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教育詞典中對“后進生”是這樣定義的:在班級中經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xiàn)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其形成的根源復雜,就好像一個患了嚴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絲”,決不是輕易就能根除的。長期以來,“后進生”教育一直是小學教育中一個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常常困撓著教師,甚至讓一些年輕教師感到束手無策。
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觀察,發(fā)現(xiàn)后進生多數(shù)是以學業(yè)成績差而表現(xiàn)出來的,而且后進生是相對的,絕對的“后進生”和絕對的“優(yōu)等生”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對小學后進生進行正確分析研究,尋找“后進”的原因,對癥下藥,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建設人才的必然要求。筆者在此撰文,與同仁磋商,希望達到“拋磚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頗,仰祈批評指正。
后進生的成因是多面、復雜和長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從源頭挖起,才能“藥到病除”。我本著理解的原則,摸清其“后進”的原因和動機,想辦法接觸他的同學和交往的朋友,還可采用通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聯(lián)系,從側面了解其學習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際關系背景、心理發(fā)展過程、成長經歷等,為轉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分析這幾年接觸的后進生,我認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家長教育觀念上的錯誤。作為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愿望是對的,但有的父母不顧及子女的學習基礎和智力水平,把自己的一切愿望無條件地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嚴管”導致“怕學”、“厭學”。
2、家庭教育的失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將直接影響著孩子。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買賣,無瑕顧及子女的學習,或將子女的教育“全權委托”給學校,家庭從不管教,任其發(fā)展;還有的整天沉醉于酒宴、舞場、麻將桌,只顧自己享樂,在家言行不文明,也不顧及其對子女的潛移默化;更有不少父母對子女缺乏正確的引導,要么過于溺愛袒護,百依百順,要么嚴加管束,不準越雷池一步,稍有不順,動輒打罵、恫嚇,這些會使學生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不健全的個性,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家庭經濟狀況對子女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過于優(yōu)越,家長教育方法不當,使子女產生優(yōu)越感,無壓力而不認真學習;家庭經濟過于拮據(jù),家長無力提供學習條件,甚至過多的家務干擾正常學習,給學生造成自卑感,壓力過重而不認真學習等。
4、殘缺家庭的增多,隔代教育問題增多。如父母離婚孩子無人教育或因某種原因不敢管教,久而久之,子女我行我素,變成差生,甚至過早地流入社會。
5、兩代人之間存在著代溝,相互之間的溝通困難。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對新事物的接受較慢、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存在著許多障礙。做父母的對孩子情況知之甚少,甚至認為只要有錢給他們用就行了,“這么好的生活條件,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但卻不知道其實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心靈的溝通。有了這種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談得上因勢利導呢?
二、社會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有的地方“拜金主義”、“讀書無用”思想影響了學生學習目的選擇;“電子游戲廳”、“歌舞廳”、“網(wǎng)吧”等使意志不堅強的學生留連忘返,占據(jù)了學習時間;不健康的影視作品,及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使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辨別力的小學生盲目崇拜,不自覺地模仿,不僅侵害了心靈,而且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么學,學什么。其次是社會對“人才”的評價和選拔標準的影響。高考指揮棒要求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考試分數(shù)才能進一步深造;教師的業(yè)績,學校質量的評價,均要拿學生考分來衡量;各個部門選用人才都要有相應的文憑;這些無不時刻昭示著學生優(yōu)等和后進的區(qū)別。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的出現(xiàn)和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密切相關。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不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1、學習遭受挫折后,教師卻諸多責罵,使其喪失了學習信心。
學生在學習上屢遭挫折后,他們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幫助的,但如果教師缺乏應有的耐心,挖苦、譏諷、責罵他們,必然會使學生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幾經挫折,失去信心, 僅有的一點興趣也消失了,厭學情緒自然也就乘虛而入了,學習上的困難者很快就變成學習上的落后者。時間一長,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xiàn)偏離集體的傾向,在行為上就會出現(xiàn)失控的現(xiàn)象,最終發(fā)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臉皮性格的人”,甚至會以各種反常的行為與班集體抗衡,少數(shù)的后進生就會到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地位”,這也是發(fā)展的必然。
2、某些愛好、特長受到壓抑,使其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后進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進生,便覺得他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不讓他參加一些活動,不讓他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甚至于處處都鄙視他。那么,久而久之,后進生就會錯誤地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喪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漸地對個人,對集體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誘惑面前, 甚至會失去理智而無法控制自己,來個“破罐子破摔”,從此一厥不起。
3、學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嚴重地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
有些學校為了加強管理,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制度,如學校一日常規(guī)量化管理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卻把學生管死了,有時班級因為某個同學扣了分,實際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貼,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這個學生訓一頓,解決問題單一化,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對后進生另眼相待,要不勸其不要參加考試,要不就分個重點班,這對在差班的同學是一種無形的傷害,使得這些后進生們更加不想學習,繼而無事生非,各個方面全面滑坡,越來越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