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方歌】桂枝甘草補心虛,兩手叉冒已澆漓,汗多亡液心陽弱,藥少力專不須疑。
【功用】溫補心陽,生陽化氣。
【主治】治發(fā)汗過多,心陽虛損證。
【方解】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溫助陽,甘草甘溫益氣,再助心中陽氣復生。二藥合用,辛甘化陽,陽復而陰濟,使心得以安寧。
【方證要點】
1.心陽虛損證:以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腹無痙攣而兼有胸滿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汗出或者有大發(fā)其汗的病史,氣短或憋悶感,面色蒼白,耳聾或者耳鳴,胃中悸動,按之則舒,嘔吐或者惡心不欲飲食。無口干口渴,小便清;舌質淡或嫩紅、濕潤,舌苔薄白或苔少,脈緩弱或沉細,或結代。
2.常用于心臟瓣膜病、神經衰弱、貧血、眩暈、癲癇、耳聾、心悸、失眠等屬于心陽虛損之輕者。
3.體質要求:虛性體質中一種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的類型。體型消瘦,肌肉不發(fā)達;皮膚濕潤,比較細膩,少光澤;腹壁薄而無力,但按之表皮較硬,腹直肌緊張;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舌面濕潤,舌苔薄白,黃煌教授稱之為“桂枝舌”;脈象以虛緩為多見。虛,指脈無力;緩,指脈不數(shù),有時相反較慢。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動感;容易頭昏暈厥;體力低下,容易疲勞,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痙攣),腹痛呈陣發(fā)性;容易失眠、多夢;對寒冷、疼痛敏感。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壓、血管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
【類似方證鑒別】
1.桂枝甘草湯與真武湯:都可以治療心悸。桂枝甘草湯證之心悸是因為汗出過多,心陽受損,陽虛程度較輕;而真武湯證之心悸為陽虛陰盛,水氣凌心,陽虛比較嚴重。
2.桂枝甘草湯與炙甘草湯:都可以治療心悸。桂枝甘草湯證是心陽虛損之輕證,可由太陽病發(fā)汗太過而致;而炙甘草湯證之心悸為氣血兩虛,必有神疲少氣、脈細結代等虛勞見癥。
3.桂枝甘草湯與小建中湯:都可以治療心悸。桂枝甘草湯證之心悸系新病,欲得按,按之可減輕,可由太陽病發(fā)汗太過而致;而小建中湯證屬于虛勞,心悸而煩,其悸已久,必有腹痛,脈弦。
【原文】
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醫(yī)案舉例】
1.低血壓案(劉永會醫(yī)案)
秦某,男,46歲。因頭暈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4年來血壓一直偏低,伴有頭暈,眼花,失眠多夢,健忘,渾身乏力,心悸,心前區(qū)壓迫感,用西藥治療無效。體檢:血壓85/58mmHg,余無異常。診斷:體質性低血壓。處方:
甘草15g,肉桂15g,桂枝15g,五味子25g,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壓有所上升,癥狀減輕。一周后血壓升為110/85 mmHg,癥狀消失,睡眠明顯好轉,自覺周身有力氣,精神愉快。鞏固治療1個月出院,后未復發(fā)。
2.心悸案(閆云科醫(yī)案)
李某,女,54歲。本有肝咳夙疾,近復事不遂心,肝氣郁結,肝木犯胃,嘔吐四日不止,且頻繁而劇烈。每嘔吐發(fā)作,汗水淋漓,頭發(fā)盡濕,胃液、膽汁盡皆吐凈,仍干嘔不已。肢體倦軟如泥,精神疲憊不支。某醫(yī)院謂神經性嘔吐、中度脫水。補液、鎮(zhèn)吐三日,嘔吐始止。自知神疲少氣非一日可復,惟心之動悸難以得忍,下床稍動即筑筑不寧,故雙手捂按心下以求輕快,不敢稍懈也。觀其舌象,淡白潤滑。診得脈來弦細無力,皆一派陽氣不足之癥。
汗為心液,由陽氣蒸化津液而成。嘔吐劇烈,汗出過多,心陽受損,故悸動不寧,喜手捂按。桂枝甘草湯為振奮離宮、汗多心陽虛損之治方,遂擬:
桂枝10g,炙甘草5g,1劑。
患者疑方藥輕簡,不能中病。余謂方證相吻,定有奇效,力催速服,已而果然。善后方擬炙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