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道教中很多神仙的坐騎都非常的有特色和個性?其實這些神仙坐騎的形象來源有著深刻而美好的寓意。本文嘗試為各位講解幾類神仙坐騎和其形象來源。
古代中國人相信,任何東西只要存在到了一定的年紀(jì),吸收了足夠多的精氣,就會變成妖怪?!端焉裼洝肪硎庞涊d孔子講過的一句話:“吾聞物老,則群精依之。……夫六畜之物,及龜蛇魚鱉草木之屬,久者神皆憑依,能為妖怪。”這可能是后人偽托孔子說的,但不管孔子是否真的講過這句話,它都表明了古人相信老物可以成精。
東晉道士葛洪《抱樸子·對俗》記載:“云千歲松樹,四邊披越,上杪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壽萬歲?!本褪钦f,松樹長到了一千歲以后,其中就會產(chǎn)生出妖怪,其外形或者像青牛,或者像青羊,或者像青犬,或者像青人,它們的壽命又能長達(dá)一萬歲?!短接[》卷886引《玄中記》曰:“千歲樹精為青羊,萬歲樹精為青牛,多出游人間。”卷900又引《嵩高記》曰:“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為青牛?!边@幾條記載雖然在細(xì)節(jié)上略有矛盾,不過大體還是相同的。《史記·秦本紀(jì)》正義引《錄異記》云:“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p>
至于青牛是怎么成為老君坐騎的,想來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道教的終極追求是長生不老。青牛是由千年的樹木化成的妖怪,本身又有一萬歲的壽命,簡直是超級長壽的象征?!侗阕印芬彩菍⑶嗯:推渌恍┐黹L壽的動物(龜、鶴、蛇等)放在一起談?wù)摰?。所以騎青牛是表達(dá)的是“長生”的意思。除了太上老君以外,葛洪在《神仙傳》卷10中還談到一個叫封君達(dá)的仙人,也是乘青牛,道號青牛居士。
第二,太上老君81化,曾經(jīng)化為老子。東周的時候老子眼見周皇室衰微,各地諸侯崛起,天下即將大亂。為了躲避戰(zhàn)亂,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從此下落不明。當(dāng)然,老子不可能走著出關(guān),肯定要乘坐交通工具。東周時,馬極為名貴,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多是牛車?!冻鯇W(xué)記》卷七引《關(guān)內(nèi)令傳》云:“老子度函谷關(guān),乘青牛薄板車。”這很符合當(dāng)東周平民的出行條件。《列仙傳》卷上也說,老子乘青牛出關(guān),但沒有特別提到薄板車。
第三,老子崇尚自然,青牛是樹木之精,正好與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匹配。且老子提倡一種無為、悠閑的生活態(tài)度,牛正是一種行動慢悠悠的動物,從這點上看也和老子十分搭。在許多繪畫作品中,老子都是騎在牛背上,一幅怡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模樣。想象一下,要是老子的坐騎換成一匹雄赳赳氣昂昂的駿馬,那樣的畫面豈不是非常不協(xié)調(diào)?
八仙之中,張果老是倒騎毛驢。據(jù)記載,張果老實有其人。他本名張果,號通玄先生,坐下一驢,可折疊,藏于巾箱,用時拿出,可日行數(shù)萬里。
張果老何以倒著騎驢,究其原因,說法很多。筆者非常推崇“萬事回頭看”的解釋,道出了一番人生道理。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道教神仙傳說,在現(xiàn)在看來,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驢作為古代生產(chǎn)、交通工具,較為常見。比起其他神仙的青牛、老虎、麒麟等,驢更加貼近人們生活。驢伴隨著張果老親民的神仙形象出現(xiàn),還與驢的另外一層文化意義有關(guān):文人愛驢。
魏晉時期,文人雅士愛驢成風(fēng)?!妒勒f新語》中:“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闭f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生前愛聽驢叫。曹丕為寄托其眷慕之情,在葬禮上與眾人相約學(xué)驢叫為其送行??梢?,魏晉之士的行為確實讓今人匪夷所思。
到了唐朝,李白、杜甫、李賀、賈島等一大批詩人都以騎驢為尚。其中也因為騎驢本身是一種清貧樂道的狀態(tài),被文人推崇。
《贈閭丘宿松》
李白
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
剖竹十日間,一朝風(fēng)化清。
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明代的張岱在《夜航船》里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dá),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背上?!痹谖娜说难堇[之下,騎驢也變城了“歸隱”的代名詞。
文人書畫之中,都以騎驢為意象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到了近現(xiàn)代,文人騎驢的風(fēng)尚不減,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梁實秋都在生活之中以驢為伴,可謂有魏晉遺風(fēng)。
可見,神仙騎驢的形象,本身就是人們寄托著一種飄逸與灑脫的處事態(tài)度和清貧樂道的生活狀態(tài)。
道教神仙中,有位白須老翁,可謂是“慈顏善目、和藹可親”,其坐下常以鹿,這便是福祿壽三星之一的壽星。鹿,是長壽的象征,常與壽星為伴,以祝長壽。
《抱樸子》云:“鹿獸千歲,滿五百歲則失其色白?!薄妒霎愑洝芬嘣疲骸奥挂磺隇樯n鹿,又五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p>
鹿性情溫順,安于自然。人們將理想生活愿望與鹿的自由于天地間、悠然自得的生存狀態(tài)相聯(lián)系。《莊子·天地》中有載:“至德之世,不尚賢;上如標(biāo)枝,民如野鹿。”
除此之外,鹿在楚文化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楚地盛產(chǎn)麋鹿,《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記載:“荊山,其獸多閭麋鹿”。先秦時期的云夢澤地區(qū),水草肥美,為麋鹿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有:“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在楚國,鹿已是士大夫們爭養(yǎng)的寵物,其風(fēng)潮可與現(xiàn)在養(yǎng)貓、養(yǎng)狗相比。
在《考古學(xué)論文集》中,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大墓,出土距今6400年前的人骨伴葬有蚌塑龍、虎、鹿圖案。引用《抱撲子》和《道藏》中的《太上登真三轎靈應(yīng)經(jīng)》里面對道士使用龍虎鹿三轎的記載,認(rèn)為濮陽蚌塑龍虎鹿圖案,就是道教“三轎”的淵源:“道教的三轎主要是作為上天入地的乘騎工具,原始的道土,用蚌殼擺塑的龍、虎、鹿也是他們召喚使用的三轎”,明確指出了二者的源流關(guān)系。
《太上登真三轎靈應(yīng)經(jīng)》:“夫鹿矯者,常也。能助奉道之士,日行千里。遇鹿者,能採靈芝,自知其方位遠(yuǎn)近。鹿到有靈芝處地上,其鹿自經(jīng)三遭,其芝草自不能走之。而依法採食,其靈芝自得,長生不死。如不得此法,其靈芝不能服矣?!?/p>
鶴者,仙也,寓意著世外,寓意著清高,寓意著以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憑借鶴的長壽和高飛這兩個特性,并加以引申,認(rèn)為鶴既是仙人的坐騎,又是仙人的化身,因而,稱之為仙禽、仙驥、仙客、仙子、仙羽、蓬萊羽士。仙鶴在中國古代寓意崇高,它既是閑云野鶴,也是一品官袍的標(biāo)志
《相鶴經(jīng)》有云:“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惫视小跋捎稹薄跋煽汀薄跋审K”之謂,傳說中的“三喬乘鶴”“丁令威化鶴”盡與此說相關(guān),而《拾遺記》中“群仙常駕龍乘鶴”的刻畫則更為生動。
以仙鶴為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常見文人墨客筆端。
唐朝詩人薛能在《答賈支使寄鶴》中寫道:“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青冥”;白居易在《池鶴》對白鶴形象的刻畫入木三分:“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張賁“渥頂鮮毛品格馴,莎庭閑暇重難群”描述了仙鶴閑庭信步的悠然自得。詩仙李白熱衷求仙訪道,自然也喜歡拿“仙鶴”抒懷,寫下了“緬彼鶴上仙”“嬌女愛飛鶴”“鶴舞來伊川”等名句。
道教還把鶴認(rèn)作仙的化身,因而道士也稱為羽士,道士的服裝稱為“鶴氅”,連道士作法時行走的姿態(tài)也與鶴步十分相似,人們稱贊道士為“仙風(fēng)鶴骨”,道教的法衣之上也多有仙鶴。
以仙鶴為坐騎的仙人著名的有王喬。傳說王喬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列仙傳》說,太子晉喜歡吹笙作鳳凰鳴,仙人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學(xué)道。30年后王喬見柏良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敝?xí)r,果然乘鶴駐山頭,揮手向眾人招示,數(shù)日乘鶴飛天而去。
丁令威也是道教中的仙人。傳說他在靈虛山學(xué)道,成仙后化為白鶴飛回故鄉(xiāng),站立在華表上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舊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鞍讼伞敝械膮味促e在終南山鶴嶺修道成仙,是鶴的化身,藍(lán)采和成仙駕鶴升天?!对企牌吆灐氛f,許多道士成仙時,都會有許多群鶴在空中飛翔。
道教神系龐大,其中還有如老虎、麒麟、白鶴等坐騎形象,在此不能一一列舉。神仙坐騎作為神仙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關(guān),并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煥發(fā)出新的文化意義。如上文老君坐騎青牛代表的“貴生長壽”,張果老倒騎毛驢中“清貧樂道”,鹿所代表的“吉祥如意”,都是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的精神來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