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一種極具趣味性的俚俗詩體,相傳由中國唐代張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灝在其《通俗編·文學(xué)·打油詩》中曾引張打油《雪詩》云:“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焙笫婪Q這類出語俚俗、詼諧幽默、小巧有趣的詩為“打油詩”。另外,有時作者作詩自嘲,或出于自謙,也稱之為“打油詩”。打油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非生活情趣盎然者不能為之,其詼諧幽默之語,足以讓人會心一笑。
內(nèi)容特點
打油詩的內(nèi)容和詞句通俗詼諧、不拘于平仄韻律,要求的文學(xué)知識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傳。同時是由于社會的動蕩不安,人們對現(xiàn)實的批判,對社會的認識以及面對生活所表達的一種形式。打油詩,創(chuàng)造起來較易,便于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便于記憶等。打油詩流傳開來。
逸聞趣事
有趣的是,歷代不少名人都有打油之作。相傳蘇軾長的是馬臉,蘇小妹的前額特寬,兩人曾互作打油詩戲謔對方。蘇軾首先發(fā)難:
前腳未出閨房內(nèi),額頭已到華堂前。
蘇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譏道:
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明初大才子解縉生性滑稽詼諧,機智善變,一次隨朱元璋同出釣魚,朱釣了半天,不見一條魚上鉤,大為光火,解縉忙在一旁恭維: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直說得朱“龍顏大悅”。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貪圖富貴,寫了一首打油詩掛在自己書房里表明心志:
不煉金丹不坐禪,桃花庵里酒中仙。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清代的鄭板橋也有一首類似的自勉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fēng)。
打油詩多用來嘲諷、戲弄別人。相傳紀曉嵐為某官母親寫壽聯(lián)時,提筆即寫: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臉上不覺青筋暴露,面色鐵青。紀不慌不忙續(xù)道:九天仙女下凡塵。該官員轉(zhuǎn)怒為喜,連嘆精妙。不料紀大筆一揮,卻是:養(yǎng)兒偏慣去為賊。該官員當(dāng)即昏厥在地。手下來弄醒他時,紀又續(xù)上一句:偷來蟠桃敬母親。再回頭看那官員時,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狽不堪,恰似去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
同樣的例子還有一個。古代某書生為一陶姓人家祝壽,獻一打油詩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夜祝陶壽,壽比滂沱雨更多。
詩的前三句把主家氣得暴跳如雷,結(jié)句異峰突起,神來一筆,使祝壽詩滿篇生輝,足見書生運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調(diào)元也是位打油詩的高手。據(jù)云,李在任兩江主考期間,眾士子不服,與李吟詩聯(lián)對。比到最后以麻雀為題,各人吟一首詩。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詩。其一云:
一窩一窩又一窩,三四五六七八窩。食盡皇王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其二云:
一個一個又一個,個個毛淺嘴又尖。毛淺欲飛飛不遠,嘴尖欲唱唱不圓。莫笑大鵬聲寂寂,展翅長鳴上九天。
眾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繼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雞。李調(diào)元含笑不語,揚長而去。
也有寫打油詩的皇帝。相傳清代乾隆皇帝年間,某翰林上書時,將“翁仲”誤作“仲翁”,乾隆順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而今不許為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將“功夫”、“翰林”、“通判”寫作“夫功”、“林翰”、“判通”,這位翰林滿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數(shù)一首諷刺一些所謂的詩人的打油詩:
生平不見詩人面,一見詩人丈八長。不是詩人長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墻?
此詩語言粗俗,譏誚詼諧,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詩人”們無地自容。
打油詩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讀書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噓自己的才學(xué),爭執(zhí)不下,最后決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現(xiàn)自己才學(xué)的詩定高下。一書生技壓“群雄”,勇奪冠軍。其詩云:
天下文章數(shù)三江,三江文章數(shù)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文章數(shù)舍弟,舍弟與我學(xué)文章。
此詩一出,其他書生再無話說。
文學(xué)價值
打油詩是典型的俗文學(xué)。也許正因為這“俗”,一些“正統(tǒng)”文人才把它視為旁門。但周作人曾說:“思想文藝上的旁門往往比正統(tǒng)更有意思,因為更有勇氣和生命。”周作人對旁門文藝的高度評價,也適用于對眾多名人打油詩的評價。許多精彩的打油詩確實比好多正統(tǒng)的詩歌更有意思。打油詩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故事性,還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詩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譏諷,包容文史知識,體現(xiàn)名人的個性、愛好、軼事和思想,而且很多與詩有關(guān)的故事也很生動有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