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儒家學說,很早我就囫圇吞棗的讀過《四書五經(jīng)》和王陽明的《傳習錄》等,讀書也是因為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和自己所學專業(yè)無關(guān)的三線工廠,一種想擺脫心理上焦慮的求索,好像也沒有讀懂多少。后來也常常閑暇翻翻這些書,說這些的目的是想說對儒學的知識雖不能高攀專家之流,但基本知識架構(gòu)是有的。
因為對定義為國學的“儒家”持有異見或是進行批判,即使在當代中國,也屬有掘人先祖之墳的“大罪”,會招致網(wǎng)絡(luò)上的圍毆或是吊打、謾罵。?
因此先戴好頭盔,防止被打的頭破血流。
其實在讀各種歷史書籍時,一直令我困惑的是,為什么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卻從來沒有穩(wěn)定持久的發(fā)展歷程,始終是沿自制的一種“歷史周期律”走螺旋路?由此就說我們的民族、或人種太差?如此思考也是癡心妄想。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應(yīng)該說得上是非常的了不起,窮盡各種智慧與犧牲在亞歐大陸板塊上,給我們留下了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自然條件都屬最優(yōu)的這一大片國土。
如果大家讀史走心,就會發(fā)現(xiàn)儒家?guī)Ыo中華的并非福音,而是僵化、封建,間接成為中華文明走向頹敗的源頭。
對儒家進行過深刻思考并非已經(jīng)被毒化的國人,最早應(yīng)該是西方眾多的傳教士。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他大學畢業(yè)后來中國傳教,在中國居住過20多年,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居住在山東農(nóng)村。20年后的1892年,他出版了《中國人素質(zhì)》一書,在美國引起轟動。他對中國農(nóng)村現(xiàn)狀的熟悉,可能超過了國人。此書就是在他詳細考察了中國農(nóng)村后,當然也有其他地域?qū)懗傻摹?906年3月6日,西奧多.羅斯??偨y(tǒng)在白宮設(shè)宴款待史密斯時,他用情真意切的言辭、激烈雄辯的口才,說服羅斯??偨y(tǒng)把庚子賠款退還給中國。羅斯??偨y(tǒng)聽取了他的建議,推動議案在美國國會通過,才有了今日的清華大學。給大家介紹此事,是為了說明亞瑟.史密斯是一個有正義感的美國人。
他在書中對儒家的褒揚多過指責,但是他后來表述的觀點也說明了,在100 多年前史密斯和眾多外國人,就考察到中國的落后面貌,和儒家思想矛盾混亂成就的落后文化息息相關(guān)。他匯總眾多西方傳教士、漢學家的觀點后,在書中寫道:“在悉心考察了中國的一切現(xiàn)狀之后,最友好的批評家也只能無可奈何,但又不無悲哀的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儒學的最終結(jié)果就是中國’?!?/p>
也許有人會用相反的觀點來批判,但如果我們沿著歷史的脈絡(luò)回看下,從儒學成為鉗制國人思想歷程, 也許會有所觸動予以反思。
儒生迂腐、迂闊這是漢高祖最為反感之處,因此在他的軍中,儒生會竭力掩蓋自己的面目。最為典型的就是叔孫通,作為秦二世的博士,后投劉邦。
到了文、景帝朝,儒家雖有抬頭,但由于皇帝們好“清凈無為”的黃老學說,儒家也沒有形成大氣候。
只是到了漢武帝,儒家才開始登堂入室。漢武帝聽從了大儒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專制口號,儒家才正式成了統(tǒng)治者手中鉗制人民的手段。但是,仔細觀察漢武帝及到漢末的線條,就會發(fā)現(xiàn),漢武帝口中喊的是“獨尊儒術(shù)”但治國上用的“純法家”策略,因此就有了對漢武帝“外儒內(nèi)法”的評價。漢武帝典型的手法,錄用官員講究儒學,管理官員和國政采用法家。漢武帝后的昭、宣帝也都是忠實沿用了漢武帝的治國手段。但是當?shù)搅藵h元帝,漢朝的“外儒內(nèi)法”轉(zhuǎn)為“內(nèi)外皆儒”,中華悲劇從此鑄就。
我們看今人寫成的西漢歷史,一般把漢宣帝、漢元帝作為由盛轉(zhuǎn)衰的分界線,分為兩個時期。宣帝是“中興之主”,維持發(fā)展了西漢平穩(wěn)向上的局面,但從元帝開始,西漢開始衰落,所謂“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边@種說法確實總結(jié)的到位,那么原因何在?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漢書》“元帝紀第九”中小故事。漢元帝劉奭(shi)是漢宣帝在民間時生的嫡長子,在其二歲時,漢宣帝繼承了皇位,劉奭八歲被立為皇太子。劉奭成人后性格柔弱而好儒學,他看到宣帝重用的大臣,都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吏,以刑名治理國家,把有些只是說了些不合適話的儒生給殺了。于是,在家宴時,劉奭就向漢宣帝進言:“父皇持刑太重,應(yīng)該多用些儒生?!?宣帝聽后勃然大怒的說:“漢家治國自有一套制度,霸道與王道兼而并重,怎可僅靠儒家的仁德,以周禮治國?況且,俗儒不識時務(wù),喜歡以古非今,用名實迷惑世人。處理具體事務(wù),需要臨機應(yīng)變,儒生卻不知道如何應(yīng)對,怎么能重用他們這類人?”宣帝悲嘆道:“將來亂我漢家天下的,一定是太子。”宣帝一度想廢太子,另立像自己的淮陽王劉欽,宣帝說:“淮陽王劉欽明察事理,好法家學說,做事情像我。”可惜的是宣帝最終沒有換太子,因為劉奭是他落難民間時生,加上其母許皇后又早早被霍光女兒毒死。但是父愛之私仁,最終毀掉了漢家天下。
劉奭即位皇帝后,雖然憑借宣帝留下的遺產(chǎn),支持了一段時間,但是他重用儒生,內(nèi)外皆儒帶來的惡果,為日后敗亡打開了加速通道。大家都知道的提出“明犯強漢,雖遠必誅”?,為國家立下赫赫戰(zhàn)功西域都護甘延壽,校尉陳湯的悲慘遭遇,就是由于身邊的大儒匡衡和石顯阻礙。更為可悲的是,元帝處理國政,決策時常常被儒生的儒家高論嚇阻,捆綁。
從這些小事就可看出“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絕對有理,其原由也不言自明。
儒家現(xiàn)在又被人鼓吹為“國學”?,想用儒家思想重新統(tǒng)一國人意識,我們該哭還是該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