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五為大家傾情奉獻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yī)科院《亞健康調理》
第十一章 辨證論治綱要
辨證論治是祖國醫(yī)學的特色和精華所在,在針灸療法中具有特殊的運用形式,即以臟腑、氣血證治為基礎,以經絡證治為核心,以八綱證治為綱領。針灸治病就是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根據臟腑、經絡學說,運用四診八綱理論,將臨床所見的各種不同證候按臟腑疾患、經絡證候和相應組織器官病證的形式進行分析歸納、辨證論治。
機體的一切功能活動,都離不開臟腑、經絡。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證候的表現和轉化,雖然錯綜復雜,但究其本源,總不外乎臟腑、經絡兩者的功能失調。由于機體各個臟腑的功能和每條經脈的分布各有異同,則它們反映出來的疾病變化、證候表現也有所不同。因此,只要我們能掌握臟腑病證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經絡證候的表現形式,就容易明辨疾病的病因病機、病位病性,從而就能對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進行恰當的治療。
在中醫(yī)臨床實踐中,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機,歸納疾病的病位病性,就是將八綱、臟腑、氣血、經絡的辨證方法緊密結合,融匯貫通。分析病性是屬寒還是屬熱,是屬虛還是屬實,是屬陰還是屬陽。確定病位是在表還是在里,是在經還是在絡,是在臟還是在腑。然后確定治療大法,配穴處方,按方施術?;蜓a或瀉,或補瀉兼施。以通其經絡,調其氣血,使臟腑、氣血、陰陽趨于調和,經絡恢復平衡,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這就是中醫(yī)臨床按八綱、臟腑、氣血、經絡辨證論治的全過程。
第一節(jié)、八綱證治
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證治就是以望、聞、問、切四診所獲得的臨床資料為依據,對病變的病位、病性、正邪關系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將其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而進行施術調理的一種方法,是各種辨證論治的總綱。
疾病的表現盡管極其復雜,但基本上都可用八綱加以歸納。就病位的深淺而言,不在表,就在里;就疾病的性質而言,不是熱證,便是寒證;就邪正的關系而言,不是正虛,就是邪實。而以總的方面劃分疾病的類別,又不外乎陰證和陽證兩大類。因此,八綱證治就是把疾病分為表證和里證、寒證和熱證、虛證和實證、陰證和陽證四對綱領,用以指導臨床治療。在八綱中,其他六綱又可以用陰陽兩綱加以概括,即表證、熱證、實證為陽證,里證、寒證、虛證為陰證。
(一)陰陽證治
陰陽是指病證的類別而言,大的方面可概括整個疾病,小的方面可表示一個證候,為八綱證治的總綱。
一般而論,凡不及的、衰退的、低下的、抑制的,以及里證、寒證、虛證屬陰證的范疇;而太過的、旺盛的、亢進的、興奮的,以及表證、熱證、實證屬陽證的范疇。在臨床上,陰證習慣上指虛寒證,陽證習慣上指實熱證。
《靈樞·根結》篇說:“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陰證治宜溫中、散寒、補虛,針灸并用,重用灸法,針則深而久留,用補法。陽證治宜解表、清熱、瀉實,用瀉法,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如果陰證轉為陽證,表明病情有好轉的趨勢,陽證轉為陰證,提示病情有加重的傾向。
(二)表里證治
表里指病變部位的內外、深淺和病情傳變、轉化的趨勢而言。說明辨別疾病的表里。
疾病在經絡、皮肉者屬表,六淫之邪侵犯體表,癥狀反映在外的稱為表證,多為外感病初期;一般發(fā)病較急,病位較淺,病勢較輕,病程較短。疾病在臟腑、筋骨者屬里,病邪侵入體內,波及臟腑,癥狀表現在內的稱為里證;一般發(fā)病較慢,病位較深,病勢較重,病程較長。外感、內傷均可產生里證。在外感,或為表邪入里,或為外邪直中于里;在內傷,或為情志、飲食、勞倦所傷,或為外感病雖愈,而氣血已傷所致。
表證治宜通經活絡、疏散表邪,常取大椎、合谷、曲池、外關、列缺、風池、風門、肺俞等穴。根據表寒、表熱、表虛、表實的不同,決定選擇適宜的療法。如表證實證選拔罐、刮痧等,虛證可選艾灸等。
里證治宜通調臟腑、行氣活血,常取中脘、天樞、大橫、支溝、豐隆、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上巨虛、下巨虛等穴。根據里寒、里熱、里虛、里實的不同,決定補瀉方法。里實、里熱證,以清熱瀉火、通調腑氣;里虛者,補法,重用灸法;里寒證以溫中散寒。
(三)寒熱證治
寒熱是指疾病的性質而言。寒證是陰氣過盛或陽氣不足,無力抵御陰邪而導致的病證。病位有在表者,也有在里者;病情有屬虛者,也有屬實者。外感、內傷均可致病,在外感為感受寒邪(寒邪或侵襲于表,或入侵于里),在內傷為陽虛陰寒內盛。熱證是陽氣過盛或陰氣不足而導致的病證,有表熱(見于外感)、里熱(外感、內傷俱見)、虛熱、實熱之分。一般多指實證。
根據“治寒以熱”的原則,寒證治宜溫通經絡、助陽散寒,補瀉兼施。對于寒邪在表、留于經絡、肌膚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為適宜,也可以用拔火罐。對于寒邪在里、凝滯臟腑者,因陽虛寒甚,需溫經散寒,內透臟腑。如脾胃虛寒者,取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重用灸法,以溫中補虛、助陽散寒。
本著“熱則疾之”的治療原則,例如,熱邪在表的風熱感冒,常取陽經腧穴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清熱解表,可用刮痧法。熱邪在里(陰有陽疾),癥見“四大”(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以及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常取合谷、曲池、支溝、豐隆、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以清瀉里熱、通調腑,多選用刮痧法和拔罐法。
(四)虛實證治
虛實指機體正氣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長?!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篇》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笨梢姡疤摗睘檎龤獠蛔?,泛指機體臟腑、經絡、衛(wèi)氣營血的不足以及陰陽偏衰的一系列病證?!皩崱睘樾皻庥杏?,或正氣不衰而與病邪抗爭的表現以及陰陽偏盛的一系列病證。
對于虛證,應本著“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的治療原則。陽氣虛者,,用補法,重灸、用耳療。以益氣養(yǎng)血、鼓舞正氣、強壯臟腑和經絡的功能,常用腧穴有氣海、關元、神闕、百會、大椎、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太溪、膏盲以及特定穴中的原穴、背俞穴等。陰虛火旺者,一般多用耳療、和輕刮法,平補平瀉。
對于實證,在正氣不虛的情況下應本著“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針用瀉法或點刺出血,以瀉實祛邪、鎮(zhèn)驚寧神、消腫止痛。常用重刮、走罐等。
【楊倩老師上市時接受央視采訪】
君竹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蓋聞業(yè)分百類,以醫(yī)者為仁,人有百流,而德才共欽,舍此孰可論君子乎?
予之謂君子也,仁義之行,山河動容,信德之言,氣貫九重;修心如鏡,日月齊暉,來自巴國多險岳,漢水貫長虹,中有一杰,人中鳳也,乃本君,王氏君竹,十二學醫(yī),四十載求學,《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成竹于胸;《千金方》《傷寒病論》如數家珍;著《現代經絡美容》,揮毫《和諧中國》,《科技復興》《中國學者》箸學;拜師于紅墻,施人于眾生,辦學于蓉城,舉世瞠目;養(yǎng)性如竹,麗人天下,義無愧于名,其仁德久蕩與心胸,故以君竹麗人名市者,豈僅上口而已也哉!
方今醫(yī)界,春秋鼎盛,群雄奮躍;緊鼓密云,名逞雄略。君竹既出,伊易晚悅,赫赫正途,昂昂偉業(yè),展奇材之未晚,憑英胄之一絕,擇其善,從其能,得翼翼之股肱;左青龍,右白虎,催堂堂之鼓樂,夫堂者,陣也;灸者,兵也;水火者,謀也;管理者,將軍也,突突兮指法行云,蕓蕓乎久疾皆除。
招招術妙,款款情殷,歡呼之聲自巴山而雷動,傾慕之客從華夏而星奔,聽慷慨之言,觀叱咤之行,信乎大道源于天地,君子出自白丁,時君竹之旌,內則可率士氣,外則可壯丹田,上則可泣日月,下則可御鬼神,又豈是一針灸之誠耳,座君竹府,頌君子文;喝君竹酒,踐君竹行人生之,此也大快,復何他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