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禹錫

人物生平

早年游學做官

劉禹錫,自稱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七代祖劉亮,北魏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親劉緒,為避安史之亂,遷居蘇州。劉禹錫生于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親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在那里度過了青少年時期。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后,劉禹錫游學洛陽、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的聲譽。[11]
德宗貞元九年(793年)考取進士。第二年,他又以才學兼優(yōu)考取了吏部取士科,任命為太子校書。貞觀十年(797年),他二十五歲時,父親去世。貞元十六年(800年),守父喪期滿,在宰相、揚州節(jié)度使杜佑那里掌書記。兩年后調任京兆府(今陜西西安市)渭南縣主簿。貞元十九年(803年)冬天,調升為監(jiān)察御史。[11]

中年屢次被貶

被貶緣由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為代表的革新派人士。劉禹錫擢升為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王叔文推行“永貞革新”,這次革新運動只進行了一百四十六天,在大宦官俱文珍聯(lián)合守舊勢力的反撲下,順宗被迫讓位,太子李純(憲宗)繼位,貶王叔文為渝州司馬,后被殺害;王伾開州司馬,后被逼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到邊遠州府作司馬,因此,歷史上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11]

被貶朗州

劉禹錫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貞元二十一年十月,他離開了長安,到達洞庭湖時,寫了一首有名的《望洞庭》,以傳神之筆把秋夜的湖光山色描寫得優(yōu)美動人,儼如山水畫一般。劉禹錫到朗州后,住在城東的“招屈”亭旁(今常德市東門口)他曾感嘆地說:“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采菱行》)。第二年,朝廷大赦,但明文規(guī)定劉禹錫等人“縱逢恩赦,亦不在量移之限”(《舊唐書·憲宗紀上》)。他聞訊后曾自豪地宣稱:“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詠史二首》之一)表現(xiàn)了詩人的戰(zhàn)斗精神。[11]
劉禹錫在朗州有機會廣泛的接觸社會實際,對于人民的疾苦、貧富的對立以及當?shù)氐娘L俗習慣等,有較多的了解,并先后游覽了朗州的名勝古跡,寫了將近二百篇詩文,其中不少詩篇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如《百舌吟》譴責阿諛逢迎之徒的無恥;《聚蚊謠》用寓言形式諷刺宦官、藩鎮(zhèn)、大官僚互相勾結、為害人民的罪行;《采菱行》反映婦女們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生活;《登司馬錯故城》借游覽名勝古跡,撫今思昔,感慨萬端;《賈客詞》揭示中唐時期“賈雄農(nóng)傷”的社會現(xiàn)實;《壯士行》歌頌壯士不畏強暴、為民除害的英雄業(yè)績。[11]
劉禹錫在朗州十年,曾多次游覽武陵勝境桃花源。他的《游桃源一百韻》《桃源行》等詩和他親筆題的“桃源佳致”,在當?shù)貛缀跫矣鲬魰浴,F(xiàn)在游桃花源的人,還能看到“桃源佳致”的石碑和《桃源行》詩的石刻。他的有名的哲學著作《天論》也是在朗州寫的。《天論》是對柳宗元天說》的補充和發(fā)揮,進一步闡明了他的無神論思想。[11]

被貶連州

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劉禹錫從朗州被召回長安,詩人目睹執(zhí)政者橫行霸道,權傾京師,內心無比憤慨,便借看花為題,寫了《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 寓意深刻,引起京城權貴的不滿。他們群起而攻之,胡說什么“語涉譏刺”。劉禹錫到京只有一個月,又被貶到更邊遠的連州(今廣東連縣)去了。[11]

晚年為官寫作

長慶元年(821年)冬天,劉禹錫改任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刺史。第二年正月到任。在夔州任內,他寫了《浪淘沙詞》九首。劉禹錫在夔州三年,又改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八二六年),罷和州刺史,準備回洛陽;恰巧白居易因病免蘇州刺史,也準備回洛陽。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遇。白居易在酒席上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對劉禹錫先后貶官二十三年的痛苦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劉禹錫看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馬上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名作。[11]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劉禹錫被任為主客郎中,分司東都。大和二年,回到長安。重游玄都觀,寫下《再游玄都觀》,反映了元和十五年(820年)以來憲宗、穆宗敬宗先后為宦官謀害,朝政陵遲、變幻的情況,譏笑了當年的權貴一個個銷聲匿跡的可恥下場,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打擊、繼續(xù)斗爭的精神。[11]
大和三年(829年),經(jīng)裴度推薦,改任禮部郎中,集賢殿學士。大和五年,裴度罷相,劉禹錫出任揚州刺史。他與白居易、韋應物三人先后在揚州做過刺史,都有政績,人稱“三賢”。劉禹錫在揚州兩年多,他寫的《楊柳枝詞》和以前寫的《竹枝詞》《浪淘沙詞》,吸取民歌特點,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11]
大和八年(834年)七月,遷徙汝州(今河南臨汝縣)刺史。次年十月,改任同州(今陜西大荔縣)刺史。開成元年(836年),劉禹錫因患足疾,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加檢校禮部尚書,仍兼太子賓客。會昌二年七月逝世,贈戶部尚書,年七十一歲。有《劉賓客集》,又稱《劉中山集》《劉夢得集》。[11]

人物著作

學術著作

《天論》三篇

《天論》是劉禹錫在哲學領域的起點?!短煺摗返闹饕c在于通過論證天人關系,駁斥韓愈的“天人感應”說。劉禹錫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理論命題。這一命題既要比韓愈的“天人感應”說更“唯物”,也要比柳宗元的“天人相異”說更“辯證”。[12]
在《天論》下篇中,不僅進一步厘清了天人關系,把“天與人交相勝”的哲理發(fā)揮到極致,而且特意拈出“氣”這一概念,將其視為世界萬物存在的基礎,賦予其物質性,造成其實體化。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2]

《因論》七篇

《因論》則標志著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在經(jīng)過多年的艱苦探索后,已發(fā)展到更加成熟的階段,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兑蛘摗菲咂獎t創(chuàng)作于劉禹錫謫守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期間,時間要后于《天論》十年左右。《因論》七篇包括《鑒藥》《訊田亡》《嘆?!贰顿又邸贰对Α贰墩f驥》《述病》等七個寓言小品。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相互支撐、相互映襯,著重從事物的兩個相反方面(禍福、大小、利鈍、聲實等)探討其相互關系和發(fā)展變化,系統(tǒng)而又深入地闡述了其不斷成熟、不斷深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12]
所謂“因論”,是指事有所由、言有所指、因事而發(fā)的議論。他認為這些敘事與議論相結合的小品文既不同于“立言”者隨意發(fā)端、旨在正面垂訓的政論作品,也不同于“寓言”者任意想象、旨在側面寄諷的虛構故事,而是“造形而有感,因感而有詞,匪立匪寓,以因為目”的一種特殊文體。從哲學的視角看,劉禹錫在《天論》中曾提出“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的觀點,認為形有粗、微之分,人的認識有“以目而視”和“以智而視”之別。兩相聯(lián)系,所謂“造形而有感”尚屬基于形體、“以目而視”的感性認識,所謂“因感而有詞”則是脫略形體、“以智而視”的理性認識。劉禹錫以唯物論作為認識論的基本前提,已經(jīng)接觸到、并且比較辯證地梳理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問題。因此,這組小品文的貢獻是雙重的,跨越文學與哲學兩個領域的。[12]

其他著作

散文

《陋室銘》

該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駢體銘文,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品之一。劉禹錫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因參加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勢力的活動而得罪權貴,遭到皇帝的貶謫,由監(jiān)察御史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刺史,長期過著貶謫生活。《陋室銘》就是四年(公元824年)調任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后寫的。[13]
《陋室銘》

詩歌

《竹枝詞》

劉禹錫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被貶謫,但他能夠戰(zhàn)勝自己內心的愁苦,在民間重新獲得力量。他從當?shù)孛窀柚屑橙∷夭?,變民俗風情為文人風雅,使這首詩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而流傳千古。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地運用諧音,通過描寫初戀少女在河邊聽戀人唱歌的情景,刻畫了陷入愛情而又得不到明確回應的少女的復雜心理。[14]
《竹枝詞》

《烏衣巷》

這首詩是劉禹錫的懷古名篇之一,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嘆賞良久”。[15]此詩是作者任和州刺史時所作。他曾作《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主要寫了烏衣巷的變化。烏衣巷在朱雀橋附近,是東晉時貴族王導、謝安宅第所在之地。野草,斜陽,表示當年這一帶的繁華已經(jīng)衰落,成為尋常百姓的居住區(qū)了。所以,昔日曾經(jīng)棲宿于王、謝雕梁畫棟上的燕子,現(xiàn)在只能飛人老百姓的屋舍去了。該詩抒發(fā)了對滄桑變化的感慨,也是對豪門貴族終于沒落的諷刺。[16]
《烏衣巷》

《春詞》

此詩題一作《和樂天春詞》,也是寫宮人悲怨的詩。妝成下樓,卻無人賞識,人與春光都深鎖在空院之中。百無聊賴,只好閑數(shù)花朵。此句對宮人愁悶心理,口謂刻畫人微。而蜻蜓無知,反愛新妝,這是如何令人惆悵。全詩具有細膩、曲折、含蓄、婉約之妙。[17]這首詩是描寫宮怨的,只是對宮女的怨愁并沒有去正面描寫。這首詩巧妙地運用了比喻、象征和細節(jié)的描寫。從側面寫出處境的冷落,含蓄地表現(xiàn)了宮女的怨愁。[18]
《春詞》

《西塞山懷古》

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劉禹錫由夔州調任和州刺史,沿江東下,途經(jīng)西塞山 (今湖北大冶東面的長江邊),此處是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嵐橫秋塞,山鎖寒派,形勢險峻。公元280年(太康元年)晉武帝王溶率水軍討伐東吳。東吳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并在江中暗置鐵錐,再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自以為萬全之策。王溶用大筏數(shù)十,沖走鐵錐,以火炬燒毀鐵鏈,順流鼓棹,直取金陵。詩人以這件史事為題成詩。詩寓意深刻,把鋒芒指向割據(jù)一方的統(tǒng)治者。時值唐憲宗時期,國家雖暫時出現(xiàn)安定,但到821年以后,又恢復了割據(jù)局面。故此詩懷古,也傷今。[19]
《西塞山懷古》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首詩約作于唐寶歷二年 (826年),時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途中,路過揚州,與老友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在宴席上寫下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抒發(fā)了對劉禹錫長期遭貶不幸遭遇的同情,劉禹錫即寫下此詩作為應答。詩開頭兩句緊承白居易的詩敘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緊接著悼念已故并肩戰(zhàn)斗的友人 ,結尾處委婉表達 了個人對人生的看法。[20]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論說文

劉禹錫的論說文在思想上具有鮮明的政治主張和獨到的哲學見解,針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各種社會積弊尤深的社會現(xiàn)狀,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用人主張,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在藝術上具有吐辭多諷托幽遠、善于引用典故、風格簡潔洗練等特點,在中唐及其以后都具有較大的影響。[21]
關于政治
《答饒州元使君書》
關于經(jīng)義
《辯易九六論》
關于史論
《辯跡論》《華佗論》
關于教育
《奏記氶相府論學事》
關于醫(yī)藥
《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
關于書法
《論書》
關于書儀
《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
[22]

人物思想

哲學

“乘氣而生”的自然觀

在自然觀上,劉禹錫繼承了荀子的傳統(tǒng),進一步補充了柳宗元《天說》的思想對“天人感應”論進行了批判。劉禹錫的《天論》的要點是講天不能干預人事,這個論點是對柳宗元《天說》的解釋和補充。從劉禹錫的《天論》對天的解釋方面來看,他的哲學確實是對柳宗元的解釋和補充。但從總體看,是對柳宗元學說的發(fā)展。 劉禹錫認為柳宗元的《天說》對天與人的關系問題的論述是不透徹的,所以他著《天論》是要進一步闡明天人關系。[23]
在《天論》中,劉禹錫首先對天作了說明。認為天是有形物體中最大者,人是動物中的最突出者,這就把天放在自然界的總體中,然后從基本的方面去概括自然界的特性,反映自然界的規(guī)律性。人是動物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天與人都以一定的物質存在為其根本基礎。他說:“今夫人之有顏目耳鼻齒毛頤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腎腸心腑。天之有三光懸宇,萬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天論》)這就是說,人之所以有其容貌和感官這樣一些精華的部分,其根本在于有身體;天之所以有日、月、星辰等變化多端的不可捉摸的現(xiàn)象,也是因為它有山河五行之氣作為基礎。[23]
劉禹錫明確提出整個世界存在的基礎是物質的氣,他用清濁二氣的變化、陰陽二氣的作用。說明萬物的生成,描繪了世界萬物的生成過程。他說:“乘氣而生群分匯從;植類日生,動類曰蟲;蟲之長,為智最大,能執(zhí)人理,與天交勝?!?《天論》)劉禹錫把世界萬物都看成是從氣產(chǎn)生,并分成若干種類先有植物,而后有動物,人是動物中最有智慧者,人能掌握自然規(guī)律而作用于自然界。劉禹錫對植物、動物、人類的順次敘述是對荀子的“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荀子·王制》)這一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23]
劉禹錫不但肯定了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而且對客觀物質世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性作了說明。這種說明集中表現(xiàn)在他對“理”“數(shù)”勢”三個哲疇的解釋。這三個哲學范疇是“古已有之”的,劉禹錫又賦予了它們以新的含義?!袄怼笔秦灤┯谑挛锇l(fā)展過程的規(guī)律性,“數(shù)”是事物存在及其規(guī)律的不可逃避的必然性,“勢”是事物發(fā)展的客觀必然趨勢。理、數(shù)、勢三者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原則。萬事萬物都受理、數(shù)、勢的支配。這種用理、數(shù)、勢來解釋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變化的復雜情況,從而說明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和掌握,這就否定了神秘的有意志的天。這是對天人感應論的進一步批判。[23]

天地是自然之物

在與韓愈、柳宗元等人討論的過程中,劉禹錫對前人有關“天人關系”的理論進行了總結,指出以往的種種天人之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天與人實影響”的“陰騭之說”和“天與人實刺異”的“自然之說”。[24]
陰騭之說的人認為天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具體說人為惡則天必從而禍之,人行善則天必從而福之;窮病困厄者呼天則天必可聞之,隱疾痛苦者禱天則天必可應之。即對于人間而言,天是有意志的神圣主宰。[24]
堅信自然之說的人則提出懷疑:如果天是有意志的,天能對應人間的行為施以賞罰,那么天降雷霆及于牲畜草木,難道也是因為這些牲畜草木有罪。何況人間不平之事不勝枚舉,盜跖無惡不作卻不遭報應,孔顏推行仁義卻厄運連連,這說明并不存在一個賞善罰惡的主宰之天,天只不過是與人間禍福無關的自然之物。[24]
劉禹錫批判了前者,肯定了后者,他更傾向于“天人關系”的自然之說。[24]

天與人交相勝

劉禹錫不滿于前人自然天論的片面,進而提出了自己系統(tǒng)的“天與人交相勝”的天人關系理論,將荀子以來的自然天論發(fā)展到極致。[24]
劉禹錫重新界定了“天”與“人”的性質。他贊同柳宗元關于天地是自然之物的說法,從形器的角度對天的性質做出規(guī)定。他說:“天,有形之大者也。”(《天論》)天包舉萬物,乃是一切有形之物中的最大者;但無論天有多大,它都是有形器的。人當然也是有形器的,人是所有動物中最出類拔萃的。[24]
劉禹錫還認為“天非務勝乎人”,而“人誠務勝乎天”,“天無私,故人可務乎勝也”(《天論》)。這就是說,天不是有意識地“勝人”,天之所能乃是其自然的特性。人卻是有意識地勝天,自覺地改變無意識的自然。這樣,一方面反對了把天神秘化的“目的論”思想,另一方面又防止了忽視人的自覺性、能動性的毛病。特別是他承認天有能勝人的特性,又強調其非務勝人。[23]

天人各有所能

劉再錫提出了一個獨特的原則,即:“大凡人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保ā短煺摗罚┯行斡衅髡?,就是自然之物;既然是自然之物,就一定是有限的,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因此,“天“和“人”這兩種最重要的有形有器之物,也必然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有所能也各有所不能的。換言之,有些事情是天能夠做到的,而人對此則無能為力;有些事情是人才能做到的,天對此也只能無可奈何。“天”與“人”各有其所發(fā)揮作用的領域,彼此的作用不可取代。這就是'天與人交相勝”。[24]

人之道在法制

劉禹錫認為天之道在生植,人之道在法制。天的作用是生育長養(yǎng)萬物。陰陽生殺、水火傷物、新陳代謝,這是天所擅長的領域。而人類的本領在于治理管轄萬物。因順陰陽而春植秋斂、取物為用,制定道德仁義而興禮樂刑政,這是人發(fā)揮作用的舞臺。[24]
劉禹錫“天與人交相勝”之說在提法上是天與人“交相勝”,實際上更偏向于“人勝天'的一面。在他看來,“人”從“天'那里收復了大塊的失地,因為“人'原本在“天”的面前幾乎沒有獨立性和地位可言的。[24]
“人勝天”關鍵在于人能行“法制”。為此,劉禹錫對人與法以及人與天的關系進行了辯證的思考。他將人與法的關系分為三種情形:第一種是所謂“法大行”,在這種情況下,法制完備、公道盛行、賞罰分明、福禍皆由自取,此時人事是不需要天意的干涉的;第二種情況是所謂“法小馳”,此時法制略有松施,是非有時淆亂,賞罰或者失誤,人道駁雜導致有些人開始相信上天主宰之說;第三種情形是所謂“法大馳”,此時法紀廢絕、是非易位、賞罰餑理,人所以制天之具盡喪,已經(jīng)無法治理社會,只好轉而求助于冥冥不可知的天道了。所以,法制就是人道之所在;法制廢則人道衰,人道衰則天道盛。實際上,并不是天道真的能夠干預人事,只是在法制廢絕、人道衰敗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病急亂投醫(yī)。[24]

《天論》所蘊之思

劉禹錫的哲學著作《天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他繼承了荀子的傳統(tǒng),進一步補充了柳宗元《天說》的思想對“天人感應”論進行了批判。[23]通過《天論》提出了相對“陰騭之說”和“自然之說”,在此基礎上,又繼承了荀子的人定勝天的思想,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學說。[23]“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薄短煺摗愤€強調了法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法制還是“人勝天”的關鍵所在。[24]

文學

詩歌

詩歌創(chuàng)作

劉禹錫今存詩八百余首,內容非常豐富,或懷古憂今,慨嘆世事變遷、宦途的沉浮;或諷刺時政、發(fā)泄積憤、抨擊貪官污吏和世俗小人;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懷,表現(xiàn)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詩風沉著穩(wěn)練,風調自然,格律精切,意境優(yōu)美,思想深刻,頗具藝術價值。[25]劉禹錫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中唐諸大家相較,藝術個性鮮明、自成家數(shù) 。[26]“無體不備,蔚為大家”,其詩語言能合氣骨、情致、韻律于一體,熔豪健、含蓄、明快于一爐。既重雕琢之功,豪宕而不俚俗 ;又不遺斧鑿痕跡 ,明快而又含蘊。[27]

民歌體詩歌

民歌體詩歌是劉禹錫詩歌作品中獨特的創(chuàng)作成果,頗受學界關注。學者陳祝義認為,豐富的民間歌謠給劉禹錫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了新的氣象,這首先表現(xiàn)在敢于沖破舊詩格律的限制,標新立異,別創(chuàng)新格;口語人詩,是劉禹錫學習民歌,革新詩體的又一特色。另外,劉禹錫吸取了民歌“比興”的長處,有時“托物取喻”,有時“借物發(fā)端”,有時也借助諧音、雙關語。 “劉禹錫吸取民歌的養(yǎng)料和形式,為當時民間歌舞寫下了大量的樂詞,既有當?shù)孛窀栊迈r活潑,爽朗明快,節(jié)奏明亮的特點,又比之一般民歌要細膩和凝練,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span>[6]

散文

劉禹錫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如今他存世的文章將近二百五十篇,其中不乏為人稱道的散文名篇。[28]劉禹錫一生仕途坎坷,在他參與的永貞革新運動失敗之后,劉禹錫的政治抱負則無從施展,只好通過散文來明志寄意。這一做法使劉禹錫在散文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劉禹錫說:“所蓄者志,見志之具,匪文謂何?是用顓顓懇于其間,思有所寓,非篤好其章句,泥溺于浮華?!眲⒂礤a通過散文來寄意明志,一方面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宣揚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影響深遠。古文運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推到了駢體向散體的發(fā)展,加強了文章的教化功能。劉禹錫寫了很多散文來表達自己的文學主張,比如《獻權舍人書》,劉禹錫在這篇散文中類似于“文以載道”的思想,這與古文運動的主張是一致的。所以說,劉禹錫的散文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fā)展。劉禹錫通過散文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是通過劉禹錫晚年的散文,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革新運動,重新審視王叔文等人的措施??梢姡瑒⒂礤a的散文在文學上和政治上都要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劉禹錫的散文不僅在唐代受文人推崇,在宋代也受到了當時學者們的重視。[7]

辭賦

劉禹錫是唐代辭賦作家之一,現(xiàn)存辭賦十一篇。馬積高在其著作《賦史》中評價中唐時期的辭賦家,列柳宗元為首位,韓愈、劉禹錫并列其次,又將柳宗元之辭賦同屈原相提并論,即可見一斑。由于劉禹錫的辭賦多數(shù)創(chuàng)作于貶謫時期,因此逐臣之悲與懷才不遇便成了其辭賦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騷怨情懷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時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也貫穿始終。此外,除了反映貶謫愁思的作品,其辭賦還有應試科舉所作的律賦《平權衡賦》,懷古傷今的《山陽城賦》,悼亡的《傷往賦》,描寫景物風俗的《楚望賦》。[29]

論說文

劉禹錫的文章,以論說文成就為最大。他的論說文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專題性的論文,論述范圍包括哲學、政治、醫(yī)學、書法、書儀等諸多方面。哲學論說文如《天論》三篇,論述了天的物質性,指出天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并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論”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在唯物主義思想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論說文如《答饒州元使君書》《論書》《答道州薛郎中論方書書》《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二是雜文。他的雜文一般因事立題,有感而發(fā),如《因論》七篇;也有的是“讀書有所感,輒立評議”,如《華佗論》《辯跡論》《明贄論》等。劉禹錫認為自己所長在“論”,韓愈所長在“筆”(《祭韓吏部文》),反映了他對自己的論文的重視。柳宗元說他“文雋而膏,味無窮而炙愈出”(劉禹錫《猶子蔚適越戒》引)。[22]

相關人物

“劉柳”

劉禹錫和柳宗元于貞元九年同時考中進士,因而得以相識,兩人志趣十分投合。幾年后,兩人又通過考試開始了做官生涯。王叔文改革中劉禹錫和柳宗元都是積極參加者,他們?yōu)閷崿F(xiàn)共同的理想與抱負,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永貞革新”這場政治運動之中。改革失敗后,劉禹錫、柳宗元分別被 貶官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和永州(今湖南零陵),共同的理想和遭遇使他們的情誼更加濃厚,始終不斷書信來往,互相鼓舞。十年后 ,劉禹錫和柳宗元奉召還京,但又因劉禹錫詩涉嫌譏諷當朝權貴,分別被貶到荒涼遙遠的播州(今遵義地區(qū))和柳州(今廣西柳州)。當時劉禹錫的母親已經(jīng)80多歲了,柳宗元為此十分難過,上書朝廷要求與劉禹錫換任到播州后,在宰相斐度的幫助下得以改任連州(今廣東連縣)。后柳宗元去世,劉禹錫將他的作品整理編輯成《 河東先生集》 ,并將柳宗元的遺子視如己出 ,一 直把他撫養(yǎng)成人 。 [30]
柳宗元

“劉白”

劉禹錫晚年交往最密切的朋友就是白居易,因為他們二人后來一同住到了洛陽,并且二人還有著不少唱和詩,比如白居易多年患病、意志消沉,寫下《詠老贈夢得》,劉禹錫感覺到其消沉的意志,于是就和了一首《酬樂天詠老見示》安慰白居易。[31]劉禹錫與白居易的唱和歷程長達 40 年,約略可分為 4 個時期。他們遵循“相戒”“相勉”“相慰”“相娛”的創(chuàng)作初衷,在不同時期、不同境遇、不同背景下,賦予唱和詩多種功能。其所抒寫的固然都是一己之情懷,但其中往往融入家國之思和身世之感。兩人勢均力敵,作品難分高下。不過,劉禹錫唱和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豪邁、壯闊胸襟和曠達、樂觀情懷以及生生不息的辯證法思想,卻是白居易詩所缺少的。[32]
白居易

人物影響

哲學

在中國哲學思想史上,劉禹錫《天論》等哲學著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發(fā)展。主張革新的進步政治思想與反對“天命”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劉禹錫身上得到統(tǒng)一。從中國古代哲學史上說,劉禹錫的《天論》二篇繼承屈原《天問》、荀子《天論》王充《談天》、柳宗元《天對》《天說》等天道“自然之說”的唯物論傳統(tǒng),借助“體用”等哲學范疇,提出“天人合一”于“物”的思想,觸及并試圖解釋“有無”等哲學難題。他提出“空”、“無”是'形之希微者也”的觀點,認為“為體也不妨乎物,而為用也恒資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在宋代,劉禹錫的《天論》對王安石張載的唯物主義思想有一定的影響。[33]
《天論》一書中,劉禹錫將哲學思想與政治倫理相聯(lián)結,從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視角,肯定永貞黨人變革與刷新政治的訴求。[12]
劉禹錫《天論》最有價值之處,是繼承并發(fā)揮荀子《天論》中的天人相分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提出天與人'交相勝而已矣,還相用而已矣'的哲學觀點。劉禹錫的哲學思想重新確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天人之學”,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積極推進“天人關系”論的哲學思辯的深度,還促進自然觀的一大進步。[33]

文學

作為文學家,劉禹錫詩文中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劉禹錫的詩作在中晚唐詩人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劉禹錫晚年除和白居易等人唱和較多外,中唐其他詩人與劉禹錫也多有交往,晚唐詩人受他影響的不少,杜牧和劉禹錫是對忘年交,兩人曾見面談詩,杜牧學習劉禹錫詩,受其啟發(fā),寫了不少仿照劉禹錫的詩句,也學出不少新東西。劉禹錫另一“弟子”李商隱不僅仕途上得益于劉禹錫舉薦,他對劉禹錫的詩也甚為喜愛,用心學習。晚唐詩人溫庭筠對劉禹錫及其詩作相知甚深,學習其詩文的精華也創(chuàng)作出來許多好詩好詞。[34]
劉禹錫對宋代詩詞的影響也很大,北宋的王安石很贊賞劉禹錫的詩歌風格,追慕劉禹錫詩歌的立意深遠,學習劉禹錫詩歌的取境之美。蘇軾贊賞劉禹錫只用虛景略加點綴、烘托意境的方法,多次運用劉禹詩中的典故,其諷刺詩也和劉禹錫的諷刺詩有一脈相承之處。劉禹錫的某些作品已開江西詩派風氣,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諸詩人繼承劉禹錫“為詩用僻事,須有來處”理論,對劉禹錫詩皆多有推崇學習。[34]
劉禹錫對后世的影響還體現(xiàn)在詩體創(chuàng)新上,其創(chuàng)新的以《竹枝詞》為主體的擬民歌的新詩體在唐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流傳極廣,民間迎神鼓舞所唱的歌曲,“率多禹錫之辭。”[35] 此外,劉禹錫的散文也影響著后世文學家的創(chuàng)作與文學的發(fā)展。[36]

人物評價

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答劉禹錫天論書》中說:“其歸要曰:非天預乎人也。凡子之論,乃吾《天說》傳疏耳。無異道焉?!币馑际钦f,劉禹錫的《天論》的要點是講天不能干預人事,這個論點是對他的《天說》的解釋和補充。[37]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對劉禹錫評價很高,稱之為“詩豪”,稱其詩“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劉白唱和集解》)。他還稱贊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此外,白居易還將劉禹錫稱為“劉二十八”,因為他是在家族的同輩人中以長幼排序第二十八位,所以白居易稱呼他為“劉二十八”。[38]
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稱贊劉禹錫的《淮陰行》“情調殊麗,語氣尤穩(wěn)切”,“《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三閣辭》“可以配《黍離》之詩,有國存亡之鎰也。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yōu)于大篇,詩優(yōu)于它文耳”,他還贊許其《武昌老人說笛歌》“使宋玉、馬融復生,亦當許之”。[39]
宋代文人蔡百衲稱“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見少拙。”(何汶《竹莊詩話》卷一引)[40]
明代文學家胡震亨稱:“其詩氣該今古,詞總華實,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唐音癸簽》)[38]
明代文學家楊慎曾通觀劉禹錫的文集而后贊曰:“元和以后,詩人之全集可觀者數(shù)家,當以劉禹錫為第一。其詩人選及人所膾炙,不下百首矣?!?《升庵詩話》卷十二)[26]
明代詩人、學者胡應麟形容劉禹錫的七律“骨力豪勁”(《詩藪》) 。[41]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稱“劉夢得詩稍近徑露,大抵骨勝于白,而韻遜于柳。要其名雋獨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藝概》卷二)[40]
清代詩人管世銘稱“劉賓客無體不備,蔚為大家,絕句中之山海也。始以議論人詩,下開杜紫微一派?!?《讀雪山房唐詩·七絕凡例》)[40]

后世紀念

劉禹錫銅像

劉禹錫銅像高2.8米,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的劉禹錫紀念館前,是中國雕塑泰斗、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潘鶴歷時一年多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銅像兩袖清風,衣帶飄逸,左手拿卷書,右手握筆,令劉禹錫紀念館倍增肅穆。[8]
劉禹錫銅像

劉禹錫紀念館

粵北古城連州投資千萬元人民幣、歷時近3年修建的劉禹錫紀念館于2011年11月20日正式落成啟用。“劉禹錫紀念館”占地756平方米,建筑總面積2210平方米,共三層。一層內設有劉禹錫雕像、詩詞文章、遺址展覽等,系統(tǒng)地復原劉禹錫在連州為官期間所帶來的社會變化和歷史功績。二層展館則著重介紹千年古城連州的歷史名人與文化等。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胡阿祥表示,連州作為一個嶺南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方,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點。劉禹錫任刺史期間為連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劉禹錫紀念館”很好地將劉禹錫與連州歷史融合在一起,具有文化教育與歷史傳承意義。連州市相關官員表示,“劉禹錫紀念館”將成為展示當?shù)匚幕闹匾d體,且對于連州乃至全國日后研究劉禹錫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9]
劉禹錫紀念館

劉禹錫公園

劉禹錫公園是滎陽市第一個文化主題公園,以劉禹錫的詩歌文化為主題,是一處充分融合了園林景觀藝術的開放性公園。內有劉禹錫雕像和墓碑,以及紀念館1座、陋室3座、牌坊13座、亭子5座,重現(xiàn)了《陋室銘》中所說之景。2009年初,為了增加靈動性,公園引進了第一批鴨子;2015年公園新增了麻鴨和鴛鴦。[10]
劉禹錫公園

衍生作品

文化形象

由曹春生所著的《連州刺史劉禹錫》以劉禹錫在連州的詩文為基礎,通過藝術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年劉禹錫在連州的行政、生活情景。[42]
由卞敏、卞寧所著的《江蘇歷代名人傳記叢書:劉禹錫》勾勒出劉禹錫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在儒學家風熏陶下,他早年苦讀詩書,志存高遠,注重道德修養(yǎng);青年時期意氣風發(fā),三登文科,享譽京華,“憂國不謀身”,期望輔時濟世;中年時期參與“永貞革新”,施道展志,叱咤風云,表現(xiàn)出卓越的政治才能;革新失敗后,仕途受挫,貶謫邊州,遇挫不餒,堅毅不屈,積極進取;衰老之年不甘老暮,對生活、老病持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劉禹錫才華橫溢,不甘心當一名文士,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利國計民生。他仕途坎坷不平,一生顛沛流離。在長期的貶謫生活中,他始終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自己。[43]

影視形象

盧加拿導演的電影《劉禹錫》根據(jù)歷史小說《連州刺史劉禹錫》改編,故事以劉禹錫出任連州刺史,引導和開化連州學子劉景為主線,講述連州學子在劉禹錫的影響下,開啟了連州學子進士之先例,成長為考中進士的國家棟梁。劉景之子劉瞻,清正廉潔,官拜宰相。在劉禹錫的影響下,連州科第甲通省,千年文脈,延續(xù)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連州學子。該電影中劉禹錫一角由演員魏凱出演。[44]

人物爭議

籍貫爭議

關于劉禹錫的籍貫,一般人都沿《舊唐書·劉禹錫傳》的誤記,稱他為彭城人。其實,劉禹錫與彭城沒有什么關系。劉禹錫曾說自己“籍占洛陽”(《汝州上后謝宰相狀》),這算是自己填寫的履歷表。劉禹錫的曾祖父劉凱,在唐代當過博州(今山東聊城)刺史。祖父劉锽,做過殿中侍御史,父親劉緒,曾在場橋(安徽省宿縣城南)做管理轉運業(yè)務的官吏。他們家因避“安史之亂”,遷居蘇州,劉禹錫就出生在蘇州屬縣嘉興。[45]

《陋室銘》作者爭議

《陋室銘》的作者是有爭議的。一說《陋室銘》作者為唐朝崔沔。自南宋起,民間普遍說是劉禹錫所作。很多資料也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劉禹錫因政改失敗,被貶官后遭遇當?shù)毓賳T排擠而三患其屋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僅是民間傳說,并無史實依據(jù)。《古文觀止》一書明確標注其作者是劉禹錫,統(tǒng)編教材也采用了此說法。還有學者分析認為此文僅是江浙一帶民間文士假借劉禹錫之名所作。但作者的缺失和爭議并沒有讓《陋室銘》失掉它經(jīng)典的色彩,反而在歷史的滌蕩中,獨樹一幟、愈發(fā)清麗。[46]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禹錫的倔強、樂觀和信念。
唐詩故事:玄都二唱
詩豪劉禹錫如何調侃得美人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游玄都觀》
豪放不羈的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夔州刺史唱“竹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