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是一個形聲字,指養(yǎng)動物的園子;也指局限、拘泥、被限制。
人生在世無不為生存忙碌,時間空間也都有限。學生常囿于宿舍——教室——飯廳的三點一線;上班族常囿于住家——乘車——上班的日程;跑營銷者雖然去的地方多,但也常是點對點,囿于線路的網(wǎng)。
此即生活的現(xiàn)狀,誰都難免。
但身為人,卻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勢——那便是大腦的思維空間。佛家有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意即在舉手彈指的剎那間,就有320萬億個念頭??梢娝季S之無限。不過,佛家還有一說叫“放下”——世間的雜念你放下得越多,思維空間就越大。一旦擺脫了“有”的羈絆,思維便會無掛無礙,瞬間便可“上窮碧落下黃泉”。
對于自我的這份天資,我們卻常常無視。因此才有科學的定論:人腦的利用率不到十分之一。
但是,如何利用天資,怎樣開發(fā)潛能?思維空間如此浩渺,怎樣才能不致迷途而又確有所得呢?
如果在茫茫的黑夜中行路,無疑需要有光的指引——比如北斗、燈塔、手電;思維空間的遨游也是一樣。
作為心智的北斗,思維的明燈,我首推書籍。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書籍便如同大海的燈塔,引領著人類心智的航向。如果沒有文字與書籍,人類文明何以能光前裕后,傳承至今?
一本好書,每個字都不啻天使的足跡;一部經(jīng)典,每一篇都不啻心靈的洗禮。一首“床前明月光”為人們千年吟唱,鄉(xiāng)情彌淳;一篇“岳陽樓記”為人們世代傳頌,民心向善;一部“資本論”使全球無產(chǎn)者豁然覺醒;一篇“相對論”使人類實現(xiàn)了登月的夙愿。從量子力學到生物科技,從文學藝術到經(jīng)營管理……人類文明的足跡無不拓印在一頁頁書上,日新月異的變化無不顯現(xiàn)于一排排字行。
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怎樣謀生,知識都是立足之本,書籍都是指路明燈。無論你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聰明還是愚鈍,讀書都會使你翻然改進,超越自身。
談到超越,又回到開初的議題——“囿”。
與其把自己囿在既得利益的小圈子里,工余生活總是耽于打牌、閑聊、看電視等等活動;不如蕩開思維之舟,駛?cè)胫R的大洋,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資,坐享日行八萬里的樂趣。
從物質(zhì)的羈絆中跳出來,投入知識的海洋,沒有比讀書更便捷的了。即便十分鐘的閱讀也能使你身心一爽,眼目一亮。
也許你會犯難:書籍如此之多,該如何去選?其實非常簡單——就像“饑來吃飯困來眠”一樣——學什么,看哪本,只需憑你的直感。進入圖書館,在一列列書架上,你準會找到自己的所需:即便山窮水盡,往往驀然回首,那書卻在唾手可取處。
成為圖書館的??停銜髁?,馬克思為何會把腳印留在了大英圖書館的地面上;你會倍感《資本論》的含金量?!?/span>
在網(wǎng)絡便捷的當今,你也可以用電腦閱讀。無論在何處,只要發(fā)現(xiàn)了心儀的書,皆可在網(wǎng)上找到——總有一些無私的奉獻者會把它轉(zhuǎn)帖上來。即便沒有,你還可以發(fā)帖求助。
常言道: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決心利用自己的天資,開發(fā)大腦的潛能;書籍定能使你跳出舊習的囿限,“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讓我們享受閱讀,擁抱陽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