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探索心靈奧秘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述評(二)

探索心靈奧秘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述評(二)

《白癡》

寫作背景與故事倩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旅居歐洲期間開始擬訂他的長篇小說《白癡》的寫 作計劃的。他把這一題材比擬為一個古老的傳說,而主人公梅什金公爵就是 傳說中的基督,只不過這個古老傳說的故事是在更為殘酷的現(xiàn)實背景中展開 的。
  1868 年初,他的構思已完全成熟。他把這個即將問世的新小說的主題思 想概括為:描寫極其美好的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古老的題材,也是一個 艱難的題材。他把這部小說獻給了他的外甥女,一位心地純潔的小姑娘,索 菲婭·亞歷山德羅夫娜·伊萬諾娃。
  事實上,這部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據(jù)他在服完苦役后,在塞米巴拉 金斯克與瑪麗亞·德米特里耶夫娜所進行的那場驚人動魄的戀愛中所受到的 精神刺激寫出來的。在他看來,這次戀愛使他受到的精神刺激比死亡還要強 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他與瑪麗亞的那場別扭的婚禮。在那 場婚禮上,其中的一位證婚人便是他的情敵,那個年輕的中學教員。這在一 定程度上給結婚儀式增加了緊張氣氛,也使這次婚禮充滿著復雜的內(nèi)心悲?。航侵稹⒓刀?、敵意和強烈的欲念。這種內(nèi)在的悲劇深深地印在了敏感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意識中。他甚至神經(jīng)質地想到,那個被他斗敗了的中 學教員會不會因嫉妒而將瑪麗亞殺死。這場充滿悲劇氣氛的婚禮在陀思妥耶 夫斯基頭腦中不斷地閃現(xiàn)著,最終它變成了《白癡》中梅什金公爵與納斯塔霞的那段悲劇性的婚禮場面。
     “這時她驀地大叫一聲,從臺階上跑下來,向人群猛沖過去。護送她的人都嚇得目瞪口呆,看熱鬧的人趕快給她讓開路,在離臺階五六米遠的地方, 羅戈任突然出現(xiàn)。納斯塔霞·菲利波夫娜在人群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目光。她發(fā)瘋 似地跑到他跟前,抓住他的兩只手。‘救救我吧!把我?guī)ё?!到哪里都行,快?#8217;羅戈任幾乎用胳膊把她抱了起來,一直抱到馬車跟前。” 這場婚禮為小說的結尾作了強有力的鋪墊。幾個小時以后,羅戈任出于
嫉妒將納斯塔霞殺死了。梅什金公爵與他的情敵在他們共同的情人的尸體旁見了最后一面,相互間充滿深厚的同情。接著兩人消失在瘋狂的黑夜中。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結尾。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先構思成熟的就是這個結尾,這是從他的那場刻骨銘心的婚禮場面衍化而來的。用陀思妥耶夫斯基自 己的話說,他就是為了這個結尾寫出了《白癡》這部小說的。
  此后十幾年產(chǎn),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被這個結尾折磨著。全篇小說的構 思過程顯得緩慢而又痛苦,然而,在長期的構思中,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卻愈加 平穩(wěn)、嚴整,既充滿戲劇性又顯示了生活的豐富多彩。
  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梅什金,窮困潦倒到了無 以為生的地步,而且患有癲癇病。有個慈善家將他送到國外去就醫(yī)。幾年后, 他如基督降臨人世般地返回了彼得堡。
  梅什金在顯貴的近親葉潘欽將軍家里看到了美貌出眾的納斯塔霞·菲利 波夫娜的一張照片,她是彼得堡有名的風流女子,有人正打算把她嫁給葉潘 欽將軍的秘書伊沃爾金。聰穎敏感的梅什金立即在這位不平凡女子的面龐上看出了一種內(nèi)心痛苦的表情。 這個漂亮女人的人生際遇是十分悲慘的。她自幼父母雙亡,淪為孤兒,富商托茨基將她撫養(yǎng)長大,并把她當成了消遣娛樂的工具。這個才智出眾, 意志堅強的姑娘對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充滿了義憤,她力圖從虛假偽善、厚顏 無恥的環(huán)境中掙脫出來,重新獲取深厚的感情與精神上的幸福。在跟梅什金 公爵邂逅之后,她發(fā)現(xiàn)了純潔的梅什金迥異于彼得堡污穢的上流社會的人 們,于是她愛上了他。
  梅什金公爵認識納斯塔霞之后,對她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這是一種充滿 憐憫的愛意。為了把她從驕奢淫逸的彼得堡上流社會中解救出來,梅什金請 求納斯塔霞做她的妻子。但納斯塔霞對他只報以一種欽慕之情。她自潮地說 道:“托茨基的情婦是不會戕害一個孩子的。”她不愿意讓一個純潔如孩子 一樣的人因為自己而受到牽累。她把自己對梅什金的愛情沉浸在縱酒狂歡中了。
  年輕而熱情奔放的百萬富翁羅戈任瘋狂地愛上了納斯塔霞。由于不敢奢 望把自己曾蒙受過恥辱的命運同一個光明磊落,品德端正的人的生活命運結 合在一起,納斯塔霞放棄了梅什金,而接受了落拓不羈的羅戈任的祈求。然 而,她又拭圖能夠使梅什金公爵得到幸福,于是她設法促成梅什金與葉潘欽 將軍的女兒阿格拉婭的婚事。然而,她未能成功。梅什金對納斯塔霞與阿格 拉婭都充滿了友好的感情,但梅什金最終站在了蒙受著侮辱與痛苦的納斯塔 霞一邊,他們站在了幸福的大門口,梅什金帶著她去舉行婚禮。然而,納斯塔霞還在為自己蒙受過的恥辱惴惴不安,她在尋覓著擺脫精神困境的出路。因此,當羅戈任出現(xiàn)時她束手無策。然而她內(nèi)心是真正愛著 梅什金的,當她坐上馬車與羅戈任一同離去時,她向梅什金吐露了心聲;“再 見吧,公爵,你是我一生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好人!”羅戈金在絕望和嫉妒心 的發(fā)作下殺死了納斯塔霞。一個美的形象被這個丑惡的世界毀滅了。

人物形象

  小說的主人公梅什金公爵是作者精心描繪的一個理想人物,他謙虛、誠 實、敏感,同情一切被欺凌與被侮辱的人們,渴望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與 和睦,他是兒童的朋友,病人和“墮落者”的保護人。正因為如此,他才被 社會上所有那些過著榮華富貴生活的人視為“傻瓜”、“白癡”和微不足道 的小人物。
  在小說中,梅什金公爵的形象是以一個“可憐的騎士”的面貌出現(xiàn)的, 在他身上有著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是他的純潔善良與解救不幸的人們走出 苦難的美好愿望;其二是他病弱的身軀所象征的對丑惡現(xiàn)實的無能為力。在 他身上顯現(xiàn)的這種欲望與力量無法統(tǒng)一的矛盾,注定他必將是一個悲劇性的 人物,注定了在這個拜金主義的世界上,他不得不聽命于苦難、絕望和毀滅 的普遍規(guī)律。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這一藝術形象,表達了他的這樣一個思想: 在那個追逐暴利、淫佚放蕩和充滿罪惡的王國里,心靈美好的人往往都命途 多舛,屢遭不幸。
  梅什金在精神生活方面達到了崇高的境界。梅什金出現(xiàn)在彼得堡的上流 社會中,宛如一位君子出現(xiàn)在作孽多端的罪人當中,他被眾人視為“白癡”, 然而正如阿格拉婭所說,“在氣度豁達、心地忠厚和誠實可信方面”沒有人
能夠和他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出色地表現(xiàn)了這位傻瓜的可親可愛的性格和 令人傾倒的魅力,他仿佛凌駕于人類情欲的搏斗之上,他身上充滿了熱情, 內(nèi)心充滿了智慧。
  在這個小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的影子。眾所周知,堂吉訶 德是一個沒落的小貴族,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把自己想象為游俠騎士,認為自 己的使命就在于把世界上一切受壓迫受苦難的人們從殘酷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 解救出來。他維護正義,渴望普天下人都得到幸福,同時他對美貌的杜爾西 內(nèi)婭也充滿了純潔的騎士風度的愛。人們往往把堂吉訶德理解為一個喜劇人 物,然而從其對最高理想的向往與他所不具備的能力看,他誠然是一個悲劇 人物。作有雨果認為,塞萬提斯在內(nèi)心深處是深深同情堂吉訶德的。陀思妥 耶夫斯基也是非常喜歡這個藝術形象的。他這樣評價這部作品:“這是人類 天才所創(chuàng)造的一部最偉大最令人感到悲傷的作品。”無疑,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他的主人公身上貫注了一種堂吉訶德式的精神,對最高理想充滿了執(zhí)著的 力量,其越執(zhí)著,悲劇性就越強烈。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梅什金公爵的形象所進行比照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形 象,是基督的形象。在關于這部小說的筆記里明確地寫著;梅什金公爵是基 督。作者是把自己在幾十年的宗教思索中形成的基督觀念加在了他的主人公 身上。梅什金從國外治病歸來,無異于基督降臨在沸騰著邪惡情欲的、烏煙 瘴氣的生活里。于是梅什金便成為了一個絕對的好人,因為他是以神的形象 顯現(xiàn)于人間的,作者將他寫成了人類美好道德的一個范本。作者對此曾經(jīng)寫 道:“小說的主要意圖在于描寫一個真正美好的人。再沒有比這更困難的事, 特別是現(xiàn)在。一切作家,不僅我國的,而且包括一切歐洲的在內(nèi),一描寫到 真正美好的人,就總要躲開,因為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美好的人得有范本, 可是,不管我們的或是文明歐洲的范本,都遠沒有產(chǎn)生呢。”現(xiàn)在,在作者 的筆下產(chǎn)生了這樣的范本,而且是以基督的形象為楷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的宗教觀念得到了完全的闡釋。
       為了使自己的主人公更為形象生動,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本人的許多特點都加在了梅什金公爵的身上。梅什金的疾病,外貌特征以及道德哲學觀點 都無一不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強烈的外在特征。梅什金的族譜幾乎就是陀思 妥耶夫斯基家族的編年史。
       可以這樣說,梅什金這個形象是堂吉訶德、基督與作者本人的三位一體。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的直接寫照。 納斯塔霞在這部小說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她的命運構成了小說全部情節(jié)的核心,一切情節(jié)線索都圍繞著她而展開,她又是一切行為和事件的推動因素。
  這是一個美貌絕倫的女人。我們最初是在給了梅什金以難忘印象的那張 照片上認識她的。“照片上是一個真正非常美麗的女人。她穿著一身淡雅宜 人的黑綢衫,被照了下來;看來象是深亞麻色的頭發(fā)梳成簡單的家常式樣; 黑而深凹的眼睛,沉思的額;臉部表情是熱情的,仿佛是高傲的。她的臉有 點消瘦,或許還蒼白??。”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里所進行的肖像描寫,無 疑帶有極大的心理分析成分,“沉思的額”,“臉部表情是熱情的,仿佛是 高傲的”,這些描寫都為這個“美麗如皇后”般的女人在美的外表上蒙上了 一層神秘色彩。無怪乎梅什金會驚叫道:“一張不可思議的臉!”當他見到 納斯塔霞本人時,更加注意到她的美貌上所籠罩的另外一層東西。“這張臉
仿佛含蓄著無邊無際的驕傲和輕蔑,幾乎是憎恨,同時又有一種信賴的東西, 非常純樸的東西;當你看到這張臉時,這兩方面的對照甚至好像引你發(fā)生一 種憐憫。這種眩目的美甚至是不可忍受的,這蒼白的臉,幾乎是凹陷的臉頰 和燃燒的眼睛的美;奇怪的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展示納斯塔霞“眩目的” 外在美的同時,也把我們引入了她的內(nèi)心。我們在她的臉上讀出了她內(nèi)心里 “憎恨”與“善良”之間的強烈沖突。
  納斯塔霞是美的象征,然而這美卻被無情的置之于丑惡黑暗的環(huán)境中。 當她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孤零零留在世上的孤兒時,就被靈魂丑惡的富商托 茨基所覬覦,一俟長大,便成了他消遣娛樂的玩物。她所置身的彼得堡上層 社會充滿了太多的卑鄖與齷齪,那些富商或是將軍無不覬覦著她的美色。然 而,這的確是一個出污泥而染的形象,而尤其因為其身處于丑惡環(huán)境卻仍能 保持自己品性的純真而更顯其心靈的美好。她有著純潔的理想,有著對美好 生活熱切的向往。她也喜歡讀書,具有著敏銳的審美判斷力和深厚的文化素 養(yǎng)。這一切決定了她心地善良的品性。對于丑惡的外在環(huán)境,她表現(xiàn)了深深 的憎惡與頑強的反抗。結識梅什金,使她發(fā)現(xiàn)了她所遇到的第一個內(nèi)心世界 極為高尚的人,她蘊積已久的對美好純潔的生活的向往使她很快就愛上了這 個純潔如孩子一樣的人,也使她對簇擁在她周圍的托茨基、葉潘欽和伊沃爾 金們產(chǎn)生了更為強烈的反抗。“這樣的美是一種力量??用這樣的美可以把 世界翻個個兒。”納斯塔霞心乎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然而,黑暗社會的勢力 畢竟太強大了,納斯塔霞根本無法逃脫注定被毀滅的悲劇。
       一場對納斯塔霞的婚姻進行買賣的活動正在公然進行。金錢的貪欲沉迷了所有的人。這個社會被金錢的權力控制著,一切都可以用金錢來買賣,包 括榮譽,也包括婚煙。納斯塔霞孤零零站在向她露出牙齒,想收買她,出賣 她,靠她的美賺錢,吞吃她的美的狼群之中,她在反抗,在爭斗。小說中有 一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將納斯塔霞的反抗精神強化到極點:她將羅戈任的 10 萬盧布的一包鈔票扔進了火里。納斯塔霞宛如一個奮起抗暴的英雄,將金錢 對人的魔鬼般的支配權投入了烈焰,面對著那些被金錢所奴役的上流社會的 人們,這個病弱的女子顯示出她的烈女本色。然而,善良的納斯塔霞不愿意純潔的梅什金公爵被自己“托茨基的情婦”的壞名聲所玷污,她內(nèi)心里愛著梅什金,卻無法真正投入他的懷抱。納斯塔 霞的悲劇在于:天生麗質卻身處淤泥之中,有所愛戀卻不敢大膽追索。這是 美被毀滅被摧殘的悲劇,是美無力掙脫被扼殺的命運的悲劇。當羅戈任懷著 嫉妒的心情殺害了納斯塔霞以后,這個悲劇達到項峰。
  羅戈任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塑造的一個十分復雜的形象。他帶有許多陀 思妥耶夫斯基所熟悉的苦役犯的特征。這個形象體現(xiàn)著一種容易沖動的,不 可遏止的強烈情欲,這種情欲在抗爭激烈的時候往往轉化為毀滅性的自發(fā)的 嫉妒。他身上有一股“會給別人造成災難的熱情”,有一種縱欲無度的本能。 這個人物會使我們想起莎士比亞筆下的奧塞羅。他的外貌特征似乎也是 奧塞羅的變種:頭發(fā)卷曲,烏黑發(fā)亮,鼻子扁平,顴骨隆起,面孔下半部流 露出粗野的表情,兩只眼睛炯炯有神。作者不止一次地稱他為“黑色的摩爾 人”,“性格陰郁的人”。他天性粗野,熱情洋溢,熱衷于追求強烈的刺激。 他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不善于抑制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他像一陣輕風似地在生
活的曠野里自由自在地飄蕩。 這是一個充滿感情而又極易將感情轉化為仇恨的人。他是以一種買賣的手段得到納斯塔霞的,他被她的美貌所陶醉所震撼,他對納斯塔霞的愛幾乎 到了瘋狂的程度。當他明白納斯塔霞一直對梅什金懷有深情厚愛以后,他決 定要殺死她,他的瘋狂的愛瞬間便變成瘋狂的嫉妒。然而,梅什金的高尚行 為感化了他,他內(nèi)心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并準備放棄殺人的計劃。為此他 還與梅什金結拜為兄弟,并讓年邁的母親為梅什金祝福。羅戈任的心中漸漸 產(chǎn)生了自我犧牲的崇高感情。然而,這種自我犧牲卻在無時無刻地折磨著他, 他無力擺脫這種折磨。他在與自己內(nèi)心的邪惡進行著搏斗,然而,他最終無 力戰(zhàn)勝那邪惡。當他把納斯塔霞從梅什金的婚禮儀式上帶走以后,他的嫉妒 心終于在死一般寂靜的白夜里以不可阻擋之勢迸發(fā)出來,他使納斯塔霞那顆 純潔而又猶豫的心永遠停止了跳動,等待他的是漫漫無期的苦役生涯。
  小說的結局是悲慘的,梅什金公爵真的變成了白癡,納斯塔霞永遠閉上 了眼睛,羅戈任走向了苦役場,一切美好的東西,一切有人性的東西都被無 情地毀滅了。這種悲劇的根源來自于社會,也來自于悲劇主人公的內(nèi)心。
  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他們共同地表現(xiàn)了個人面對自身的無能為力感。梅 什金公爵有著基督的靈魂卻沒有拯救世界的力量,甚而沒有表達真正愛情的 力量,他對納斯塔霞所具有的,更多的是憐憫,他僅想把她拯救出苦難,對 她的愛情也成了一種無私的代價。納斯塔霞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更顯出缺乏果斷 的力量,她有著美好的追求卻一直陷在猶豫不決之中,在代表著純潔的梅什 金與代表著欲望的羅戈任之間她無力選擇出自己所必須要走的道路。羅戈任 更是一個無能為力對自己進行自我控制的人。他內(nèi)心始終在進行著是自我犧 牲還是徹底占有的激烈爭斗,最終,他的邪惡戰(zhàn)勝了善良,導致了最終的悲 劇。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這三個中心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一場社會悲,也展示了一場心理悲劇。最終,這場悲劇體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 思想:要對受苦受難者懷有崇高的、奮不顧身的愛。“惻隱之心是整個人類 最重要的,也許是唯一的生活法則。”

藝術特色

  《白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愛的一部作品。他使這部小說在愛情 描寫上充滿了抒情性,在社會的寫實上充滿了諷刺性,而全篇又無一不在地 籠罩著一種濃烈的悲劇性。
抒情性是這部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純潔的梅什金公爵,善良的納斯塔霞,情欲如火的羅戈任,都以他們強烈的內(nèi)在感情為小說增添了許多抒情色 彩。我們不會忘記納斯塔霞與梅什金深夜在葉潘欽家別墅附近會面的情景。 “她終于面對面地站在他面前了,自從他們分手以后,這還是第一次; 她對他說著什么,而他只是默默地瞧著她;他心潮起伏,思緒翻騰,不禁感 到一陣心酸,啊,他后來永遠也忘不了這次會見,只要回憶起來,總感到痛 苦難熬。她雙膝跪在他面前,就在這街頭上,像是發(fā)了瘋;他驚嚇得后退一 步,她卻抓住他的手,吻它,這一切像不久前他所夢見的那樣,如今淚珠在她那長長的睫毛上閃閃發(fā)亮。 “‘起來,起來!’他一邊扶她站起來,一邊驚恐萬狀地小聲說。‘快起來!’ “‘你幸福嗎?幸福嗎?’她問,‘你只用對我說一句,你現(xiàn)在幸福嗎?
       今天,現(xiàn)在?你到她那兒去了嗎?她說了些什么?’” 她沒有站起來,也顧不得聽他講話。她匆匆地問,匆匆地說個不停,仿佛有人在后面追趕她似的。 “‘遵照你的吩咐,我明天就走。我不會再??這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你
了,最后一次!現(xiàn)在完全是最后一次了!’” “‘你安靜些,起來,’”他絕望地說。 她貪婪地望著他,緊緊抓住他的兩只手。 “‘永別了!’她終于站起身來,迅速地離開他,幾乎是跑著離開的。公爵看見,羅戈任突然出現(xiàn)在她身旁,挽著她的胳膊,把她領走了!??” 這樣的段落充滿了濃郁的令人傷感的抒情色彩,我們無法不為主人公而動情。
  小說深刻的諷刺性是針對著作者所厭惡的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人們的。在 慶賀納斯塔霞生日的晚會上做“小游戲”時,葉潘欽將軍卻煞有介事講了自 己當年如何辱罵了一個老太婆,這件事如何令他在心中懺悔,及至“15 年后, 花錢把兩個經(jīng)常害病的老太太送到養(yǎng)老院去,讓她們舒舒服服地度過殘年, 才算了卻一件心事”。作者這樣的描寫已經(jīng)具有了相當強烈的諷刺性了,葉 潘欽將軍的善良除了更加突出他的庸俗性與內(nèi)心的丑惡還能說明什么?然 而,作者似乎意猶未盡。他接著寫道:“‘真的,將軍,我真想不到您畢竟還有一顆善良的心,甚至覺得可惜
呢,’納斯塔霞·菲利波夫娜漫不經(jīng)心地說。‘可惜?為什么?’將軍發(fā)出 親切的笑聲問道,不無自滿地呷了口香檳酒。”
       這是一張怎樣的嘴臉呀。“不無自滿地呷了口香檳酒”,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化的動作,將這個人物陰暗丑陋而又自得志滿的心理刻畫得活龍活現(xiàn), 從而達到深刻的諷刺性。小說強烈的悲劇性是來源于小說的整體悲劇氛圍的。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形象構成了這一悲劇的外在基礎,而作者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生態(tài)度則給 這部小說注入了根本性的悲劇精髓。正如劇中主人公面對社會現(xiàn)實,面對自 己的內(nèi)心世界都顯示了一種沉重的無能為力之感一樣,作者面對自己的主人 公也無法給他們找到一條現(xiàn)實的充滿光明的路,他們的結局只能是悲劇性的結局。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把這部小說當成一部史詩性的小說來創(chuàng)作的。他是這樣理解這種史詩性作品的:在這種作品中一些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特別豐富 和強烈的思想感情,他們的相互關系能夠揭示出深刻的內(nèi)心悲劇,并指明通 向人類和世界的偉大思想的道路?!栋装V》的中心人物形象的確具有著深刻 的詩意,梅什金、納斯塔霞、羅戈任身上都體現(xiàn)著沉重的社會悲劇的因素, 同時,他們精神上的交往也達到了真正內(nèi)心悲劇的高度。這是一部悲劇性的 史詩。

《群魔》與《少年》

重歸故里

  1868 年,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史詩《戰(zhàn)爭與和平》出版了,這給了陀 思妥耶夫斯基以強烈的刺激。面對這部“用現(xiàn)代藝術形式寫成的史詩”,陀 思妥耶夫斯基也想嘗試一下這種“荷馬式的體裁”,以便把他對當代人當代 世界的整體認識體現(xiàn)在一部宏大的史詩性作品中。他把這部作品定名為《大 罪人傳》。
  陀思妥耶夫斯基設想,小說“整個主題思想需要很大的規(guī)模,其篇幅至 少與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旗鼓相當”。他是這樣設想這部小說的主題的:描 寫一個俄國懷疑論者的人生經(jīng)歷,他經(jīng)過長時間的猶豫彷徨,在各種神學派 別和民間教派中間動搖不定之后,“終于皈依了東正教和俄羅斯土地”。陀 思妥耶夫斯基對于這一非常富于思想性和悲劇性的復雜藝術構思,進行了很 長時間的探索和思考。他設想這部長篇史詩將由五個獨立成章的中篇故事組 成,從主人公的童年寫到他變成一個罪人,直到最終獲得了新生??梢栽O想, 在這部構思宏偉的史詩畫卷中,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幅豐富多彩,無所 不包的 19 世紀中葉的俄羅斯圖畫??上У氖?,《大罪人傳》最終未能完成。 它的人物與思想零散地融進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的幾部長篇小說之中了。 當時,要想描寫當代俄國探求真理者的這種苦難的歷程,就必須回到俄 國回到俄羅斯大地上去。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歐洲大地上漂蕩了幾年之
后,決定回到自己的祖國去。
  在這個時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性格上產(chǎn)生了一大轉變:他永遠放棄了 賭博。面對著這個使他深受其害的惡魔,他的意志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他興 奮地寫道:“我身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那個幾乎折磨了我 10 年的可惡的幻影 消失了。10 年來,我一直幻想靠賭博贏錢。我的這種幻想很認真,也很狂熱。 現(xiàn)在一切都結束了!這完全是最后一次了。??我現(xiàn)在手腳自由了;我過去 曾被賭博束縛住了手腳,我現(xiàn)在要開始考慮事業(yè),再也不象過去那樣整夜整 夜地沉緬于賭博了??”
我們應當怎樣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偉大的作家身上所具有的這個可笑的癖好呢?或許我們可以把這視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 歷史見證?總之,這是一個費解的問題。這里,不妨摘抄一本名曰《新魔鬼 辭典》中的一個辭條,或許能使讀者對這一問題有所頓悟。“怪癖:天才作 家身上常見的一種毛病,如歌德喜歡從所收集的情婦的鞋了中獲得激情,巴 爾扎克喜歡泡在浴缸里構思小說,海明威喜歡一邊寫作一邊練金雞獨立,陀 思妥耶夫斯基喜歡在賭桌上玩命。這種毛病在天才作家生前被視為笑料,在 他們死后成為佳話。”
  在回國以前,為了避免在邊界上遭到檢查而生出其它事端,陀思妥耶夫 斯基無奈地燒毀了他旅居國外期間所寫的手稿,其中包括《白癡》、《永久 的丈夫》、《群魔》(第一二部)。對于文學研究界,這真是莫大的損失。 幸好,妻子安娜搶救出一些仍然很重要的東西,其中包括幾部長篇小說的札 記。這些材料對于研究這位偉大的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大意義。
  1871 年 7 月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重歸故里,回到了闊別四年的彼得 堡。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結束了。他后期作品的一些主要藝術構思都是在國外確定的,他最后 3 部長篇小說中的藝術和哲學 思想,也是在國外牢固形成的。
  一家報紙,報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國的消息。但是,正如安娜所說, “這并不幫我們的忙。”相反,“債主立刻出現(xiàn)了,要求付款”。陀思妥耶 夫斯基在出國前委托“可靠人士”代為保管的一切財產(chǎn),均已蕩然無存。而 當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債務已高達 2.5 萬盧布。一些債權人鐵面無情,態(tài)度 放肆,并威脅說要立即查封他們的財產(chǎn),或立即把他關進債戶拘留所。陀思 妥耶夫斯基真是一籌莫展。如果不是妻子安娜干練、機智和精力充沛的活動, 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可能會遭到徹底破產(chǎn)。
  很多親屬都發(fā)現(xiàn)安娜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她已從一個膽怯靦腆的姑娘變 成了一個性格堅強的女人。她經(jīng)常背著丈夫與債權人談判周旋,以拖延期限。 她還開始獨自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并漸漸成為了一個有經(jīng)驗的出版
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妻子真誠的愛戀。他感 嘆到:“婚姻中寓有一個人 3/4 的幸福,而在其它方面——連 1/4 還不到。” 他也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和他們一起去看戲,給他們朗誦普希金的詩歌 與小說。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顛沛流離的不幸生活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這 個溫馨和平的家庭深深陶醉了。

《群魔》

  1869 年 12 月,正當陀思妥耶夫斯基構思《大罪人傳》的時候,一樁發(fā) 生在莫斯科的暗殺事件給了他以極大的震動。他以小說家的敏感立即領悟 到,這將是一部長篇小說的題材,他的許多政治思想可以融匯其中。
這是一樁被人們稱之為“涅恰耶夫案件”的謀殺案。涅恰耶夫是彼得堡大學的旁聽生,曾積極參加了彼得堡的學生運動。在日內(nèi)瓦,他與無政府主 義的領袖人物巴枯寧十分接近,并學會了無政府主義的陰謀策略。1869 年, 涅恰耶夫回到莫斯科建立了一個以斧頭為標志的秘密恐怖組織——“人民懲 治會”。不久,這個組織的會員伊萬諾夫拒絕服從涅恰耶夫的命令,并準備 成立自己的組織。涅恰耶夫用欺騙和恐嚇的辦法迫使“人民懲治會”的一群 會員暗殺了伊萬諾夫,并將他的尸體投入了一個池塘。警察很快破獲了這起 謀殺案,“人民懲治會”也被徹底摧毀,涅恰耶夫逃亡國外。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一時期對于政治局勢十分敏感,對于當時俄國社會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也憂心忡忡。民主主義陣營的不斷擴大甚而使他有些恐 慌,他深深地為俄國的前途而擔憂。我們曾經(jīng)講過,他與民主主義陣營在政 治見解上存在著重大分歧。在他的一系列小說從《死屋手記》到《罪與罰》 到《白癡》,都有著他對所謂“虛無主義者”在政治觀點上的批駁。在這個 案件面前,他無疑找到了一個以革命民主義陣營進行直接功擊的楔機,他不 無惡毒地寫道:“縱然是一本攻訐性的小冊子,我也要把它寫出來。”顯然, 他在構思這部小說的時候,充滿了咄咄逼人的攻擊性?;貒?,他又進一步 審閱了有關涅恰耶夫案件的審訊材料。他根據(jù)自己的復雜的藝術構思的需 要,對審訊材料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并賦予了這一非同尋常的刑事案件以獨 特的色彩:思想與幻想、宿命與悲劇的有機結合,作者將他的小說定名為《群 魔》,直接表明了他對其中的人物所進行的道德上的攻擊。

  尼古拉·斯塔夫羅金是小說中最陰沉也最神秘的人物,作為“群魔”的 精神領袖,他沒有任何道德準則,是一個荒淫無度的貴族少爺。他完全脫離 自己的祖國和人民,蔑視全人類,甚至借折磨他人取樂。他的行為往往是病 態(tài)的、野蠻的、不可理喻的惡作劇。他始終想擺脫精神上的空虛,然而卻永 遠面對著這種空虛,最后只有自殺。但作者對斯塔夫多金這個形象的態(tài)度還 是比較復雜的。作者承認,他“抱有一種偉大的思想”,他被那個博大精深 但卻無效的理論扼殺了。作者把他視為一個巨大而又可悲的形象。陀思妥耶 夫斯基這樣寫道:“尼古拉·斯塔夫羅金也是一個性格陰郁的人物,也是一 個惡棍。但我似乎覺得,這是一個悲劇人物??我之所以要坐下來為這個人 物撰寫稗史,是因為我很早就想描寫他了。依我看,這既是一個俄國式的人 物,又是一個頗有典型性的人物。我是從內(nèi)心深處把他發(fā)掘出來的。”
  斯塔夫羅金的原型正是無政府主義的領袖巴枯寧。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日 內(nèi)瓦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時曾聆聽過他的講演,對他的個人魅力陀思妥耶夫斯 基深為欽佩。然而,政治主張的不同,使他們無法親近。從一個思想家與政 論家的角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巴枯寧狂熱宣傳消滅國家的做法感到憤慨與 驚訝,但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又感到這個俄國人身上充滿著生氣和力量。最 終,巴枯寧的形象作為一個痛苦的,惡棍式的悲劇人物出現(xiàn)在了他的《群魔》 之中。
作者對以涅恰耶夫為原型塑造的彼得·韋爾霍文斯基采取的完全是一種冷嘲熱諷的態(tài)度。作者采用漫畫式的諷刺描寫,描述了他的那些卑劣荒唐而 又滑稽可笑的行為,他完全成了一個卑鄙無恥和微不足道的勢利小人。我們 不得不承認,作者對這個人物表現(xiàn)了過于猛烈的攻擊必,因而未能對這個人 物做出藝術與哲學高度的概括,也未從性格的角度把他寫成活生生的人,他 只是一個戴了面具的騙子手、冒險家和卑鄙無恥的家伙,是一個簡單化了的 集丑惡之大成者,作者所擅長的深刻的心理分析未能在這里派上用場,這不 能不說是作者過激的政治觀念沖淡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果。
在作者的這部小說里也有著成功的藝術形象。斯捷潘·特羅菲莫維奇·韋爾霍文斯基便是一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開始的構思中老韋爾霍文斯基也 是一個被諷刺的對象,因而一開始作者一再對他進行揶揄嘲笑,但隨著寫作 的深入,他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筆下金蟬脫殼,沖破了諷刺的框框,具有了 一些美好的特點并產(chǎn)生了深刻的生命力。關于這個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若 干年后寫道:“格拉諾夫斯基是他同時代人中最純潔的一位;這是一個完美 無瑕的人物,他是我們那些最正直的斯捷潘·特羅菲莫維奇?zhèn)儺斨械囊粋€(這個 40 代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被我寫進了小說,而且我們的批評家都認為這個形 象是符合實際的。我喜愛斯捷·特羅菲莫維奇,并對他懷有深摯的敬意)??” 格拉諾夫斯基是與作者同時代的一位歷史學家,在作者筆下,他是斯捷潘·韋 爾霍文斯基的原型。
  以涅恰耶夫案件中的受害者伊萬諾夫為原型塑造的沙托夫,被陀思妥耶 夫斯基賦予了一個悔過自新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在小說中,沙托夫被頌 揚為崇高的基督教思想的體現(xiàn)者,他似乎在思想與道德上都遠遠勝過“虛無 主義者”。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沙托夫之口表達了他的民族主義觀點,并且 通過這個形象表現(xiàn)了俄國年輕一代的猶豫彷徨。
  批評家葉爾米洛夫認為,《惡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幾部主要的現(xiàn)實 主義作品鮮明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完全缺乏給作家創(chuàng)作以主要的生動力量的那種主題,即:顛沛無靠的人們的苦難。在《惡魔》里完全沒有被侮辱與被 損害的人們的形象。這或許是抓住了這部小說的要害所在。陀思妥耶夫斯基 是一位擅長于描寫苦難的作家,他的藝術魅力在于,通過細膩深刻的心理描 寫,展示苦難人物的苦難靈魂,在倫理道道上予以升華,從而產(chǎn)生撼人心魄 的力量。政治題材并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擅長的,當他急匆匆地試圖展示 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對敵對陣營進行抵毀時,諷刺與揶揄便成了他最常使用的 手法。而當全篇小說完全陷在諷刺之中的時候,也便產(chǎn)生了浮躁的感覺,而 失去了《罪與罰》與《白癡》中的沉重,他所擅長的悲劇多少也轉化成輕浮 的鬧劇?!稅耗А肥峭铀纪滓蛩够庇谧髡螤幷摃r所寫成的一部小說, 他選擇了自己并不擅長的政治題材,(正如他的政論文章充滿了保守性一 樣),不妨說,在這部作品里他沒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無庸諱言,陀思妥耶夫斯基這部有別于他的其它作品的小說,因為其過 于濃重的政治色彩,而使它的藝術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但我們?nèi)匀粺o 法回避做為一個出色小說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部小說里所顯示的藝術才 華。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倘若認真地對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政治觀點, 那未免是荒唐的;但若忽略了他那些才思橫溢的篇章,忽略了他那令人驚嘆 的對人的內(nèi)心的洞察力,以及他對人的性格中那些對人的思想行為有深刻影 響的方面所作的毀滅性批評,那同樣是荒唐的。”在這部小說里,在人物心 理刻畫與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都顯示了相當高的技巧。

《少年》

  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少年》,我們不得不講述一段俄國文 壇上的佳話:著名作家涅克拉索夫與陀思妥耶夫斯基重修舊好。
40 年代,涅克拉索夫發(fā)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處女作《窮人》,并把它
推薦給了著名的評論家別林斯基,從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走上了文壇。然而, 隨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的決裂,涅克拉索夫也與陀思耶夫斯基分道 揚鑣了。20 多年間,他們雖相互仰慕卻終于不曾來往。1874 年 4 月,涅克拉 索夫突然拜訪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提出請他為自己所主辦的《祖國紀事》 撰寫一部長篇小說。老友相會,感慨良多。涅克拉索夫期望能借此促使這位 在俄國極有聲望的作家接近進步文學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終沒有忘記他 們之間第一次會晤的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在服苦役期間, 我一想起那個時刻就精神振奮。”現(xiàn)在,老朋友提出了請求,他怎么能不答 應呢?很快,他投入到《少年》的創(chuàng)作之中。從《窮人》到《少年》,兩部 作品連結出政治見解不同,卻有著相同的生活態(tài)度的兩位偉大作家之間的一 段動人故事,這段故事感人肺腑而令人回味。
  《少年》是一部自傳體的長篇小說。它通過主人公阿爾卡基·多爾戈魯 基對自己所處的畸型家庭與社會環(huán)境的描述,展示了俄國社會的一幅廣闊的 生活圖畫。
  在這部結構十分復雜的長篇小說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開始就干凈利 索地引出了一些決定著整部小說發(fā)展線索以及主要人物命運的事件。年輕的 地主韋爾西洛夫愛上了家奴馬卡爾·多爾戈魯基的漂亮妻子索厄婭。一向逆 來順受的索尼婭最終投入了韋爾西洛夫的懷抱。他們生了個兒子,取名為阿 爾卡基,并被馬卡爾·多爾戈魯基收為義子。這樁“不光彩”的事件成了阿爾卡基隱秘的內(nèi)心悲劇的根源。畸型的家庭生活使他在社會上倍受欺凌與侮 辱,同時他的內(nèi)心也更為敏感與脆弱,常常會冒出些稀奇古怪的念頭。他的 成長是在腐化墮落的彼得堡社會背景下展開的,周圍的環(huán)境使他陷入了極度 迷惘之中。在這個人人貪得無厭、渴望發(fā)財致富而精神卻正在土崩瓦解的社 會漩渦中,阿爾卡基也沾染了發(fā)財致富與當百萬富翁的思想,他開始相信, 金錢是“唯一能夠使一個哪怕微不足道的人出人頭地的手段。”但是,這個 年輕人正處于對生活進行真誠的探索之中,他沒有輕易地就變成一個極端利 己主義者,他試圖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我要知道,我到底該怎么辦,怎 樣活下去?”阿爾卡基在真誠而又痛苦地探索著,他與各式各樣人的進行接 觸,也包括與革命者杰爾加喬夫小組成員進行了接觸。在這部小說里,陀思 妥耶夫斯基對這些革命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與諒解,他從一個少年對生活價 值進行苦苦追求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曾被他罵得狗血噴頭的革命者也在對人 生真諦進行著真誠的探索。作者最終沒有讓阿爾卡基在現(xiàn)實中找到生命的價 值,而是讓他從一位朝圣者的格言中領悟到“新生活”正在迫近,于是,他 走進大學的課堂,對生活意義的探索還在繼續(xù)著。作者通過阿爾卡基這個形 象展示了一代俄國青年孤獨苦悶、猶豫彷徨但卻真誠執(zhí)著的一段靈魂史,主 人公被丑惡的現(xiàn)實污染著,但他也在抗拒著。作者并不明確地為他指出的出 路是到人民中去,到俄羅斯土地上去。
韋爾西洛夫是《少年》中的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他被作家想象為一個雖然脫離了人民卻向往人民的貴族知識分子,在他身上充滿了空想預言家的 特點。他認為,要理解生活的意義,只有以受苦為代價,所以他渴望受苦, 但是又得不到受苦的機會。他幻想著一切人的和睦與幸福,同時又對用革命 的方式改變世界的可能性深表懷疑。當阿爾卡基問他“到底怎樣活下去”時, 他也只能以空洞的“老老實實做人”來回答。這是一個空洞的理論家。但作 者沒有把他描寫成騙子,而是仍然從一個人生探索者的角度對他進行了善意 的描述。“他是真正的詩人,他愛俄國,然而又完全否定它。他沒有任何宗 教信仰,可是幾乎愿為一種模糊不清的東西去死??”。作者通對這個形象 的塑造,表達了他對于脫離俄羅斯現(xiàn)實的歐洲文明的態(tài)度。
在小說中,馬卡爾·多爾戈魯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塑造的一個理想的正面人物。馬卡爾曾是韋爾西洛夫的農(nóng)奴,這個老人為了不與互相熱戀的一 對年輕人——自已年輕的妻子與他們的地主老爺韋爾西洛夫發(fā)生任何摩擦, 遠遠地離開他們到修道院過起了隱居苦修的生活,但他在一切可能的時候仍 然給索菲亞以幫助、支持和保護,使她免遭痛苦和不幸。這位虔誠的主人公 還有著高超的詩歌語言的技巧,他的內(nèi)心世界充滿寧靜的美。這種內(nèi)在的特 點,比起韋爾西洛夫的哲學雄辯對阿爾卡基產(chǎn)生了更大的影響。作者通過對 馬卡爾這個形象的塑造,再次表達了他對理想中的人的看法,他們熱愛人類, 熱愛生活,具有著極為純潔的心靈,溫順、仁愛,悲天憫人,心胸廣闊,富 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在小說中,索尼婭不是作為一個放蕩的女人出現(xiàn)的,而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 了痛苦的母親的形象。在《少年》的草稿中作者曾經(jīng)這樣寫道:“母親—— 俄國的典型(巨大的性格),她們備受壓抑而又不敢反抗,她們像圣徒一樣 溫順馴良而又堅定不移。”在作者的筆下,索菲婭膽小怕事又寡言少語,但 她的內(nèi)心卻體現(xiàn)出最純潔的母性,她有著崇高的精神情趣和美好的心靈。不 妨說,索菲婭的形象正是俄羅斯大地的象征。
  
  《少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各種人物都是在阿爾卡基自身思想發(fā)展 的過程中被揭示出來的,因而這部小說給人的外在感覺是隨意性過強,甚而 是混亂。事實上,這是作者有意在以一種相對“雜亂無章的手法”去描寫雜 亂無章的俄國現(xiàn)實社會。于是,在小說中人物行為的的統(tǒng)一性與穩(wěn)定性被舍 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古怪的情節(jié)和浮光掠影但能引起讀者好奇心的插 曲。于是整部小說的風格便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是“夢幻一般或被云 霧遮掩著的”。這種風格的形成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此時的文藝觀念有著很大 關系。他認為,在作品中并非一切都要一目了然,簡明易懂,作者有權利不 把話說完,甚至玩弄一點玄虛。“讓讀者自己去動動腦筋吧!”他在 1872 年說過的這句話,在他的《少年》中得到了印證。他不但要求讀者“動動腦 筋”,甚而逼迫讀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參予,許多情節(jié)與人物內(nèi)心的空白只能由讀 者自己去添補。事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種風格已經(jīng)預示了不久之后將 要興起的現(xiàn)代藝術流派的到來。
  
《卡拉馬佐夫兄弟》

寫作背景


  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所寫的最后一部長 篇小說。還是在 50 年代,他作為一個苦役犯的時候,一部以殺父內(nèi)容為題材 的小說就在他的心中構思著了。70 年代后半期,俄國社會各種矛盾錯綜復 雜,一個女革命黨人薇拉·查蘇利奇對彼得堡市長的槍擊案件,直接刺激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
  作為一個謀殺者,查蘇利奇身上所具有的善良、聰慧,富于自我犧牲的 品質,令陀思妥耶夫斯基大為吃驚。“舉起手來向一個人開槍——這是令人 痛心的,但我必須這樣做。”查蘇利奇這句樸實而深刻的話使陀思妥耶夫斯 基久久回味著,他發(fā)現(xiàn)這個謀殺者在采取大膽的行動之前,精神上經(jīng)受過極 大的痛苦,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是反對這種謀殺活動的,她懷著對真理與正義的 渴望采取了她所不愿意采取的行動。這一切使他對俄國當代的青年們有了嶄 新的認識。他寫道:“我們俄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個時代,青年們(他們似乎預感到整個俄國正處在一個終點上,正動搖于深淵的邊緣)中的 絕大數(shù)都象現(xiàn)在這樣更加真誠,更加心地純潔,更加渴望真理與正義,隨時 準備為真理和真理的語言而犧牲一切,乃至生命。這才是俄國真正偉大的希 望!”于是,一部關于革命與宗教問題的宏偉史詩作品的寫作提綱出現(xiàn)在他 的筆記本上,它的主人公是一位篤信宗教的年輕人,在血腥殘酷的時代里他 也成了一個恐怖主義者,可以想象,這位主人公的靈魂在信仰與行動之間將 會受到怎樣的煎熬。
他把這部宏偉的編年史式的作品設想為兩大部分,第一部是主人公家庭的一段血腥歷史,它發(fā)生在 13 年前。按作者的話,這第一部“幾乎還算不上 小說,而只是寫我的主角青春時代某一剎那”,它只是為讀者能夠更好地理 解第二部小說所作的鋪墊。第二部小說才是主要的,是主人公在現(xiàn)時代的活 動。于是小說的第一部分便成了我們今天讀到的《卡拉馬佐夫兄弟》,而第 二部分也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更為重視的那一部分,卻由于作者的去世而 終于未能問世,給世界文學史留下了巨大的遺憾。
《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故事情節(jié),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苦役犯時的一位難友,退伍少尉伊林斯基的經(jīng)歷為基礎的,這個形象曾被寫進作者的《死 屋手記》。伊林斯基被指控犯有殺父罪被判了 20 年苦役,然而這是一樁冤案,
10 年以后,這樁冤案才得以昭雪。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到了這一“令人觸目驚 心的事實”背后所蘊含的悲劇性,這種駭人聽聞的指控斷送了一個年輕人的 一生,這無疑是個極好的素材。同時,父親早年神秘地死去的往事,一直縈 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里,那一直是個沒有解開的謎,現(xiàn)在,他也有機會 把他的許多感受訴諸于一部描寫惡習與犯罪的倫理小說中了。
  1878 年到 1880 年的 3 年間,陀思妥耶夫斯基終于完成了這部卓越的小 說。

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形

這部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名為“畜欄”的外省小城鎮(zhèn)的一個地主家庭。

縱欲、貪婪的老卡拉馬佐夫有 3 個兒子,長子米卡粗野率直,狂暴任性;次 子伊凡是個無神論者,一個沉醉于上帝是否存在的,懷疑思想之中的人;三 子阿遼沙是一位對上帝有著真誠敬仰的人,他堅信用愛可以戰(zhàn)勝世間的一切 邪惡。在這個家庭里,倫理道德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父親老卡拉馬佐夫與長 子米卡為了爭奪共同的情婦、再加上財產(chǎn)的爭執(zhí),發(fā)展到勢不兩立的程度, 米卡曾口口聲聲地要殺了自己的父親。老卡拉馬佐夫年輕時與一個傻女人生 下了一個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他現(xiàn)在卡拉馬佐夫家當廚子。在長期的卑屈 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斯麥爾佳科夫,心中對這個家庭郁積著無法彌消的怨限情 緒,在伊凡“既然無所謂善惡,就什么事都可以做”的玩世不恭思想感染下, 他終于利用這一家父子兄弟間的不和,冷酷地謀殺了自己的生父老卡拉馬佐 夫。米卡涉嫌入獄,走向了苦役場。伊凡對這種犯罪行為深為內(nèi)咎而導致神 經(jīng)錯亂。只有阿遼沙懷著一顆博愛之心,孤身棄家遠游,繼續(xù)以基督的思想 去拯救這世界上千千萬萬迷途的靈魂。
  在這部小說中,老卡拉馬佐夫是作為“惡”的形象出現(xiàn)的。他貪婪無恥, 心地卑微,而且還是一個老色鬼,然而他偏偏是這個家庭的父親,他的丑陋 與他作為一個父親理應具有的寬厚仁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種反差是理念 與現(xiàn)實的矛盾,正是在這種矛盾中構成了這部小說的悲劇基礎。殺了這樣一 個丑惡的人或許還可以被解釋為除暴安良,然而殺了這樣的一個父親,則成 了人類難以接受的罪惡。丑惡的父親,這種違背天性卻又活生生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 中的角色,給人類帶來的必然是一個悲劇。
斯麥爾佳科夫也是以一種“惡”的形象出現(xiàn)的。作為一個不幸的傻女人與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他從小生活在不幸與苦難之中,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 導致了他對這個家庭的極度仇恨,在性格上他也變得殘暴而冷酷無情。他是 被苦難與仇恨所戕害了的道德上的畸形者和精神上的活尸。然而,就是這樣 一具行尸走肉,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未能讓他逃脫作家所認定的人必將進行的 靈與肉的搏斗,在他終于忍受不住精神上的折磨而將一切真相告訴給伊凡之 后,他懷著對恐懼的畏懼而懸梁自盡。
卡拉馬佐夫家的長子米卡是一個復雜的人物。性格上他極為粗率,傲慢自大而行為不檢,然而他卻有著一顆生氣勃勃的敏感的心靈。對于人類的苦 難與不幸他懷有深深的同情,“今天世界上受苦的人太多了,蒙受的災難太 多了!”說到此處,他竟能號啕痛哭。但是,欲念也如一個魔鬼在他心中飄 蕩,為了女人,為了財產(chǎn),他恨他的父親,并曾揚言要殺了他,這一切使他 跌入深淵。在他的身上“善”與“惡”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當他無辜入獄經(jīng) 常陷入對上帝的沉思以后,他的“善”在上帝的誘導下浮出了他的心田。在 作者的筆下,他猶如一個頑皮的孩子,身上滿是缺點但心地真誠而善良,當 他在上帝的引導下長成一個“大人”的時候,他必將成為一個靈魂高尚的人。 這個形象表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當代俄國普通人的基本看法,他們雖然身 處于罪惡的泥潭中,但他們的心地卻是純潔的,在對上帝的信仰中他們定會 擺脫苦難,走向新生。在這個人物形象上,比較深刻地體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 基宗教觀念中的理想主義成分。
  伊凡·卡拉馬佐夫,這個家庭的次子,是一位對上帝充滿懷疑的思想者。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他是與哥哥米卡相對立的人物。米卡因為相信上帝 的存在,雖然性情粗魯,心懷殺心,但最終獲得了靈魂的寧靜;而伊凡雖然 文質彬彬,但因為對上帝的存在表示懷疑,最終被卷入殺父案中,因不堪忍受靈魂的折磨而導致精神分裂。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一人物的描寫是帶有懲 罰性的。在《叛逆》一章中,伊凡給阿遼沙講了一段一個將軍當著一位母親 的面驅使狼狗群將這位母親 8 歲的兒子在幾分鐘里撕成碎片的悲慘故事,他 提出了從上帝的角度來看,這位母親是否應寬怒這種獸行的問題。這是一個 令基督教義感到十分尷尬的問題,也是基督的崇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對 基督教義的某種困惑。在血腥的時代里,基督精神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它 只能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的普遍原則。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只能讓鐘情于基 督的寬容思想的阿遼沙說出“槍斃”二字,當一樁罪行發(fā)展到令發(fā)指的程度 是大抵是沒有人會真正寬容的。這里,伊凡通過一樁極端的事件對基督教的 普遍原則提出了懷疑與對抗,最終發(fā)展成為“既然無所謂善惡,就什么都可 以做”的無政府主義的思想。然而,伊凡只是一個沉溺于邏輯推理與理性思 維的空想者,他只是懷疑善與惡的存在,卻不會去做一切惡行,但命運之神 偏偏捉弄于他,他的那些空想蠱惑了斯麥爾佳科夫,他無意中成了一樁兇殺 案的精神上的罪魁禍首,于是他一下子從自己崇高思想的項峰被甩進瘋狂與 死亡的深淵,這個理念上的懷疑論者遭到了冷酷現(xiàn)實的悲劇性毀滅。在陀思 妥耶夫斯基筆下,這種毀滅不啻是一種懲罰。
  阿遼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一個理想人物,在他身上體現(xiàn)著完整全 面的基督精神。他性情柔和,為人善良,心地寬廣,面對著社會與家庭的丑 惡他冷靜地做著壁上觀,似乎超然于人間物外?;蛟S,作者對這個人物寄予 了太多的理想,反而使他失去了文學上的個性,因而在這部卓越的小說中, 他的文學形象并不顯得出色?;蛟S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推測,在陀思妥耶夫斯 基試圖完成的這部俄國編年史式的長篇巨著里,在這第一部分,阿遼沙僅是 作為一個旁觀者出現(xiàn)的,只是在第二部分里,他才成為一個行動者,一個真 正的主人公。由于作者的逝世,這第二部小說未能問世,阿遼沙真正的形象 也就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謎。
這部小說里還出色地描寫了一些生動的少年兒童形象。即使是一些與作者政治觀念相悖的自稱為社會主義者的少年形象,也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寫 成詔人喜愛,秉有天賦的人。一個叫柯里亞·克拉索特金的男孩,猶如一位 天生的革命家,經(jīng)常和阿遼沙展開政治性辯論,幻想著“有朝一日能為真理 而獻身”,這是一個性格直率、英勇大膽的少年形象。此外,小說中還通過 伊留莎這個形象描寫了一種因蒙因屈辱而變得十分兇狠的兒童性格,他內(nèi)心 充滿劇烈的矛盾,但又懷著十分強烈的反抗心理,敢于為保護自己父親的名 譽而積極斗爭。小說的結尾是在阿遼沙對孩子們的演講中結束的,他號召孩 子們要在生活中成為氣度豁達和勇敢的人,這體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俄國 未來的期望。

藝術特色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一部綜合性的長篇小說,其中廣泛涉及了當代俄 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諸如司法制度與報刊的問題,學校與民族性的問題,教 會與革命宣傳的問題等等。作為政論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論及這些問題時 總是不免站在保守的立場上,試圖維護官方的統(tǒng)治現(xiàn)狀。然而,作者對于現(xiàn) 實社會中各種尖銳的復雜矛盾又是極其敏感的,他的本質上的人道主義思想 使他對現(xiàn)實中身處苦難的人們懷有深切的同情,而他在藝術上的現(xiàn)實主義手 
法也使他筆下的環(huán)境與人物超越了其保守的政治觀念。誠如一位批評家所 說:“作者對人類的熱愛,他對蒙受創(chuàng)傷的心靈寄予的深切同情,遮住了一 切。不管他如何竭力維護黑暗,但他仍然是一盞明燈。”這里,充分顯示了 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所激發(fā)的巨大力量。
  在這部不說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情節(jié)的編排是頗具匠心的,所有的 人物都被設定在極為緊張激烈的戲劇性沖突之中,從而使情節(jié)的進展與人物 性格緊密相關,情節(jié)被人物命運所推動,人物性格在情節(jié)的沖突中得到展現(xiàn)。 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貫手法。在這部小說中,因為它的“殺父主題”, 而使整個情節(jié)的矛盾沖突更加激烈。米卡的形象就是在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中得 以完成的,一開始,在他身上就隱含著殺父的動機,情節(jié)的進展依附于他與 父親為爭奪情婦和財產(chǎn)而進行的爭斗上,繼而,殺父的動機轉到斯麥爾佳科 夫身上,米卡成了無辜的罪人。故事情節(jié)在這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而米卡的 形象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獄中的沉思與法庭上的辯論使這個粗魯直率的年輕 人在性格上更趨沉穩(wěn),在靈魂上也變得高尚。
  為使情節(jié)的進展更有力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其筆下的人物環(huán)境進行了 對照鮮明的對比性設定:一方面是精神的畸形者老卡拉馬佐夫和斯麥爾佳科 夫,另一方面是天使般的靈魂阿遼沙和長老佐西馬;與“畜欄”小鎮(zhèn)相對照 的是修道院,與色鬼相對照的是修道院的圣徒,與現(xiàn)實中罪惡的父親相對照 的是理念上慈愛的“圣父”。對比手法的運用,一方面使矛盾的沖突更為激 烈生動,另一方面也使小說增添了一種濃重的象征意味。
的確,作為一部既展示俄國社會風情又極力剖白作者觀念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將現(xiàn)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的手法相互結合起來。通過對社會現(xiàn)實的 文獻式的直接描述,使這部小說在真實性方面達到了令人心悅誠服的程度, 同時,通過對人物與環(huán)境的象征性概括,這部小說在哲學的深度上又不得不 讓人吃驚。應當說,小說中的環(huán)境與人物都具有著相當?shù)牡闹S喻性。“畜欄” 這個地名暗喻著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某種態(tài)度,獸性在這里泛濫著,苦難的人 們猶如牲畜般生活著,有的人是肉體的牲畜,而有的人則是靈魂的牲畜。老 卡拉馬佐夫象征著好色,伊凡象征著自我中心主義,而米卡體現(xiàn)著放蕩不羈, 阿遼沙則是純潔道德的象征。這部小說殺父的主題也是象征性的,它象征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處時代令他深感不安的一種歷史現(xiàn)象——殺君行為。
這部小說中有著許多驚人的場面描寫,在這些場面里,主人公們被聚合在一起,使各種矛盾沖突直接激烈地展現(xiàn)出來??ɡR佐夫一家在修道院里 爭斗的場面,米卡在被捕前尋歡作樂的場面,以及法庭上伊凡和卡捷琳娜相 繼被抬走的場面都使矛盾的沖突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各種人物一齊出現(xiàn), 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但作者寫來有條不紊,每個人物都顯示著自己鮮明的個 性,這里充分顯示了一個小說家的深厚功力。
  對人物進行內(nèi)心獨白式的描寫,一直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擅長,在這部 作品里作者在繼續(xù)使用這種手法的同時,還進一步通過夢境,通過爭辯來直 接或間接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米卡的夢境,伊凡與阿遼沙在酒館中的爭 辯都使我們對于洞悉這些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產(chǎn)生了極大的作用。夢的描寫也是 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愛的一種手法。
  就小就所展示的廣闊的俄國社會圖景,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 卷帙浩繁的篇幅而言,《卡拉馬佐夫兄弟》足以被稱為一部史詩性的巨著。 可以說,這部小說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創(chuàng)作的強有力總結。
  
天國之路


  還在 1879 年的時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在一封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 躺在這里,不停地思索著,大概我快要死了,也許再過一年、兩年、??” 這個時候,他正在拼命地寫著《卡拉馬佐夫兄弟》,他的身體日益受到病魔 的侵害,肺氣腫已經(jīng)對他的生命構成了威脅。然而他無法停下手中的創(chuàng)作, 他寫道:“我要寫??即使累死,我也要把一切都講述出來。”1880 年 11 月,《卡拉馬佐夫兄弟》歷經(jīng) 3 年之后終于完成了,在這部作品中耗費了大 量心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剩的時間只有 3 個月了。
  1881 年 1 月 28 日早晨,在病床上平靜地度過一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對 妻子安娜小聲地說:“我已經(jīng)有 3 個小時沒有睡覺了,我一直在思考,我剛 才清楚地意識到,我今天就會死去。”
  妻子開始安慰他,但他對死亡卻顯得異常執(zhí)拗,“不,我知道,我今天 大概就要死去!”說著,他打開在通往西伯利亞監(jiān)獄的途中幾個十二月黨人 妻子送給他的那本《舊約全書》,他指著其中一段對妻子說:“你瞧這兒寫 著:‘不要強留’。這就意味著我就要死了。”
  或許真是與上帝有約,就在這一天晚上八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經(jīng)過一 陣咳血之后,永遠離開了人世。一個偉大的作家懷著虔誠與敬仰去與他的上 帝會合了。
陀思妥夫斯基把對真理的探索,對理想的追求作為了自己一生的使命。他的思想伴隨著他命途多舛的命運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從浪漫主義到空想社 會主義,從東正教到“根基主義”,最終發(fā)展到他的政治上的教會國家的主 張。就歷史的進步而言,他的政治思想日趨于保守了,但就其對俄國人民的 態(tài)度而言,他的思想又閃耀著人道主義思想的光輝與對俄羅斯大地深沉的 愛。他有一個“黃金時代”的夢想,這個夢想促使他在精神上走向上帝,在 現(xiàn)實中走向人民,使他對人民的苦難充滿深切的同情,對丑惡黑暗的現(xiàn)實充 滿憎惡,但也使他給人民描繪的那條自由之路空泛而虛渺。這是一個極為復 雜的作家,他的靈魂高尚而痛苦,他的思想真誠而軟弱。
我們無法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種矛盾的復雜性機械地剝離開來。他的人道主義迫求與他的宗教主張密不可分。有許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評論對他 采取了簡單的二分法,即一方面承認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肯定他對窮人的 同情和對資產(chǎn)階級的憎恨,另一方面又批判他反對社會主義、反對革命,宣 揚逆來順受的宗教哲學的反動性。對于這種簡單的以政治觀點為作家定性的 主張,我們是不贊同的。事實上,我們只有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去審視陀思妥耶 夫斯基思想上的復雜性,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的那些充滿苦難的作品,才能 真正理解這顆痛苦的靈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義思想是來源于多方面 的,西方人道主義思潮的浸潤,俄國民族文化的滋養(yǎng),家庭宗教信仰的熏陶, 這一切又與他對人類本體的濃厚興趣融為一體,互為因果,甚至使他超越了 人道主義,而對人的本質進行不懈的探究。在對人進行刨根問底的研究之外, 他有所失望,人的丑惡,人的猥瑣,人的墮落,在生活中觸目皆是,他試圖 解決這個問題,又返回宗教領地尋找出路。這種探索過程的“怪圈”,決定 了他無法找到一條適合全人類的道路。然而他的真誠態(tài)度,足以使我們敬仰, 他在人類身上所揭示出的各種深刻矛盾更是令我們大為驚嘆。對于這樣一個 作家,我們無需著力于從他的身上獲取什么使人茅塞頓開的觀念,我們所要做的,是洞悉他筆下的人類苦難,品味他筆下人物痛苦的靈魂,以及體會他 作為一個作家在展示人類與肉的苦難時所流露的深厚的愛意。一個作家給我 們留下了這樣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我們還能要求他什么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痛苦而真誠的靈魂,同時也給我們留 下了卓越的小說寫作技法和充滿魅力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對人物心靈進行最深 入的開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他的筆猶如一把解剖刀將人 物心靈剖析得清晰透徹,撼人心魄。對藝術風格作不倦的探索,是陀思妥耶 夫斯基一貫的追求,從《窮人》的書信體形式,到《地下室手記》的復調式 結構,到《少年》的自傳體形式到《卡拉馬佐夫兄弟》波瀾壯闊的史詩結構,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不斷探尋著人類心靈奧秘的同時,也在尋找著最適宜于表 達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正是在這種不斷的探尋之中,一個個令人難忘的藝 術形象,一出出震撼人心的人類悲劇出現(xiàn)了,拉 斯柯爾尼科夫,納斯塔霞·菲 利波夫娜,伊凡·卡拉馬佐夫這些雄踞于世界文學藝術畫廊的光彩形象,令 一代代讀者感慨萬端。俄國作家高爾基這樣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就 表現(xiàn)力而言,他的才能可能只有莎士比亞堪與媲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他 高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深厚的藝術表現(xiàn)功力在世界文學史上展示了一個偉大 作家的天賦才干。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不無遺憾地說過:“普希金在年富力強,才華鼎盛的時候死去了,毫無疑問,他把某種偉大的奧秘帶進了墳墓。如今在他去世以 后,我們只能去猜測那些奧秘。”不幸的是,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當陀思 妥耶夫斯基離開這個他愛戀的世界時,他的許多偉大的思想與情感的奧秘也 被帶進了墳墓。他的第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涅托奇卡·涅茲瓦諾娃》因 其被捕而未能完成,最終成了一些閃耀著作家思想光輝的殘片。那部規(guī)模宏 大的《大罪人傳》終于只成為他筆記本中的一組提綱,其中卓越的人物構思 與思想的光芒只散見于他日后的幾部長篇小說。而令后人充滿猜測與擬想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續(xù)篇,只存留在他的只言片語中,上帝最終沒有多給
他一些時間以讓他把最想說的話講完。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臨終的遺憾,也是世界文學史永恒的遺憾。
       在這個小冊子即將完成的時候,我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痛苦的靈魂纏繞著。我感覺到一個被苦難折磨著的老人在微笑著向人類揮手,于是,我肅然 起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悅讀經(jīng)典|一場浩大的靈魂審判——《卡拉馬佐夫兄弟》賞讀
從刑場槍口下逃生的世界級大文豪,被一些同行貶得一文不值
拓展閱讀:恐懼與悲憫的進化
9.7分都嫌低 |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世界名人76 煉獄圣徒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別樣的色彩:帕慕克的讀書筆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