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騎行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逐漸成為大眾廣泛參與的健身運動,國內(nèi)對騎行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一件騎行服要滿足兩方面的需求,即人體的需求和運動的需求。那你知道一件騎行服是如何誕生的嗎?
制作騎行服之前總有人想問那世界上第一件騎行服是怎樣的,那還得先來看看最原始的騎行服。
最早期的自行車由于被人類稱為“木馬”,自行車的車把設計成馬頭,車座設計成馬鞍,因為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人們夢想一種比馬更快的交通工具。這種對于“馬”的印象也表現(xiàn)在服裝上,最原始的自行車騎行服被設計成“騎士”的服裝:大禮帽、開叉的燕尾服等服飾并且騎車人手執(zhí)長鞭。燕尾服在當時是上流社會的禮服,騎行所穿著的燕尾服前身短,后身長,后襟下擺有斜傾的開叉,開叉原是為了上下馬方便,服裝的這種功能被引用到自行車的騎行上,穿上這種騎行服,人顯得氣度非凡,風度翩翩。這種裝束一般為男士的騎行穿著,女士在那個時期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是不被允許進行騎車運動的。直到1896年,才出現(xiàn)女性的自行車服。
早期的騎行服
跟傳統(tǒng)的服飾不同,騎行服要體現(xiàn)它的功能性,所以在制作工藝上會有所考究。
首先是設計,進行騎行服設計時,設計師必須注意觀察并取得使用者反饋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包括是否能夠保護騎行者身體不收損害,對各種不同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性以及騎行者穿著時是否具有較好的舒適性,是否有助于提高運動員的成績;潛在傷害環(huán)境下,人體的負荷、濕氣的控制、熱量的調(diào)節(jié)和紫外線的防護等問題。設計師還必須考慮運動出汗和停止運動后身體溫度下降的問題,成功的設計應該是功能性和外觀上的平衡。
設計師不僅需要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性技巧和有關服飾、紡織品的綜合指數(shù),同時應該具有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對于自行車騎行運動要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從文化的角度,全面了解運動員的需要,成功的設計應該是功能性和外觀上的平衡。
設計師進行騎行服的設計
再而是服裝材料的選擇,選擇面料的材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服裝設計的最終效果,作為設計者應該了解設計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人體在大量運動、出汗狀態(tài)下,化學纖維織物較天然纖維織物(棉、毛等)更有利于提高人體的著裝舒適性,尤其在濕傳遞方面的性能。騎行上衣面料通常采用滌綸和萊卡混紡,騎行褲通常采用COOLMAX等吸濕快干面料,并且襠部裝有護臀片,夏季面料要求輕薄柔軟、吸汗快干,秋冬季面料要求吸濕排汗、保暖透氣、熱絕緣性好的面料。(騎行服的面料技術可見:專業(yè)騎手應該知道的騎行服面料技術)
材料定好之后,衣服的設計稿一旦敲定,進入制版環(huán)節(jié)。目前采用服裝CAD制版,相比以前的人工制版,提高了精度和效率。做出來的衣服版型好不好,制版最關鍵,現(xiàn)代工業(yè)制版的樣板精度都保持在1毫米的誤差范圍內(nèi),之后,制版師和樣衣師能把設計師的想法變成現(xiàn)實。
制版
隨后通過熱轉(zhuǎn)印將圖案印到布料上,然后就可以進入騎行服生產(chǎn)的工藝階段:剪裁、縫制、整燙、整理。
自行車騎行服通常采用的是針織面料,針織面料需要進行預縮處理,即在一定濕度、溫度條件下停放一段時間才能裁剪加工,一般要求24小時,針織面料得到充分的自然回縮;有時,面料也可以通過整燙的方式進行預縮處理。對面料進行預縮處理,可以讓面料的內(nèi)部結構趨于穩(wěn)定,從而保證成品的外觀尺寸的穩(wěn)定性。
在進行面料裁剪時,首先要對主料與主料之間、主料與輔料之間、輔料與輔料之間,成套產(chǎn)品各件之間進行色澤差異比較。在準備剪裁之前還應仔細進行針織面料的準備與配料,并由專人負責,為以后的順利剪裁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布料裁剪完畢之后便進入縫制環(huán)節(jié)。騎行服的縫制常用到的線跡種類有包縫類、繃縫類、鎖縫類、鏈縫類。騎行服縫制加工中,由于面料具有獨特的性能、服裝的款式的多樣化,需要用多種性能的縫紉機才能完成符合要求的縫制。
到此一件騎行服已經(jīng)基本成型,進行整燙、檢驗、折疊、包裝各個環(huán)節(jié)之后,一件件漂亮的騎行服就輸往各地,呈現(xiàn)給車友了。
圖片源自SOBIK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