄情山水、詩情入云端的情懷。何消極、悲觀之有?
其四,荊州僧人文約探訪劉禹錫。
荊州僧人文約,出身于普通家庭,但對佛的悟性卻非常高,于是做了佛教徒。到連州拜訪劉禹錫時說:“貧道昔浮湘川,會柳儀曹(即柳宗元)滴零陵,宅于佛寺,幸聯(lián)棟而居者有年。由是時人大士得落耳界。夫聞為見因,今日之來,囊時之因耳?!?/span>
劉禹錫當即回詩歌《贈別約師》一首:“師逢吳興守,相伴住禪局。春雨同栽樹,秋燈對講經(jīng)。廬山曾結(jié)社,桂水遠楊鈴。話舊還惆悵,天南望柳星?!?/span>
這首詩歌雖然是《贈別約師》,但卻道出劉禹錫與柳宗元之間的深厚友誼,友情的激勵,友情的互勉,劉禹錫無法消沉!
其五,棋僧儇師探訪劉禹錫。
僧人中有精于天文歷法者,有擅長棋藝者,有通曉文藝者,常常慕名前來拜訪,與劉禹錫成為摯友。棋僧儇師靠一手好棋橫掃三湘,西上長安,貴游豪士,“賭取名聲不要錢”,成了大名人。
棋僧儇師也是劉禹錫的好友,而且交往還不淺,這次來連州,他們是舊友相聚。劉禹錫確實被僧人儇師的棋藝所折服,他在《觀棋歌送儇師西游》詩里寫道:“長沙男子?xùn)|林師,閑讀藝經(jīng)工弈棋。有時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誰能知。今年訪予來小桂,方袍袖中貯新勢。山人無事秋日長,白晝懵懵眠匡床。因君臨局看斗智,不覺遲景沉西墻。自從仙人遇樵子,直到開元王長史。前身后身付馀習(xí),百變千化無窮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見搏擊三秋兵。雁行布陳眾未曉,虎穴得子人皆驚。行盡三湘不逢敵,終日饒人損機格。自言臺閣有知音,悠然遠起西游心。商山夏木陰寂寂,好處徘徊駐飛錫。忽思爭道畫平沙,獨笑無言心有適。藹藹京城在九天,貴游豪士足華筵。此時一行出人意,賭取聲名不要錢?!?/span>
詩歌中的形象描繪實在引人入勝,寫出了儇師是怎么下棋布陣、局勢怎么驚心動魄、怎么變化無窮、虎穴怎么得子,也寫出了棋僧儇師的高招技藝。由此可見,劉禹錫被棋僧儇師高超的棋藝所吸引,感嘆他的棋術(shù)之神,恨自己見聞淺薄,敦促自己不斷求索上進!
其六,友好僧人探訪劉禹錫。
一批僧人游覽博羅縣的羅浮山,回到連州后,便對劉禹錫說了其中的過程。劉禹錫聽了,夜不能睡,輾轉(zhuǎn)反側(cè),于是起來做詩一首《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君言羅浮上,容易見九垠。漸高元氣壯,洶涌來翼身。夜宿最高峰,瞻望浩無鄰。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是時當朏魄,陰物恣騰振。日光吐鯨背,劍影開龍鱗。倏若萬馬馳,旌旗聳奫淪。又如廣樂奏,金石含悲辛。疑其有巨靈,怪物盡來賓。陰陽迭用事,乃俾夜作晨。咿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赤波千萬里,涌出黃金輪。下視生物息,霏如隙中塵。醯雞仰甕口,亦謂云漢津。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安知視聽外,怪愕不可陳。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濱。知小天地大,安能識其真?!?/span>
這詩一開始鋪采摛文,寫羅浮山的奇妙山景,以雄奇的想象,寫羅浮山美景,盡描繪形容之能事,多有夸張之處,還夾一些議論。更難能可貴的是,劉禹錫沒有到過天壇山頂,又沒有去過羅浮山,只是分別聽了友人和僧人的提供的材料,憑虛構(gòu)象,寫出了一片雄奇壯幻的神境,卻能使人身臨其境、如觀其景。這種筆底下的波瀾壯闊,硬朗振作而又縱橫變化,又怎樣看出劉禹錫的消極、悲觀的情緒?
除此之外,在連州劉禹錫與僧人往來、有文可查的,是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僧人道琳率領(lǐng)徒弟們,特地從曹溪大張旗鼓地來到連州,懇請劉禹錫寫《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劉禹錫慷慨應(yīng)允,大筆揮毫,同時還專門為法衣之事作了《佛衣銘并引》,兩篇散文揮揮灑灑近千言,表現(xiàn)了劉禹錫對南禪的創(chuàng)始人惠能格外景仰、崇敬。由此觀之,在連州的劉禹錫確實是“好佛”,但他卻不消沉、不悲觀,“不信佛”,努力奮發(fā),積極進取。
在連州劉禹錫除了與僧人的往來外,還與道人往來。在元和十二年(公元817)作了一首《聞道士彈思歸引》,所表露的顯然是在聽道士彈琴后的思鄉(xiāng)之情。
在連州劉禹錫與僧人往來,極大豐富了連州的佛教文化,使當時連州慧光塔所在地原有的一所佛寺,叫“光孝寺”(民國后寺毀塔存),更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常。劉禹錫開闊包容的胸襟,給一向閉塞的粵西北連州人帶來了寬容,使保安福山的道教、保安的“抬大神”、菜園壩的“打大醮”,天主教、基督教相繼傳入連州等,還有連州街有一條街住的大多數(shù)是湖南人的“湖廣街”,都顯示了連州人的包容與慷慨,顯示了連州人對外來人與外來文化的平等和接納。劉禹錫的包容與寬容,為連州的經(jīng)濟發(fā)展,為連州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劉禹錫與瑤族詩歌
劉禹錫在連州時是處在中唐盛世時期。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最強大的時代,它之所以強大,是與當時所推出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種激勵民生的政策密不可分,其中一項是少數(shù)民族的開放、包容政策得以成功推行,使少數(shù)民族為唐朝提供足夠的優(yōu)質(zhì)戰(zhàn)馬,為唐朝的強大軍事實力保證了物質(zhì)基礎(chǔ)。當時唐朝的統(tǒng)治者幾乎沒有“貴中華,賤夷狄”的思想,四海之內(nèi),和同為一家,使少數(shù)民族同胞在精神上徹底歸附唐朝。
劉禹錫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到連州。劉禹錫在連州任刺史四年多的時間里,常常深入瑤民生活,關(guān)心瑤族人民的疾苦,并以詩歌的藝術(shù)形式寫下了《莫徭歌》、《蠻子歌》、《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3首詩歌。在一部包羅萬象的《全唐詩》中,本來吟唱瑤族的詩歌就很少,劉禹錫寫了三篇,實屬可貴。
在這三首反映瑤族生活的詩歌中,描寫得最為形象逼真、緊張熱烈的,首選《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詩中把打獵的瑤族獵人的彪悍勇猛、捕獵的嫻熟技巧,禽獸的驚惶亂逃,描摹得栩栩如生。全詩如下:“海天殺氣薄,蠻軍部伍囂。林紅葉盡變,原黑草初燒。圍合繁鉦息,禽興大旆搖。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鷹屢奮迅,驚鹿時蹋跳。瘁云四面起,臘雪半空銷。箭頭馀鵠血,鞍傍見雉翹。日莫還城邑,金笳發(fā)麗譙?!?/span>
全詩翻譯為現(xiàn)代文的意思是:打獵人們的呼喊聲和打鑼聲直沖云霄,圍獵的瑤民人多勢眾氣勢高昂。西邊山崗的紅樹葉全都被煙霧繚繞顏色改變,原來是被剛剛燒過了雜草煙霧所致。分散在各個路口的圍獵人停止了喊聲與打鑼聲,逐漸地圍合起來,還把大旗搖動起來嚇得獸鳥到處亂竄。勇敢的獵人在各個道口布下天羅地網(wǎng),獵犬在山崗上追逐禽獸。勇猛的雄鷹飛快地出擊,受驚嚇的鹿狂奔亂跳無處可逃。云塊從四邊慢慢地升起,時間接近黃昏,冬天積雪逐漸消溶。圍獵的瑤族獵人擦干箭頭鵠鳥的余血,把捕獲的野雞、鵪鶉堆放在馬鞍上。傍晚時分大家談笑返自己的村落,晚上還傳出一陣陣喜慶的號角聲。
不難看出,本詩是以贊揚的筆調(diào),描繪了唐代瑤族獵民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狩獵活動。詩歌中表現(xiàn)了他們豐富的狩獵經(jīng)驗,嫻熟狩獵技巧,把使用的弓箭、羅網(wǎng)、猛犬、獵鷹,還有獵人的齊心協(xié)力、默契的配合,獵人的智慧和嚴密的組織性,都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
劉禹錫對瑤族狩獵的情景描寫得這樣生動、形象、具體,說明他是關(guān)心瑤族人民生活,在生活上與瑤族群眾打成一片的。只有對瑤族生活深入了解,才可能有那么傳神逼真的圍獵描寫,才能使我們今天如同穿越時光隧道,感受到一幅千年之遠的粵北瑤山圍獵風(fēng)情畫卷的獨特詩意。
第二首是《莫徭歌》,“莫徭自生長,名字無符籍。市易雜鮫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边@首詩形象地描述了瑤民的生產(chǎn)方式還是刀耕火種、婚姻是在瑤區(qū)較大范圍的通婚,劉禹錫對瑤民在艱苦條件下頑強生活的堅毅精神表示敬佩,全詩體現(xiàn)了作者對瑤族群眾的同情。
第三首是《蠻子歌》,“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熏貍掘沙鼠,時節(jié)祠盤瓠。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边@首詩描述了瑤民的語言、服飾和善于捕捉野生動物,寫出了瑤民生活在深山密林中。體現(xiàn)了劉禹錫對瑤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質(zhì)樸、善良的肯定。同時,劉禹錫還唯妙唯俏地描寫了瑤族人遇見漢族官人時的惶恐心態(tài)。為什么會出現(xiàn)惶恐的心態(tài)呢?筆者認為:一是漢族官人極少到瑤區(qū);二是對漢族官人的敬畏;三是害怕漢族官人有可能帶來什么麻煩給他們。但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性,說明當時在中唐盛世中,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依然有隔閡,不像今天的大中國一樣,56個民族都相處得非常融洽。
唐朝開創(chuàng)以來,連州逐漸成為瑤族的聚居地。中唐時期的劉禹錫能夠深入瑤民的生活,把瑤族群眾的日常生活各個側(cè)面的細節(jié),進行生動逼真的描寫,寫出這3首充滿瑤族風(fēng)情的詩歌,作為一州的刺史,如此寫詩贊許瑤族,實際上就已經(jīng)收到了加強瑤、漢民族團結(jié)友好、共同發(fā)展的效果,對連州的漢族和瑤族和諧、融洽相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劉禹錫在連州所寫的這3首瑤族題材詩歌,不僅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收獲,更是他思想認識上的一個飛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