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一生以四絕“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求自己。“勿意”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能憑空猜測主觀臆斷,一切以事實為依據(jù),這樣就能避免因為沒有事實依據(jù)的主觀臆斷、憑空猜測。“勿必”的意思是指對事情不能絕對肯定。孔子的第二絕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了辨證思維思想,所謂事無絕對,一分為二,才是正確的。“勿固”的意思就是不能拘泥固執(zhí),每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內(nèi)容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固執(zhí),只能使自己越來越偏離正確的軌道,所謂兼聽則明,怎樣讓自己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是至關(guān)重要的。“勿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以為是。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這種人是我們常見到的。我們自己有時也難免自以為是。春秋戰(zhàn)國到現(xiàn)在從孔子的學(xué)說盛行開始,人們一直在和自以為是做斗爭,即使我們一直在努力還依然經(jīng)常自以為是,那些目空一切的人們自以為是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一個希望自己有所作為的人還是很注重自身不足的彌補。
子絕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要在這一生中行為修養(yǎng)上做到這幾點,實在很難??鬃訉τ谶@四點,是絕對做到了。
第一是“勿意”,這是說孔子做人處世,沒有自己主觀的意見,本來想這樣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見,他就接受了,并不堅持自己原先的意見。
第二是“勿必”,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樣的結(jié)果。這一點也是人生哲學(xué)的修養(yǎng),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這樣,而事實往往未必。假使講文學(xué)與哲學(xué)合流的境界,中國人有句名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還無法向人訴苦,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都無法講,這都是人生經(jīng)驗。
又有句話說:“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這也說明,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個人當(dāng)中,還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
第三個是“勿固”,不固守自己的成見。
第四個是“勿我”,專替人著想,專為事著想。這就是孔子學(xué)問修養(yǎng)的偉大之處。
中國文化對于人生最高修養(yǎng)的原則就是四個字:樂天知命。
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于自然;知名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生命的價值。這些都清楚了,故不憂。
以下是摘錄百度介紹懷師的部分段落,我覺得很現(xiàn)實地說明了宗教對于人生的意義,值得參考,值得反省。
后面部分主要是弘揚“佛教”,和比較不同宗教意義,那段話我不敢茍同,故沒有摘錄,留下空白給大家思考,到底哪種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在當(dāng)今世界,人為追逐物質(zhì)財富而忙碌,自己則迷失在忙碌之中。人們逐漸把自己異化成物,生命成為物的附屬品。人們與自然疏離,與社會疏離,與家庭疏離,也與自己疏離,割斷了與精神家園的古老聯(lián)系。人們在表面上仍舊把幸福、成功或創(chuàng)造視作生活的目標,但實際上已沒有目標。人們愈益被空虛、焦慮、煩躁、寂寞、孤獨和絕望所煎熬,產(chǎn)生一種被美國社會學(xué)家彼德·勃格稱為“心靈的飄泊”的感覺。因此,如何安頓人的心靈,對完美人生來說已越來越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