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書法異于同時代的任何書家。在碑學大潮下,一些書家為了塑造自我面目,追求自我風標,向碑學深處開拓。自鄧石如、何紹基和趙之謙之后,碑學的成功實踐已為碑派書法開辟了新路。在這一潮流中,甚至會出現(xiàn)象徐三庚、陶濬宣等極端地走火入魔的書家。從劣的方面來說,要加以批判,但從好的一面來說,這正見證了書家為錘煉自我風格的執(zhí)著和不懈努力。在晚清無草書大家的情況下,蒲華是個值得關注的人物。他對前賢的繼承和演繹發(fā)揮,無疑示范了一種成功方式,使帖學在冷落的邊緣中仍然存在一隅,這是蒲華書法的歷史意義所在。
清 蒲華跋張旭率意帖
釋文:學大草書昉閣帖而寢饋旭素則必有所得然素師帖多如圣母帖自敘帖小字千文大字千文草心經(jīng)秋興八首毋慮十余種而張長史極少閣帖中略略有之此率意帖世所罕見字只數(shù)行可知草圣之為草圣也耶觀摩者須作舉頭天外之想撲去俗塵三斗 款署:光緒丁未伏日蒲華跋。
清代蒲華草書《詩評四條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