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寫漢字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感情寄托。圖為著名書法家黃苗子在樹葉上施展的書法。
圖:一少兒書法培訓班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lián)]毫練習。
談起漢字書寫的現(xiàn)狀,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規(guī)范漢字書寫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于茂宏,向記者講起了他擔任語文出版社編審時的故事。“原來在語言文字報編輯部,好多讀者來信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全編輯部就愣沒有人能認出來。結果信收到了,想回復卻不知道對方叫什么。”最后于茂宏想出一個辦法,把這些讀者親筆簽上的名字剪下來,貼在回郵信封上寄過去。“字跡實在太難辨認了,也許當?shù)貢腥耸煜み@些簽名。”
在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文規(guī)定,書寫漢字的最低要求就是規(guī)范、端正、整潔。然而近日,教育部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國3000 多名教師中,60%的人認為自己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在下降;而這些學生(1.2 萬余名)中有65%的人則表示,應當盡快出臺漢字書寫等級標準,好讓自己明確怎樣寫字才算合格。
記者獲悉,日前,教育部對漢字規(guī)范書寫等級標準的制定已接近尾聲,這部“標準”將根據(jù)寫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偏旁部首的規(guī)范程度劃分級別。作為國家的推薦性標準,它不會強制執(zhí)行,更不會引入到升學、畢業(yè)等考試中。但今后各單位可以將其列為錄用教師、媒體人員、公務員或其他新員工的資質之一。未來,在標準正式頒布后,可能還會組建相應的書寫等級評審委員會。果真如此的話,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寫一篇字,然后請專家鑒定字跡的等級。
“書寫難看、提筆忘字、寫錯別字,是目前常見的三大書寫問題。”談及此次制定書寫等級標準的初衷,網(wǎng)上不久前發(fā)起了一項調查,共有4102名網(wǎng)友參與,結果顯示:37%的人經(jīng)常提筆忘字,甚至很多不難的字都忘了怎么寫;22%的人要寫字時首先想依靠的是電腦,而不是筆;16%的人覺得除了名字寫得還行,其他字基本沒法看;13%的人去外面聽課或者開會,最怕的就是記筆記。
2009年6月,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對2100多名大一新生進行了首次漢字書寫測試,負責測評的老師用“七拐彎,八擰勁,歪歪扭扭,好像蚯蚓找它的老媽。”這樣的話形容一些學生的字跡。測試結果顯示,有320名學生寫字“不及格”,即連“規(guī)范、端正、整潔”都沒有辦法達到,且比例高達參評人數(shù)的15%。
“中國漢字是方塊文字,這意味著,即使你了解了字形的‘構建系統(tǒng)’,也不一定能良好地把握它的‘筆畫系統(tǒng)’。比如明天的‘明’,這個字的構建系統(tǒng)規(guī)定,左邊為‘日’,右邊為‘月’;但它的筆畫系統(tǒng)則要求,‘日’字旁要寫得盡量靠上才會好看。”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張普對記者說。
(本文來源:北京科技報 作者:譚娜)
圖:北京798 藝術區(qū)內“認真寫字”的都市人雕塑。
圖:山東省青年教師劉金星研制的“書法結構分析器”榮獲國家專利,能分析各種字帖和書法作品。
除了字跡難看,目前錯別字的比例也高得驚人。重慶一家媒體曾對自己刊出的所有“錯誤與更正”作了分類統(tǒng)計。對相關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錯誤,如“緊”誤為“紫”、“租賃”誤為“租憑”等,共有193處,占10%。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jīng)歷的人超過95%。“疏于手寫,是很多人寫不好字、寫不對字的主要‘元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說。
“除此之外,目前之所以很多青少年會頻現(xiàn)‘寫字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少兒階段的不重視。”蘇培成說,目前小學的教學計劃中,語文課雖占有較大比重,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書寫漢字的基本訓練。
于茂宏向記者舉例道:語言文字報社曾舉行過一次語言文字比賽,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交上一篇200~300字的答卷,結果評委們居然只能認出其中的12個字。“各中、小學校應開設漢字書寫規(guī)范課程,建議每周開設2~3節(jié)寫字課,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漢字書寫意識,有條件的還應配備專業(yè)的書法教師。然而現(xiàn)實的應試制度,對數(shù)、理、化等多門學科作出了系統(tǒng)要求,卻唯獨將‘寫字’排除在外。雖然很多小學也開設了‘毛筆課’,”但毛筆寫字‘兩頭頓筆’頗有難度,顯然不適合三年級以下的孩子,我們應當探索出更為科學的訓練模式。”
據(jù)悉,上海教育部門在2009年9月新學期開始之際,縮減了現(xiàn)有語文閱讀課時,隔周開設1節(jié)寫字課。初中階段,保證平均每周之內,寫字訓練時間不少于0.5課時。
“之所以要寫好漢字,不僅因為漢字的書寫是一種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同時它也是一種感情的寄托。以手寫字,其實是用心來寫。”于茂宏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長龐中華有一次前往廣西邊陲采訪,看到解放軍戰(zhàn)士正在分揀信件。奇怪的是,戰(zhàn)士們把打印版的信件扔在一邊,而那些手寫的信件,不管字跡如何都緊緊握在手里,悉心閱讀。“電腦打的沒有感情,手寫的有感情。”戰(zhàn)士的話令龐中華觸動很深。
更有意義的是,規(guī)范漢字書寫還能幫助開發(fā)人的右腦,而這也是規(guī)范漢字書寫專業(yè)委員會正在開展的研究課題。“目前全世界教育模式基本構建在左腦的基礎上。而右腦的開發(fā)是成為夢想家、發(fā)明家和藝術家的先決條件,但這點幾乎已經(jīng)在學校系統(tǒng)中丟失殆盡。世界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繪畫對開發(fā)右腦具備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于茂宏說。
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院 R.W.斯佩里博士和他的學生龍·邁爾斯從20世紀50年代就通過動物裂腦實驗,證明了人類左右腦的形狀相同,但是功能卻大不相同:左腦負責語言和邏輯思維,而右腦則做一些難以兌換成詞語的工作,通過表象代替語言來思維,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開發(fā)潛力。
而漢字源于象形,最初的漢字“畫成其物,全如作繪。”于茂宏告訴記者,漢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寫作“之 ”,像經(jīng)緯交錯的織紋。上古陶器多以織紋作為美的裝飾,因此,漢字“文”又引申出“美飾”的含義。這足以說明,古人從一開始就十分注重漢字書寫的美感。
雖然漢字發(fā)展到今天,象形功能幾乎消失,但它比起拉丁文,依然保留了相當大的筆畫間架結構。于茂宏說:“我們可以這樣說,寫漢字就是在學習繪畫,同時也是在開發(fā)右腦的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
“如果孩子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丟掉漢字書寫的學習,也就是丟掉開發(fā)右腦的寶貴時機。”于茂宏說,即使電腦書寫在主要范圍替代手寫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但手寫漢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過早脫離手寫會影響漢語掌握的水平。 “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輕易疏離手中的筆。” (本文來源:北京科技報 作者:譚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