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⑴者以《雍》⑵徹。子曰:“‘相⑶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楊伯峻《論語譯注》:
【譯文】仲孫、叔孫、季孫三家,當他們祭祀祖先時候,[也用天子的禮,]唱著雍這篇詩來撤除祭品??鬃诱f:“[《雍》詩上有這樣的話]‘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兒主祭?!@兩句話,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廳上在意義上取它哪一點呢?”
【注釋】⑴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卿。⑵《雍》——也寫作“雝”,《詩經(jīng)·周頌》的一篇。⑶相——去聲,音向,xiàng助祭者。
朱熹《論語集注》:
徹,直列反。相,去聲。三家,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之家也。雍,周頌篇名。徹,祭畢而收其俎也。天子宗廟之祭,則歌雍以徹,是時三家僭而用之。相,助也。辟公,諸侯也。穆穆,深遠之意,天子之容也。此雍詩之辭,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于此義而歌之乎?譏其無知妄作,以取僭竊之罪。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皆臣子之分所當為,魯安得獨用天子禮樂哉?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也。其因襲之弊,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徹,故仲尼譏之。”
孫欽香:
首先這一章中關(guān)鍵字詞的解釋,第一便是“徹”字,據(jù)《說文段注》的說法,“徹”是借字,“撤”是俗字?!段褰?jīng)文字》解釋為:“撤,去也。”
“徹”朱子解釋為“祭畢而收其俎”。但王船山《四書稗疏》卻詳細反駁這一看法。他的理由是:祭祀奏樂,都是在祭祀進行過程中演奏,不會在立為尸者和主人都走了,這時才奏樂的。再者,看《雍》這首頌詩,也不是祭祀結(jié)束時候的詩。因此船山指出這里的“徹”應該是《少牢·饋食禮》所謂“有司徹”,指的是大夫賓尸之祭名。
據(jù)《饋食禮》大夫徹以賓尸,是不能用樂的,這里三家不僅用樂,而且還歌《雍》,便是僭越。
其二便是“三家”,據(jù)杜預《注》“卿大夫稱家”,三家皆桓族,季氏假別子為宗之義,立桓廟于家,而令孟孫、叔孫宗之。故以氏族言,則稱三家,以三家分三氏而統(tǒng)為桓族故也。
其三《雍》?!睹娦颉分赋觥啊队骸?,禘太祖”,是成王祭祀文王徹饌時所歌詩。
另據(jù)《荀子正論》、《淮南主術(shù)》記載:天子食,徹歌此詩。可見,凡是徹饌都可歌此詩。
其四“堂”字。上一章說“八佾舞于庭”,這一章“三家之堂”,這也是禮制,所謂“舞乃堂下之樂,歌者在堂上”,也即所謂“升歌,下舞”禮儀規(guī)定。
總的來看,這一章和上一章一樣,都是孔子批評季氏大夫,竟然僭越用天子之禮樂???這在孔子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
禮樂之等級是相當嚴苛的,上下尊卑之間不得僭越。這是禮治的一大特點。 這一行事習慣可謂深入中國國人血液中,即便被“現(xiàn)代平等觀念”洗禮過的現(xiàn)代中國人,特別是機關(guān)系統(tǒng),這種上下等級之不可僭越仍是暢通無阻。 固然有助于穩(wěn)定和命令的落實,但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僵化。其利其弊,大小不同,放在今天寬松、開明的民主政治中,這種森嚴等級觀念更加不合時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