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快速成長,資訊世紀即將來臨的今天,人類智慧的結晶--電腦,已進入千家萬戶,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工作、學習、娛樂都越來越離不開網絡。
現(xiàn)代的孩子出生在網絡時代,過早的接觸電腦是無可避免的。在現(xiàn)在社會,不會使用電腦即是二十一世紀的電腦文盲,將寸步難行。父母即擔心孩子學得不夠,跟不上別的孩子,又擔心孩子沉迷于網絡。
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電腦更是感興趣。BB只要一看到開著的電腦,就要來玩。學著大人的模樣摁摁鍵盤、移動鼠標。關于幼兒過早接觸電腦好不好,我查閱了一些資料。
沒有專業(yè)的定位好或壞,最大的害處就是影響視力,造成一些眼步疾病。那些3、4歲就戴著厚厚鏡片的孩子都是一只只小網蟲。
不過好處也不少,有說可以提高幼兒智力,有說可以提高自我學習能力,一些游戲可以鍛煉眼和手的協(xié)調性·····,眾說紛壇。還有很多專門為幼兒設計的電腦軟件。
有關業(yè)內人士認為:對兒童而言,電腦像是一架能和他們交談的電視,并可透過鍵盤、滑鼠控制它、利用它做事。幼童學電腦,就像學母語,他們最善長的學習方法是“先嘗試操作,再看看能利用它做什么事。”
同時,電腦更能幫助幼童保存人類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力,并將它延伸至成年。幼童仍處于視覺思考階段,視覺思考就是在心靈的“眼”中創(chuàng)造影像,為幼童設計的電腦軟件,利用彩色動畫表達非文字的觀念,正好配合幼童視覺思考性階段,比起成年人,學齡兒童較能用影像代替文字思考。雖然他們的技巧尚未成熟,但是,到了七、八歲,當他們改用文字思考后,創(chuàng)造力也會隨著逐漸消失。
其實幼兒對于電腦最初的認識是從游戲開始。業(yè)內人士認為:有些電腦游戲感覺只是單純的手眼配合游戲,似乎不具備任何的教育價值,事實上,這些手眼配合的感覺運動技巧,根據(jù)教育專家皮亞杰的理論,卻是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基礎,也往往是日常生活或一些工作領域中,必備的技巧。
這類電腦游戲雖然看似單純的手眼協(xié)調技巧的操弄,例如:“小精靈吃水果”或“賽車”,而事實上這些技巧只不過是游戲的開始而已。想要精通整個游戲,還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學習與認知過程。
比方說,因為游戲必須應付各種不可預測的偶發(fā)事件,玩游戲的人不僅要想辦法運用手眼協(xié)調的技巧去克服困難,還必須在不斷的嘗試錯誤與觀察中,發(fā)覺每種障礙的本質,并歸納出所有物件的行為特征和規(guī)則,這種歸納、整合、多方思考與決策判斷的技巧,正是實際生活中,最需要的能力。
據(jù)有關研究成果顯示:三歲的兒童已具有“玩”電腦的能力;四歲的兒童已具有“使用”電腦的能力;而五歲的兒童已具有“設計作業(yè)”的能力。現(xiàn)在是資訊時代,在我們的上一代,沒學電腦是一件很吃虧的事,何況是兒童呢?因為電腦可以幫助我們處理資料,做一些比較復雜的事,我們也可在電腦中得到娛樂。
不管怎樣,我覺得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需要父母把握好度,合理的利用,正確的引導,從小要培養(yǎng)孩子健康良好的使用電腦習慣,早點接觸也不是大問題。
專家建議:幼兒使用電腦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使用完電腦后最好多做眼部運動,比如眺望遠處、按摩眼周穴位、或閉目小歇。
讓我看看里面到底有啥好東東
這只小老鼠好像不太靈光耶
還會出字哦!雖然我不認識
媽媽說只能玩10分鐘,不是說30分鐘嗎?媽媽把那20分鐘給貪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