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長篇第五·四(96)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錢穆譯】有人說“雍呀!他是仁人,可惜短于口才?!毕壬f:“哪里定要口才呀!專用口快來對付人,只易討人厭。我不知雍是否得稱為仁,但哪里定要口才呀!”
【楊伯峻譯】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卻沒有口才?!笨鬃拥溃骸昂伪匾诓拍??強嘴利舌地同人家辯駁,常常被人討厭。冉雍未必仁,但為什么要有口才呢?”
【傅佩榮譯】有人說:“雍這個人,可以行仁但是口才不夠善巧?!笨鬃诱f:“何必需要口才善巧?以伶俐口才與別人爭論,常常引起別人的厭惡。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行仁,但是何必需要口才善巧?”
這里的“佞”是指口才好,巧辯,中性詞,非為貶義。“御”,對付、抵擋的意思。
冉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魯國人??鬃拥茏?,為人敦厚,氣度寬宏,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雍也,可使南面。”他和孔子的另外二個弟子冉耕、冉求是兄弟,世稱“一門三賢”。
本章是講仁和佞的關(guān)系,佞的人巧言令色,但不一定仁;仁的人,很可能訥于言而不佞。雖然二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但孔子明確說,一個人有無仁德,與佞無關(guān),而且往往佞“屢憎于人”,會產(chǎn)生不好的后果??鬃雍脦讉€得意門生好像口才都不好,如這里說的冉雍,還有“如愚”的顏回,“也魯”的曾參等。這些人一個共同的品質(zhì)就是德行修養(yǎng)高,但口才不是很好。
實際上我們身邊有很多能言善辯之人,但他們給人的印象是不實在,有夸夸其談的嫌疑。中國人相對內(nèi)斂,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保ā墩撜Z·為政13》),“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22》),“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span>(《論語·里仁24》)都是講言行一致,說到必須做到,做好了再說。而那些能說會道的人卻與這樣的儒家文化背道而馳,孔子最注重的是仁德的培養(yǎng),“巧言令色”往往“鮮矣仁!”
公治長篇第五·五(97)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弊诱f。
【錢穆譯】先生欲使漆雕開出仕,漆雕開說:“我對此事還不能有自信呀?!毕壬犃撕芟矏?。
【楊伯峻譯】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他答道:“我對這個還沒有信心?!笨鬃勇犃撕軞g喜。
【傅佩榮譯】孔子安排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啟對于做官還沒有信心?!笨鬃勇犃撕芨吲d。
詳細解釋一下““吾斯之未能信”,斯,此,指做官這件事。之,之于。信,自信、信心。整句譯成:我對于做官這件事還沒有足夠的自信。言下之意是說,我的學(xué)問修養(yǎng)還不足以支撐我去做官,我仍需努力提高自己,所以孔子聽了很高興。他高興的是漆雕開沒有熱衷仕途,在能力不具備的情況下倉促從政。如果這樣就與孔子的“為政以德”相違背,雖然是孔子安排、推薦的漆雕開去做官,但漆雕開謙遜的品德也讓孔子大為贊揚。
漆雕開,字子開,又字子若。春秋時魯國人??鬃拥膶W(xué)生,以德行著稱,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有人說,孔子的學(xué)生都很古怪,比如“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參;“如有復(fù)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的閔子騫;“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的澹臺滅明等。實際上他們并不是古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自身德行的修煉,積極要求上進,能夠堅持原則,反求諸己。他們深受孔子影響,努力使自己行在人生正途上。
本章在今天的意義也很明顯,有些人明知自己能力不夠,卻為了功名利祿,想方設(shè)法為自己謀求一官半職。明知道某些職位不適合自己,卻絞盡腦汁嘗試謀取。這些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志向、放棄自己的追求的人,他們的人生格局一定不會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