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近幾年用止嗽散加減治療喉源性咳嗽184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84例中男78例,女106例;年齡6~81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最長者3年,最短者5天,平均21天。全部病例均在應用本方前用過中西藥,效果欠佳。
1.2 臨床表現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病史,經治療后其它癥狀消失,唯遺下咳嗽不愈或較前加重。其特點是喉癢則咳,或咳必喉癢,干咳無痰或少痰,受涼或聞吸刺激性氣味咳嗽加重,咳聲清亮,甚至嗆咳連續(xù)不斷以致面紅耳赤,小便自遺。血常規(guī)、X線檢查正常,聽診雙肺呼吸音清晰或粗糙、咽部可見粘膜充血或咽后壁有淋巴濾泡增生。
2 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紫菀、款冬花各15g,百部12g,桔梗、橘紅、白前、荊芥、薄荷(后下)、苦杏仁、紫蘇葉、烏梅、枳殼、甘草各10g,生姜5g,梨1個為引。水煎服,每天1劑,飯后服,5劑為1療程。咽癢甚者加五味子15g,僵蠶12g,蟬蛻、射干、牛蒡子各10g,咳甚者加罌粟殼、訶子各10g,咽干陰傷者加沙參、百合各10g,麥冬12g;痰黃粘稠者加瓜蔞15g,黃芩、冬瓜子、生石膏各10g;咽喉疼痛加板藍根20g,牛蒡子、馬勃、山豆根各10g;喘息加紫蘇子、僵蠶各10g,地龍12g,全蝎5g。
3 治療結果
治愈(服藥1療程后主癥及兼癥消失,停藥后1年不再復發(fā)者)120例,好轉(服藥2個療程主癥及兼癥消失,停藥后受涼或聞吸異味偶有輕度復發(fā)者)52例,無效(服藥超過2周癥狀沒有改變或改用它法治療者)12例??傆行?3.5%。
4 病案舉例
薛某,女,45歲,教師,1997年11月20日初診。喉癢、干咳無痰3年,加重3個月。3年前因受涼引起喉癢干咳,曾口服甘草片、咳必清、磺胺、急支糖漿等多種消炎止咳藥物,咳嗽時輕時重,終未根治。3個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加重,干咳無痰,咳聲清亮,遇受涼或聞及異味則咳更甚,夜間咳甚,難以入眠,咳甚則小便自遺。體檢:雙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齊,咽充血,咽后壁可見多個淋巴濾泡,血常規(guī)、X線胸片無異常。診為喉源性咳嗽,證屬風邪外襲,肺氣郁閉,宣降失調,治宜宣肺肅氣,祛邪止咳。方擬止嗽散加減,處方:紫菀、五味子、款冬花各15g,百部12g,桔梗、橘紅、白前、荊芥、苦杏仁、紫蘇葉、炙甘草、僵蠶、蟬蛻、沙參、烏梅、枳殼、罌粟殼各10g,生姜5g,梨1個為引?;颊叻?劑后咳嗽明顯減輕,夜能入睡,服3劑后喉癢咳嗽基本消失,5劑后痊愈,隨訪1年余無復發(fā)。
5 體會
止嗽散出自《醫(yī)學心悟》,本方宣肺肅氣,透達祛邪,止咳療效卓越,方中紫菀、款冬花、百部溫潤肺氣,下氣化痰止咳,且性溫而不熱,潤而不燥,為本方主藥;白前、苦杏仁宣肺祛痰止嗽;桔梗、甘草、橘紅、梨宣肺利咽,順氣潤肺化痰;紫蘇葉、生姜、烏梅配伍一散一收;桔梗、枳殼配伍一宣一降;荊芥、薄荷宣達余邪,邪去正安則咳嗽可除。該方藥性平和,輕宣透達,舒展氣機,不僅用于寒咳,而且亦可用于熱咳,正如程鐘齡云:“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邪之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