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的歷史地位很高。舉個簡單例子,在朱熹之前,人們只知道有《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但在朱熹之后儒家的經典著作就變成了《四書》《五經》,加上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而且舉子們參加科考的教材也是采用的朱熹批注版。
朱元璋創(chuàng)立大明朝后,把程朱理學確定為了朱家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及至清朝順延。由此程朱理學極500年之盛,達到了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最高地位。
程朱理學其本身的出發(fā)和落腳都是良好的,都是教化人們從善的,是希望人們以圣人為榜樣的。遺憾的是,從明朝開始,被官僚政客過分解讀后,驟然間就成為了束縛人們思想的武器。因為其教化人的核心思想是“存天理、滅人欲”,這不僅對達官貴人有要求,也對平民百姓有要求,甚至對皇帝大人都有要求。
打開新浪新聞,查看更多前文我們講過,程朱理學之“理”,是宇宙的終極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同時“天理”,是封建道德原則及封建等級制度的總稱。這本身并沒有錯,然而如果非要通過“滅人欲”,來“存天理”,就有些不符合人性了,尤其是不符合人性的自由了。希望人人都成為圣人,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再說,為什么不可以成為科學家呢?
由于本身就做不到,所以程朱理學慢慢就成為了教化人的一個幌子,一些道學家道貌岸然使之成為了單純只要求別人去做的思想。 “人人遵循”變成了“寬己律人”,焉有不失敗的道理。
王陽明是中國哲學史上的標志性人物。據(jù)說,他小時候就立志做圣人,而不是科舉仕途。在龍場悟道后,提出了“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的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主要內容的陽明心學。
打開新浪新聞,查看更多“知行合一”是當前我們所熟知的一個成語?!爸奔戳贾?,并不單純是“知道”的意思,而是熟知并把正確的思想的裝在自己心里面。“行”即行動。“知行合一”就是把正確的思想運用到實踐中去。
打開新浪新聞,查看更多“知行合一”之所以在當時及對后世產生了廣泛深遠影響,根本原因就在于強調:內心的認知要落地到外在的行動上,絕對不能光說不練,只做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打開新浪新聞,查看更多同時,王陽明先生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是平叛了寧王朱宸濠蓄謀多年的謀反,在軍事上取得了空前絕后的戰(zhàn)績,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為數(shù)不多的人之一,更加提升了王老師人格與學識的魅力。
王陽明老師給中國哲學史上帶來一股清新,讓人在黑暗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讓后人高山仰止、欽佩不已。
那么陽明心學完敗程朱理學的原因是什么呢?簡單說,是政治的需要,是封建王朝統(tǒng)治工具的需要。盡管陽明心學與中華文化之核心之“天人合一”高度契合,符合人性需求,但卻如星星之火,始終未成燎原之勢。不得不說,這是封建社會的悲哀。
打開新浪新聞,查看更多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