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Сергеевич (1866-1941) 75歲,
梅列日科夫斯基. 德米特里. 謝爾蓋耶維奇: 俄羅斯作家,批評家,翻譯家,詩人。畢業(yè)于彼得堡大學歷史文學班;第一本詩集是《1883-1887詩作》(1888)。他最著名的文章是——歷史三部曲《基督與反基督者》(1895-1905),其溶合了有關基督教與多神教永久斗爭的神密思想。作為文學批評家,他試圖探討作家在宗教唯心主義精神中的創(chuàng)作(《托爾斯泰與陀斯妥耶夫斯基》1901-1902;《果戈里和鬼》1906)。對高爾基的創(chuàng)作持尖銳地反對的態(tài)度。1917年對革命懷有敵意。1920年移居國外;1941年在巴黎去世。
梅列日科夫斯基——俄國著名的作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和詩人
梅列日科夫斯基——俄國文學白銀時代的杰出代表,俄國文學象征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是卻最終未能獲獎。
梅列日科夫斯基年輕時的照片
譯自俄羅斯網上資料: 他1865年8月14日出生在法國首都巴黎,爸爸是宮廷文官,母親是家庭婦女,負責家務和孩子的教育.家中九個孩子,六個男孩兒,三個女孩,他是最小的一個,后來,他只與成為生物學家的哥哥保持著聯(lián)系。
他的家庭日常狀況是簡單的:餐桌上從不大魚大肉的,因此一家之主提前使孩子們免于常見的弊端——奢侈和浪費。在外出公務旅行時,父母將孩子留給德國女管家和一位老保姆照看,后者總在在睡前給德米特里講述圣徒們的生活故事。 后來的傳記學者們得出結論,保姆的故事是作家宗教狂熱的原因,這在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中有所體現(xiàn)——“夜晚的孩子”。 作家從幼年就具有了一種孤獨感,這也對詩人的精神發(fā)展產生了影響。這一點后來反映在他的著作和詩歌中。
1876年,德米特里進入了圣彼得堡第三古典中學。對散文和詩歌感興趣的老梅列日科夫斯基最先評價了兒子在詩壇上的前景。 1880年,父親利用關系,將兒子帶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家中,想讓他評價一下晚輩的文學天才。 后來梅列日科夫斯基在“自傳筆記”中寫道,在朗讀自己作品時他非常激動。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聽完了年輕文學家的詩作后說道,材料過于文弱,而寫要出杰作,必須經歷地獄的每一個角落,知道什么是痛苦和誤解。
1884年,德米特里成為圣彼得堡大學歷史語文系的學生。在這里,未來的作家癡迷于積極主義哲學,同時,他對法國文學也表現(xiàn)出了興趣。1888年,梅列日科夫斯基完成了自己的一篇有關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蒙田的一篇畢業(yè)論文,大學畢業(yè)后,他決定專門從事文學研究。
梅列日科夫斯基年輕時的照片
據說,少年梅列日科夫斯基曾被自己的父親領著去見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地給他誦讀了自己那些幼稚可笑的歪詩”, 而已經成名的偉大小說家給這個后輩的評價是“太差了,很不好,毫無用處”, 而隨之而來的忠告則是“要想寫得好,得經受折磨,吃苦頭!”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主要著作有: 所著《論現(xiàn)代俄國文學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1893)一書是俄國象征主義的文學宣言, 宣稱“新藝術的三要素”是“神秘的內容、象征、藝術感染力的擴大”。
寫作中的梅列日科夫斯基
1893年起,梅列日科夫斯基窮12年之心力,寫作了歷史小說《基督與反基督》三部曲: 《諸神之死:叛教者尤利安》、《諸神復活:列奧納多·達·芬奇》、《基督與反基督: 彼得與阿列克塞》。這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其聲譽甚至蓋過了作家本人。 長篇小說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的中心思想是基督教與多神教的永恒斗爭, 其中第一部《叛教者朱里安》還滲透著尼采的超人思想。
他的研究著作《列·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和創(chuàng)作》 (2卷,1901~1902) 從宗教唯心主義觀點出發(fā),認為列·托爾斯泰能洞察肉的秘密,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洞察靈的秘密; 強調兩個作家世界觀中的消極因素不以暴力抗惡和馴順忍受等思想。這部書在西歐頗有影響。
他還寫有歷史劇《保羅一世》(1908)、《阿列克賽王子》(1920) 以及長篇小說《亞歷山大一世》和《十二月十四日》(1918)。 1920年流亡國外,大部分時間僑居巴黎,所寫的詩文激烈反蘇。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妻子是著名的女詩人——吉皮烏斯,也是著名的美人
1889年1月,梅列日科夫斯基與未來的詩人和作家齊娜依達·齊皮烏斯結婚, 她成了他一生中最親密的朋友、思想上的同路人,精神和創(chuàng)作性追求的比翼鳥。 梅列日科夫斯基和齊皮烏斯的聯(lián)姻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創(chuàng)作聯(lián)盟。
現(xiàn)代人指出,這對相愛的人彼此完全相反,卻又不可分割。眾所周知,年輕人相識后開始每天在公園見面,然后卿卿我們,而齊娜依達和德米特里之間的每一次無憂無慮的談話都變成了激烈的爭論,這只證明了他們神秘的靈魂關系。 齊皮烏斯在認識德米特里之前就常常被求婚,但是熱愛自由的姑娘總是拒絕。
這次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兩位作家這兒沒有什么愛情宣言,有一天,他們決定不拘禮節(jié),通過共同生活使關系合法化。 1889年1月8日,他們在第比利斯舉行了婚禮。這對夫婦沒有結婚紀念日?;氐郊液?,他們各自都去工作了:梅列日科夫斯基去寫散文,希皮烏斯去寫詩歌。其后許多年詩人在回憶錄中承認,對她來說這一切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第二天早晨她都不記得結婚了。
眾所周知,這對夫妻之間沒有親密關系。原則上講,這金發(fā)女子對肉. 體的歡娛不感興趣。而知道妻子性情的梅列日科夫斯基,對妻子的優(yōu)點缺點全盤接納。經常是齊娜依達在一旁寫小說,而梅列日科夫斯基也不甘落后于妻子。正是齊皮烏斯對丈夫的迷戀所作的反應引起了爭吵,使這個聯(lián)盟蒙上了陰影。
梅列日科夫斯基和葉蓮娜(作家的一個崇拜者)的關系是家庭中最大的丑聞。1901年4月初,姑娘來到了彼得堡,詩人突然和他的崇拜者滾到了一起。1902年7月底,葉蓮娜再次來到夫妻身邊:名義上是向《新途徑》雜志提供物質援助,實際上是出于浪漫的原因。最后,齊皮烏斯把他的情婦從家中攆了出去。
梅列日科夫斯基與弗拉索法夫在家中聚會
1905年,梅列日科夫斯基一家與政論家德米特里·弗拉索法夫走得很近。 文學家們一起創(chuàng)作,且一起生活。在世俗的眼里,“三重聯(lián)盟”的作家是一種極端的不檢點。
晚年夫婦倆在歐洲
1888年夏天,梅列日科夫斯基認識了詩人季娜伊達·吉皮烏斯。 他們于1889年1月份結婚,并在隨后的52年中,一天都未曾分開過。
1919到1920年初來自俄羅斯聯(lián)盟
1936年,布寧、什緬列夫、扎伊采夫、吉皮烏斯等人在巴黎。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家也成為流亡海外的俄羅斯作家們的精神家園。
吉皮烏斯在自己家中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著作文選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紀念墓碑
1919年,梅列日科夫斯基離開俄羅斯,取道明斯克和華沙移居巴黎。
1941年12月9日,梅列日科夫斯基突發(fā)腦溢血,在巴黎溘然而逝。
文中的人物順序以俄文字母為序;
文中的前小傳部分由本人翻譯;
文中的人物簡歷,網上有的,如拿來采用,標明出處;
網上沒有的,則找到其俄文簡歷,由本人部分翻譯。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照片和圖片均為網上搜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