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中國,如果是籠統(tǒng)地談,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對中國需要從很多角度進行更加細分的認識。
大家說起禹一定是“大禹治水”,把治水放在第一位,司馬遷認為禹最主要的貢獻在于讓九州融為一體,光大了堯舜的事業(yè),他的仁德匯集了各族。
由此可見民間的認識和歷史學家的看法有很大的落差。
在有見地的歷史學家看來,治水的成就再大,也只是技術(shù)性、功利性的,這種功利性是屬于“術(shù)”這個層面的功績。
司馬遷像
把水治好了,變害為利,就能促成各地的交通、商貿(mào)、農(nóng)耕、畜牧業(yè)等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互通有無,這就出現(xiàn)了“九州攸同”這樣的盛大局面。
堯帝事跡,明代仇英《帝王道統(tǒng)萬年圖冊》
治水是在謀劃全局的大格局下進行的,我們?nèi)绻赐噶酥嗡澈蟮母拘栽恚?/span>那就屬于“道”的層面。大禹最大的功績在于他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劃、大勘查、大治理,使得“九州攸同”。而治水只是把這一切連起來的緣起的一個紐帶。
治水為什么會促成這么重要的結(jié)果?這就需要從中國的歷史地理的角度來認識中國。
在上古時代,中國發(fā)展主要是沿著三條大河展開的:最北面是黃河,中部是淮河,南面是長江。
黃河龍門地帶
水的流向由地勢決定,那就要講到山。古代的人主要的活動區(qū)域,大致上北面是從燕山山脈到陰山山脈南面,南面是從武夷山脈到南嶺的北面。
在中部,我們看到有一條南北向的太行山脈,把中國分割為東西兩邊,而秦嶺和淮河分割開來中國的南北。
山是決定水的走向,水把各個片區(qū)聯(lián)系在一起。
古人講究風水,風水的道理就源自山川風雨所決定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自然的規(guī)則。上面講的就是中國風水的基本格局。
中國山脈分布圖禹就是根據(jù)自然風水來把握中國的。我們先沿著他治水的足跡,把中國完整地走一遍。
《史記》的《夏本紀》記載,大禹的治水是從冀州起步,開始他最宏偉的事業(yè)。我們看看當時劃分中國分為九個州。是哪九個州呢?
第一個是冀州,它的名字是來自于古冀國,也就相當現(xiàn)在的山西的河津縣冀亭。
再往東走,第二個州是兗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山東省西部、河北省東南部、河南省東北一隅。
再往東是青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山東省中部、東部。
由此往南,就是徐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
再往南是揚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以及江蘇、安徽、河南省南部、湖北省東部、廣東省北部。
從揚州往西,是荊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湖北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北部、四川和貴州的一部分。
中國廣闊的山川地理
圖片來源: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
從荊州進入中原就是有名的豫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河南省黃河以南、湖北省北部、山東省西南與安徽省西北部。
再往上走,第八個州是梁州。相當于今天的四川省東部、陜西、甘肅省南部。
在繼續(xù)往東北方向走就是雍州,這是第九個州,地域范圍相當于今天陜西省中部北部和甘肅省的大部分區(qū)域。
這是按照一個順時針的方向把中國整整走了一圈,劃分出九州。這個劃分使得中國古代就稱作“九州”。
禹通過治水的活動,大大地拓展了中國的疆域,形成了史書上號稱“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span>的泱泱大國,構(gòu)成了中國的基本區(qū)域。
由此,我們跟隨著禹的足跡把中國的九州走了一遍,可以了解這九州的區(qū)域的范圍和土地肥沃的等級、在國家稅賦中起的作用,從這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地深入認識中國的國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