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新石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用料最雜亂的年代,由于當時條件和當?shù)氐慕煌ú槐?font size="3">,信息不發(fā)達,也就導致了玉材多就地取材.但也給今天的收藏和鑒賞帶來一定信息,了解了當?shù)氐挠窳?,也就等于基本掌握了這個時代的文化時期氛圍,其實也基本讀懂了這個文化區(qū)域的玉器,現(xiàn)將重點幾個文化時期的玉料淺晰一下:紅山文化所用的玉材岫巖玉,多是玉色青色中泛淺黃色或暗綠色,透明度較低, 是以遼寧岫巖縣產地命名,稱為"岫巖玉".在傳統(tǒng)習慣上,在含有蛇紋石成分的玉料稱岫玉,見這件紅山文化被稱作“玉豬龍”的玉獸佩飾,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館藏的中國玉器(圖40)
但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根據(jù)當?shù)氐拿置挠窳?。比如信宜玉、陸川玉、臺灣玉等名稱,這些名稱在市場上常引起混亂,使購買者無法了解這些玉料的本質是什么材料,如何辨別,使整個的玉料市場進入了混亂狀態(tài)。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在1957年開始建立了第一個岫玉的開采廠,就是現(xiàn)在遼寧省岫巖縣北瓦溝采玉廠。國家標準 GB/T16552-1996在珠寶玉石歸類中,岫玉系指岫巖縣的產出玉料,帶有一定地方色彩,后來在2000年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以含有礦物結構為葉蛇紋石、纖維蛇紋石、膠蛇紋石,滑石,透閃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綠泥石等成份的礦物巖石,統(tǒng)稱為岫玉,均以含“蛇紋石”成分的礦物來統(tǒng)一命名,產地不介入命名。僅岫玉作為蛇紋石玉的一個品種單獨命名。根據(jù)蛇紋石的產地不同,又可把它分為以下幾種:我們來看下岫玉的特征,和岫玉的整體效果,這些結構和其它地區(qū)的玉料結構及其相似,也是典型的蛇紋結構。見圖例41
1.酒泉的蛇紋石玉:產于甘肅省祁連山地區(qū),玉石表面常含有黑色團塊狀斑點圖48。
2、信宜的蛇紋石玉:產于廣東省信宜縣,玉石表面有深淺不一的綠色花紋。
3、陸川的蛇紋石玉:產于廣西陸川縣,玉石表面有淺白色的花紋。
4、臺灣的蛇紋石玉:產于臺灣花蓮縣,玉石表面有暗綠色的條紋。
我們再看看透閃結構的玉料,也就是我們國家標準上所說的和田玉的結構紋理。見圖42;
做為一個非專業(yè)的人士,在玉器未加工前是很難辨別玉料的,本章也只是簡單介紹幾種玉料,具體的分辨在如今已經有非常準確的高科技儀器,檢測非常方便;紅山文化玉器的玉材基本是岫巖玉,產與遼寧和內蒙古的交界處,玉料呈油脂光澤,有黃綠或淡黃色,這件半成品玉料恰好將玉料的過渡呈現(xiàn)的很清晰,由綠到淡綠再到淡黃,然后是漿皮。(圖43)
這些也是我們今天所對玉料的新坑、老坑評價的一個標準,老坑的玉料基本是指這個時期開采與細玉溝的玉料,也有現(xiàn)在被稱作河磨料的玉料圖44。
良渚文化的用玉料的出產地至今還是一個謎團,直到現(xiàn)在的挖掘資料也沒有可以證明良渚的玉器玉料的出處,良渚文化的玉料大多采用當?shù)赝搁W石和陽起石軟玉,石性比較大,料子較陰白,圖45
玉色多為暗色色調,暗綠.青綠.暗褐色。正如浙江博物館的資料證明一樣,有的專家認為良渚的玉料石遠方轉運過來的,也有專家認為是原來的礦源已經干涸,導致無法證明良渚的玉料地點,這也給良渚文化的玉器添了一筆濃濃的神秘色彩。根據(jù)當?shù)匚牟┎块T的發(fā)掘和整理,1982年,在江蘇省溧陽小梅嶺發(fā)現(xiàn)透閃石軟玉礦藏,經取樣鑒定,此礦藏的軟太硬度在5.5-6度之間,玉石的質地細膩,色澤呈白色和青綠色,透明度較好,呈蠟狀光澤,與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這一發(fā)現(xiàn)興奮了考古學術界,專家們普遍認為,“良渚文化的玉料來源可以確定是就地取材,而非遠地轉運,有關玉料來源這一重要問題已的到初步解決。但目前還存在的疑點是,位于浙江余杭境內的良渚文化中心遺址――良渚遺址群內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遺址出土玉器數(shù)量的總和,其所需的玉料也應是良渚文化圈內量最多的,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從江蘇小梅嶺運來的嗎?在良渚遺址群內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礦藏的同時,不少專家仍堅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來自附件的地區(qū)已被遺忘的古礦床”,有關玉料來源至今還是一個迷。但是良渚文化的用料是這些所有史前文化的一個特色,玉料也是最有特點的玉器,良渚文化的玉料一般石性較大,也是其他文化時期和良渚文化的區(qū)別,也是辨認良渚文化的最根本所在。在后來的戰(zhàn)漢資料的證明中,被稱作珉玉的玉料,就是良渚以前的老的玉料,這些玉料被加工成珉玉和燔玉,至于良渚時候的玉器是不是燔玉,已經無從考證。
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玉器玉料圖46、47
已經基本破譯,這個堆積在一個文化圈的范圍時代特征,所有的延續(xù)都井井有條,所用玉料也是相同的玉料,這也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主要突破更加明朗。大汶口是距今6100-4600年的一個古老文化區(qū)域,這是位于山東泰山南部的一個叫大汶口的小鎮(zhèn)發(fā)掘而得名。龍山文化是1928發(fā)現(xiàn)在山東章丘的龍山鎮(zhèn)而的名,距今約4000-4350年左右,龍山文化的跨度和區(qū)域性比較大,包括河南龍山文化和豫西的廟地溝文化、陜西的客勝莊文化、也包括后來改名為良渚文化的杭州灣區(qū)的龍山文化。在這個龍山文化的環(huán)境中,山東的龍山文化最為典型,也稱為標準的龍山文化,這個時期的巫術和占卜術是文化時期的最為鼎盛的階段,出土的玉器也多以這類活動有關的玉器為主,這個時期的玉器用料來自與泰山山脈的青、白、黃色玉料子,一直延續(xù)到漢代,都還有這些玉料的出現(xiàn),在一些宋代的考古中,這些泰山的青玉料子,就是被我們稱作燔玉的玉料,也時有出現(xiàn)。(圖48)龍山文化的白玉用料,玉料雖然被沁蝕成黃色,但是玉料卻是白色玉料。
大汶口到龍山文化的青玉用料(圖49)
和良渚文化及其相似的黃玉料(圖50)
這個玉料的范圍在今天泰安到濟南的長清、萊州、萊蕪、青州地區(qū),基本都屬于泰山山脈的玉料,筆者在考查玉料的時候,在曲阜這個圣人的故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一種巖石結構的玉料,暫定為“曲阜巖”,也是龍山文化玉器用料的一種,在考古界同稱為“萊玉”這個古老的玉石用料也是整個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主要用玉。還有一種青色的玉料來自與山東的萊州灣和素有天下第一州青州的云門山附近的玉料圖51
,玉料基本以青色為主,細膩潤滑。玉料多呈現(xiàn)條紋狀態(tài),和岫玉的蛇紋結構還有所不同,泛白花,帶有和田玉的絮云狀綿綹,料子相對較軟。這也是龍山文化的出土玉器多出現(xiàn)了雞骨白特征原因之一吧,而且這樣的玉器在以后的盤變過程中比較容易盤變,有的玉器出土后,即使不動,玉質也會慢慢變化,這也是其他地區(qū)玉器不同之處。
聯(lián)系客服