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yè)中的“四大天王”,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當年都以《孫子》作為鎮(zhèn)山之寶,而成為世上的典范。特別是松下幸之助更進一步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fā)達。”
打從1993年起,本人在吉隆坡每周日,舉辦一次《孫子兵法》講座,凡30年共700場次。有一天,一位年逾70的日本學者,在導游的陪同下前來聆聽。我于是請他上臺,他用英語說:向來美國企業(yè)家都來日本向我們學習,其實我們用的全是孫子兵法。此言一語道破,當時紅極一時的日本商業(yè)文化,其成功秘訣,盡在此話中。
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1982年—1987年)在任期間,外出時,總會手拿一本書,那就是《孫子》。在他任期間,日本是個全盛的時代,并成為經濟大國。此也說明,運用孫子兵法成功與否,就在于重視程度。
本人曾頻繁出席在中國舉辦的孫子兵法論壇,常遇中外學者向我稱贊說“新加坡就是一個運用孫子兵法的典范。”
在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早期的強力推動下,全球許多地方掀起“孫子熱”達23年。可是,近年來卻有后勁不足之虞,出現日漸式微的窘況。也許是缺乏名人效應,或是它的學術價值未能盡顯光芒所致。
其實,近代(102年前)的蔣百里將軍(錢學森之岳父),曾在他那本薄薄的《孫子淺說》中寫道:法國“一代名將”拿破侖曾說“200年后中國必然會成為一頭醒獅?!钡r為人知,他指的是,到時中國全民讀《孫子》的時候;言外之意,是孫子學能喚醒這頭東方的睡獅。
拿破侖熱愛《孫子》,并是他的“隨身帶”。他曾以此書縱橫歐洲,征服過大多數的國家,由此留名千古。有一天,當他的部隊要經過一座森林時,看到森林上空有群鳥亂飛。結果,進入森林時卻受到埋伏襲擊,在兵員損失慘重后,便退回來扎營,不自覺從口袋里取出《孫子》,在讀到第九《行軍篇》中的“鳥起者,伏也”時,不禁拍案驚叫:“我昨天看到此句便好了!”由此看來,許多人是在受到挫折后才去猛翻《孫子》,卻為時已晚。
《孫子》是一種精神與智慧的力量,也許只要你摸摸它或看看它便可。1991年1月17日當中東海灣戰(zhàn)爭從爆發(fā)那天開始,在美國白宮總統府老布什的桌上只放了兩本書,其一是《孫子》(另一為《凱撒傳》)。報道同時也說,當時在海灣的美軍幾乎都人手一本。是湊巧吧,結果美軍大獲全勝,似乎達到了孫子最高的謀略要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不但打得痛快淋漓,也充分體現“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戰(zhàn)略,自始至終,操縱了整個局面。
《聯合早報》的報道說,譯者對《孫子》的評價是:“我根本不喜歡這本書,我發(fā)現它的許多論點是偏激和操縱的。”偏激是指思想、主張、言論等過火,有失平允不被認同。操縱是處于支配地位。到底,譯者是否完全這么說呢?
本人后來出席了閔教授在報業(yè)中心禮堂舉辦的《重游大觀園》講座會,全場以英語進行,座無虛席。結束后,我抓住第一時間上臺向他請教,問他對《孫子》的看法如何,他很樂意的回答,并心有腹稿地說了一遍,他為何“不喜歡”,說得完全如《現在》中的報道一樣。由此也不免由衷地欽佩,那位撰稿的專業(yè)精神。跟著我向他求證問:“如您在《鳴謝》中說的,助您一臂之力而完成此譯作的,是否就是北京某大學的某某?”他回答說:“正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