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是指公元前10世紀左右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qū)的游牧部族。中國先秦時代的古籍中,將月氏譯作禺知、禺氏、牛氏等,也有譯作月支的。
關(guān)于月氏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據(jù)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即《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氐"。
大月氏,應(yīng)該怎么讀?有人說讀“大肉之”,有人說是“大越之”?究竟讀什么?中國人大概爭論了幾百年不止。
前些日子,我再次碰上了這種爭論。幾個朋友小聚,閑聊西域古人逸事,一說到大月氏就發(fā)生了讀音爭論。
“氏、氐”二字應(yīng)該沒問題,讀古文時,除姓氏的氏、名人尊稱“某某氏”之外,氏與氐?;ビ?,讀音同氐,統(tǒng)讀zhī。問題在“月”字上。
個人認為,大月氏,讀音應(yīng)該“大越之”而不是“大肉之”。
其實,造成“月”字讀音混亂的原因是與古時月、肉二字難區(qū)分的結(jié)果。
肉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小篆,象動物肉形?!叭狻笔菨h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動物的肉。
月是象形字,古文月字像半月形。月,般指月亮或太陰。
一類是與月亮有關(guān)的,如:朔、望、朗。
一類是由肉(篆文中的月和肉很像)變來的,如肘、膽、腦、胳膊。
一類是有由舟(用得較少)變來的,如:朕。
附先秦文獻關(guān)于大月氏點滴:
《穆天子傳》:“甲午,天子西征,乃絕隃之關(guān)隥。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贝笠猓何髦苣峦鮼淼竭^祁連山下黑水(即弱水)河畔的“禺知之平”,受到了禺知人的熱烈歡迎。這是大月氏人第一次在傳說中和華夏文明正面碰撞。
《管子》記載,“禺氏”人手里有不少高級玉器,希望能以白璧和中原王朝做生意,“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
禺知、禺氏與“越之”、“肉之”哪讀音更貼近?不過,讀“肉之”也不能算錯,畢竟很多人都這樣讀,又讀了那么多年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