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似乎比往年都要熱一些,走到哪里都感覺被熱風包裹著。
夏日宜讀史,冬日宜讀經。
在燥熱的夏日,我卻挑了《周國平論教育》和他的《人生哲思錄》放背包里,陪我一路北上南下。
什么是一本正合你心意的好書?
讀的時候,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作者所說的,正是你所想的,但沒法表達出來的??粗車较壬臅褪沁@樣的感受。
周國平先生不是老師,不是教育家,但他作為哲學家,站在哲學的群峰之上,俯看當今的教育,有著不一樣的視角和意味。
作為一名培訓講師,其實我一直以來,時不時在思考,培訓與教育,有沒有區(qū)別,除了培訓的時長不一樣,有沒有根本的差別?
很幸運,我在周先生的書里,找到了答案:
“教育和培訓是性質不同的兩件事:培訓是以職業(yè)為目標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教育是真正的人的形成,精神屬性的生長,成為人性意義上優(yōu)秀的人。”
用通俗的話來理解,培訓是培訓人學會做事,教育是教育人學會為人,這就是根本的區(qū)別。
基于這個區(qū)別,周先生下了一個結論:“培訓有必要,但如果培訓成為教育的全部,真正的教育就不存在了?!?/strong>
由此可見,教育遠遠高于培訓,重于培訓。
理解了區(qū)別,那么如何看待呢?我想談談三點個人的看法:
01 培訓師不只是要做好培訓,也要學著做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培訓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影響是在精神上。
為什么呢?
第一個理由,企業(yè)組織的培訓,好多時候需求并不匹配,來聽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需要學的人。我就遇到不少這樣的情況,真要學的人沒時間參加,只好隨便安排一個有空的人來打醬油。那你講再多知識,人家回去根本不需要用,那對他有啥意義呢?
第二個理由,成人學習的特點,遺忘速度非???,你教的知識,其實沒過幾天,就還給你了。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和大哲學家懷特海都說過同樣意思的話:
“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strong>
如果一段時間過后,學員什么都沒記住,甚至都忘了你是誰?那么,你不是白培訓了嗎?
如果過了很久,學員還能想起你,甚至每當想起你時,盡管并不記得你曾經講過什么,但內心依然充滿了力量,那么,說明你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這就是教育。
上周給中國銀行培訓結束后,晚上收到一位學員的微信:
“謝謝您陳老師,人快到40,面臨很多困惑,內訓師學習中,是您帶我領略不一樣的人生,讓我感受到生活和事業(yè)還有很多需要充實和學習的地方,又一次找到動力,再次明確方向,相信未來可期。”
每當收到這樣的留言,我明白,我在嘗試著做教育了。
02 培訓師有使命做教育
周國平先生說:生活中有兩個傳承高貴的圣殿,一是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二是擺滿大師作品的圖書館。
所以,能夠對人產生影響的,一是好的書籍,二是好的老師。
但是信息化時代,大多人習慣于沉迷手機和短視頻,很少能靜下心,通過閱讀來自我覺醒。
那么走上講臺的培訓師們,有使命和責任,以正向的力量,去喚醒更多心靈。
昨晚中國電信內訓師張桂萍老師,跟我說她前年培訓的學員,給她寄來了一箱李子,還想把李子再寄給我,與我分享呢。我婉言相謝,這是她用心點亮課堂,收獲的盛夏果實。
將培訓做成培訓,是基本要求。將培訓做成教育,是使命情懷。
03 培訓師用言傳身教,做好教育。
如何做好教育呢?絕對不能是直接說教。
周國平先生同樣給出了答案:
“老師自己是一個熱愛智力生活、對知識充滿興趣的人,才能夠在學員心中點燃同樣的求知熱情。
老師自己是一個人性豐滿、心靈豐富的人,才能夠用貼近人性,啟迪心靈的方式去教學生?!?/strong>
所以,想要做好教育,唯一的方式是身教。先做人再教人,先正己再正人。
周國平先生在書中,曾經對幸福的人,下了一個定義:
“作為一個生命,要有健康的生命態(tài)度。
作為一個精神性的存在,要有自由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我認為這樣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希望我們更多的好講師,做這樣幸福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光能做好培訓,更能做好教育。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讀書、教書,照亮課堂。
從明天起,關心課程和學員。我有一所教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7月24日晚,小胡子寫于河北邢臺熱電廠招待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