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見字如面,這是小C為你介紹的第51位人物
1972年的昨天,4月16日,川端康成打開工作室的煤氣開關(guān),結(jié)束了自己生命,未留下只言片語。
時至今日,他闊別這個世界,已有47年。
川端康成的離開,留給世人無數(shù)的疑問。
有人猜測是1970年三島由紀(jì)夫的切腹自殺帶給他的巨大刺激,有人說自小與死亡打交道的他對世間已無任何牽掛,也有人把這一切歸咎于他每況愈下的身體情況……
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jì)夫
我們無從去追尋答案究竟為何,或許就如三島由紀(jì)夫形容的那樣,作為一名“永恒的旅行者”,川端康成已經(jīng)去往另一個世界。
目睹家人不斷離世的“殯儀館先生”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在大阪北區(qū)。自幼孱弱多病,家人關(guān)懷備至。
身體條件欠佳導(dǎo)致受困于家中的川端康成,與外界接觸甚少,性情孤僻不說,還極其任性。
年幼的川端康成
這位被稱與葬禮打交道最多的作家,三歲前,雙親感染肺結(jié)核,先后辭世。后在祖父母膝下長大,七歲時,祖母離世;十歲,唯一的姐姐芳子又因罹患熱病夭折。
以至15歲,祖父病重之時,只有川端康成獨(dú)守病榻,靠著《源氏物語》驅(qū)散煩悶。無奈,又聾又瞎的年邁祖父,也還是咽了氣,只留尚未成年的川端康成,獨(dú)自對抗生活的艱難。
不斷目睹親人離世的川端康成,在成人之前,就深知命運(yùn)的莫測。
青年的川端康成
那時,表兄妹送他了一個“殯儀館先生”的綽號,連給祖父送葬時,街邊的母女也對川端康成憐憫道:可憐,真可憐??!
對于此番景象,川端康成回憶道:
幼年的我,一被人說成可憐,一般是很掃興的,同時便有某種不理解,某種羞恥,某種惱怒。但因?yàn)榧炔荒苻q解又不能抗議,所以,被看作可憐的我,便暫時留在了別人那憐憫的眼睛里,而真正的我卻悄悄躲在一邊,等待這種什么也說不出口的短暫時間過去。大人們憐憫之心的溫情,小孩子自然是明白的,但在心中卻反而留下了冷冷的陰影。
在現(xiàn)實(shí)的困厄里摸爬滾打的川端康成,不得不在命運(yùn)的催促下,過早與孤獨(dú)、愁緒相處。
他背離人群,卻又不斷觸摸人生無常的體驗(yàn),無疑給他的作品沉淀出不一樣的物哀之美。
生命里的伊豆與千代
伊豆,算是承接川端康成人生的轉(zhuǎn)折地,也被他稱為第二故鄉(xiāng)。
那一次的伊豆之旅,他剛好二十歲。
在獨(dú)自前往湯島的旅途里,他遇見了一位舞女。
舞女看上去約莫十六七的光景,盤著舊時的發(fā)跡,鵝蛋臉。在遠(yuǎn)離喧囂之外,她與這里靜謐的景色一樣美得令人動容。
就這樣,川端康成被這位少女迷住了。
電影《伊豆的舞女》
在幾次的照面里,他們相識,并了解。在不斷交談的過程里,平素常被人憐憫的川端康成,頭一次感受到被平等的對待,心生感激。
他在《伊豆的舞女》里寫:
南伊豆是小陽春天氣,一塵不染,晶瑩透明,實(shí)在美極了。在浴池下方的上漲的小河,承受著暖融融的陽光。昨夜的煩躁,自己也覺得如夢如幻。她,就是那舞女。潔白的裸體,修長的雙腿,站在那里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這幅景象仿佛有一股清泉蕩漾著我的心。我的頭腦恍如變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來,后來什么都沒有留下,頓時覺得舒暢了。
在他們同行的五六天里,兩個人之間交織著純潔的友情與淡淡的愛意。
對于未滿二十的川端康成來說,這位十四歲的舞女千代已經(jīng)深深鐫刻在他的生命里。
他說:就像一顆彗星的尾巴,一直在我的記憶中不停地閃流。
川端康成在電影《伊豆的舞女》拍攝現(xiàn)場
被伊豆之旅振奮起來的川端,在隨后的日子考入了文科,并開始投稿。從此,他的文章開始出現(xiàn)在報(bào)刊上,并獲得好評。
有意思的是,“千代”這個名字,如同川端康成的宿命,在他的人生旅途里,一共出現(xiàn)過四位名叫千代的女性。
除了這位激發(fā)他寫出《伊豆的舞女》的千代,還有一位千代也對川端康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川端康成與伊藤初代(千代)訂婚照
這位千代算是川端的初戀,本來已經(jīng)訂婚的他們,卻因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女方撕毀了婚約。
這對川端康成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與背叛共生的痛苦。這使得本就孤僻的他,變得更加悲觀受挫。
從諾貝爾到天國
《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平安時代的作品,對川端的影響很大。
如今大家都有共識,認(rèn)為川端的許多作品總是在反映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人世的困惑、迷茫與焦灼。
無論是《雪國》也好,《千只鶴》也罷,這些我們所熟知的作品里,都少不了他獨(dú)具特色的文學(xué)美貌——美感里夾雜著哀愁與頹廢的基調(diào)。
他說,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里的。
他還說,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這些字里行間,無不是殘缺與短暫的美,就如同櫻花所帶來的剎那之美的愁緒。
1968年,川端康成憑借《雪國》、《千只鶴》、《古都》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成為日本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榮獲這項(xiàng)殊榮的作家。
據(jù)說,他得知獲獎的消息那天,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驚慌失措地對妻子說:“不得了,到什么地方藏起來吧!”
結(jié)果,為了妻子口中說的“人世間的禮貌”,川端康成還是默默承受了這一切。
在諾貝爾頒獎禮上,他說道:
現(xiàn)今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像冰一般透明的、又像病態(tài)一般神經(jīng)質(zhì)的世界?!沂裁磿r候能夠毅然自殺呢?這是個疑問。惟有大自然比持這種看法的我更美,也許你會笑我,既然熱愛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殺,這樣自相矛盾。然而,所謂自然的美,是在我“臨終的眼”里映現(xiàn)出來的。
其實(shí)從這里就足以窺探到川端康成的美學(xué)生死觀,正所謂“花開即死亡,凋零且重生?!?/p>
領(lǐng)取諾獎的川端康成
這一項(xiàng)世界級的榮譽(yù),并沒有給川端帶來快樂,只讓他想避開這些喧鬧,回到平淡的生活。
他說:榮譽(yù)和地位是一個障礙,我希望在所有榮譽(yù)中擺脫出來獲得自由。
獲得諾貝爾獎后的第四年,1972年的4月16日,一個平凡無奇的下午,川端康成對家里人說“我去散步了”,就離開家,前往工作室的公寓。
我去散步了,是川端康成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他在公寓里,口含煤氣管死亡,時間為下午六點(diǎn),沒有遺言,不知原由。
記得三島由紀(jì)夫去世的時候,川端康成趕往現(xiàn)場,見到三島的尸體,他說:三島君,你不應(yīng)該死在這里,應(yīng)該是我死在這里,只是我沒有這個勇氣。
我們不知道他這句話背后潛藏的含義,畢竟川端康成也說:死亡就是拒絕一切理解。
既然我們無法追溯真相究竟為何,那也只能在他離開的日子,在作品里盡可能拼湊起他昔日的模樣。
想起他在《雪國》里說的:
女人的身體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勢。島村心頭猛然一震,他似乎沒有立刻感到危險(xiǎn)和恐懼,就好像那是非現(xiàn)實(shí)世界的幻影一般。僵直了的身體在半空中落下,變得柔軟了,然而,她那副樣子卻像玩偶似的毫無反抗,由于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這瞬間,生與死仿佛都停歇了 。
這種“一切皆是虛妄和徒勞”的空禪主義,或許早在川端康成的心里埋下了種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